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浸润性多孔膜及其在膜蒸馏中的抗污染特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大朋 郑俊芝 +3 位作者 周学良 张干伟 沈舒苏 洪耀良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69-6779,共11页
膜蒸馏技术在高盐度废水处理、高价值盐分收回和高纯度水资源汲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膜蒸馏技术尚未被大规模推广应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膜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而特殊浸润性膜表面的构筑是公认的缓解膜污染问题的有效... 膜蒸馏技术在高盐度废水处理、高价值盐分收回和高纯度水资源汲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膜蒸馏技术尚未被大规模推广应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膜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而特殊浸润性膜表面的构筑是公认的缓解膜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主要从特殊浸润性表面理论模型、膜制备和膜抗污染特性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特殊浸润性多孔膜在膜蒸馏中的抗污染特性研究进展。首先,简单介绍了膜蒸馏技术和膜蒸馏操作中的膜污染类型、过程,比较了近五年膜蒸馏与膜污染相关研究热点和发文量;其次,基于Young模型、Wenzel模型和Cassie-Baster模型系统阐述了特殊浸润性表面的构筑原则,举例说明了特殊浸润性多孔膜的设计制备及其抗污染特性;最后,提出特殊浸润性多孔膜应用于抗污染膜蒸馏尚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制备工艺较复杂、微纳米结构较脆弱、低表面能材料较单一、评价标准不统一等。低毒、低成本、广谱抗污染、耐酸碱等特殊浸润性多孔膜的开发将成为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特殊浸润性 膜污染 超疏水 膜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浸润性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锦山 董季玲 +6 位作者 武伟 尹坚 范海兵 刘洋 丁皓 曹鹏军 马毅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41-12050,共10页
随着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油泄露和含油污水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含油污水的有效处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但传统的油水分离材料普遍存在着油水分离效率低、易造成二次污染、难以回收再利用等缺点,无法满... 随着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油泄露和含油污水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含油污水的有效处理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但传统的油水分离材料普遍存在着油水分离效率低、易造成二次污染、难以回收再利用等缺点,无法满足国家环保标准。近年来,特殊浸润性油水分离材料因具备特殊的选择渗透及吸附性得到了迅速发展。基于此,以表面特殊润湿性油水分离材料为研究基础,对固体表面浸润理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通过材料表面微观结构调控和化学改性的方法制备特殊浸润性油水分离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特殊润湿性油水分离材料目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 油水分离材料 纳微结构调控 表面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昕 任宝娜 +3 位作者 胡苗苗 皮浩弘 张秀芹 吴晶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3-54,共12页
油水混合物经过分离后再处理,不仅可以实现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还能有效避免由于直接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用于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材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具有超疏水/... 油水混合物经过分离后再处理,不仅可以实现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还能有效避免由于直接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用于分离油水混合物的材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具有超疏水/超亲油或超亲水/超疏油等特性,这使其在油水分离的应用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对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特殊浸润性材料的基础理论和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应用,归纳并总结了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在油水分离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在油水分离过程中,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上精细的微观结构很容易受到机械损坏和化学污染,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同时对于研究出结构稳定、耐酸碱、并且可大规模生产的高效分离性能的特殊浸润性纳米纤维膜材料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 纳米纤维膜 油水混合物分离 分层油 乳化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浸润性膜的油水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梁娜 张耀中 +2 位作者 王涛 曹昕 郑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7,22,共6页
以特殊浸润材料的浸润机理出发,介绍了构建具有特殊浸润性膜的方法,阐述了"去油型"、"去水型"、"智能控制型"分离膜的研究成果。具有特殊浸润性的膜分离效率高、循环性能好,在处理油水混合物方面有极大... 以特殊浸润材料的浸润机理出发,介绍了构建具有特殊浸润性膜的方法,阐述了"去油型"、"去水型"、"智能控制型"分离膜的研究成果。具有特殊浸润性的膜分离效率高、循环性能好,在处理油水混合物方面有极大的潜力。对其现存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需要开发出分离性能好、抗污染性能优异、可大规模生产的商业膜;需要解决分离后乳化剂的去除问题,以及在分离过程中对膜污染的清洗方式、清洗效果;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可同时分离"油包水""水包油"混合物的高效简单分离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特殊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墨源 巴特尔 柏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92-4604,共13页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功能材料。此类界面材料与特定流体之间存在极致的相互作用,如完全浸润、完全不浸润及可调性浸润等,使其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都发挥出特殊的功能。通过学习自然界具有特殊结构与... 仿生特殊浸润性界面材料是一类新兴的功能材料。此类界面材料与特定流体之间存在极致的相互作用,如完全浸润、完全不浸润及可调性浸润等,使其在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都发挥出特殊的功能。通过学习自然界具有特殊结构与化学组成的生命体,研究人员可以构筑多种对流体具有排斥、吸引、疏导等作用的特殊浸润界面材料,从而优化目前科研及生产中的流体操控过程。"三传一反"中存在大量的固/液/气多相作用过程,这为仿生特殊浸润界面材料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场所,同时也对此类材料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介绍了仿生特殊浸润界面材料在传统化工相关领域的几类应用,包括冷凝换热、多相分离体系、设备防腐防污,非均相催化,以及定向流体传质等方向,并总结仿生特殊浸润界面材料在化工过程中应用的挑战与机遇,对此类界面材料在化工过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特殊浸润性界面 传热 分离 防腐蚀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保特殊浸润性纺织品的前沿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淑荟 黄剑莹 赖跃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3-1060,共18页
介绍了仿生超疏表面的工作机制以及疏水整理液的发展,系统综述了近10年来特殊浸润性在开拓多功能绿色纺织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双面超疏、超疏/超亲、图案化及可响应浸润性纺织品的制备技术及应用,介绍近几年在纺织品疏水化功能改性方... 介绍了仿生超疏表面的工作机制以及疏水整理液的发展,系统综述了近10年来特殊浸润性在开拓多功能绿色纺织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双面超疏、超疏/超亲、图案化及可响应浸润性纺织品的制备技术及应用,介绍近几年在纺织品疏水化功能改性方面取得的前瞻性工作,包括自清洁防污、油水分离、机械耐久、图案化、自修复、单向运输等,特别是在智能响应、电子可穿戴、能源等新兴领域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超疏水纺织功能材料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特殊浸润性 多功能 绿色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浸润性表面的液滴凝结 被引量:3
7
作者 林玉才 裴文乐 +3 位作者 孙若璇 高春雷 陈基棚 郑咏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6-1241,共6页
以铝片为基底,经电化学腐蚀和沸水处理制备了多级微纳米结构;通过气相沉积和涂油分别制备了超疏水表面、疏水超润滑(slippery)表面和亲水slippery表面;探究了表面不同的特殊浸润性(超亲水、超疏水、疏水slippery和亲水slippery)对液滴... 以铝片为基底,经电化学腐蚀和沸水处理制备了多级微纳米结构;通过气相沉积和涂油分别制备了超疏水表面、疏水超润滑(slippery)表面和亲水slippery表面;探究了表面不同的特殊浸润性(超亲水、超疏水、疏水slippery和亲水slippery)对液滴凝结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亲水表面的液滴凝结属于膜状冷凝,超疏水表面和slippery表面的液滴凝结均属于滴状冷凝.超疏水表面液滴合并时,合并的液滴会不定向弹离表面.疏水slippery表面和亲水slippery表面由于表面浸润性的不同导致液滴成核密度和液滴合并的差异,亲水slippery表面凝结液滴的最大体积远大于疏水slippery表面凝结液滴的最大体积. 4种表面的雾气收集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亲水slippery表面>疏水slippery表面>超亲水表面>超疏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 液滴凝结 电化学腐蚀 微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浸润性仿生表面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房岩 王超 +5 位作者 孙刚 郑慧文 苏嘉上 官乐辉 肖金有 龙彪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5期1-3,共3页
自然界中的许多动植物表面具有特殊浸润性,依此原理开发的新型仿生技术在农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自清洁仿生表面、抗黏附仿生农具、耐腐蚀金属基体、单向运输捕虫器、高负载水上设备等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 自然界中的许多动植物表面具有特殊浸润性,依此原理开发的新型仿生技术在农业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自清洁仿生表面、抗黏附仿生农具、耐腐蚀金属基体、单向运输捕虫器、高负载水上设备等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绿色农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特殊浸润性属于基础科学的重要研究范畴,已成为表面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热门领域之一,将与其它相关学科共同为全球的科学探索、农业产业升级注入强劲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 自清洁 抗黏附 耐腐蚀 仿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9
作者 刘淑秋 苏梦琪 +1 位作者 侯聚敏 卢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0-310,共11页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抑制酸奶黏附现象的特殊浸润性表面,探索特殊浸润表面的结构、组成及性能。方法以棕榈蜡、二氧化硅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原料,通过喷涂法在聚苯乙烯片材上构建特殊浸润性表面。结果棕榈蜡添加量为3 g,二氧化硅为0.9 g,两...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抑制酸奶黏附现象的特殊浸润性表面,探索特殊浸润表面的结构、组成及性能。方法以棕榈蜡、二氧化硅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原料,通过喷涂法在聚苯乙烯片材上构建特殊浸润性表面。结果棕榈蜡添加量为3 g,二氧化硅为0.9 g,两者共溶于100 mL无水乙醇,将0.6 g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100 mL去离子水时,2种溶液共混(V_(乙醇溶液)∶V_(水溶液)=2∶1)在聚苯乙烯片材表面进行喷涂,并于75℃烘干30 min,得到特殊浸润性表面。所构建的特殊浸润性表面具有典型的微纳结构,酸奶在其表面的接触角为(141.32±5.43)°,滚动角为(7.51±2.86)°。耐碱、耐盐试验表明,特殊浸润性涂层在浸泡24 h后,酸奶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分别为(132.00±5.75)°和(130.18±6.09)°,与原始特殊浸润性表面相比未发生显著性下降(P>0.05)。此外,甲基蓝和邻苯二酚紫粉末的残留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表面自清洁性能良好。酸奶在具有特殊浸润性表面的聚苯乙烯片材上的残留量为(3.77±1.99)%,显著低于无特殊浸润性表面的聚苯乙烯片材(15.12±2.77)%(P<0.05)。结论该特殊浸润性表面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自清洁性和不黏性,可有效减少酸奶资源的浪费,也为液态黏性流体食品的包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表面 喷涂法 化学稳定性 自清洁性 酸奶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特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郭玉萍 裴书芳 +2 位作者 刘娟娟 吴丽桑 肖美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经病理证实的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Luminal A-like型(n=46)、Luminal B-like型(n=98)、HER-2过表达型(n=22)和基底样型(n=27)4种分子亚型。回顾性分析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包括肿块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血流及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93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4种分子亚型间,肿块大小(<2cm、2~3cm、≥3cm)和淋巴结转移(有、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分级(Ⅰ、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分子亚型间6个超声征象(形状、边缘、方向、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不同分子亚型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有其特征性,Luminal A-like型与Luminal B-like型超声声像图表现差异较小,鉴别有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特殊浸润性 分子分型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含欢 姜英 +6 位作者 边巴扎西 王倩 尼玛卓玛 王寒 魏倩 廖瑞倩 次仁曲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3-1039,共7页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54例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探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不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手术切除的54例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R、细胞增殖标志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以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对于HER-2结果不明确病例,加以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探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AR的表达与分子分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R在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ER(χ^(2)=8.200,P=0.004)、PR(χ^(2)=9.900,P=0.003)、分子分型(χ^(2)=11.690,P=0.009)相关,与肿瘤部位、年龄、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临床分期、HER-2及Ki-67的表达不相关(P均>0.05);不同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χ^(2)=24.970,P=0.001)、临床分期(χ^(2)=9.035,P=0.029)、淋巴结转移(χ^(2)=9.691,P=0.021)均相关。结论AR在西藏地区藏族女性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明显降低,在ER、PR阳性的病例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不同的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藏族 特殊浸润性乳腺癌 分子分型 雄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江 历玲玲 +3 位作者 王蓓 吴晓明 胡望远 周绍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化的边界清楚肿块,浸润性导管癌为短棒样钙化及大导管相,单纯癌包括带有毛刺的边界不清的肿块、沙粒样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内陷。浸润性小叶癌的表现缺乏特征性。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NSI-BC具有不同的X线特征,依据X线特征可初步判断NSIBC的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 钼靶X线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空心针活检与术后病理分级的一致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勐 刘月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致性及分级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486例术前粗针穿刺且术后均证实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癌的病例,计算每例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比较手术前... 目的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空心针活检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一致性及分级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486例术前粗针穿刺且术后均证实为乳腺非特殊型浸润癌的病例,计算每例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比较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的差异性。结果1486例患者手术前后组织学病理分级的一致率为82.1%,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病理分级Ⅰ、Ⅱ、Ⅲ级的一致率分别为52.3%、96.4%、16.2%。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均值为(35.19±12.18)mm,不同穿刺肿瘤长度范围的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分级每个级别不一致病例评估均受到结构、核分裂、异型性评分三种因素不同程度影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空心针穿刺组织学分级与术后病理分级具有较高的一致率,增加空心针穿刺肿瘤总长度可以进一步提高一致率,因此临床医师可适当增加空心针穿刺组织长度与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非特殊浸润性 空心针活检 病理分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燕娜 王常珺 +4 位作者 周易冬 茅枫 孙强 毕娅兰 梁智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P〈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P〈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分子分型(P〈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24%、25%~49%、50%~75%以及≥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0.001)均相关。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浸润性癌(非特殊型)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晓云 张瑾晖 +3 位作者 孙蕾 冯晓蕾 井佳瑜 周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超声诊断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比较采用灵敏度、特异度等相关值计算,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的Ki-67表达分组中,肿块直径大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情况在Ki-67表达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经≥2 cm(58.57%)、组织学分级Ⅲ级(32.86%)、临床分期Ⅲ期(34.29%)及Ⅳ期(5.71%)的表达阳性率在Ki-67高表达组中较高;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r=0.393,P<0.05)。结论IBC-NST病例中,肿块直经≥2 cm、组织学分级Ⅲ级、临床分期Ⅲ期及Ⅳ期与Ki-67高表达有相关性,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为IBC-NST增殖评估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 KI-6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特点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静敏 邵玉红 +1 位作者 孙秀明 石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7-640,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单发IC-NST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三阴性组)和非三阴性(非三阴性组),对比组间一般资料及ABVS... 目的观察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IC-NST)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56例单发IC-NST患者,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三阴性组)和非三阴性(非三阴性组),对比组间一般资料及ABVS表现。结果156例中,病变位于左乳76例、右乳80例,三阴性30例(30/156,19.23%)、非三阴性126例(126/156,80.77%)。组间患者年龄、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灶ABVS冠状面“汇聚征”及后方回声衰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微钙化、边缘、形态、方位及Adler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三阴性IC-NST的ABVS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其中乳腺冠状面“汇聚征”及后方回声衰减相比非三阴性IC-NST较为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 特殊浸润性 三阴性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抗体EP2、SP2、1E2、16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三艳 郑眉嵩 +3 位作者 陈余鹏 张声 周先荣 陈林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评估4种孕激素(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抗体(EP2、SP2、1E2、16)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non-specific invasive breast cancers,NSIBCs)组织中的表达,为PR判读及NSIBCs患者治疗筛选出最佳抗体。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5例NSI... 目的评估4种孕激素(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抗体(EP2、SP2、1E2、16)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non-specific invasive breast cancers,NSIBCs)组织中的表达,为PR判读及NSIBCs患者治疗筛选出最佳抗体。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5例NSIBCs组织芯片中4种PR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与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ER)抗体表达构成比、着色细胞百分比、染色强度、Allred score(A-score)评分及4个抗体一致性等指标。结果195例NSIBCs中4种PR抗体与ER的构成比(ER±/PR±)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考虑ER表达,4种PR抗体同时阳性或阴性(PR+/-)NSIBCs比例较高(81.54%~90.77%),且相互的一致性较好(κ值为0.634~0.804)。进一步分析4种PR抗体的肿瘤细胞平均着色细胞数、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平均染色强度、平均A-score等指标,显示1E2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其他3种抗体(P<0.05),而EP2、SP2、16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IBCs中1E2着色阳性率及强度等均高于EP2、SP2、RP16,是较理想的PR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cope技术对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表达分析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莹莹 董丽儒 +3 位作者 王欣 熊艳杰 唐慧 宋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RNAscope技术在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PD-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技术分别检测PD-1、PD-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55.0... 目的探讨RNAscope技术在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PD-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与RNAscope技术分别检测PD-1、PD-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55.0%(33/60)和28.3%(17/60),RNAscope技术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D-1、PD-L1阳性率分别为56.7%(34/60)和30.0%(18/60),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1.000)。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PD-1的Kappa值为0.831,一致性好;PDL1的Kappa值为0.879,一致性好。结论 RNAscope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在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PD-1、PD-L1表达的一致性接近100%,为今后临床筛选用药患者的检测方法提供了基础的临床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特殊浸润性乳腺癌 RNAscope技术 PD-1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丽 孟刚 +5 位作者 汪小霞 王岳君 杨苗苗 陈青 黄雯 韩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0-394,399,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ILC和530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ILC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中...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ILC和530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I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结果 ILC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8.5、67个月。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比,ILC患者就诊时年龄较大,肿瘤较大,组织学分级多为2级,ER、PR阳性率高,HER-2多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分子分型多为管腔A型(P<0.001)。ILC中,经典型ILC肿瘤较小,组织学分级较低,Ki-67增殖指数较低,分子分型中管腔A型较多;非经典型ILC中管腔B型、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较多(P=0.035)。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典型与非经典型ILC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48);ILC与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P=0.397);多因素分析显示,ILC中管腔A型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三阴型和HER-2过表达型(P=0.016,P=0.015)。结论 ILC的预后和组织学分型与分子分型有关,应为预后较差的患者探寻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小叶癌 特殊浸润性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乳腺癌微环境中浸润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深入研究
20
作者 徐新生 郭晓静 +6 位作者 刘芳芳 李伟东 刘冰冰 谷峰 郎荣刚 范宇 付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42-643,共2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一种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的特殊类型乳腺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是乳腺癌中最...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一种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的特殊类型乳腺癌。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类型,其预后依组织学分级等存在个体差异。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MC)是细胞高度异性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但预后相对较好的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本研究对以上三种类型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ing lymphocytes,TILs)进行对比性研究,从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浸润的异同和淋巴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角度探讨不同类型乳腺癌预后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淋巴细胞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乳头状 髓样癌 特殊浸润性导管癌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