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3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栏封育下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特征植物高光谱特征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夏小伟 靳瑰丽 +2 位作者 安沙舟 范燕敏 梁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0-876,共7页
为研究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的改善情况,利用便携式光谱仪对不同封育年限的围栏内外实测的半灌木伊犁绢蒿、一年生草本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和短命植物涩芥(Malcolmia maritima)的高光谱数据... 为研究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的改善情况,利用便携式光谱仪对不同封育年限的围栏内外实测的半灌木伊犁绢蒿、一年生草本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和短命植物涩芥(Malcolmia maritima)的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伊犁绢蒿、叉毛蓬和涩芥三者在可见光波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植物生态生理特征有关,可利用350~680 nm内三者光谱反射率的差异进行区分;伊犁绢蒿的红边斜率在不同封育年限下均表现为围栏内大于围栏外,而叉毛蓬的红边斜率表现为围栏内小于围栏外,涩芥在平台处光谱和红边特征上与其生理生态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封育 伊犁绢蒿 高光谱 荒漠草地 特征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特征植物光谱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靳瑰丽 何龙 +2 位作者 安沙舟 范燕敏 武鹏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48-1858,共11页
分别对退化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上8种特征植物长势较好时期的原始光谱、包络线去除后光谱及一阶微分光谱曲线特征波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特定波段不同植物光谱反射率特征值与其他植物有明显不同;760-930 nm植... 分别对退化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上8种特征植物长势较好时期的原始光谱、包络线去除后光谱及一阶微分光谱曲线特征波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特定波段不同植物光谱反射率特征值与其他植物有明显不同;760-930 nm植物光谱强反射带波段间8种特征植物的反射率值最大相差近40%,反射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伊犁绢蒿>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骆驼蓬(Peganum harmala)>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地肤(Kochia scoparia)>弯果胡卢巴(Trigonella arcuata)>角果藜(Ceratocarpus arenarius)>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1 400 nm附近水分吸收带光谱反射率值最大,相差近27%,从大到小依次为伊犁绢蒿>地肤>角果藜>画眉草>叉毛蓬>萹蓄>弯果胡卢巴>骆驼蓬;从红边位置(P)、幅值(K)识别8种特征植物高光谱特征信息为:除萹蓄P为708 nm外,其他7种特征植物P值均集中在718 nm处;伊犁绢蒿K为0.925 4;叉毛蓬K为0.188 5;萹蓄K为0.685 4;骆驼蓬K为0.799 8;地肤K为0.183 9;弯果胡卢巴K为0.538 7;画眉草K为0.441 6;角果藜K为0.132 7。包络线去除后的光谱红边及峰谷特征与原始光谱曲线相比显得更为清晰、明显。一阶微分对于精确提取该类草地植物光谱特征的红边参数特征值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伊犁绢蒿荒漠 特征植物 高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宁璐 要振宇 +7 位作者 高天明 穆文奎 达古拉 张增宝 刘心宇 赵天启 刘静 杨振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2,共8页
荒漠草原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区向荒漠区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较低,并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荒漠草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对植物的生长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 荒漠草原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草原区向荒漠区过渡地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较低,并且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荒漠草原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对植物的生长及群落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作为研究区,在无人为干扰活动的荒漠草原围封区内,选择坡度25°的3块长方形样地(300 m×100 m),分别在3块长方形样地的坡上、坡中、坡下分别设置1 m×1 m的样方,调查记录每个样方内植被的种名(科、属、种)、植被的高度、密度等,通过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坡位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区系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野外调查共统计植物39种,隶属22科33属;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总计34种,占物种总数的87.18%;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总计27种,占物种总数的69.23%;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分布种为主,总计17种,占物种总数的43.58%。受坡位的影响,植被盖度、建群种高度、群落生产力、Shannon-Wien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坡下、坡中、坡上,Pielou指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坡上、坡中、坡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坡位 植物群落区系 植物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特征与地下水埋深生态阈值关系研究
4
作者 张晓宇 习佳兴 +5 位作者 叶志豪 魏馨语 周欣 何连生 郑明霞 张洪伟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2-1323,共12页
地下水维持了干旱区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groundwater dependent ecosystems,GDEs)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地下水埋深与其地表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于2023年7−10月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实地调查了120个植物样方(其中乔木样方27... 地下水维持了干旱区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groundwater dependent ecosystems,GDEs)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地下水埋深与其地表植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于2023年7−10月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实地调查了120个植物样方(其中乔木样方27个、灌木样方43个、草本样方50个),基于样方调查结果、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下水埋深,统计分析地下水埋深变化对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探究地下水埋深生态阈值。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在地下水埋深10 m内,草本和灌木植物盖度均与地下水埋深呈显著相关(P<0.05),而草本与乔木植物的平均高度对地下水埋深响应不显著。草本植物盖度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下降,其个体数量在地下水埋深4 m处达到峰值。灌木植物的总盖度、平均高度和个体数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地下水埋深3 m、4 m和5 m处。乔木植物的总盖度和个体数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地下水埋深7 m和3 m处。②在物种多样性方面,草本植物在地下水埋深1.6 m处达到最大值;灌木植物在2~3 m处达到最大值,在6.8 m处出现峰值;乔木植物在3 m处出现峰值,在7 m处达到最大值。③使用标准分数(Z-score)和四分数法计算地下水埋深阈值,根据总盖度和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埋深结果进行修正,得到由草本、灌木和乔木构成的植物群落地下水埋深生态阈值为2.0~4.8 m,其中草本植物为1.8~5.7 m,灌木植物为2.9~6.7 m,乔木植物为1.3~4.5 m。研究显示,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可以促进干旱区植物群落生长发育,在该区间内,地下水埋深越浅,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生态阈值 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 Z-score标准化 植物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改良作用下覆盖层的植物特征与甲烷减排实验研究
5
作者 刘红位 王聿欣 冯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3,共11页
填埋场排放的甲烷是限制覆盖层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甲烷胁迫下植物的抗逆性及植物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该文利用盆栽实验,探究污泥改良覆盖层土壤对植物生长、降雨入渗以及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共开展3组盆栽实验,污... 填埋场排放的甲烷是限制覆盖层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甲烷胁迫下植物的抗逆性及植物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该文利用盆栽实验,探究污泥改良覆盖层土壤对植物生长、降雨入渗以及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共开展3组盆栽实验,污泥掺量分别为5%、10%、15%(w/w,即干重比),简称S5、S10和S15,不添加污泥的实验组作为对照组S0。所有实验甲烷通量均为6mL/min。实验中,监测植物生长特征、土壤吸力、含水量及各组分气体体积含量等。盆栽实验结束后开展培养瓶实验,以获得不同深度土壤的甲烷氧化速率。研究发现:①污泥可以改善植物生长,通过改善覆土理化性质,为土体提供养分,使植物的各项生长指标(生长速率、平均株高、覆绿度等)显著提高;②污泥可以改善土壤的储水能力,提高降雨入渗量,其中S15组比S0组提高了20%;③污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根系区S15组的氧化效率比S0组提高了40%。总体上,污泥改善了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了植物的耐受性,提高了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降低了甲烷排放量。本实验为构建生物覆盖层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甲烷氧化 植物特征 垃圾填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特色保靖黄金茶茶树新品系植物学特征及红、绿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宁静 刘振 +10 位作者 刘文武 王俊华 罗金波 向天颂 龙秀姣 张爱花 赵洋 杨培迪 成杨 璩馥榕 李健权 《茶叶通讯》 2024年第4期462-469,共8页
分别对‘保靖黄金茶7号’‘保靖黄金茶9号’‘保靖黄金茶10号’和‘保靖黄金茶66号’等4个特色茶树新品系的主要植物学特征、物候期和芽叶性状进行田间观测。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7号’为中叶种,发芽特早;‘保靖黄金茶9号’为大叶种,芽... 分别对‘保靖黄金茶7号’‘保靖黄金茶9号’‘保靖黄金茶10号’和‘保靖黄金茶66号’等4个特色茶树新品系的主要植物学特征、物候期和芽叶性状进行田间观测。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7号’为中叶种,发芽特早;‘保靖黄金茶9号’为大叶种,芽叶呈黄绿色;‘保靖黄金茶10号’为大叶种,芽头肥壮,茸毛特多;‘保靖黄金茶66号’为中叶种,芽叶色泽绿色、茸毛少。4个特色茶树新品系所制绿茶和工夫红茶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保靖黄金茶7号’儿茶素品质指数最高,制绿茶和工夫红茶滋味和香气品种特色显著,可培育成红、绿茶兼制品种。‘保靖黄金茶9号’制绿茶干茶、汤色和叶底偏黄,制工夫红茶外形乌褐油润、金毫显露,汤色红亮,尤其是香气品质突出,具浓郁持久的似玫瑰花香的品种香,适制高香型工夫红茶。‘保靖黄金茶10号’制绿茶条索肥壮、白毫满披,滋味鲜醇,嫩香高;制工夫红茶条索壮结、棕褐油润、金毫满披,汤色红亮,滋味甜醇;适制芽头型或一芽一叶高档名优绿茶和工夫红茶。‘保靖黄金茶66号’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低,制绿茶具有干茶绿、汤色绿和叶底绿的“三绿”品质特征,滋味鲜爽,适制高档名优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靖黄金茶’ 新品系 植物特征 绿茶 红茶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牧压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生活型的影响
7
作者 张丽萍 田聪 +2 位作者 李晓敏 阿斯娅·曼力克 沙吾列·沙比汗 《草食家畜》 2024年第5期51-57,共7页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的变化,为建立合理放牧利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庙尔沟乡索尔巴斯陶夏、冬牧场的实际放牧强度和草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选择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且... 【目的】研究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的变化,为建立合理放牧利用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庙尔沟乡索尔巴斯陶夏、冬牧场的实际放牧强度和草场植被状况进行调查,选择重度(HG)、中度(MG)、轻度(LG)且具代表性地段的放牧场,设置3个不同牧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置3个重复。【结果】在不同牧压条件下,植物群落优势种略有差异,群落物种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牧压增大,禾本科、豆科等优良牧草的重要值下降,而杂类草及醉马草的重要值增大;不同牧压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植被的盖度和高度,对频度的影响较小,呈现出植被平均高度、总盖度和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的趋势;不同放牧时期对山地草甸植被优势种和植物生活型有明显影响,在夏季放牧场中植株矮小、重要值很低的金露梅在冬季放牧场中却株型高大,重要值也极高。【结论】在不同牧压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不同,HG、MG、LG物种数分别为26、22和33种,物种间数目相差明显。重度放牧降低了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并增大了杂类草和醉马草的优势。随着放牧强度增大,植物的生活型和重要值发生了改变,这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中段 不同牧压 山地草甸 植物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寒草原湿润度梯度下植物群落特征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5
8
作者 任世杰 宋朝阳 +4 位作者 林长存 刘思奇 刘涛 张雪梅 纪宝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6-2007,共12页
西藏高原是中国高寒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均聚集的区域之一,其中以高寒典型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主生态系统类型,但其系统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均较弱,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表现出极强的脆弱性。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植... 西藏高原是中国高寒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多样性均聚集的区域之一,其中以高寒典型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为主生态系统类型,但其系统活力、组织力和恢复力均较弱,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表现出极强的脆弱性。目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分布状况与其变化规律以及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反应研究多集中于站点尺度或样带尺度,但研究结果尚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研究于西藏地区沿着不同的湿润度梯度选择14处高寒草原区样地,通过植物群落调查、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索草本植被群落空间格局对气候因子响应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其结果为青藏高原天然草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依据湿润度分区可分为干旱区、微干区、微润区和湿润区4类;研究区1971—2021年的气候数据分析发现,北部的干旱程度在逐渐减轻,而南部在1991—2010阶段干旱化趋势逐渐加强,整个研究区的湿润度指数均在下降;(2)植物群落调查发现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变化各有差异,莎草科地上生物量随湿润度增加而增加,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呈现单峰趋势,而其他植物功能群无明显规律;湿润度较高的微润区间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湿润度区间;(3)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发现高湿润度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含量均为最高;对各环境因子与植物群落特征指标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直接影响西藏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因子为湿润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且都表现为显著的负效应(P<0.05),同时湿润度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全量养分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P<0.05),进而影响着西藏高原高寒草原不同植物功能群的分布、多样性、地上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寒草原 湿润度 植物群落特征 气候因子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电站建设对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鲍平安 季波 +5 位作者 孙果 张娜 吴旭东 何建龙 王占军 田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3,共11页
为探究光伏电站建设对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境内2个建成后植被恢复时间分别为1和2年的光伏电站为对象,设置光伏板间(BJ)、光伏板下(BX)和光伏电站外(对照,CK)3个处理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采样,比较不同处理下植物群落与... 为探究光伏电站建设对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境内2个建成后植被恢复时间分别为1和2年的光伏电站为对象,设置光伏板间(BJ)、光伏板下(BX)和光伏电站外(对照,CK)3个处理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采样,比较不同处理下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植被恢复1年,植物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为对照样地最高;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均为光伏电站区显著高于光伏电站外对照样地;植被恢复2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土壤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CK。植物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与土壤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负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电导率、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特征最主要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光伏电站建设对植被群落及土壤理化特征产生影响,电站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板 植物群落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宁夏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年限对压砂地植物群落及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璐瑶 邱开阳 +2 位作者 王建宇 邱爱珍 谢应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33-3140,共8页
宁夏压砂地由于长年连作,土壤质量降低,植被类型单一、稀疏,生态破坏严重,生境破碎。本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退耕年限压砂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退耕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阐明退耕年限对植物群落及土壤生... 宁夏压砂地由于长年连作,土壤质量降低,植被类型单一、稀疏,生态破坏严重,生境破碎。本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退耕年限压砂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退耕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阐明退耕年限对植物群落及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特征在不同退耕年限之间差异显著(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逐步增加趋势,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逐渐减少趋势;不同退耕年限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机碳含量在退耕20 a时最高,退耕10 a时最低,全氮、全磷含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含量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因此,建议对不同退耕恢复年限的压砂地适当增施肥料,以加快促进植物群落结构重建与生物多样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砂地 植物群落特征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东部典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耦合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燕 王红梅 +2 位作者 张振杰 李志丽 苏荣霞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47,共13页
选取5种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典型补播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即蒙古冰草、猪毛蒿、苜蓿、柠条和黑沙蒿群落,通过建立两级分层指标体系,其中包含7个植被因素和15个土壤因素,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估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地... 选取5种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典型补播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即蒙古冰草、猪毛蒿、苜蓿、柠条和黑沙蒿群落,通过建立两级分层指标体系,其中包含7个植被因素和15个土壤因素,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估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地上植被与土壤的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群落之间的草本生物量、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显示出了显著差异(P<0.05),其中,蒙古冰草、苜蓿和柠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猪毛蒿和黑沙蒿群落。(2)5种植物群落0~200 cm土壤平均体积含水量变化范围为10.89%~19.35%,具体表现为柠条群落>猪毛蒿群落>蒙古冰草群落>黑沙蒿群落>苜蓿群落,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呈波动式增加。(3)土壤指标层的土壤物理性状在5种草地类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柠条群落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持水性均表现较好;猪毛蒿、苜蓿和柠条对于土壤全磷的促进作用更强,苜蓿群落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明显增加,柠条地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群落。(4)5种植被群落-土壤耦合协调度区间为0.593~0.811,表现为柠条群落>蒙古冰草群落>苜蓿群落>黑沙蒿群落>猪毛蒿群落。综上所述,植被类型与土壤质量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变化,植被-土壤权重评估显示柠条群落的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值高于其余4种群落,此外,本土的蒙古冰草群落存在较高的盖度,也表现出良好的耦合趋势,对于荒漠草原的恢复可进行柠条和蒙古冰草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不同优势植物 植物群落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雪杰 陈杰 +4 位作者 于红博 张丽华 张巧凤 常帅 李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为了揭示不同草原亚型的植被特点和土壤养分特征,探明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化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草原亚型的植物群落特征、... 为了揭示不同草原亚型的植被特点和土壤养分特征,探明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化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草原亚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养分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的生物量(W)、丰富度指数(M)、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D)均表现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均匀度指数(J)在荒漠草原数值最高。(2)土壤钾含量在典型草原中最高,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在草甸草原中最高;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不同草原亚型中差异显著(P<0.05),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3)草甸草原中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最大的是速效氮含量,作用最小的是全磷含量;典型草原中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较大的是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作用较小的是速效钾含量;荒漠草原中全磷含量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较大,全钾含量对植物群落特征的作用较小。综上,在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植被保护中,应注重氮元素的投入,而对荒漠草原,应注重磷元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草原亚型 植物群落特征 生物量 土壤养分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特征光谱测试系统研制及应用
13
作者 郭勇 王洪 +5 位作者 邱雯婷 陈雄 陈美香 郭建 黄晨楹 刘银春 《农业工程》 2024年第8期62-66,共5页
以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一种植物特征光谱实验方法的发明专利为依据,介绍以双驼峰光谱光源为基础,研制出能够产生覆盖光合有效辐射范围的多种单色光发生器,采用多种单色光发生器和光合作用测试仪组合构建植物特征光谱测试系统。阐... 以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一种植物特征光谱实验方法的发明专利为依据,介绍以双驼峰光谱光源为基础,研制出能够产生覆盖光合有效辐射范围的多种单色光发生器,采用多种单色光发生器和光合作用测试仪组合构建植物特征光谱测试系统。阐述如何通过植物特征光谱测试系统获取植物单色光光合响应曲线、对应的饱和点曲线和补偿点曲线,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该系统应用,为植物光照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特征光谱 单色光 光合响应曲线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丹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植物群落特征
14
作者 谭昭 赵清英 +4 位作者 张泽民 彭甜恬 宋霓 李文杰 关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4-1384,共11页
研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锑矿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丹县五一锑矿各工业场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探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采矿区、冶炼... 研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锑矿区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丹县五一锑矿各工业场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探究锑矿区不同工业场地(采矿区、冶炼区、尾矿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锑矿区各工业场地群落组成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为主,2科植物在锑矿区工业场地内为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对照区与各工业场地植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P<0.05),冶炼区植物群落组成与采矿区和尾矿区差异显著(P<0.05)。各工业场地优势种的重要值及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对照区>采矿区>尾矿区>冶炼区(P<0.05),表明冶炼区群落复杂程度最低,群落结构最为简单,生态退化形势较为严重。矿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含水率、pH及有机质、总钾、总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总磷含量、锑砷含量呈负相关,总锑、总砷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锑矿各工业场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限制因子;重金属含量对尾矿区和采矿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强,土壤含水率对冶炼区影响最强。研究表明,工业场地植物物种数量下降,植被多样性指数降低,采矿等工业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破坏和干扰,矿区植被恢复方案应考虑矿区场地类型和关键环境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区 植物群落特征 工业场地 物种多样性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碳氮含量对增温和增水的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广一 贺梦婷 +3 位作者 李宏宇 宁玉娜 李琪 王成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模拟增加温度(T0:自然温度;T1:自然温度增加2℃;T2:自然温度增加4℃)和增加降水量(W0:环境降水量;W1:环境降水量增加25%;W2:环境降水量增加50%)的7~8年后,调查了内蒙古荒...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模拟增加温度(T0:自然温度;T1:自然温度增加2℃;T2:自然温度增加4℃)和增加降水量(W0:环境降水量;W1:环境降水量增加25%;W2:环境降水量增加50%)的7~8年后,调查了内蒙古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并测定了土壤碳和氮含量。结果表明:增温、增水及其交互作用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中多年生禾草和半灌木的重要值,而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和一年生植物的重要值。此外,增温、增水和同时增加温度和降水量对物种多样性、土壤碳和氮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温度和降水量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碳、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与植物功能群重要值显著相关(P<0.05),而土壤全碳和全氮与物种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这说明长期增温和增水可能通过调节土壤碳、氮含量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下荒漠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增温 增水 植物群落特征 土壤碳和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份梯牧草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分析及评价
16
作者 韩禧卿 张鲜花 +2 位作者 袁惠 熊辉 撒成辉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2,共9页
【目的】综合分析与评价10份梯牧草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为筛选出适合新品种培育的优异种质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收集的新疆不同地区9份野生梯牧草和1份栽培种为材料,采用同质园试验,通过主成分、聚类及灰色关联度等分析与评价... 【目的】综合分析与评价10份梯牧草植株形态特征与产量性状,为筛选出适合新品种培育的优异种质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收集的新疆不同地区9份野生梯牧草和1份栽培种为材料,采用同质园试验,通过主成分、聚类及灰色关联度等分析与评价筛选优异种质。【结果】(1)10份梯牧草材料之间除茎节数、穗宽和千粒重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异系数在5.32%~30.15%,其中穗叶距变异最大。(2)在产量性状上,不同材料间差异性显著,牧草产量在5233.33~9844.33 kg/hm^(2),种子产量在34.08~105.2 kg/hm^(2)。(3)牧草产量与旗叶长呈显著正相关,与穗叶距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茎粗、叶宽和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叶距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千粒重与植株形态特征之间差异性不显著。(4)前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6.47%。(5)聚类分析将梯牧草分为4个类群,其中T_(9)和T_(10)表现出植株最高、旗叶较长、穗叶距最小、穗部较大、种子饱满、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最高。【结论】T_(9)与T_(10)两份材料各特征的表现均较其他材料优异,可作为优异种质材料选择的首选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牧草 植物形态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植物调查及组成特征分析
17
作者 朱丽红 李京平 陈丽萍 《福建林业》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福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植物本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共有湿地植物60种,分属32科51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被子植物27科45属54种;按植物生活类型...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福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植物本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共有湿地植物60种,分属32科51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被子植物27科45属54种;按植物生活类型分,有湿生植物32种,挺水植物17种,漂浮植物4种,浮叶植物3种,沉水植物4种;按植物的形态特征分,有乔木8种,灌木3种,草本49种。调查结果为该湿地公园及相似地区的生态资源保护、修复及变化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中山河湿地公园 植物组成特征 武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禹白芷的特征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孙菡 吴文彬 +3 位作者 杨立军 赵俊卿 李西尧 彭峰 《河南农业》 2025年第17期48-49,共2页
禹白芷是白芷的一种,为禹州市传统道地药材,因产于河南省禹州市而得名。禹白芷历届均被收录于《中国药典》,居禹药之首,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同时,禹白芷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 禹白芷是白芷的一种,为禹州市传统道地药材,因产于河南省禹州市而得名。禹白芷历届均被收录于《中国药典》,居禹药之首,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同时,禹白芷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禹白芷的认识不断深入,其多种特性正逐渐被挖掘和应用。一、植物学特征(一)形态特征1.根。禹白芷的根呈圆锥形,粗大且垂直生长,长10~20 cm,直径2~5 cm。根头部略显方形,有明显的环状纹理,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纵沟和皱纹,并可见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习称“疙瘩丁”,质地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具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分泌腔),形成层棕色,呈环状。2.茎。茎直立,高1~2.5 m,直径2~5 cm,中空,表面有纵沟纹,多分枝,近于无毛或疏生短柔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 传统道地药材 禹白芷 植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不育系Sh-B的植物学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舒志明 梁宗锁 +4 位作者 孙群 付亮亮 张兴悟 叶正良 卫新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5-179,共5页
对在陕西商洛丹参中发现的不育株系Sh-B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根据花器官及花药的形态、大小以及花丝的长度,可以将其分为3个类型,即Sh-B1、Sh-B2和Sh-B3;这3种不育类型均属于雄性不育,其花丝较正常可育株短1倍以上,花药干... 对在陕西商洛丹参中发现的不育株系Sh-B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根据花器官及花药的形态、大小以及花丝的长度,可以将其分为3个类型,即Sh-B1、Sh-B2和Sh-B3;这3种不育类型均属于雄性不育,其花丝较正常可育株短1倍以上,花药干瘪而瘦小,内无花粉粒或花粉无活力;根、茎、叶以及种子形态结构与正常可育植株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不育系 植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属植物生物学特征特性观测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瑞高 梁木源 +1 位作者 李洁维 毛世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5-272,共8页
观测了猕猴桃属41个种或变种、变型及2个种间杂交后代的幼苗、成年植株、花器、果实及种子等的植物学特征及物候期、开花结果习性等生物学特性,为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杂交育种选择亲本、定向培育以及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等研究... 观测了猕猴桃属41个种或变种、变型及2个种间杂交后代的幼苗、成年植株、花器、果实及种子等的植物学特征及物候期、开花结果习性等生物学特性,为该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杂交育种选择亲本、定向培育以及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植物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