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集聚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安健吉 杨悦 +2 位作者 员学锋 苏强俊 安骐岷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6-327,335,共13页
[目的]揭示2000-2020年陕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丰富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研究框架,为陕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INVEST模型、RUSLE方程和NDVI指数量化生态系统固碳、产水、土壤保持和食物供给服务;应用Ge... [目的]揭示2000-2020年陕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丰富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研究框架,为陕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INVEST模型、RUSLE方程和NDVI指数量化生态系统固碳、产水、土壤保持和食物供给服务;应用Getis-Ord G_(i)^(*)工具识别冷热点乡(镇、街道)的集聚特征;应用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判断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结果](1)2000-2020年陕北地区单位面积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食物供给量增加的区域分别占10.23%,77.91%,90.44%和47.80%;(2)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出集聚分布的模式(p<0.01),且高值集聚效应均有所增强,产水和食物供给服务的低值集聚效应同步增加,固碳和土壤保持服务的低值集聚效应减弱;(3)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作用关系逐渐由权衡主导过渡到由协同主导,多数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减弱、协同关系增强。[结论]陕北地区生态系统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但部分区域仍需因地制宜地缓解水资源短板,提高食物供给能力,促进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变 集聚特征 权衡与协同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经济集聚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以长沙市为例
2
作者 蒋婷婷 李德平 周亮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231-237,共7页
夜间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探究其空间集聚特征对优化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密度场热点探测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市夜间经济的集聚特征及其驱动... 夜间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构成,探究其空间集聚特征对优化夜间经济的空间布局,满足居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密度场热点探测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市夜间经济的集聚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夜间经济强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式结构特征,外围低强度区域覆盖总面积的65.73%;识别出一级集聚中心26个,其平均夜间经济强度值高达0.732;各类夜间经济业态均属于集聚分布模式,集聚程度不同,层级结构明显;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夜间经济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存在显著差异,以居住人口密度解释力最显著,自然因素的解释力均低于社会经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集聚特征 地理探测器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工业旅游区集聚特征及多要素空间关联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顾秋实 廖嘉玮 +1 位作者 张海平 刘雪蕊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在旅游消费升级、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发展工业旅游作为城市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愈发受到关注。研究工业旅游区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相关旅游要素的空间关联模式,对促进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120... 在旅游消费升级、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发展工业旅游作为城市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愈发受到关注。研究工业旅游区的空间格局及其与相关旅游要素的空间关联模式,对促进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120家省级工业旅游区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理论,刻画江苏省工业旅游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基于POI数据同位模式挖掘和多元变量聚类方法探析江苏省工业旅游区与等级景区、路网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水平和模式。研究表明:(1)江苏省工业旅游区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密北疏”的集聚特征,地域差异性较为突出;(2)江苏省各类型工业旅游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省内工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基本吻合,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为代表的工业旅游景观打造更为成熟,而环保、水利等类型的工业旅游资源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3)江苏省工业旅游区与等级景区、路网交通、购物、餐饮和住宿设施等旅游配套要素空间关联性整体偏弱、而扬子江城市群较强的特征,具体可分为不均衡发展型、均衡发展型、良好发展型、潜力发展型、起步发展型和艰难发展型6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旅游 空间格局 集聚特征 区域发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被引量:77
4
作者 李鹏 虞虎 王英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83-1891,共9页
基于中国3 228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据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具有典型的"类型极化、区域分化、板块集聚"的分布特征,胡焕庸线两侧景区密度悬殊;中东部地区为凝聚-随机分布,西部地区为凝聚分布,... 基于中国3 228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据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具有典型的"类型极化、区域分化、板块集聚"的分布特征,胡焕庸线两侧景区密度悬殊;中东部地区为凝聚-随机分布,西部地区为凝聚分布,不同区域发育主题和特色不同;5A级景区集聚在经济发达地区,4A级景区沿黄河、长江集中分布,3A级景区多处于东部滨海沿线;历史知名度、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经济规模、交通区位条件、审批标准、效仿发展等因素影响较大,循环累积效应显著。据此提出"区域平衡、跨区协调、分类优化"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级旅游景区 空间分析 集聚特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正山 王毅 +3 位作者 尚正永 李亚儒 宋晓雨 常夏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38-945,共8页
以常熟市各乡镇为研究区域,以2007-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等方法和指标对常熟市各乡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整体水平、行业特征及专门化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熟市服务业集聚整... 以常熟市各乡镇为研究区域,以2007-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等方法和指标对常熟市各乡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整体水平、行业特征及专门化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熟市服务业集聚整体差异显著,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单中心、大梯度等级化集聚发展态势;相对于苏州,常熟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对集聚程度不高且趋势不够明显;乡镇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内部行业的结构差异均较大,专业化分工比较明显;常熟市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在苏州市的专业化优势不够明显,地位不够突出;行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房地产业的专门化率较高外,其他4个行业的专门化率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生产性服务业 空间集聚特征 常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武汉市多类型商业中心识别与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梦洁 张恩嘉 单卓然 《南方建筑》 2019年第2期55-61,共7页
以武汉市251148条商业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武汉市整体及多类型商业中心,分析各类中心的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整体形成"区域—市—组团"商业中心体系,光谷、武广、中... 以武汉市251148条商业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武汉市整体及多类型商业中心,分析各类中心的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武汉市整体形成"区域—市—组团"商业中心体系,光谷、武广、中山大道为武汉市商业空间的3大核心区域;②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分异性,特别是居民生活中心和商务办公中心;③中心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具有"沿江、沿主干道"集聚分布的特征,外围拓展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经济产业园区分布,远城区圈层的各类商业中心围绕行政中心进行布局。最后,将上述研究结果与武汉市相关规划进行比较,总结商业中心的现状与规划在等级、数量、空间布局方面的差异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中心 POI数据 集聚特征 空间布局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的物流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治亚 周于轶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62-2872,共11页
物流产业空间集聚规模和形态是地方物流规划和政策制定的客观条件和依据。在浙江省成为新时代“重要窗口”的背景下,为探究物流发展在浙江省内的空间集聚特征,以期为其物流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传统数据分析在数据处理时存在时间滞后和... 物流产业空间集聚规模和形态是地方物流规划和政策制定的客观条件和依据。在浙江省成为新时代“重要窗口”的背景下,为探究物流发展在浙江省内的空间集聚特征,以期为其物流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传统数据分析在数据处理时存在时间滞后和数据结构化等缺陷,采用精度高、时效性优、可直接研究样本数据本身的POI矢量数据,运用区位商分析、核密度估计法、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物流产业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于东部沿海与北部靠近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其中宁波市和舟山市呈现高-高集聚特征,并随着时间推移省内物流空间分异性更加明显,物流节点与企业主要集中于宁波舟山港、杭州空港和金华国际公港,体现了海港、空港和公路港优势对物流企业的集聚效应;物流空间区位分布表现出层级性和不均衡性,物流区位选择呈现郊区化和多样化特征;基于POI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减少了对连续性物流活动的人为划分引起的空间模式变化问题,更符合物流活动的分布特征,能更好地反应产业集聚规模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节点 物流企业 集聚特征 空间分异 P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消费中心城市识别、集聚特征与驱动因素——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郭军峰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49-152,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增长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因此构建具有强大集聚与辐射能力的消费中心城市愈发迫切。本文首先通过构建消费中心城市指数,有效识别了我国消费中心城市,其次基于空间重心与自相关模型描述...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增长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因此构建具有强大集聚与辐射能力的消费中心城市愈发迫切。本文首先通过构建消费中心城市指数,有效识别了我国消费中心城市,其次基于空间重心与自相关模型描述了我国消费中心的演变及其空间集聚性,最后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上海市及广州市是我国典型的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在所有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中,内陆城市数量较少。我国消费中心城市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消费中心不断向东南地区转移。人口流动、收入差距、金融发展以及产业升级是影响消费中心城市指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中心城市 集聚特征 区域差异 重心模型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复杂网络的我国区域创新系统集聚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齐昕 刘家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7-51,共5页
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参考加权集聚系数,从资金、技术和知识3个维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集聚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集聚模式体现出多元化特征,不同创新要素的集聚模式不同;区域创新系统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空间... 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参考加权集聚系数,从资金、技术和知识3个维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集聚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集聚模式体现出多元化特征,不同创新要素的集聚模式不同;区域创新系统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明显,表现为空间正相关且以低低正相关为主,从局部特征看,极化现象与外溢现象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集聚系数 区域创新系统 集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姜钰 管时一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对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 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学,对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虽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影响,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影响较小;而且中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集聚现象,空间集聚特征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 时空演变 集聚特征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商品产业集聚特征及发展趋势——以安徽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文婕 尚凤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171,共5页
本文以安徽省旅游商品产业集聚特征与发展趋势为研究内容,利用区位熵等方法对安徽省及各地市旅游商品产业集聚度、集聚质量及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从结果看,安徽省具有旅游商品产业集聚优势和集聚潜力的城市有合肥、黄山、芜湖、宣城、... 本文以安徽省旅游商品产业集聚特征与发展趋势为研究内容,利用区位熵等方法对安徽省及各地市旅游商品产业集聚度、集聚质量及发展态势进行了研究。从结果看,安徽省具有旅游商品产业集聚优势和集聚潜力的城市有合肥、黄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等,且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并针对各城市特点,提出了"市场驱动型""生态驱动型""规模驱动型"等旅游商品产业集聚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商品产业 集聚特征 发展趋势 安徽省 区位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的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聚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阚博颖 方斌 许实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本文通过基尼系数、空间数据探索分析(ESDA)等统计方法,探索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各地类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显示:(1)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各地类集聚程度差异较大,呈现出可开垦沿海滩涂>可开... 本文通过基尼系数、空间数据探索分析(ESDA)等统计方法,探索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各地类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显示:(1)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各地类集聚程度差异较大,呈现出可开垦沿海滩涂>可开垦沼泽地>可开垦沙地、可复垦采矿用地>可开垦内陆滩涂、可开垦盐碱地>可开垦裸地>可开垦其他草地的特征.(2)可开垦沿海滩涂主要聚集在东部中纬度沿海地区,可开垦沼泽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偏北部地区,可开垦沙地为西北地区.(3)自然因素奠定了各地类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人口因素对各地类集聚效应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因素属于辅助因素,但对耕地后备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影响效力正在突显.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基尼系数和ESDA中的趋势分析等方法从地统计的视角揭示并量化了耕地后备资源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为解译耕地后备资源的集聚效应、制定开发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集聚特征 影响因素 基尼系数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珠海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集聚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子菲 郭鹏 +3 位作者 孙艳玲 张夏坤 李俊蓉 裴新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79,共7页
通过高德地图API获取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和等值线分析等方法对珠海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海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上表现为“中部多、南北少”的空间格局,但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存... 通过高德地图API获取POI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和等值线分析等方法对珠海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海市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上表现为“中部多、南北少”的空间格局,但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存在差异;珠海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分布在香洲中心圈、吉大中心圈、拱北中心圈、南屏中心圈和翠狮中心圈5个集聚区内,并呈现出27个不同等级的集聚中心;珠海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集聚特征的形成受到自然、历史、经济发展和规划政策引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集聚特征 POI 核密度分析 珠海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油料作物2000—2020年生产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帮锐 张军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7-1385,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3种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2000—2020年生产时空集聚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优化食用油料作物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重心迁移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大豆、花生、油菜... 【目的】分析我国3种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2000—2020年生产时空集聚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优化食用油料作物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重心迁移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大豆、花生、油菜生产时空集聚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1)大豆产量最高,花生次之,油菜最低。大豆产量呈大幅波动上升,油菜和花生产量呈小幅波动上升。大豆生产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安徽;花生生产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广东;油菜生产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和湖南。(2)2000—2020年3种油料作物产量集聚程度呈减弱态势,其中大豆产量高-高聚集区在黑龙江、吉林,低-低聚集区在新疆;花生产量高-高聚集区在山东、河南、安徽,低-低聚集区在新疆;油菜产量高-高聚集区在湖北、安徽、江西,低-低聚集区在内蒙古。大豆生产重心从河北唐海县到内蒙古宁城县向西北迁移;花生生产重心在河南境内,向豫西北迁移;油菜生产重心从湖北南漳县到重庆奉节县向西南迁移。(3)不同油料作物生产驱动因素在不同省份的作用程度不同。大豆生产主要受人口密度、化肥施用量、GDP增长率影响;花生生产主要受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灌溉面积影响;油菜生产主要受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和公路密度影响。【结论】3种主要油料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集聚特征,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整体主要受化肥施用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油料作物 时空演变 集聚特征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