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球特提斯构造域及其时空分布 |
辛仁臣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新世煌斑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
孙敏佳
魏震
刘晓强
刘桂萍
宫相宽
郭瑞清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3
|
特提斯构造域大地水准面异常来源初探 |
闫沛龙
张南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95Ma基性岩浆活动——印度板块北缘晚白垩世伸展作用 |
王亚莹
曾令森
邸英龙
赵令浩
董汉文
唐灼
费镕泽
宋昱霆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拉轨岗日辉绿岩碳酸盐化作用 |
邱添
曾令森
王亚莹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前陆断褶带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锑金多金属成矿作用 |
戚学祥
李天福
孟祥金
于春林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8
|
|
7
|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雅拉香波穹隆构造热事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证据 |
吴珍汉
叶培盛
吴中海
赵珍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8
|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晚二叠世酸性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
田怡红
曾令森
高利娥
王亚莹
侯可军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9
|
特提斯喜马拉雅错那洞穹隆成因机制研究:来自构造变形与独居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
王连峰
徐扛
李智勇
王强
蒋映德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0
|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段拉琼锑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
刘行
邹灏
李阳
蒋修未
陈海锋
李敏
李蝶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1
|
西藏加查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晚三叠世地层重新厘定及构造变形研究 |
唐宇
王根厚
韩芳林
李典
梁晓
冯翼鹏
张莉
王卓胜
韩宁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2
|
特提斯喜马拉雅打拉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戚学祥
曾令森
孟祥金
许志琴
李天福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2
|
|
13
|
特提斯喜马拉雅二叠纪—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研究进展 |
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8
|
|
14
|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二叠纪——白垩纪的火山活动(Ⅰ):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
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王立全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7
|
|
15
|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内江孜-康马地区白垩纪多期基性岩浆作用 |
王亚莹
高利娥
曾令森
陈福坤
侯可军
王倩
赵令浩
高家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2
|
|
16
|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始新世隆子-恰嘎次火山岩区:雅拉香波二云母花岗岩的高位岩浆体系 |
胡古月
曾令森
戚学祥
候可军
高利娥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7
|
|
17
|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东部三叠纪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
朱弟成
潘桂棠
莫宣学
赵志丹
廖忠礼
王立全
江新胜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18
|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中侏罗统遮拉组OIB型玄武岩浆的识别及其意义 |
朱弟成
王立全
潘桂棠
莫宣学
廖忠礼
江新胜
赵志丹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0
|
|
19
|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江孜地区古近纪地层源区分析——对造山带早期地壳加厚的制约 |
蔡福龙
丁林
王厚起
岳雅慧
来庆洲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20
|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辉绿岩始新世——渐新世变质作用 |
曾令森
高利娥
尚振
高家昊
王亚莹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