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征结构分析法对风电系统静态电压稳定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幼捷 张继东 +1 位作者 周雪松 王新志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92,共6页
以特征结构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对包含风电场(基于恒速恒频机组构成)的电力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比、参与因子和潮流雅可比矩阵、收缩有功和无功雅可比矩阵最小模特征值的分析,揭示电压和角度不稳定的机理和失稳模... 以特征结构分析法为理论基础,对包含风电场(基于恒速恒频机组构成)的电力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比、参与因子和潮流雅可比矩阵、收缩有功和无功雅可比矩阵最小模特征值的分析,揭示电压和角度不稳定的机理和失稳模态,并提供相关节点的参与程度和系统的稳定裕度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恒速恒频机组构成的风电场及其附近节点具有较强的无功-电压参与程度,是系统电压失稳的关键区域。在IEEE10机39节点电力系统中加入基于恒速恒频机组的风电场并网的简化模型进行仿真研究,采用连续潮流算法对系统平衡解流形进行追踪,对鞍结分岔点的计算采用分岔理论中的直接算法,工具软件采用MATLAB7.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电压稳定 特征结构分析 鞍结分岔 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STATCOM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特征结构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杰康 詹厚剑 +1 位作者 齐佳鑫 康海兵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可有效改善系统电压调节特性,提高系统电压稳定裕度。文章基于特征结构分析法,将STATCOM的稳态模型加入潮流方程中,建立计及STATCOM的电压稳定计算模型。该方法以最小模...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是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可有效改善系统电压调节特性,提高系统电压稳定裕度。文章基于特征结构分析法,将STATCOM的稳态模型加入潮流方程中,建立计及STATCOM的电压稳定计算模型。该方法以最小模特征值作为系统接近电压不稳定的量度,以电压灵敏度和参与因子为指标,判断全电网中最有可能发生电压不稳定的节点和区域,从而为STATCOM的配置提供依据。对WSCC-3机9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STATCOM对电压稳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稳定性 静止同步补偿器 最小模特征 特征结构分析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结构分析的风电机组调频控制桨距角参数选择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生虎 朱国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2-668,共7页
建立包含风电机组和火电机组调频控制的平均系统频率模型,推导其线性化形式进行特征结构分析,以特征值的变化规律为依据选择参数。发现较大的变桨响应时间需要增大PI控制参数以补偿桨距角动作的滞后性,缩短过渡过程,在高风速下可避免慢... 建立包含风电机组和火电机组调频控制的平均系统频率模型,推导其线性化形式进行特征结构分析,以特征值的变化规律为依据选择参数。发现较大的变桨响应时间需要增大PI控制参数以补偿桨距角动作的滞后性,缩短过渡过程,在高风速下可避免慢衰减的振荡。通过改进WSCC9节点测试系统可验证参数选择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距角控制 参数整定 特征结构分析 一次调频 风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北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红专 叶成志 +1 位作者 杨云芸 王晓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9-851,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美国GFS及LAPS分析资料,对2012年6月下旬发生在湘西北的大暴雨过程的成因以及β中尺度系统的三维动力热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属于典型的湖南盛夏低涡切变型...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美国GFS及LAPS分析资料,对2012年6月下旬发生在湘西北的大暴雨过程的成因以及β中尺度系统的三维动力热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属于典型的湖南盛夏低涡切变型暴雨过程,地面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低空急流加强北推不但有利于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向暴雨区的输送,也是β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和垂直上升运动加强的主要原因。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维持和地形的阻挡有利于暖湿气流的抬升,而上升的暖湿空气在中高层凝结释放潜热,对上升运动起到正反馈作用。产生暴雨的β中尺度系统具有明显的动力、热力结构特征。在暴雨发展的最强阶段,β中尺度系统的四周各有一个垂直环流圈,其中南北两侧的下沉补偿气流向暴雨区的分支不但有利于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也加强了暴雨区低层的辐合;东西两侧下沉补偿气流向暴雨区的分支加强了暴雨区气流的气旋性弯曲,更进一步加强了β中尺度系统的辐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炼了此次低涡切变线暴雨的三维物理结构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大暴雨 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 低涡切变型 中尺度垂直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云南地区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全基因进化及分子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孔强 曾伟 +7 位作者 赵焕云 段博芳 胡挺松 范泉水 张应国 胡媛媛 张文东 张富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23-527,共5页
2014年3月云南地区发生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为了解引起该疫情的病毒全基因变异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我们在云南通海、安宁、大理采集死亡鸡喉气管40份,经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特异性多重RT-PCR检测。从检测结果呈阳性的26份样品... 2014年3月云南地区发生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为了解引起该疫情的病毒全基因变异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我们在云南通海、安宁、大理采集死亡鸡喉气管40份,经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特异性多重RT-PCR检测。从检测结果呈阳性的26份样品中每个地区挑选2份病毒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6株AIVs均属于2.3.4.4进化小分支。同一病毒株不同基因节段呈现不同进化关系。蛋白序列的变化主要为:HA的受体结合位点和表位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存在变异,新增加2个糖基化位点;NA缺失4个糖基化位点;PB2的aa627为谷氨酸(E);NS在aa80-aa84发生缺失;PB1、PA、NP、M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均存在部分替代或突变。本研究测序的6个H5N1亚型AIVs与之前的AIVs间具有遗传差异,这种进化小分支2.3.4.4的AIVs已成为当地流行的优势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5N1亚型 全基因 进化分析 分子结构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赤水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6
作者 兰文香 莫清 +1 位作者 黄海泉 黄美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7-1936,共10页
【目的】研究赤水凤仙花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系统发育位置,以期为赤水凤仙花植物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特有种——赤水凤仙花为材料,基于赤水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 【目的】研究赤水凤仙花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系统发育位置,以期为赤水凤仙花植物种质资源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特有种——赤水凤仙花为材料,基于赤水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基因特征、序列重复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1)赤水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7%,长152892 bp;共编码120个基因,包括9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17个tRNA基因。(2)共检测到87个SSR序列,以A、T组成为主;检测到20327个密码子,其中亮氨酸(Leu)最多,色氨酸(Trp)最少。(3)凤仙花属分为2个亚属,为棒凤仙花亚属与凤仙花亚属,赤水凤仙花为棒凤仙花亚属,且与太子凤仙花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赤水凤仙花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SSR序列以A/T单碱基为主;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其归为棒凤仙花亚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凤仙花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结构特征分析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光伏电站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杜潇 周林 +3 位作者 郭珂 杨明 刘强 邵念彬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27-3434,共8页
大型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不断加大对并网点及站内关键节点的电压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在考虑光伏阵列输出特性以及大型光伏电站内部集电线路、变压器、输电线路阻抗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光伏电站的稳态模型。通过利用特征结构法对... 大型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不断加大对并网点及站内关键节点的电压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在考虑光伏阵列输出特性以及大型光伏电站内部集电线路、变压器、输电线路阻抗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光伏电站的稳态模型。通过利用特征结构法对大型光伏电站静态电压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大型光伏电站静态电压稳定判据及稳定裕度,并通过算例进一步得出光照强度、运行功率因数、电网阻抗、装机容量等因素对大型光伏电站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光伏电站内部电压分布和内部电压薄弱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光伏电站 静态电压稳定性 站内电压分布 特征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A的风电场并网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建平 丁权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3-38,共6页
以特征结构分析法(ESA)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基于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最小模特征值和参与因子作为衡量指标,给出了系统的静态稳定裕度,指出了系统中最有可能发生电压不稳定的节点和区域。通过... 以特征结构分析法(ESA)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基于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风电场接入系统后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最小模特征值和参与因子作为衡量指标,给出了系统的静态稳定裕度,指出了系统中最有可能发生电压不稳定的节点和区域。通过将风电场接入标准IEEE39节点测试系统并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风电场及其附近节点具有较强的参与特性,是影响系统电压稳定的关键区域;风电场接入后系统的静态稳定裕度降低,弱稳定区域扩大,在风力发电机机端装设补偿装置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静态稳定裕度;风电场的接入降低了系统的负荷裕度,但是对系统达到极限负荷时的失稳区和失稳模式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静态电压稳定性 特征结构分析 静态稳定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TCSC的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杰康 丁一琰 何杲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7,32,共6页
基于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可控串联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提高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研究了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最小模特征值,以... 基于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可控串联补偿器(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or,TCSC)提高交直流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研究了交直流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最小模特征值,以节点电压对无功功率变化的灵敏度为指标,结合参与因子,判断全电网中最有可能发生电压不稳定的节点或者区域,从而为系统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对美国西部5机14节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TCSC在交直流系统中提高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系统 特征结构分析 可控串联补偿器(TCSC) 静态电压稳定性 最小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某大型古堆积体群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爱武 周自梁 +2 位作者 段庆伟 孙平 赵宇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9,共7页
金沙江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古堆积体群普遍发育,严重影响该区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合理的解释古堆积体群的地质成因问题是进行水电建设工作的基础。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古堆积群现场工程为依托,通过工程地质分区、岩体结构特征... 金沙江上游地质条件复杂,大型古堆积体群普遍发育,严重影响该区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合理的解释古堆积体群的地质成因问题是进行水电建设工作的基础。本文以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古堆积群现场工程为依托,通过工程地质分区、岩体结构特征分析和地质现象分析3个步骤,逐步还原了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最终结论如下:(1)以古堆积体群整体形貌特征为基础,结合岩性、结构等基本特性,将古堆积体群划分为4个区域;(2)根据古堆积群Ⅱ区的形貌特征假设Ⅱ区物质来自河对岸,继而采用结构特征分析证明了这一假设,结果表明:Ⅱ区物质与河对岸物质结构具有较好的一一对应关系,同时物质结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为典型的泥石流产物;(3)结合区域风化程度、S型转弯、冲积扇、高位静水沉积等地质现象分析,还原了该古堆积体群的形成过程,即:Ⅰ区风化程度较严重,年代明显早于其他各区。Ⅲ区、Ⅳ区之间应为古河道,Ⅰ区的形成造成了河流的S形改道,但并未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堵江。真正的堵江事件发生在Ⅱ区形成后。Ⅱ区泥石流物质与Ⅲ区、Ⅳ区物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土石坝,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堵江,产生了高位沉积现象。此时江水一部分从古河道流出,一部分从Ⅱ区泥石流物质区向下渗流,最终Ⅱ区物质被掏蚀冲垮,形成了今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 古堆积体群 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滑坡堵江 地质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秋燕 曹孟会 +6 位作者 李新艺 周敏 魏春梅 张茜 瞿素萍 黄海泉 黄美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82,共9页
[目的]对峨眉凤仙花(Impatiens omeiana Hook.f.)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进行研究,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基因特征... [目的]对峨眉凤仙花(Impatiens omeiana Hook.f.)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进行研究,为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组装、注释、基因特征、序列重复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峨眉凤仙花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2 527bp,共有130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36个tRNA基因,GC含量为37%,且具有保守的四分体结构,包括大单拷贝区、小单拷贝区各1个和2个相同的反向重复区域,其长度分别为83 150、17 903、25 737 bp,其中13个基因有1个内含子,2个基因有2个内含子。特征分析表明: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全基因组中共检测到76个SSR序列,且多以A/T单核苷酸序列为主,其长度为10-91 bp;检测到50 842个密码子,其中以亮氨酸(Leu)最多,色氨酸(Tyr)最少;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33个RSCU≥1的密码子多数以A/U结尾。通过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峨眉凤仙花与贵州凤仙花亲缘关系最近,均属于棒凤仙花亚属植物。[结论]峨眉凤仙花叶绿体基因组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SSR序列以A/T单碱基为主;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其归为棒凤仙花亚属,上述结果为峨眉凤仙花系统发育学地位及物种鉴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凤仙花 叶绿体基因组 序列结构特征分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规模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的无功补偿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段建民 张焰 +4 位作者 王承民 孙建生 周坚 曹路 蒋逸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88-2092,共5页
基于电力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分析法,提出了一种以提高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为目标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优化补偿方法.该方法研究了与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最小模特征值及与其对应的左特征... 基于电力系统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特征结构分析法,提出了一种以提高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为目标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优化补偿方法.该方法研究了与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潮流方程雅可比矩阵的最小模特征值及与其对应的左特征向量.以最小模特征值作为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以最小模特征值对应的左特征向量作为节点电压对无功功率变化的灵敏度指标,给出了系统在指定工况下,全电网中最有可能发生电压不稳定或电压崩溃的节点,从而为系统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配置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我国某区域电力系统的计算表明,该方法简洁快速,适合求解大规模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无功功率补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电压稳定性 特征结构分析 灵敏度 无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SC装置的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婷婷 李国庆 +1 位作者 韩芳 邢晓哲 《现代电力》 2011年第2期17-22,共6页
可用输电能力(ATC)是衡量互联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是提高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可用输电能力为目的,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引入互联电力系统。首先利用功率注入法,建立SSSC的稳... 可用输电能力(ATC)是衡量互联电网安全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而灵活交流输电技术(FACTS)是提高系统可用输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可用输电能力为目的,将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引入互联电力系统。首先利用功率注入法,建立SSSC的稳态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最优潮流法,将SSSC的功率注入模型加入潮流方程,建立了计及SSSC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模型,并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其进行求解。为了确定装置的安装位置,利用特征结构分析法,根据最小模特征值对控制变量的灵敏度系数来选择最有利于提高输电能力的SSSC安装位置。利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结果显示安装SSSC后互联系统间的传输容量得到提高,稳定裕度也得到提升,合理地配置SSSC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用输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特征结构分析 原对偶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可用输电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婷婷 冯怀玉 +1 位作者 邢晓哲 韩芳 《广东电力》 2011年第1期10-15,共6页
基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建立了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的最优潮流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SSSC的功率注入模型进行优化,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求解,根据特征结构分析法确定SSSC的最... 基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建立了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的最优潮流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SSSC的功率注入模型进行优化,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求解,根据特征结构分析法确定SSSC的最佳安装位置。利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说明在电力系统的薄弱线路上配置SSSC,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用输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特征结构分析 原-对偶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COM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寒 张聪 《陕西电力》 2015年第2期30-34,共5页
首先介绍了串联补偿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产生的机理与常见的抑制措施。基于IEEE第一标准次同步振荡模型,采用特征结构分析法分析了不同串补度下系统的特征值结构情况。在标准模型中考虑STATCOM模型,同样地分析系统的特征结构,发现在发电... 首先介绍了串联补偿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产生的机理与常见的抑制措施。基于IEEE第一标准次同步振荡模型,采用特征结构分析法分析了不同串补度下系统的特征值结构情况。在标准模型中考虑STATCOM模型,同样地分析系统的特征结构,发现在发电机机端并联STATCOM并采取电压控制时能够有效缓解次同步振荡现象。因此,提出了一种抑制次同步振荡的STATCOM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双环控制。最后利用PSCAD/EMTDC软件在不安装和安装STATCOM 2种情况下对提出的控制策略分别进行时域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补输电系统 次同步振荡 STATCOM 特征结构分析 时域仿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