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子街组特殊岩性段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
作者 毛志强 申波 +2 位作者 匡立春 孙中春 罗兴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0,共3页
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夏子街组存在异常自然伽马呈交互段产出的"特殊岩性段",其分布与区域断裂构造有关。井壁电阻率成像测井指示,异常高自然伽马层段主要出现在裂缝发育带及砂砾岩底部冲刷面。分析认为,"特殊岩性段"... 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夏子街组存在异常自然伽马呈交互段产出的"特殊岩性段",其分布与区域断裂构造有关。井壁电阻率成像测井指示,异常高自然伽马层段主要出现在裂缝发育带及砂砾岩底部冲刷面。分析认为,"特殊岩性段"异常高自然伽马是由富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凝灰岩、流纹岩及安山岩等火山岩母岩碎屑重新分配的结果。岩石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特殊岩性段"存在水云母、铁白云石及黄铁矿等多种典型的热液蚀变矿物。综合分析认为,"特殊岩性段"是由深部热液沿断裂上升至沉积层而形成的热液蚀变体,推测"特殊岩性段"内异常高自然伽马是热液溶解母岩碎屑中铀同位素后沿热液活动通道运移并再次富集沉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 特殊岩性段 自然伽马 成因 热液蚀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腾格尔组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储集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振孟 钱铮 +4 位作者 陆现彩 郭琴 徐金覃 史原鹏 胡文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4-653,共10页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程度较高,但岩性油藏的勘探尚未取得突破。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下部的特殊岩性段是潜在的油藏储集层。通过岩矿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研究了该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储集性能。结果表明,该岩性段...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程度较高,但岩性油藏的勘探尚未取得突破。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下部的特殊岩性段是潜在的油藏储集层。通过岩矿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研究了该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储集性能。结果表明,该岩性段由深灰色云质泥岩、灰色泥质云岩、钙质沉凝灰岩、钙质细砂岩构成,夹有薄层灰绿色块状凝灰岩,钙质胶结和泥质胶结为主要胶结类型。对凝灰岩和沉凝灰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受成岩流体的影响,钙质沉凝灰岩中硅酸盐矿物和火山碎屑的溶蚀现象较普遍,导致更显著的重稀土元素亏损和粒间孔、溶蚀孔发育,这些次生孔隙和微裂缝能提供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凝灰 作用 储集 特殊岩性段 阿南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贝尔凹陷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海波 任延广 +3 位作者 李军辉 刘赫 邓海 张海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61,共8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两大主力富油凹陷,其中南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中发育的暗色泥岩、泥灰岩、油页岩和含钙泥岩是优质烃源岩,但此前一直被忽视.借鉴贝尔凹陷勘探发现,重新对“特殊岩性段”中源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两大主力富油凹陷,其中南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中发育的暗色泥岩、泥灰岩、油页岩和含钙泥岩是优质烃源岩,但此前一直被忽视.借鉴贝尔凹陷勘探发现,重新对“特殊岩性段”中源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南屯组,特别是南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高达2%,平均生烃潜量为13.74 mg/g;有机质类型以I一Ⅱ1型母质为主;镜质体反射率0.7% ~ 1.5%;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烃源岩中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有效烃源岩厚度为30~70 m,该套烃源岩不仅类型好、丰度高,而且排烃效率高,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研究认为,微生物化石以藻类为主且含量丰富,表征优质烃源岩中有机质富集与藻类勃发事件有关;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火山喷发活动等对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优质烃源岩对油藏有明显的源控作用,已发现的油藏纵向上多位于优质烃源岩层上下,平面上位于其内部或者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优质烃源 特殊岩性段 藻类勃发事件 火山喷发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大中旺地区油源及成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先志 陈浩荣 李丙喜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5期308-310,315,共4页
大中旺地区位于黄骅坳陷西部北大港潜山构造带西南倾没端。长期以来对于该区油气成因和油藏特征一直缺少研究。本文研究表明,大中旺地区油气主要分布在沙一段下部的生物碎屑灰岩和云质灰岩段(特殊岩性段),储层溶蚀孔隙发育;圈闭主要为... 大中旺地区位于黄骅坳陷西部北大港潜山构造带西南倾没端。长期以来对于该区油气成因和油藏特征一直缺少研究。本文研究表明,大中旺地区油气主要分布在沙一段下部的生物碎屑灰岩和云质灰岩段(特殊岩性段),储层溶蚀孔隙发育;圈闭主要为受断层控制的断背斜构造;原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中低凝固点、高初馏点、高含硫量和高胶质沥青质等特点,属于未成熟—低成熟油;油源为本地咸水环境下形成的沙一段暗色泥岩。大中旺地区油气藏属于自生自储型,油气分布主要与沙一段烃源岩厚度、特殊岩性段厚度及构造位置有关。大中旺地区进一步勘探应在沙一段沉积环境研究基础上,围绕烃源岩分布范围,选择存在特殊岩性段的有利局部构造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大中旺地区 油源 特殊岩性段 成水环境 沙一暗色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致密油形成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建 孔庆明 董雄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9,共9页
二连盆地普遍发育低孔、低渗透性储层,位于洼槽区及构造翼部的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巴彦花群阿尔善组顶部特殊岩性段与致密砂砾岩段储层尤为致密,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5 mD。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巴彦花群阿尔善组顶部发育... 二连盆地普遍发育低孔、低渗透性储层,位于洼槽区及构造翼部的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巴彦花群阿尔善组顶部特殊岩性段与致密砂砾岩段储层尤为致密,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5 mD。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巴彦花群阿尔善组顶部发育含云灰质为特征的特殊岩性段和湖相黏土质泥岩两类优质烃源岩,致密储层与优质烃源岩构成源储一体或互层状分布,利于油气就近运移成藏。致密储层段孔喉结构复杂,呈低产低压特征;特殊岩性段白云石含量较高、脆性大,含油性及原油物性较好,利于储层压裂改造。虽然单个凹陷分布规模较小,但总体规模较大,资源预测结果表明,致密油资源量达到近10×10~8 t。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勘探工作应为致密油与岩性油藏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致密油 优质烃源 特殊岩性段 致密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