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葛敏敏 王建华 +3 位作者 刘靖靖 王颖 李晓 汤志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25-231,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il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的方法,测定4℃贮藏条件下南美白对虾肌肉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情况。采用聚类分析、相...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il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并结合保留指数的方法,测定4℃贮藏条件下南美白对虾肌肉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情况。采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研究南美白对虾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本实验共检出66种挥发性物质,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变化可以用来表征新鲜度的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吡嗪在内的29种挥发性物质与新鲜度变化显著相关;主成分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贮藏0~7 d样品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亚氨脲、2-乙基己醇、2-壬酮等物质,贮藏8~12 d样品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吡嗪、2-乙基己醇、苯乙醇等物质,0~12 d整个贮藏过程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吡嗪、2-乙基己醇、亚氨脲等物质,这些特征挥发性物质可应用于南美白对虾新鲜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特征挥发性物质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GC-IMS对4个薄荷品种不同组织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谢玉芬 张昆明 +4 位作者 杨文丽 马月玲 刘霄芸 俞晓燕 张光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8-98,共11页
为了提高不同薄荷品种的不同组织部位的高值化利用,以留兰香、椒样、香槟和葡萄柚为样品,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别对4种薄荷的不同组织部位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从4种薄荷不同部位中共检测出433种挥发性物质,定... 为了提高不同薄荷品种的不同组织部位的高值化利用,以留兰香、椒样、香槟和葡萄柚为样品,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分别对4种薄荷的不同组织部位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从4种薄荷不同部位中共检测出433种挥发性物质,定性出34种挥发性物质,以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烯烃类和杂环类化合物为主。各个品种的薄荷均有其特有的挥发性成分,其中,留兰香薄荷中独有的挥发性成分是1-戊醇和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均在SPR(留兰香部位4)含量较高;椒样薄荷中独有的挥发性成分是乙酸异戊酯和正己醇,其都在PPLS-3(椒样部位3)含量较高;葡萄柚薄荷中独有的挥发性成分是2,3-丁二酮和己醛,在GPR(葡萄柚部位4)和GPLS-3(葡萄柚部位3)含量较高。部位PLS-1是薄荷挥发性成分的主要部位,醇类和酮类化合物是组成薄荷挥发性成分的关键化合物,决定了不同薄荷各自的风味。该研究为薄荷在医药、香精香料、染料、抗氧化剂、调味品、茶饮料等领域的开发利用以及药效各异性提供理论依据,为鉴定薄荷的品种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组织部位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 挥发性物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不同部位牛肉的煎制风味差异性研究
3
作者 孙灵霞 张文韬 +3 位作者 李苗云 朱瑶迪 祝超智 赵改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明确5个不同部位牛肉煎制后的气味差异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为牛肉的合理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电子舌、电子鼻以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研究了牛腱、眼肉、牛后、牛腩和上脑5个牛肉部位煎制后的滋味和气味差异,... 【目的】明确5个不同部位牛肉煎制后的气味差异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情况,为牛肉的合理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电子舌、电子鼻以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研究了牛腱、眼肉、牛后、牛腩和上脑5个牛肉部位煎制后的滋味和气味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眼肉煎制后苦味水平较低,鲜味和咸味在5个不同部位牛肉中最高。眼肉和上脑煎制后的气味特征较为接近,与牛腩差异最大,与牛腱差异较小;牛后气味特征介于牛腩和牛腱之间,与两者气味均较为接近。5个部位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明显,其中上脑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与其余几个部位差异最大,牛腩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为丰富。5个部位样品中共筛选出30种挥发性物质形成特征挥发物指纹图谱,可用于区分不同部位的煎制牛肉。【结论】5个不同部位的牛肉煎制后滋味和气味差异明显,眼肉滋味品质最高,气味品质较差。特征挥发性物质的信号强度在不同部位牛肉间存在显著差异,牛腱中的苯甲醛、眼肉中的3-甲基丁醇、牛后中的2、3-戊二酮和z-3-己烯醇、牛腩中的丁醛、上脑中的2-丙醇、1-己醇、2-戊酮和3-甲基-3-丁烯醇均显著高于其余4个部位(p<0.05),是造成不同部位牛肉煎制后风味差异的关键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电子舌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特征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