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特提斯构造域及其时空分布
1
作者 辛仁臣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1-357,共17页
特提斯构造域及其时空分布是地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特提斯构造域已远远超过休斯限定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特提斯构造域是罗迪尼亚超级联合古陆解体后,新元古代晚期以来,直到新近纪,南方(冈瓦纳)古陆与北方... 特提斯构造域及其时空分布是地学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特提斯构造域已远远超过休斯限定的时空范围。在时间上,特提斯构造域是罗迪尼亚超级联合古陆解体后,新元古代晚期以来,直到新近纪,南方(冈瓦纳)古陆与北方(劳亚)古陆群之间的古大洋及相关的大陆架。根据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由早到晚,划分为原特提斯洋(540~400 Ma为主要扩张期,400~280 Ma为主要萎缩期)、古特提斯洋(400~280 Ma为主要扩张期,280~200 Ma为主要萎缩期)、中特提斯洋(280~200 Ma为主要扩张期,200~100 Ma为主要萎缩期)和新特提斯洋(200~100 Ma为主要扩张期,100~23 Ma为主要萎缩期)。空间上,特提斯构造域为北方古陆(劳伦、波罗地、西伯利亚古陆)的南缘与南方古陆(冈瓦纳:南美、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的北缘及其间广阔的东西向廊带。根据地质特征,自西向东可以分为加勒比特提斯构造区、西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东地中海特提斯构造区、扎格罗斯(西亚)特提斯构造区、喜马拉雅特提斯构造区、东南亚特提斯构造区。特提斯构造域具有明显的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分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特提斯构造 演化阶段 空间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大地水准面异常来源初探
2
作者 闫沛龙 张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0,共8页
针对特提斯构造域大尺度重力场响应问题,通过对全球大地水准面的球谐谱和核函数分析,将全球地震层析成像模型作为地幔结构,进行大地水准面正演计算,探究由特提斯洋动力过程产生的地幔结构与当今特定球谐阶数的特提斯域大地水准面异常之... 针对特提斯构造域大尺度重力场响应问题,通过对全球大地水准面的球谐谱和核函数分析,将全球地震层析成像模型作为地幔结构,进行大地水准面正演计算,探究由特提斯洋动力过程产生的地幔结构与当今特定球谐阶数的特提斯域大地水准面异常之间可能的联系。全球大地水准面观测的球谐谱分析结果表明,特提斯构造域的大地水准面异常具有球谐7阶的波长尺度。通过全球大地水准面核函数的分析,初步约束特提斯构造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密度源深度。最后,通过全球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测试并验证地幔425~1000 km深度处的球谐7阶密度异常与特提斯构造域大地水准面异常在印度尼西亚、缅甸、青藏高原及扎格罗斯地区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认为目前观测到的球谐7阶大地水准面异常指示位于地幔425~1000km深度的特提斯洋中-东段的板片残余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特提斯构造 球谐谱 核函数 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地块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系的对接 被引量:199
3
作者 许志琴 李思田 +5 位作者 张建新 杨经绥 何碧竹 李海兵 林畅松 蔡志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共22页
塔里木盆地为环形山链所环绕,北缘为古亚洲体系的天山弧形山链,南缘为特提斯体系的西昆仑-阿尔金弧形山链。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盆和特提斯洋盆的开启、俯冲、闭合以及微陆块多次碰撞造山,发生多期... 塔里木盆地为环形山链所环绕,北缘为古亚洲体系的天山弧形山链,南缘为特提斯体系的西昆仑-阿尔金弧形山链。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盆和特提斯洋盆的开启、俯冲、闭合以及微陆块多次碰撞造山,发生多期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特别是受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的近程效应和远程效应影响,使塔里木盆地周缘发生强烈的隆升、缩短及走滑变形,形成了现今复杂的环型造山系,完成了古亚洲体系和特提斯体系与塔里木地块的最终对接。塔里木地块与周缘两大构造体系的焊接是从早古生代开始的。研究表明,早古生代末期塔里木已与西昆仑-阿尔金始特提斯造山系链接一起。此时,塔里木地块东段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而西段在晚古生代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塔里木盆地周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存在早古生代中期和早古生代晚期的两次造山事件,致使塔里木盆地内映现两个早古生代构造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志留纪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和中晚泥盆世与早古生代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早古生代台地位于盆地的中西部,盆地东部为陆缘斜坡和深海/半深海沉积盆地,与南天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链接。印度/亚洲碰撞导致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与不断推进,使特提斯构造体系与古亚洲构造体系在西构造结处靠拢及对接,终使塔里木盆地最后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陆块 古亚洲构造体系 特提斯构造体系 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33
4
作者 叶和飞 罗建宁 +5 位作者 李永铁 童箴言 余谦 王小龙 朱同兴 冯心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27,共27页
Klemme和Ulmishek(1 991 )将全球已探明的油气可采储量分为四大域 :特提斯域、北方欧亚域、南方冈瓦纳域和太平洋域。其中特提斯域内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板块学说进入大陆之后 ,给特提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阿尔卑斯 喜... Klemme和Ulmishek(1 991 )将全球已探明的油气可采储量分为四大域 :特提斯域、北方欧亚域、南方冈瓦纳域和太平洋域。其中特提斯域内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板块学说进入大陆之后 ,给特提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新特提斯海消亡的产物 ,而现今提出的古特提斯和基梅里造山带已突破Suess原提出的时空范围 ,其演化时间已延长到古生代 ,地域上已达亚洲中纬度地区。中国的青藏高原、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及塔里木地块等属于特提斯构造域范围内。特提斯巨型构造域虽然在走向上有明显的分段性 ,但其形成演化存在可比性。笔者认为以扎格罗斯带为代表的新特提斯可与喜马拉雅新特提斯对比。阿拉伯地台至扎格罗斯山前坳陷与中国境内青藏高原地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发育自寒武纪至第三纪连续沉积了厚度 50 0 0~ 1 2 0 0 0m的海相沉积 ,具典型的被动边缘沉积特征。区内广泛发育侏罗纪至老第三纪的海相沉积 ;②区内泥盆纪、晚侏罗世、白垩纪及第三纪发育有礁灰岩 ,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发育有白云岩、硬石膏、岩盐、滩岩等 ,在晚侏罗世、早中白垩世及老第三纪始新世均发育有油页岩 ;③自早古生代至新生代具多元生烃地层单元组合 ,具多套生、储、盖组合 ,具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 勘探建议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居石成因特征与U-Th-Pb定年及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例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邱昆峰 杨立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21-2732,共12页
独居石U-Th-Pb定年在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成因类型的识别和年龄值的合理地质解释始终是研究的难点。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岩浆、热液和沉积成因独居石的内部结构、矿物组合以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厘定了不同成因类... 独居石U-Th-Pb定年在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成因类型的识别和年龄值的合理地质解释始终是研究的难点。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岩浆、热液和沉积成因独居石的内部结构、矿物组合以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厘定了不同成因类型独居石的鉴别标志;并以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为例,探讨了独居石的U-Th-Pb定年及其合理地质应用。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独居石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和矿物组合及元素组成:岩浆独居石可能存在较宽且平直的岩浆环带,常与磷钙钍石共生;相对富集重稀土,具有较高的Y、Sc、Th、U、Sm、Gd等含量和Th/U比值,较低的La、Ce含量和稀土总量,显示为Eu强烈亏损的右倾斜分布模式。而热液独居石可能存在与流体作用有关的扇形环带,常与斜钍石共生;沉积独居石形态多不规则,与自生矿物相伴生。它们具有典型的四分组稀土分布模式,稀土总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如La、Ce),贫Y、Sc、Th、U、Sm、Gd等,Th/U比值较低。独居石U-Th-Pb定年限定了松潘-甘孜造山带204~190Ma的早期变质作用和168~158Ma的局部热干扰,约140~130Ma冈底斯浅色花岗岩的形成与地壳的缩短加厚及快速隆升作用,约33~22Ma红河断裂带与伸展作用有关的岩体侵位和左行走滑运动年代(且北部的去顶剥蚀作用要比中部早9Ma),约8~11Myr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挤出"构造变形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成因 U-Th-Pb地质年代学 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区中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颜佳新 周蒂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4,共6页
通过对南海及周边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的综合分析 ,并与东亚、东南亚地区特提斯构造对比 ,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区存在可以进行东、西向对比的中特提斯构造。相应的中特提斯洋因北巴拉望—礼乐—南沙地块与华南大陆边缘在白垩纪中期的碰撞而... 通过对南海及周边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的综合分析 ,并与东亚、东南亚地区特提斯构造对比 ,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区存在可以进行东、西向对比的中特提斯构造。相应的中特提斯洋因北巴拉望—礼乐—南沙地块与华南大陆边缘在白垩纪中期的碰撞而关闭。南海北部陆缘区中特提斯构造向西可以与加里曼丹的 Meratus缝合线和苏门答腊的 Woyla缝合线对比 ,向东经台湾海峡、琉球群岛与日本佐川带对比。南海北部陆缘区中特提斯构造的确认对正确解释南海北部陆缘区地壳结构在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南海 特提斯构造 缝合线 中生代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及周边部分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4
7
作者 颜佳新 周蒂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49,共7页
对全球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东特提斯地区晚三叠世古气候标志具有带状分布的特征。北巴拉望地块卡拉棉群岛科龙岛的晚三叠世沉积中发育反映较干燥古气候特征的鲕状灰岩,因此在古气候特征方面,北巴拉望地块晚三叠世... 对全球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特征的研究表明,东特提斯地区晚三叠世古气候标志具有带状分布的特征。北巴拉望地块卡拉棉群岛科龙岛的晚三叠世沉积中发育反映较干燥古气候特征的鲕状灰岩,因此在古气候特征方面,北巴拉望地块晚三叠世地层不能与华南和印支地块同期地层对比,而应该与印度地块北缘喜马拉雅地区(向西)和琉球群岛(向东)对比。根据该古气候分析,北巴拉望地块在晚三叠世时应该位于南部亚热带较干燥气候带内,其晚三叠世的古地理位置比印支地块更靠南。对南海及南海周边部分地区特提斯构造遗迹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南海北部陆缘区相关构造带的性质及正确恢复南海扩张之前该区的地质发展历史。南海北部陆缘区也是研究解决特提斯构造向东延伸问题以及特提斯构造-太平洋构造时空转化问题的关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北巴拉望地块 晚三叠世 特提斯构造遗迹 古气候 缝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转换期岩浆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2
8
作者 钟宏 柏中杰 朱维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7-559,共3页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燕山早期和晚期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分布进行简要总结,提出一些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拟开展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古/新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及其相互作用对东南沿海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燕山早期和晚期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分布进行简要总结,提出一些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拟开展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古/新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及其相互作用对东南沿海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特提斯构造 太平洋构造 岩浆-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岩浆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志明 冷成彪 +1 位作者 朱经经 高剑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显生宙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长期演化的特提斯洋,在新生代最终闭合形成了现今横穿欧亚大陆、全球规模最宏大的特提斯碰撞造山带。该带西起欧洲阿尔卑斯山,经土耳其-伊朗高原、巴基斯坦、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东至中南半岛... 显生宙位于北方劳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长期演化的特提斯洋,在新生代最终闭合形成了现今横穿欧亚大陆、全球规模最宏大的特提斯碰撞造山带。该带西起欧洲阿尔卑斯山,经土耳其-伊朗高原、巴基斯坦、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东至中南半岛,全长超过12000 km,是与太平洋、古亚洲洋齐名的全球三大构造成矿域之一。根据演化历史,特提斯通常又被划分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阶段,分别代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期间的大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瓦纳大陆 伊朗高原 特提斯构造 欧亚大陆 演化历史 长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典型构造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讨——以物理模拟成果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文刚 罗伟 +1 位作者 冯卫平 袁余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8-76,共9页
特提斯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对板块构造重建和油气资源富集规律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从近年来有关物理模拟技术对特提斯构造域的褶皱-冲断带变形特征的研究出发,系统归纳、总结物理模拟对特提斯... 特提斯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演化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对板块构造重建和油气资源富集规律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从近年来有关物理模拟技术对特提斯构造域的褶皱-冲断带变形特征的研究出发,系统归纳、总结物理模拟对特提斯构造域从西段比利牛斯山、喀尔巴阡山、阿尔卑斯山,中段的高加索和扎格罗斯山到东段的天山、库车、喜马拉雅、龙门山和雪峰构造带沿线典型褶皱-冲断带变形特征和控制因素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特提斯构造域西段主要是形成双向逆冲断裂、侏罗山式褶皱,块体的几何特征及极性对该段的变形样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中段形成前陆冲断带和断层相关褶皱,现今构造变形仍在快速扩展,滑脱层对该区段的变形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东段形成逆冲断裂和褶皱及复杂的断裂体系,地壳隆升幅度较大,地层流变学结构对变形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同时,板块之间的挤压汇聚速率对不同区段的构造样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 变形 控制因素 变形机制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景洪大勐龙地区蓝片岩岩石学、变质作用及其对古特提斯构造响应
11
作者 孙载波 胡绍斌 +7 位作者 李静 段向东 刘福来 周坤 赵江泰 李小军 包佳凤 王云晓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3-1249,共17页
【研究目的】蓝片岩为古洋壳的俯冲及洋-陆和陆-陆碰撞拼贴的产物,对深入探索洋壳或陆壳俯冲变质过程以及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以滇西景洪大勐龙地区新发现的蓝片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俯... 【研究目的】蓝片岩为古洋壳的俯冲及洋-陆和陆-陆碰撞拼贴的产物,对深入探索洋壳或陆壳俯冲变质过程以及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以滇西景洪大勐龙地区新发现的蓝片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俯冲-造山背景的制约。【研究方法】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根据矿物组合的不同,识别出研究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蓝片岩,初步建立变质演化P-T轨迹,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蓝片岩的成因机制与就位的动力学背景,约束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俯冲-造山演化。【研究结果】获得白云母石榴蓝闪石英片岩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450~490℃,P=0.90~1.45 GPa,绿泥绿帘阳起蓝闪片岩具有较低的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430~470℃,P=0.69~0.73 GPa,并初步建立了两种不同类型蓝片岩变质演化P-T轨迹。【结论】两类峰期变质条件的差异可能为俯冲隧道中不同俯冲深度的蓝片岩,这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索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闭合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高压变质 P-T轨迹 昌宁—孟连结合带 景洪大勐龙 特提斯构造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带的主要含油气盆地及其探明储量
12
作者 崔可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4期54-54,共1页
特提斯构造带共有80多个沉积盆地,油气探明储量近1600×10^8t,在地理分布上,这些盆地和储量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板块东北缘(7个盆地,1318×10^8t储量)、中亚北部(4个盆地,98×10^8t储量)、非洲东北缘(5个盆地,73×10... 特提斯构造带共有80多个沉积盆地,油气探明储量近1600×10^8t,在地理分布上,这些盆地和储量主要集中在阿拉伯板块东北缘(7个盆地,1318×10^8t储量)、中亚北部(4个盆地,98×10^8t储量)、非洲东北缘(5个盆地,73×10^8t储量)、东南亚(8个盆地,53×10^8t储量)等四个地区,这24个盆地的油气探明储量为1542×10^8t,占了特提斯构造带油气总储量的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 含油气盆地 探明储量 阿拉伯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扬子特提斯构造域深部结构与地壳形变研究
13
作者 王志 王剑 付修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共13页
青藏高原东缘和扬子西缘的构造带是中国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构造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陆—陆碰撞、高原隆升、块体裂解或拼接挤压等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记录和保存了多期次的特提斯构造演化历史痕迹。同时,该研究区域也是... 青藏高原东缘和扬子西缘的构造带是中国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构造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陆—陆碰撞、高原隆升、块体裂解或拼接挤压等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记录和保存了多期次的特提斯构造演化历史痕迹。同时,该研究区域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地壳形变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浅表形变特征与深部构造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和制约机制是目前国际地球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依据作者十多年来持续在该区域开展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通过深部地球物理多参数结构成像、沉积盆地分析、地壳形变和强震孕育机制等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在青藏高原东缘的下地壳存在低速和高泊松比异常带,该异常体与来自青藏高原上涌的软流圈热物质汇聚,导致从扬子西缘到青藏高原的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深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沿着龙门山断裂带,中、下地壳存在交叠相间的低速(高泊松比)和高速(低泊松比)区域,这些深部结构分布特征与地表形变及前陆盆地隆坳格局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青藏高原东缘—扬子板块的深部接触模式及其相应的盆山耦合关系,阐明了板块碰撞—耦合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剧烈地壳形变、盆地隆坳格局和强震诱发的制约关系。本研究成果将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东缘高原急剧隆升、盆地基底结构与隆拗格局,以及强烈地壳形变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 深部结构成像 碰撞造山与盆山耦合 地壳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与战略性矿产资源效应”专辑征稿启事
14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0-410,共1页
新特提斯洋是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一个大洋,其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欧亚大陆南缘特提斯构造域的诞生。其间,既形成了与大洋俯冲过程相关的成矿作用,在大洋消亡后,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与大陆碰撞造山相关的成矿作用,实现了... 新特提斯洋是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的一个大洋,其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欧亚大陆南缘特提斯构造域的诞生。其间,既形成了与大洋俯冲过程相关的成矿作用,在大洋消亡后,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与大陆碰撞造山相关的成矿作用,实现了显著的铜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富集。因此,对新特提斯构造域形成和演化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是国家战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 冈瓦纳大陆 构造演化过程 形成和演化 欧亚大陆 国家战略需求 大陆碰撞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雅拉香波穹隆构造热事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珍汉 叶培盛 +1 位作者 吴中海 赵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5-605,共11页
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出露显生宙不同时期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和多期岩浆热事件,良好地记录了印度大陆俯冲导致的构造变形和岩浆热历史。对雅拉香波穹隆不同构造部位的花岗质岩石进行LA-ICP-MS锆石... 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出露显生宙不同时期的岩石地层,发育强烈韧性剪切变形和多期岩浆热事件,良好地记录了印度大陆俯冲导致的构造变形和岩浆热历史。对雅拉香波穹隆不同构造部位的花岗质岩石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4期构造岩浆事件的高精度测年数据。早期锆石年龄520.4±6.3Ma与536±12Ma指示喜马拉雅地块结晶基底泛非期岩浆侵位时代,晚期锆石年龄揭示新生代碰撞造山不同阶段构造热事件的发生时代。其中,45.6±1.2--44.16±0.88Ma反映印度大陆向北俯冲的起始时代,35.00±0.48Ma对应于始新世晚期增厚地壳深部构造热事件年龄,15.67±0.50Ma指示雅拉香波核部花岗岩侵位及穹隆的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拉香波穹隆 岩浆侵位 构造变形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喜马拉雅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成矿域主要金属矿床类型与成矿过程 被引量:86
16
作者 张洪瑞 侯增谦 杨志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133,共21页
作为全球三大巨型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成矿域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特提斯构造带是欧亚大陆南部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带,夹持于东欧、哈萨克、塔里木、华北、扬子、印度支那地块和印度、阿拉伯、非洲板块之间,由若干个小陆块,... 作为全球三大巨型成矿域之一的特提斯成矿域目前尚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特提斯构造带是欧亚大陆南部一条全球性纬向展布的构造带,夹持于东欧、哈萨克、塔里木、华北、扬子、印度支那地块和印度、阿拉伯、非洲板块之间,由若干个小陆块,如Anatolides、外高加索、Alborz、伊朗中部、鲁特、阿富汗、帕米尔、南羌塘、北羌塘、拉萨、保山、中缅马苏、西缅甸等,及陆块中间的造山带组成,是在晚古生代到新生代期间,古、新特提斯洋扩张与闭合过程中,历经两次大规模的板块俯冲、碰撞形成的。这一过程可主要概括为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以及欧亚大陆的增生,其中欧亚主动大陆边缘和冈瓦纳被动大陆边缘起了主要的控制作用。特提斯成矿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注定了其成矿具多金属、多类型的特征,漫长的空间展布决定了其金属堆积的连续成带性,其中的一些重要成矿带全球著名。文章在特提斯成矿域中识别出了6种主要的成矿作用,分别形成斑岩型Cu-Mo-Au、与岩浆热液有关的Sn-W、岩浆型铬铁矿、VMS型Cu-Pb-Zn、浅成低温热液型Au-Hg-Sb及与沉积岩有关的Pb-Zn等矿床。这些矿床都是在洋盆扩张、洋陆俯冲、大陆碰撞等地球动力学背景中形成的。与环太平洋、古亚洲等增生型造山带相比,特提斯成矿域中也保存了众多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矿产,如斑岩矿床、浅成低温矿床、VMS矿床等。另外,特提斯成矿域中还有大量矿床的形成与碰撞环境密切相关,如东南亚锡多金属成矿带、Sahand-Bazman铜矿带,以此区别于典型的增生型成矿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特提斯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 成矿背景 地球动力学 成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特提斯地质调查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立全 王保弟 +2 位作者 李光明 王冬兵 彭智敏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296,共14页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中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演化历史,本文在综述前人有关特提斯构造域时空演变和演化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年来1...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东特提斯构造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研究中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演化历史,本文在综述前人有关特提斯构造域时空演变和演化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昌宁-澜沧构造带原-古特提斯连续演化、南冈底斯构造带古-新特提斯连续演化新认识,构建了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时空格局和原、古、新三阶段构造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增生杂岩 高压变质岩 多岛弧盆系构造 特提斯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特提斯带保山-腾冲地块早古生代岩浆岩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福坤 李秋立 +1 位作者 王秀丽 李向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93-93,共1页
云南滇西地区作为东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大地构造格局和对全球特提斯演化意义长期以来是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热点。滇西特提斯构造带(包括川西南部分)是由多个地块和地块相间的造山带组成,如腾冲地体、保山地体、思茅地... 云南滇西地区作为东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大地构造格局和对全球特提斯演化意义长期以来是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热点。滇西特提斯构造带(包括川西南部分)是由多个地块和地块相间的造山带组成,如腾冲地体、保山地体、思茅地体及它们之间的属新特提斯带的高黎贡碰撞带和属古特提斯带的昌宁-孟连缝合带等。经受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古特提斯和中生代—新生代新特提斯造山作用的影响,该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变质变形。由于地块内部基底出露局限和多期构造作用的叠加影响,特提斯构造带内的变质基底地体的属性和演化历史难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 地块 早古生代 腾冲 保山 云南 岩浆岩 大地构造格局 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羊拉铜矿区两套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对古特提斯洋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经经 胡瑞忠 +4 位作者 钟宏 毕献武 陈恒 胥磊落 刘月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45-445,共1页
西南"三江"地区地处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结合带,是古特提斯构造域的东延部分。伴随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区域内自西向东形成了澜沧江缝合带、昌宁-孟连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及甘孜-理塘缝合带,其中昌宁-孟连缝合带被认为是古特... 西南"三江"地区地处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结合带,是古特提斯构造域的东延部分。伴随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区域内自西向东形成了澜沧江缝合带、昌宁-孟连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及甘孜-理塘缝合带,其中昌宁-孟连缝合带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主洋盆闭合后的残余。作为古特提斯洋的重要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玄武岩 金沙江缝合带 特提斯构造 冈瓦纳大陆 成因 形成与演化 区域内 欧亚大陆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油气聚集何方 被引量:13
20
作者 赵重远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2000年第2期59-66,共8页
特提斯构造带有80余个沉积盆地,拥有1500×10^8t以上油气探明储量。但是,油气分布十分不均,98%的储量集中分布在阿拉伯板块东北缘,非洲大陆东北级、斯基夫-土兰地台南缘和东南亚。这些地区油气之所以特别丰富,... 特提斯构造带有80余个沉积盆地,拥有1500×10^8t以上油气探明储量。但是,油气分布十分不均,98%的储量集中分布在阿拉伯板块东北缘,非洲大陆东北级、斯基夫-土兰地台南缘和东南亚。这些地区油气之所以特别丰富,主要是由该地区的特殊沉积和构造环境造成的。东南亚的盆地大部分处于近代活动陆缘环境,其裂谷和弧后盆地被动陆缘沉积层序得到了良好发育和保存。其余三个地区,特别是阿拉柏板块东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 含油气盆地 油气分布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