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工序模型加工特征环境匹配 被引量:4
1
作者 莫蓉 刘蔚昕 +1 位作者 万能 郝丽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9-554,共6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相似零件结构有相似工艺"准则的知识检索方法所造成的知识重用精度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加工特征环境有相似工艺"的三维机加工艺知识复用方法。首先,利用属性邻接图建立工序模型的数学表达... 针对传统的基于"相似零件结构有相似工艺"准则的知识检索方法所造成的知识重用精度低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加工特征环境有相似工艺"的三维机加工艺知识复用方法。首先,利用属性邻接图建立工序模型的数学表达,使用改进的子图同构匹配方法进行加工特征提取。然后使用加工特征邻接图将提取出的加工特征进行重构。通过定义裁剪规则,得到基于特征的加工特征环境结构。将特征的环境结构作为输入条件与工序模型进行相似匹配,匹配参数包括特征类型、依附面类型以及特征间拓扑关系等信息,使加工工艺知识得以复用。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匹配了相似的加工特征环境并通过加工特征环境的检索,实现相似工艺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特征提取 加工特征环境 工艺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VS/MSU-ch.2亮温的中尺度天气特征环境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卫清 王宗皓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42-247,共6页
将NOAA-11探测仪TOVS/MSU-ch.2亮温,对照分析四川省(20°-40°N,90°-110°E)境内1989年7月7日到12日几次重复出现的中尺度云团发展和降水过程,得到两点看法:①MSU... 将NOAA-11探测仪TOVS/MSU-ch.2亮温,对照分析四川省(20°-40°N,90°-110°E)境内1989年7月7日到12日几次重复出现的中尺度云团发展和降水过程,得到两点看法:①MSUch.2亮温可能表示700hPa附近中尺度天气的一种特征环境;②强中尺度对流云团可能在MSU-ch.2亮温分布的相对低值到高值过渡带内强烈发展,有时偏向高值区出现降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天气 亮温 降水 特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特征对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影响——以上海后滩公园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干靓 唐艺源 尹杰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景观环境感知特... 丰富的自然体验与感知有利于发挥绿地的健康效益,明确影响滨江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的景观环境要素对于精细化提升公园绿地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沿江型湿地公园上海后滩公园为例,采用游客受雇佣拍摄法,获得景观环境感知特征数据及感知自然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评分数据,探索与人群自然感知及感知复愈性相关的公园绿地景观环境影响要素。研究发现:1)场景内存在水体、植被物种丰富度越高、视觉主体植被健康程度越高、场地的整洁程度越高、无硬质铺地道路或道路类型为线性延伸路径,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和感知复愈程度更有利;2)场景内有动物出现、人工修剪痕迹更少会显著提升人群对自然的感知程度,但与人群的感知复愈程度相关性不显著;3)场景内的土地裸露度会负向影响公众在自然中的复愈感受,而对人群的自然感知程度无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沿江型湿地公园景观环境提出设计优化建议:1)增加水体要素;2)提高植被物种丰富度;3)提高场景整洁度,降低土地裸露度,同时也须避免对植被的过度修剪;4)营造丰富生境,提高野生动物多样性及其可观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感知 感知复愈性 景观环境特征 设计优化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环境差异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慧 朱文泉 +5 位作者 史培军 赵涔良 刘若杨 唐海萍 王静爱 何邦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55-2970,共16页
青藏高原高海拔引起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空间差异造就了其独特的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变化,当前研究缺乏针对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植被类型特征和环境差异的定量与系统性分析。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植被类型,选用植被、地形、土壤、... 青藏高原高海拔引起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空间差异造就了其独特的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变化,当前研究缺乏针对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植被类型特征和环境差异的定量与系统性分析。针对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植被类型,选用植被、地形、土壤、气候4个维度共计58个空间化指标,采用频数分布统计方法对这些指标开展了定量分析,系统揭示了青藏高原全域范围内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大部分的环境及植被特征指标对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高,其中,遥感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裸地覆盖度、海拔、土壤温度、年最低温度、年总蒸散发7个指标对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区分度较高。揭示的青藏高原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环境差异,可提高灌丛和草地之间、各草地类型之间、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与其他植被类型之间的可区分性,有助于解决青藏高原植被精细分类中广泛存在的灌丛和草地区分、草地类型细分、高山苔原-垫状-稀疏植被识别和山地垂直地带植被识别四个难点问题。研究结果一方面可服务于青藏高原的植被精细分类,另一方面也可服务于青藏高原的自然地带划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地表物质循环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植被类型 环境特征 植被特征 频数分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干旱条件下岷江上游古溪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环境特征及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卓勇 吴怡 +6 位作者 徐威 田雨 张帆 李航 汪汀 何天伟 冯雯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429-8443,共15页
古溪沟流域是岷江上游汇入紫坪铺水库重要的补水单元,为研究极端干旱条件下流域内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通过采集16个地下水样和2个地表水样,综合运用Gibbs图、离子比值、绝对主成分-多元... 古溪沟流域是岷江上游汇入紫坪铺水库重要的补水单元,为研究极端干旱条件下流域内地下水-地表水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通过采集16个地下水样和2个地表水样,综合运用Gibbs图、离子比值、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APCS-MLR)等方法分析水化学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熵权水质指数(entropy weighted water quality index,EWQI)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流域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适宜性指标评价体系,探讨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的适宜性。结果表明:古溪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Mg^(2+)、Na^(+)、K^(+),主要阴离子为HCO_(3)^-、SO_(4)^(2-)、Cl^(-),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HCO_(3)-Ca·Mg、HCO_(3)·SO_(4)-Ca为主;Gibbs图、离子比值、APCS-MLR模型等解译出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为水-岩作用(44.08%)、工业活动(12.17%)、原生地质环境叠加工业活动(11.83%)、农业活动叠加生活污染(9.04%),水-岩相互作用主导了地下水水质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同时还受到人为活动因素和自然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EWQI评价地下水质量为Ⅰ级和Ⅱ级分别占比56.25%和18.75%,Ⅲ级的占比为6.25%,Ⅳ级和Ⅴ级分别占比12.50%和6.25%,地表水上游为Ⅰ级,下游为Ⅳ级,整体出现沿地下水径流途径,水质逐渐变差的现象,表明地下水-地表水已受到人类活动一定程度的影响;流域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综合适宜性指数AI介于1.0~9.8,适宜区面积占比48.57%,分布在流域中-东部下游区域,不适宜占比51.43%,不适宜区分布在流域上游区域,研究成果可在极端条件下为古溪沟流域-紫坪铺水库-都江堰的水资源安全开发利用及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选址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 地下水-地表水 环境特征 地下水战略储备 古溪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靖海湾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6
作者 李明浩 李志祥 +6 位作者 张旭志 刘传霞 丁东生 崔正国 曲克明 王庆奎 魏玉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5-665,共11页
为了探究靖海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特征之间的关联机制,分别于2023年5月(春季)和2023年8月(夏季)进行了2个航次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春季和夏季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为了探究靖海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特征之间的关联机制,分别于2023年5月(春季)和2023年8月(夏季)进行了2个航次的浮游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春季和夏季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共10类38种(春季4类15种,夏季6类23种),其中浮游幼虫在春季和夏季分别达到6种和10种;春季优势种包括太平洋真宽水蚤(Eurytemora pacifica)、捷氏歪水蚤(Tortanus derjugini)和短尾类蚤状幼体(zoea larva brachyura),而夏季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捷氏歪水蚤和短尾类蚤状幼体;春季至夏季,靖海湾浮游动物丰度整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同时生物量也有较大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靖海湾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的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春季,磷酸盐、无机氮和水温与多数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在夏季,盐度和溶解氧(DO)与浮游动物丰度呈正相关,叶绿素a(Chl-a)、磷酸盐、无机氮则与丰度呈负相关,盐度与生物量呈正相关,磷酸盐与生物量呈负相关;研究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的3种优势种在两个季节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春季太平洋真宽水蚤、捷氏歪水蚤和短尾类蚤状幼体与水温、溶解氧、pH值及Chl-a呈正相关;夏季,太平洋纺锤水蚤则与Chl-a、无机氮和磷酸盐呈负相关,捷氏歪水蚤和短尾类蚤状幼体则与磷酸盐、无机氮和盐度间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靖海湾浮游动物的生长受水温等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环境胁迫在其生态适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靖海湾 群落结构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源与环境特征的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研究 被引量:63
7
作者 陈红 祁慧 谭慧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9期33-38,共6页
通过对中国煤矿1980—2000年20年间发生的重大事故的分析显示,在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事故(含故意违章、管理失误、设计缺陷)所占比率高达97.67%以上,从而使人们对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致因有了新的认识。笔者从重大事故发... 通过对中国煤矿1980—2000年20年间发生的重大事故的分析显示,在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事故(含故意违章、管理失误、设计缺陷)所占比率高达97.67%以上,从而使人们对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致因有了新的认识。笔者从重大事故发生的特征源与环境特征角度,对中国煤矿重大事故及事故中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遏止煤矿重大事故都极具价值,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事故 特征 环境特征 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腾冲青海——酸性湖泊的环境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云飞 朱育新 +1 位作者 潘红玺 尹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火山口湖成因和持续酸性地下水补给是腾冲青海呈现酸性湖泊环境的地质基础 .通过对青海环境的实际调查和水、土、生物样品的分析、鉴定 ,结果表明 :湖水具较低pH值、极低的阳离子组成和矿化度 ;沉积物中Ca、Mg、Al、Fe等元素有明显流失 ... 火山口湖成因和持续酸性地下水补给是腾冲青海呈现酸性湖泊环境的地质基础 .通过对青海环境的实际调查和水、土、生物样品的分析、鉴定 ,结果表明 :湖水具较低pH值、极低的阳离子组成和矿化度 ;沉积物中Ca、Mg、Al、Fe等元素有明显流失 ;湖泊生物种群少且生物量低 ,缺失蓝藻和腹足类、瓣鳃类、甲壳类动物等为其区别于一般中、碱性湖泊最显著的特点 .酸性水介质湖泊系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变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生物贫化和耐酸种扩张 ,既是腾冲青海的基本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腾冲青海 酸性湖泊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滇南大风冰雹天气的大尺度环境特征 被引量:24
9
作者 段旭 李英 周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9-43,共5页
从环流场、湿度锋区、高低空急流以及动能涡散场等几个方面分析了1997年春季云南南部多风雹天气的环境场条件,对南支槽、低层湿度梯度的变化、风场急流和垂直运动、以及涡散场动能的转换等与风雹天气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些... 从环流场、湿度锋区、高低空急流以及动能涡散场等几个方面分析了1997年春季云南南部多风雹天气的环境场条件,对南支槽、低层湿度梯度的变化、风场急流和垂直运动、以及涡散场动能的转换等与风雹天气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些分析结论可供预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风 冰雹 环境 大尺度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环境特征与石漠化的形成 被引量:35
10
作者 张冬青 林昌虎 何腾兵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0-223,共4页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分布,石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危害,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覆盖以及土壤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贵州喀斯特自然环境特征,另外又从人口、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描述了社会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分布,石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危害,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覆盖以及土壤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贵州喀斯特自然环境特征,另外又从人口、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描述了社会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得出结论:贵州喀斯特自然环境从各自侧面奠定了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基础,在其上叠加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最后又探讨了石漠化防治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 环境特征 石漠化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西榆林窟环境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青林 薛平 +1 位作者 侯文芳 王旭东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2-109,共8页
石窟的环境特征对石窟长期稳定地保存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榆林窟的区域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地层特征、岩石特征、窟区气象环境及窟内微气象环境来论述环境对榆林窟长期保存的影响。
关键词 榆林窟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水中氟的分布规律及环境特征 被引量:74
12
作者 王根绪 程国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西北干旱区天然水体中广泛分布以NaF和KF为主的氟物质。随干旱区内陆水系的产生、径流消亡,从山区至山前细土平原,F~-的迁移分布具有...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西北干旱区天然水体中广泛分布以NaF和KF为主的氟物质。随干旱区内陆水系的产生、径流消亡,从山区至山前细土平原,F~-的迁移分布具有显著的淋溶-径流、径流-蒸发与溶滤-蒸发浓缩富集3个水文化学分带;在白垩系及第四系下更新统以来湖相沉积的湖盆洼地以及沙漠边缘地区,地下水中F~-相对富集,且具有深部地下水F~-含量大于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垂直分带性;F~-的富集与贫化与水化学特征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低SO_4^(2-)的贫钙碱性水环境有利于F~-的溶解与富集。干旱区内陆流域丰富的氟物质来源、相对封闭的水文环境与干旱的气候条件为F~-在水中溶解、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干旱区 分布规律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特征及物种间关系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亚琦 刘加珍 +2 位作者 陈永金 靖淑慧 冯若昂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06-2718,共13页
基于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因子和植被样地数据,采用聚类与CCA排序法,分析了生境的退化特征以及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断流河道退化生境分为绿洲-荒漠过渡类型、轻度荒漠化类型和盐土荒漠化类型。绿洲-荒漠过渡类型地下水位... 基于孔雀河下游断流河道的环境因子和植被样地数据,采用聚类与CCA排序法,分析了生境的退化特征以及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断流河道退化生境分为绿洲-荒漠过渡类型、轻度荒漠化类型和盐土荒漠化类型。绿洲-荒漠过渡类型地下水位低、盐分含量相对较低,植被盖度相对较高,土壤维持着原砂质壤土,为潜在退化型;轻度荒漠化类型地下水位、土壤质地与含盐量与前者基本相同,土壤未明显退化,但植被盖度低于10%,植物种类与个体数目都较低,属于轻度退化型;盐土荒漠化类型地下水位高、盐分含量高,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比重较大、无建群种幸存,属于重度退化型。2)绿洲-荒漠过渡类型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小于1,生态系统表现为建群种维系物种关系的不稳定状态;轻度荒漠化类型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负联结,正负联结比小于1,表现出生态系统进入退化演替的阶段;盐土荒漠化类型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正负联结比大于1,表现出重度退化群落的种间平衡状态,物种间以达到稳定共存,其中,真盐生植物对这种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3)CCA排序表明,绿洲-荒漠过渡类型形成以胡杨为中心的种间正联结,幸存于盐分适中、水分养分相对较高的生境;轻度荒漠化类型,形成以多枝柽柳与刚毛柽柳相互依存的不显著负联结,幸存于土壤养分、水分相对较低的生境;盐土荒漠化类型形成以盐爪爪、盐节木、盐穗木等真盐生植物维系的显著正联结,幸存于土壤贫瘠、地下水位浅、盐分含量高、沙化严重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河 断流河道 种间关系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骨节病地质环境特征及其病因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安永会 贾小丰 +3 位作者 李旭峰 何锦 韩双宝 张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3-570,共8页
大骨节病是一种影响因素复杂、病因一直未明的地方病,其学说众多。本文阐明了中国大骨节病地域分布与病情动态变化特征,重点论述了中国大骨节病自然环境与地质环境特征以及病因研究现状。针对多种病因学说,本文认为大骨节病病因是多因... 大骨节病是一种影响因素复杂、病因一直未明的地方病,其学说众多。本文阐明了中国大骨节病地域分布与病情动态变化特征,重点论述了中国大骨节病自然环境与地质环境特征以及病因研究现状。针对多种病因学说,本文认为大骨节病病因是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硒缺乏是环境背景因素、环境中与人体有关的毒素是主控因素、常量与微量因素的比例失调是影响因素。病因研究中应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学与医学等多学科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地质环境特征 病因研究 多因素复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中部地区灰霾天气气候环境特征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云海 马雁军 王扬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4-1118,共5页
利用的1961—2007年辽宁中部地区6个城市的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以及2002—2007年的东亚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资料,2005—2007污染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辽宁中部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对灰霾天气形成的有利形势与不利的地面天气形势,对比颗粒物资料... 利用的1961—2007年辽宁中部地区6个城市的地面常规气象资料以及2002—2007年的东亚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资料,2005—2007污染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辽宁中部地区气候环境特征对灰霾天气形成的有利形势与不利的地面天气形势,对比颗粒物资料与实况资料分析了灰霾天气常见的天气形势。结果表明: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与气象条件,灰霾易发时期为秋冬春季节。不利于大气扩散易形成灰霾天气的地面天气形势可分为高压类、低压类、均压类。蒙古高压、东北地形槽以及长白山小高压等局地不利的天气形式对灰霾天气产生有重要影响。常见灰霾天气形势为冷高压型、占65%左右,低压槽型、占13.5%,冷锋过境型,冷锋前部型以及长白山小高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天气形势 辽宁中部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源与环境的煤矿重大瓦斯爆炸规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红 祁慧 谭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3-796,共4页
为了把握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规律,应用MATLAB分析软件,对中国煤矿1980-2000年20年间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导致中国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含故意违章、管理失误、缺陷设计)所占比... 为了把握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规律,应用MATLAB分析软件,对中国煤矿1980-2000年20年间发生的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导致中国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因(含故意违章、管理失误、缺陷设计)所占比率高达96.59%,对中国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有了全新认识。在研究瓦斯爆炸事故环境特征、特征源交叉数据的基础上, 得出中国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规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瓦斯事故 特征 环境特征 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里塔尼亚海域渔场的环境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春雷 郁岳峰 +2 位作者 黄洪亮 汤振明 张勋 《海洋渔业》 CSCD 2008年第3期219-226,共8页
根据2007年5~8月“中水9505”号调查船在毛里塔尼亚海域(16°00′~20°50′N、16°10′~17°50′W)三个航次的水文调查数据,通过对风场、温度、水文要素(水温、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以及水团... 根据2007年5~8月“中水9505”号调查船在毛里塔尼亚海域(16°00′~20°50′N、16°10′~17°50′W)三个航次的水文调查数据,通过对风场、温度、水文要素(水温、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以及水团、海流的分析,就海区的海洋结构做了初步研究,并对海洋环境与渔场的关系做了探讨。结果表明:受加那利海流以及赤道暖流的交汇影响,5月到8月,海域的表温逐渐升高,但总体是南部海域的水温高于北部海域;整个海域的盐度基本在27左右;随深度增加,除盐度略有增加外,其他水文要素均明显减小;受海底地形的影响,导致流态以及营养分布不均;中心渔场分别在18°30′~19°10′N、16°10′~16°40′W和19°50′~20°30′N、17°00′~17°30′W两个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特征 渔场 毛里塔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特征 被引量:23
18
作者 何薪 马腾 +6 位作者 王焰新 邓娅敏 黄彬 何军 赵洁 田春艳 李振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1-788,共8页
内蒙古河套平原是世界地方性砷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笔者以平原西部的重病区杭锦后旗为研究区,对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砷区沉积物中As的含量为7.7~34.6mg/kg,其中粘性土和亚粘性土中As含量相对较高。高... 内蒙古河套平原是世界地方性砷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笔者以平原西部的重病区杭锦后旗为研究区,对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砷区沉积物中As的含量为7.7~34.6mg/kg,其中粘性土和亚粘性土中As含量相对较高。高砷地下水的pH值为7.0~8.3,平均Eh值为-155.1mV,平均矿化度为1.58g/L,主要的水化学类型包括:Cl-HCO3-Na型、Cl-Na型、HCO3-Cl-Na型,As的含量为15.5~1093μg/L,且主要以As(Ⅲ)形态存在,水中DOC(0.73~35.76mg/L)、HCO3-(283.75~1290.48mg/L)、NH4+(0.27~10.48mg/L)的浓度较高,硝酸盐和硫酸盐含量较低。研究区的氟中毒现象也较严重,高氟地下水中氟含量为1.11~6.01mg/L。绝大多数高氟水中砷含量也超标,出现了一种高砷水与高氟水并存的现象。综合判断,河套平原的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处于还原性环境。还原条件下,高砷区沉积物中的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易使吸附的砷释放到地下水中。这是研究区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地下水 赋存环境特征 河套平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北地区环境特征及其土地沙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薛占金 秦作栋 孟宪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2,共5页
晋北地区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和过渡性的特点。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从植被退化、土层厚度和风蚀强度等3个方面,提出了评价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程度的综合指标,并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分析了晋北地区土地沙... 晋北地区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和过渡性的特点。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从植被退化、土层厚度和风蚀强度等3个方面,提出了评价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程度的综合指标,并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分析了晋北地区土地沙化的成因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脆弱的自然条件是晋北地区土地沙化发生、发展的基础,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是晋北地区土地沙化发生、发展的驱动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晋北地区土地沙化发生、发展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特征 土地沙化 成因机制 晋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长历时强降水的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传雷 管兆勇 +2 位作者 王赛頔 贾旭轩 苏航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1-332,共12页
利用NCEP 1°×1°格点再分析、FY-2E相当黑体亮温TBB和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了辽宁3次典型长历时强降水TBB值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中尺度环境场特征及维持机制,并初步建立了辽宁长历时强降水概念预报模型。结果表明... 利用NCEP 1°×1°格点再分析、FY-2E相当黑体亮温TBB和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了辽宁3次典型长历时强降水TBB值与降水强度的关系、中尺度环境场特征及维持机制,并初步建立了辽宁长历时强降水概念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在副热带高压的形态、位置和强度有利于辽宁产生强降水的大尺度形势下,副热带高压西侧低空急流持续输送的充沛暖湿空气与高空干冷空气在同一地点长时间相互作用,为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背景条件。强降水持续时间与其上空的强垂直速度持续时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持续时高空一般为弱的不稳定或中性层结。强降水不仅可出现在对流云团发展旺盛的冷云区内部或边缘,也可发生在TBB值较小的暖云区内。TBB值的大小与降水强度没有必然的关系,但TBB值的快速减小都预示强降水即将发生。这些结论有利于深化认识辽宁地区长历时强降水的成因并为预报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历时 强降水 环境特征 T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