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族文化、特殊信任与企业寻租支出 被引量:2
1
作者 戴治勇 田伟东 +1 位作者 曹东篱 王明琳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和城市族谱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企业寻租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宗族文化越浓厚,企业寻租支出越多,该结论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改变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和城市族谱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企业寻租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宗族文化越浓厚,企业寻租支出越多,该结论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改变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后仍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宗族文化加深对自己人的特殊信任,有助于满足作为违法交易的寻租对信任、承诺和保密机制的要求;宗族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所有制、规模、区域和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程度的企业样本中存在明显区别。本研究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解释寻租可为反腐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文化 寻租支出 特殊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信任、关系网络与浙商私营企业组织模式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立旭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10,共8页
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个人关系上的、凭借血缘共同体的宗族纽带而形成和维续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特殊信任模式,无疑给改革开放以来浙商私营企业组织模式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并对浙商私营企业的经济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特殊信任 关系网络 浙江 私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殊信任对返乡创业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柳建坤 何晓斌 王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91,172,共11页
返乡创业是发展乡村经济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利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针对返乡创业者的全国性调查数据,考察了以亲属为对象的特殊信任对返乡创业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特殊信任会使创业者基于发展型动机进行创业,但会抑制他... 返乡创业是发展乡村经济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利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针对返乡创业者的全国性调查数据,考察了以亲属为对象的特殊信任对返乡创业全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特殊信任会使创业者基于发展型动机进行创业,但会抑制他们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政策信息和劳动力,并且对企业的客观绩效没有产生促进作用。提出相关部门在鼓励返乡创业者发挥特殊信任在创业初始阶段的正向影响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优惠政策与创业者之间的对接,强化政策的落地能力,以此提升返乡创业的经济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 特殊信任 创业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格局视角下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个体创业的影响研究——兼论地区信任模式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实磊 吴翌琳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4-124,共21页
本文立足于社会转型和信任结构变迁的现实背景,从信任格局视角研究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总体来说,个体普遍信任对个体创业存在正向作用,特殊信任没有正向作用。(2)当个体面... 本文立足于社会转型和信任结构变迁的现实背景,从信任格局视角研究个体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总体来说,个体普遍信任对个体创业存在正向作用,特殊信任没有正向作用。(2)当个体面临的地区信任模式为受限制信任模式时,个体普遍信任的正向作用受到抑制,特殊信任表现出正向作用。(3)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个体特殊信任表现出正向作用;而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个体普遍信任的正向作用得以体现,特殊信任呈现负向作用。(4)机制检验显示,个体普遍信任能够增加个体风险承担意愿,增进“圈子外”信息交流和资源获取,帮助个体应对交易复杂性;个体特殊信任有助于获取“圈子内”信息和资源,但会挤出“圈子外”交流、减少风险承担行为。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推动中国创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格局 普遍信任 特殊信任 地区信任模式 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作文化、信任模式与农户融资渠道偏好
5
作者 黄景怡 米运生 张轶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7,共13页
基于CFPS和CHFS-SCAU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稻作文化对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稻作文化促使农户更偏好非正规融资渠道。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稻作区农户之间因为紧密合作而形成... 基于CFPS和CHFS-SCAU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稻作文化对农户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稻作文化促使农户更偏好非正规融资渠道。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稻作区农户之间因为紧密合作而形成的特殊信任,有利于实现熟人间低成本的资源深度交换,从而使其更偏好非正规融资渠道。拓展性分析发现,业缘分化、社会化服务并没有改变稻作文化对农户非正规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从信任模式角度,本文为理解农户融资渠道偏好提供了新视角。据此,应充分利用特殊信任,扩充普遍信任,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正规信贷向农村地区渗透,创新贷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文化 正规融资 非正规融资 特殊信任 普遍信任 融资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店形象对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贺爱忠 李钰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9,共11页
零售商自有品牌是零售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零售企业新的利润源泉。然而在我国,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不了解阻碍了其对自有品牌的信任程度及购买意愿,零售商对商店形象等重要因素影响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理解非常有限。国... 零售商自有品牌是零售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零售企业新的利润源泉。然而在我国,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不了解阻碍了其对自有品牌的信任程度及购买意愿,零售商对商店形象等重要因素影响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理解非常有限。国内对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关系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直接制约了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发展。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对零售行业专家和熟悉自有品牌的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商店形象对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通过商场拦截和因特网访谈的形式发放问卷,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商店功能形象对商店情感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店形象可通过感知风险间接影响品牌信任,从而影响购买意愿;商店功能形象可直接影响品牌信任,从而影响购买意愿;感知质量差异可调节感知风险与品牌信任的关系;个人特殊信任倾向不能调节感知风险与品牌信任的关系。据此,结合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店形象 自有品牌信任 感知风险 购买意愿 感知质量差异 个人特殊信任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代际传递的中介机制:一个概念模型 被引量:22
7
作者 池丽萍 辛自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父母可能是塑造子女人际信任的重要力量。父母的信任水平如果能预测子女的信任水平,就表明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现象,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完整揭示信任代际传递实现的路径。基于对信任文献的分析,文章区分考察了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实现代际... 父母可能是塑造子女人际信任的重要力量。父母的信任水平如果能预测子女的信任水平,就表明信任存在代际传递现象,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完整揭示信任代际传递实现的路径。基于对信任文献的分析,文章区分考察了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实现代际传递的可能中介因素,提出了信任代际传递中介机制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代际传递 普遍信任 特殊信任 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的政府信任对社会信任的影响--来自贵州和江苏农村的调查 被引量:12
8
作者 谢治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83,共8页
调查显示,村民对立法机关、想象政府、政府决策、高层政府官员的信任度较高,对实际政府和政府行为的信任度较低;村民对家人、邻居、朋友的特殊信任较高,但对大多数人和陌生人的普遍信任较低,呈现出典型的差序格局。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 调查显示,村民对立法机关、想象政府、政府决策、高层政府官员的信任度较高,对实际政府和政府行为的信任度较低;村民对家人、邻居、朋友的特殊信任较高,但对大多数人和陌生人的普遍信任较低,呈现出典型的差序格局。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村民政府信任对社会信任的增长有正向的促进。其中,村民对想象政府和实际政府的信任与社会信任呈正相关关系,但对检察院和法院等司法系统的信任却与社会信任呈负相关。而BinaryLogistic回归的结果则表明,少数民族村民的社会信任度远远高于汉族村民,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这些结论为提升村民的社会信任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 政府信任 社会信任 想象政府 实际政府 特殊信任 普遍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视角下的家庭融资渠道偏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柴时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6-69,共14页
本文基于信任视角实证分析了居民对熟人圈的特殊信任和对社会公众的普遍信任对家庭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考虑了内生性影响的稳健性估计结果表明:普遍信任、特殊信任分别显著提升了家庭首选正规和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可能性;从实际融资额度... 本文基于信任视角实证分析了居民对熟人圈的特殊信任和对社会公众的普遍信任对家庭融资渠道偏好的影响。考虑了内生性影响的稳健性估计结果表明:普遍信任、特殊信任分别显著提升了家庭首选正规和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可能性;从实际融资额度来看,特殊信任促进了家庭整体的融资行为,但其对非正规渠道融资额度的影响更大,而普遍信任显著提高了家庭正规渠道融资额度,同时显著降低了家庭非正规渠道融资额度;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居民家庭的融资渠道选择行为中普遍信任的作用得到了强化,但市场化并未改变特殊信任对家庭是否首选正规或非正规融资渠道以及不同渠道下融资额度的影响。研究还发现,家庭收入以及家庭人口特征如家庭成员数、党员身份、户籍、婚姻、年龄、性别等对家庭融资渠道偏好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融资 特殊信任 普遍信任 市场化进程 正规融资 非正规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与协商民主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飞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78,共3页
信任是协商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信任可以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如果缺少信任,公民间的协商将不可能展开;同时,如果只有特殊信任的存在,协商将可能出现"团体两极分化"的结果,加深不同公民群体之间的隔阂。只有普遍信任才是... 信任是协商民主得以实现的前提,信任可以分为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如果缺少信任,公民间的协商将不可能展开;同时,如果只有特殊信任的存在,协商将可能出现"团体两极分化"的结果,加深不同公民群体之间的隔阂。只有普遍信任才是协商民主能够实现的优质土壤,因此,如何促进协商民主的问题便可以转化为如何促进普遍信任的问题。促进普遍信任需要着重考虑两个方面:即从公民社会角度讲,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团体,编织多重的公民参与网络;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建设民主法治的制度,为普遍社会信任的建设提供稳固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信任 普遍信任 协商民主 公民参与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转化与共生:社区治理共同体秩序构建的逻辑--基于城市锁匠的信任网络变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兴菊 苏沛涛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2期66-84,共19页
现代化浪潮下,社会信任突破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网络的“二元”划分,形成多重信任网络共同构建的基层社区治理秩序与逻辑。基于对城市手艺人——锁匠进行深度访谈,分析锁匠与社区居民间“双重”信任网络互动演变的过程图景,探究特殊信任... 现代化浪潮下,社会信任突破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网络的“二元”划分,形成多重信任网络共同构建的基层社区治理秩序与逻辑。基于对城市手艺人——锁匠进行深度访谈,分析锁匠与社区居民间“双重”信任网络互动演变的过程图景,探究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转化路径与影响因素,包括业务拓展交流实践、互动时间与经验、制度合法性背书以及可溯源的低信任风险等。“中间信任”作为连接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的过渡形态,成为基层多元共治体系构建的信任纽带。对社会信任类型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为理解特定背景下基层社区治理秩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为推动社区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信任 普遍信任 中间信任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与腐败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俊奇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3期42-47,共6页
对于社会信任和腐败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都假定社会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程度就越低。但严格来说,相反的命题也是成立的,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现象也体现出较高程度的信任,且这种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现象越容易滋生。社会信任可分为一般信任... 对于社会信任和腐败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都假定社会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程度就越低。但严格来说,相反的命题也是成立的,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等现象也体现出较高程度的信任,且这种信任程度越高,腐败现象越容易滋生。社会信任可分为一般信任(包括经济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公民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人们对法律体制、国家机构的信任)和特殊信任(基于血缘、情感、关系网络的小团体内部的排外性信任),实际上,一个社会的一般信任程度越高,这个社会的腐败程度就越低;而在一个对制度和陌生人缺乏一般信任的社会中,程度越高的特殊信任将越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这给我们认识腐败、预防腐败和进行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信任 特殊信任 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如何影响农户土地转出行为?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吉星 张红霄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5-54,共10页
研究目的:依据人际关系亲疏将社会信任分为特殊信任与一般信任,理论分析两类信任对农户土地转出对象选择的影响及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扩展回归模型(ERM)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社会信任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关键作... 研究目的:依据人际关系亲疏将社会信任分为特殊信任与一般信任,理论分析两类信任对农户土地转出对象选择的影响及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扩展回归模型(ERM)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社会信任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殊信任有助于土地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减弱;一般信任有助于土地非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增强。研究结论:中央持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从低效率经营主体流向高效率主体,因此,促进市场主导型的非熟人流转更加符合顶层设计的初衷;本文可以为坚持和完善我国土地流转政策提供证据支撑,市场化进程削弱了特殊信任的熟人转出优势,建设一般信任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劳动力转移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信任 一般信任 市场化进程 熟人转出 非熟人转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偏差、市场化与居民借贷渠道选择 被引量:8
14
作者 柴时军 叶德珠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7-79,共13页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不同类型信任对居民家庭借贷渠道选择、正规与非正规借贷额度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市场化进程中的长期趋势。结果表明:普遍信任对家庭是否首选正规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在非正规渠道选...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不同类型信任对居民家庭借贷渠道选择、正规与非正规借贷额度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市场化进程中的长期趋势。结果表明:普遍信任对家庭是否首选正规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在非正规渠道选择中,起作用的主要是特殊信任;特殊信任同时促进了家庭正规和非正规借贷,但对非正规借贷额度的边际影响要更高;普遍信任对正规借贷影响显著为正,对非正规借贷的影响显著为负。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并未改变特殊信任对家庭借贷渠道选择、正规与非正规借贷额度的影响,而普遍信任的作用在市场化进程中得到了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信任 普遍信任 市场化进程 正规借贷 非正规借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韦伯的中国社会信任观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建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0-143,共4页
韦伯认为中国人具有典型的不信任的特点,中国社会缺乏普遍信任。对于韦伯的论断,我们应予辩证的分析:一方面,这一论断指出了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和社会结构与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不相容性,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韦伯把中国社... 韦伯认为中国人具有典型的不信任的特点,中国社会缺乏普遍信任。对于韦伯的论断,我们应予辩证的分析:一方面,这一论断指出了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和社会结构与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不相容性,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韦伯把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看作一个静止的、封闭的体系,他对中国诚信的论断又有失偏颇,可以说它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也明显缺乏一种辩证、发展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特殊信任 普遍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目前法官信任状况之我见 被引量:2
16
作者 余晓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关键词 法官群体 角色层次 职业价值观 特殊信任 社会角色 普遍信任 制度层次 个体层次 法律专业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任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 被引量:14
17
作者 卢春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8,共7页
多数研究社会信任的文献指出,在一个社会内,社会信任的普遍存在,会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通过对三个主要城市(北京、成都、西安)144个社区的调查,主要考察了社会信任在我国城市的分布状况及其对当下进行的社区建设的影... 多数研究社会信任的文献指出,在一个社会内,社会信任的普遍存在,会促进社会发展以及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通过对三个主要城市(北京、成都、西安)144个社区的调查,主要考察了社会信任在我国城市的分布状况及其对当下进行的社区建设的影响。本文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社会信任:普遍性社会信任和特殊性信任,多元回归模型表明,普遍性社会信任对社区治理发挥着显著的正面作用,而特殊性信任则不利于当下进行的城市社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性社会信任 特殊信任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人口流动与信任变迁(2005—2015) 被引量:11
18
作者 韩彦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08-116,148,共10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以及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混合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2005至2015年间人口流动对于中国人信任结构的重塑,以及户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可以发现:社会转型期的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的...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以及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混合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2005至2015年间人口流动对于中国人信任结构的重塑,以及户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可以发现:社会转型期的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模式,促进了信任结构的变迁,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这一变迁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中有不同的表现。相对于2005年,2015年常住人口的一般信任在上升,特殊信任则不断下降,而流动人口的一般信任与特殊信任在此期间都呈不断下降趋势。前人关于现代化促进信任结构变迁的理论忽略了户籍制度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信任变迁 人口流动 特殊信任 一般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提升了中青年农民的持续参保意愿吗?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玉锋 王安婧 +1 位作者 于大川 唐丽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中青年农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参保意愿决定着制度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力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社会资本通过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影响中青年农民对城乡居保制度持续参保意愿的多重中介模型。基于2015年全国5省678份中... 中青年农民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参保意愿决定着制度未来的养老保障能力和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社会资本通过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影响中青年农民对城乡居保制度持续参保意愿的多重中介模型。基于2015年全国5省678份中青年农民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中青年农民持续参保意愿的直接影响不显著;社会资本通过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对持续参保意愿有间接影响。基于Bootstrap再抽样技术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在制度满意度、特殊信任及二者共同的中介效应中,制度满意度的中介效应与二者共同的中介效应大小具有显著性差异,制度满意度与特殊信任、特殊信任与共同的中介效应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为政府采取措施提升中青年农民持续参保意愿提供了一个新的政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制度满意度 特殊信任 持续参保意愿 中青年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望确认度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忠诚度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玉锋 周嘉星 伍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90,共9页
以感知有用性、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期望确认度影响中青年农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忠诚度的多重中介模型。基于2015年全国5省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发现,期... 以感知有用性、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期望确认度影响中青年农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忠诚度的多重中介模型。基于2015年全国5省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和中介效应分析。研究发现,期望确认度对中青年农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忠诚度没有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制度满意度和特殊信任在期望确认度与制度忠诚度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特殊信任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制度满意度的中介效应,感知有用性的中介效应大于制度满意度的中介效应,特殊信任与感知有用性中介效应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确认度 制度忠诚度 制度满意度 感知有用性 特殊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