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缺血性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菲 刘天平 +4 位作者 关雅今 郝伟超 温鼎声 谢水林 别亚男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仍未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IS后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寻找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将12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仍未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探索IS后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寻找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将12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额颞入路电凝闭塞大脑中动脉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36 h收集血浆及脑组织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在p<0.05的条件下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剔除外源性代谢物,最后进行HMDB(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化合物分类、KEGG通路分析及VIP分析。血浆代谢组学结果显示,86个差异代谢物上调,149个下调,显著差异代谢产物包括(Z)-3-氧代-2-(2-戊烯基)-1-环戊乙酸、反式肉桂酸和肉桂酰甘氨酸。脑组织代谢组学结果显示58个差异代谢物上调,53个下调,显著差异代谢物包括2,3-二氢黄酮-3-醇、胍基乙酸(GAA)、N-乙酰-D-色氨酸、氧化型谷胱甘肽、2-羟基喹啉和N-乙酰-L-天冬氨酸(NAA)。在血浆和脑组织中,前五类化合物中共同化合物类别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和脂质样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以及有机氧化合物。血浆和脑组织的共同代谢通路涉及氨基酸代谢、消化系统、癌症概述和脂类代谢通路。(Z)-3-氧代-2-(2-戊烯基)-1-环戊乙酸、GAA、氧化型谷胱甘肽及NAA可能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IS的早期筛查和临床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非靶向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 血浆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生物标志物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2
作者 曾文 姚山虎 +2 位作者 李莹 王建刚 覃岳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1-650,共10页
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深入探索其病理机制和潜在干预靶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胃生物标志物与Met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5月至2021年... 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深入探索其病理机制和潜在干预靶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胃生物标志物与Met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7年5月至2021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24635名体检者(年龄为18~80岁),收集人口统计学、既往史、用药史、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肌酐等数据。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研究参与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I、PGII和胃泌素17(gastrin-17,G-17)的水平。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标准定义MetS,分为MetS患者组和非MetS患者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胃生物标志物与MetS的相关性。结果:24635名研究参与者中,MetS的总患病率为35.7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2.41%vs 24.31%)。相较于非MetS患者组,MetS患者组的年龄、腰围更大,BMI、患代谢相关疾病比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肌酐水平更高,血清G-17水平显著升高,PGI水平降低(均P<0.05)。男性G-17、PGI、PGII水平及PGI/PGII比值均高于女性(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无论男女,MetS患者血清G-17均升高,PGI均降低,而PGII水平呈现性别差异(均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G-17与MetS患病独立相关,男性关联性更强,且随着MetS评分的增加,G-17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血清G-17水平与MetS患病及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在男性中关联更显著。血清G-17可能参与MetS的代谢紊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生物标志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人工授精后未妊娠奶牛血浆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3
作者 郑浩 罗芳 +1 位作者 宋承磊 陶金忠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2-3264,共13页
旨在揭示未妊娠荷斯坦奶牛在人工授精当天到第28天的血浆代谢变化规律,并筛选指示奶牛未妊娠结局的生物标志物,为减少奶牛空怀时间、缩短产犊间隔及早期妊娠诊断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宁夏某奶牛场健康荷斯坦奶牛(体重550±50 kg、3~... 旨在揭示未妊娠荷斯坦奶牛在人工授精当天到第28天的血浆代谢变化规律,并筛选指示奶牛未妊娠结局的生物标志物,为减少奶牛空怀时间、缩短产犊间隔及早期妊娠诊断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以宁夏某奶牛场健康荷斯坦奶牛(体重550±50 kg、3~4岁、2~3胎次)为试验对象。经同期发情处理后人工授精(AI)。分别于AI后第0天(A组)、第5天(B组)、第17天(C组)和第28天(D组)采集尾静脉血(晨饲前),分离血浆并冻存于-80℃。在第32天经B超筛选出未妊娠且未返情的12头奶牛,对其4个时期(n=12)血浆样品进行单样本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1)人工授精后不同时期,未妊娠奶牛血浆代谢特征存在差异;2)在筛选出的32种差异代谢物中,8种差异代谢物具备较高灵敏度(AUC>0.7),相比于人工授精当天,DL-香草扁桃酸和光黄素在授精第5天高表达,色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甘氨脱氧胆酸和2-乙氧基乙醇在授精第17天高表达,而精氨酸-酪氨酸和硬脂酸在授精第28天高表达,且授精后第0天和第17天之间未妊娠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上。结果表明,精氨酸生物合成提示为影响奶牛妊娠发生的关键通路,DL-香草扁桃酸、光黄素等AUC值较高的8种关键代谢物提示为人工授精后早期指示奶牛未妊娠的生物标志物,结果可为提高奶牛繁殖效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人工授精 未妊娠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对缺血性卒中代谢变化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研究
4
作者 王云宇 李亚奇 +3 位作者 赵田 韩丽媛 李永安 钱庆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9,共11页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探索缺血性卒中(IS)患者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变化,筛选可靠的IS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IS患者作为IS组,并招募同期的健康体检者...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探索缺血性卒中(IS)患者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途径的变化,筛选可靠的IS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IS患者作为IS组,并招募同期的健康体检者,经年龄、性别1∶1匹配后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参与者入组时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及血压等基线资料。采集所有参与者禁食8 h后的清晨空腹血样本,完成相关血液指标检测,包括血糖、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取两组参与者的血清代谢物,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分离和检测代谢物。将代谢组学分析产生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分析,通过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判断代谢组学数据的分离程度及实验稳定性。通过Simca-p软件计算出所有代谢物的变量投影影响(VIP)值,以代谢物的VIP值、IS组与对照组代谢物非参数检验的P值和倍数变化(FC)筛选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筛选标准为VIP值≥1.0、FC≥2.0或≤0.5、P<0.05。将筛选出的代谢物名称或化学式通过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MDB;https://hmdb.ca/)和PubChem数据库(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进行比对,确定代谢物名称及来源,并排除外源性代谢物(药物来源代谢物)。通过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和解释的综合网络应用程序MetaboAnalyst 6.0(http://www.metaboanalyst.ca)对差异代谢物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比对后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使用Python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算法筛选能够有效区分IS患者与对照者的差异代谢物。将上述两种算法共同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纳入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构建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五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典型机器学习方法,将人群样本按照30%的验证比例对诊断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评价差异代谢物的诊断稳定性。结果IS组共纳入患者51例,经年龄、性别1∶1匹配后纳入健康对照者51名。(1)两组血清样本共检测出1255种代谢物,其中正离子模式下964种,负离子模式下291种。正、负离子模式下的PCA图显示,IS组与对照组间代谢物存在差异。与对照组相比,IS组在正离子模式下存在260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上调和337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下调,负离子模式下存在99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上调,34种代谢物表达水平下调。(2)在1255种代谢物中筛选出VIP值≥1.0、FC≥2.0或≤0.5且P<0.05的代谢物259种。通过HMDB和PubChem数据库查询并删除药物来源代谢物后,两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存在差异代谢物220种,其中IS组存在表达水平上调的代谢物119种,表达水平下调的代谢物101种;220种差异代谢物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3)将IS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在MetaboAnalyst 6.0中完成KEGG数据比对后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有5条IS相关代谢通路失调,其中表达水平上调的通路为三酰甘油从头生物合成、甘油磷酸穿梭和心磷脂生物合成;表达水平下调的通路为胆汁酸生物合成和甲基组氨酸代谢。(4)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组中存在24种显著变化的差异代谢标志物;经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最能够区分IS组与对照组的30种代谢物。通过上述这两种算法的交集,最终获得4种IS代谢标志物,分别为2-((3R)-3-((3R,5S,7S,9S,10S,13R,14S,17R)-3,7-二羟基-10,13-二甲基十六氢-1H-环戊[a]菲-17-基)丁酰胺基)乙烷-1-磺酸(质荷比971.57129)、精氨酸结合胆酸(质荷比587.37921)、紫胶酸A(质荷比576.01093)和NCGC00380235-01_C32H48O9_beta-D-木吡喃苷,3,17-二羟基螺甾-5,25(27)-二烯-1-基(质荷比559.32648)。2-((3R)-3-((3R,5S,7S,9S,10S,13R,14S,17R)-3,7-二羟基-10,13-二甲基十六氢-1H-环戊[a]菲-17-基)丁酰胺基)乙烷-1-磺酸(质荷比971.57129)、精氨酸结合胆酸(质荷比587.37921)、紫胶酸A(质荷比576.01093)表达水平上调,NCGC00380235-01_C32H48O9_beta-D-木吡喃苷,3,17-二羟基螺甾-5,25(27)-二烯-1-基(质荷比559.32648)表达水平下调。经XGBoost算法基于4种代谢标志物联合建立IS诊断模型,其在训练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1.000(95%CI:1.000~1.000),在验证集中的AUC为0.988(95%CI:0.963~1.000)。结论IS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2-((3R)-3-((3R,5S,7S,9S,10S,13R,14S,17R)-3,7-二羟基-10,13-二甲基十六氢-1H-环戊[a]菲-17-基)丁酰胺基)乙烷-1-磺酸(质荷比971.57129)、精氨酸结合胆酸(质荷比587.37921)、紫胶酸A(质荷比576.01093)和NCGC00380235-01_C32H48O9_beta-D-木吡喃苷,3,17-二羟基螺甾-5,25(27)-二烯-1-基(质荷比559.32648)或为有效识别IS患者的差异代谢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代谢组学 血清 生物标志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筛选奶牛维生素E缺乏症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5
作者 宋玉锡 姜雪洁 +1 位作者 钱伟东 夏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42-49,共8页
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来表征泌乳早期维生素E缺乏症(VED)奶牛的血清脂肪酸和氨基酸谱,以获得识别奶牛VED的有效血清生物标志物。在产后21 d,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靶向定量了VED组(α-生育酚<3μg·mL^(-1),n=10)和正常组(... 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来表征泌乳早期维生素E缺乏症(VED)奶牛的血清脂肪酸和氨基酸谱,以获得识别奶牛VED的有效血清生物标志物。在产后21 d,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靶向定量了VED组(α-生育酚<3μg·mL^(-1),n=10)和正常组(α-生育酚≥4μg·mL^(-1),n=10)奶牛的血清脂肪酸和氨基酸变化。与正常组相比,VED组奶牛血清中8种代谢物上调、6种代谢物下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与氨基酸、脂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相关的8条代谢通路中。此外,奶牛VED的诊断阈值为血清十一烷酸浓度<0.23μmol·L^(-1)和L-瓜氨酸浓度<60.54μmol·L^(-1)。血清十一烷酸和L-瓜氨酸复合指标可能是诊断泌乳早期奶牛VED的有效生物标志物。研究为奶牛VED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维生素E缺乏症 靶向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生物标志物在干燥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雪琴 李桓 +3 位作者 赵志娜 李秦 王炳森 李松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21-928,共8页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状,还会出现脏器损害。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在SS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转...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状,还会出现脏器损害。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在SS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生物标志物在SS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糖代谢、中性粒细胞相关酶、线粒体能量代谢、铁死亡、细胞凋亡在SS中被研究较多,加深了对SS病因及干预效果异质性的理解;研究表明羟脯氨酸可作为区分SS与IgG4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特定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作为SS早期识别的标志物;rs11797基因的表达与SS相关淋巴瘤的发生高度相关;调控DNA甲基化的基因可能为SS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这些发现有助于对SS发生发展过程中个性化的防治方案的制定。本文在总结现有进展的同时,也对SS组学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SS) 代谢组学 蛋白组学 转录组学 生物标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内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代谢转化研究进展
7
作者 钱柬坤 何润茗 +4 位作者 方珂 李晨龙 鲍珊 顾雯 唐宋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1-584,共14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广泛存在于各类生产及生活环境中,因毒性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PAHs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在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Ⅰ相代谢产物,并进一步在Ⅱ相代谢阶...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广泛存在于各类生产及生活环境中,因毒性高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PAHs及其衍生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在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Ⅰ相代谢产物,并进一步在Ⅱ相代谢阶段与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等物质结合,生成水溶性结合产物。不同代谢阶段的产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与表现形式可作为PAHs暴露的重要标志物。然而,由于不同结构特征的PAHs在代谢机制及其产物种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性细化研究策略对于基于生物监测的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开展PAHs及其衍生物代谢产物的时-量-效关系研究,明确PAHs及其衍生物的代谢产物类型及体内暴露水平,不仅有助于建立精准、高效、稳定的生物标志物谱库,还可为进一步开展人体生物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母体PAHs及其硝基化、氧化和烷基化衍生物的主要代谢途径及产物类别,重点探讨了母体PAHs在人体内代谢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揭示PAHs及其衍生物的暴露特征、健康风险评估和暴露溯源等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物 代谢 生物标志 人体生物监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乳早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及其乳代谢标志物预测
8
作者 但雨涛 王鹏 +2 位作者 龙玲 韩雪峰 谭支良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4期127-129,共3页
及早预测和动态评价泌乳早期奶牛群体的能量负平衡状态对于预防和监控酮病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预测和诊断奶牛能量负平衡和酮病的常规方法是检测血液酮体含量,但成本较高,而通过监测牛乳中脂肪、蛋白质、乳糖和尿素等的浓度... 及早预测和动态评价泌乳早期奶牛群体的能量负平衡状态对于预防和监控酮病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预测和诊断奶牛能量负平衡和酮病的常规方法是检测血液酮体含量,但成本较高,而通过监测牛乳中脂肪、蛋白质、乳糖和尿素等的浓度变化并对奶牛代谢健康做出判断,可以更早地调整饲粮组成,做出饲养管理决策,改善动物健康状况。该文概述了泌乳早期奶牛的能量负平衡以及通过测定乳中的乳蛋白等相关指标预测和评估奶牛机体代谢状况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 酮病 代谢状态 中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生物标志物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
9
作者 吕佳瑶 黄翊珺 +1 位作者 张诗怡 施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65,共23页
采用膳食生物标志物评估特定的食物摄入和饮食暴露,是提升传统自我报告式膳食计量手段准确性和精确度、挖掘膳食因子功能特性的重要手段。膳食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测量可以促进对饮食与慢性代谢性疾病风险之间关系的理解,助力实现个性化精... 采用膳食生物标志物评估特定的食物摄入和饮食暴露,是提升传统自我报告式膳食计量手段准确性和精确度、挖掘膳食因子功能特性的重要手段。膳食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测量可以促进对饮食与慢性代谢性疾病风险之间关系的理解,助力实现个性化精准营养。代谢组学是筛选膳食生物标志物的关键方法,文章回顾了2013—2023年基于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饮食干预研究得到的有关谷物、果蔬类、肉类、鱼类、乳制品、坚果类摄入的膳食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结果,梳理了特定膳食生物标志物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阿尔兹海默症等35种饮食营养相关代谢疾病风险的关系;从研究设计、复杂食物成分、个体差异和代谢物组数据处理技术4个方面分析当前膳食生物标志物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挑战,强调利用膳食生物标志物揭秘饮食与健康关系的巨大潜力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生物标志 代谢疾病 代谢组学 精准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生物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曼丽 俞赟丰 +2 位作者 张宜帆 赵彦禛 简维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4,I0003,共9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讨中药(复方/单味)治疗不同物种冠心病血瘀证所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总结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后的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讨中药(复方/单味)治疗不同物种冠心病血瘀证所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总结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后的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中药(复方/单味)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代谢组学研究。对纳入研究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汇总,采用HMDB、PubChem-Subs、KEGG对代谢物进行分子注释,对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PA网络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8篇文献纳入本研究,计算两个物种中重复出现的代谢物后共统计89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了132条代谢路径。通过通路拓扑分析并对重复出现的代谢通路进行统计后选出了16条P值小于0.05的代谢通路作为中药(复方/单味)治疗不同物种冠心病血瘀证的代谢通路。对于富集于各条差异性代谢通路上的代谢物,在不同研究中重复筛选到的代谢物包括:苯丙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柠檬酸盐,胆碱,肌酸,乳酸,葡萄糖,花生四烯酸。结论各项研究中用于冠心病血瘀证治疗的中药(复方/单味)以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养心通脉方、苏合香为代表。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复方/单味)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作用机制涉及糖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胆碱代谢、脂肪酸代谢等多个方面,基本的三羧酸循环参与其中。总结了包括乳酸、葡萄糖、柠檬酸、花生四烯酸、肌酸、苯丙氨酸、胆碱、谷氨酰胺以及甘氨酸在内的与冠心病血瘀证证候相关的差异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药 冠心病血瘀证 生物标志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和辛基酚联合暴露的血清代谢特征及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春红 王伟华 +2 位作者 孙远明 林峰 黄少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02-3507,共6页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联合暴露后大鼠血清代谢成分变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壬基酚和辛基酚(联合染毒低剂量组(25mg/kg NP+25mg/kg OP)及高剂量组(75mg/kg NP+75mg/kg OP).连续灌胃7d后处死.通过超高效...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壬基酚(NP)和辛基酚(OP)联合暴露后大鼠血清代谢成分变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壬基酚和辛基酚(联合染毒低剂量组(25mg/kg NP+25mg/kg OP)及高剂量组(75mg/kg NP+75mg/kg OP).连续灌胃7d后处死.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获得大鼠血清的代谢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观察了联合染毒的剂量-效应,通过t检验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结合代谢物数据库检索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对照组、高、低剂量组各组间代谢谱有明显差别,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毒性增强,表现为剂量-效应关系.联合染毒后的血清代谢物中,含量升高的有牛黄胆酸及1-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含量降低的有酪氨酸、5-尿苷一磷酸及硫脑苷酯,提示染毒可能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核苷酸合成、糖代谢、磷脂代谢等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辛基酚 联合暴露 代谢特征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在筛选奶牛乳腺炎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佩佩 马学虎 +1 位作者 李梦吉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74-3481,共8页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奶牛常见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筛选精准判定奶牛疾病发病的标志物,可早期预警奶牛发病。基于核磁共振波谱、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在奶牛疾病和牛奶等乳制品研究中已得到广...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奶牛常见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筛选精准判定奶牛疾病发病的标志物,可早期预警奶牛发病。基于核磁共振波谱、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在奶牛疾病和牛奶等乳制品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乳腺炎症标志物和代谢物含量变化与临床体征之间的相关性缺乏了解。本文综述了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奶牛乳腺炎中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为生产实践中快速精准诊断奶牛乳腺炎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生物标志 乳腺炎 奶牛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哮喘儿童血浆脂质代谢特征与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红梅 温亚锦 +7 位作者 韩晓 冯瑞 刘丽娟 陈仁杰 李小玲 金婷婷 周玉峰 张晓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3-691,共9页
目的分析重症哮喘与轻中度哮喘儿童的血浆脂质分子差异,寻找重症哮喘潜在的新型血浆生物标志物。方法于2020年9月1日—2021年4月30日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哮喘专病数据库的哮喘儿童,将其分为重症哮喘组(50例)和轻中度哮喘组(54例)... 目的分析重症哮喘与轻中度哮喘儿童的血浆脂质分子差异,寻找重症哮喘潜在的新型血浆生物标志物。方法于2020年9月1日—2021年4月30日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哮喘专病数据库的哮喘儿童,将其分为重症哮喘组(50例)和轻中度哮喘组(54例)。采集入组儿童血浆,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检测血浆中脂质分子。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脂质分子差异,筛选显著差异的脂质分子;使用KEGG数据库分析主要受干扰的代谢途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著差异脂质分子对重症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哮喘组平均年龄(8.8±2.6)岁,轻中度哮喘组平均年龄(8.4±2.8)岁,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0.422)。临床指标:重症哮喘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高于轻中度哮喘组(P=为0.029,0.023);重症哮喘组FEV1/FVC、FEF50%预计值、FEF75%预计值、MMEF%预计值均低于轻中度哮喘组(P=0.003,0.005,0.005,0.003)。血浆中共筛选出39种差异表达的脂质分子,其中变异倍数(fold change,FC)>1.5的脂质分子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47∶10)和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40∶2);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显示39种差异脂质分子与胆碱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相关。以组间差异临床指标为基线,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联合PE(47∶10)或PS(40∶2)的曲线下面积(area of under,AUC)分别为0.928(95%CI:0.851~1.000)和0.923(95%CI:0.863~0.983),均高于基线0.737(95%CI:0.640~0.834)。结论重症哮喘儿童脂质代谢显著改变,共筛选出39种差异脂质分子,其中胆碱代谢途径紊乱最为显著;PE(47∶10)和PS(40∶2)可能是诊断重症哮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哮喘 脂质组学 代谢通路 生物标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的脂质代谢特征与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茹文鑫 胡汉 +3 位作者 周婷 韩颖 杨清 高玉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70-981,共12页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与冠脉正常者的血浆脂质代谢物差异,深入了解AMI的病生理机制;寻找AMI可能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于2019年9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与冠脉正常者的血浆脂质代谢物差异,深入了解AMI的病生理机制;寻找AMI可能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于2019年9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受试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心梗组(32例),同时设置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对照组(32例)。利用代谢组学对心梗组血样进行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了解AMI患者脂质代谢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脂质代谢物的差异,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寻找有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探讨AMI患者受干扰的代谢途径。结果(1)正交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及聚类热图表明心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离趋势,多变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28个差异血浆脂质代谢物,在心梗组16个脂质分子的浓度显著升高,而12个浓度显著降低;(2)包括甘油二酯(diglyceride,DG)和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PS)在内的10个脂质代谢分子与AMI的风险增加相关;包括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甘油三酯在内的13个阴性预测因子与AMI的风险降低相关。(3)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鉴定出2个AMI可能的生物标志物PS(27∶0)和DG(16∶0/18∶1),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76和0.807;(4)AMI患者受干扰的代谢途径,包括甘油磷脂代谢、鞘脂、嘌呤和嘧啶代谢,其中以甘油磷脂代谢紊乱最明显。结论AMI患者的脂质代谢特征显著改变,共鉴定出28个差异性脂质代谢分子,其中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紊乱最显著;确定PS(27∶0)和DG(16∶0/18∶1)为诊断AMI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脂质组学 脂质代谢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对海南黑山羊精液抗氧化能力及精浆代谢组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兆翔 荀文娟 +1 位作者 周汉林 施力光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1201,共11页
【目的】研究海南黑山羊精液在热应激状态下抗氧化能力的改变,并筛选精浆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集海南黑山羊精液,模拟体外热应激处理,将精液样品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热应激组(HS),测定精液抗氧化指标;利用液相色谱-质... 【目的】研究海南黑山羊精液在热应激状态下抗氧化能力的改变,并筛选精浆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采集海南黑山羊精液,模拟体外热应激处理,将精液样品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热应激组(HS),测定精液抗氧化指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精浆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组海南黑山羊精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线粒体膜电位(MMP)和三磷酸腺苷(ATP)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热应激组海南黑山羊精浆代谢发生明显变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聚类。共筛选到64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精浆中2-脱氧核糖5-磷酸、丙二酸、D-精氨酸、甲基多巴酸和烟酰胺单核苷酸可能通过嘧啶代谢、β-丙氨酸代谢、D-氨基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等代谢途径响应热应激。【结论】热应激显著降低了海南黑山羊精液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精浆中丙二酸、D-精氨酸、甲基多巴酸和烟酰胺单核苷酸可作为海南黑山羊精液热应激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热应激 精液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共有代谢物探讨卒中异病同治
16
作者 陈绍静 蒋萍 +6 位作者 沈淑洁 俞捷 高颖 尚明英 刘广学 蔡少青 徐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7-284,共8页
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但其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该文通过文献检索汇总了28种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共有且变化趋势一致的代谢标志物,并对其涉及的能量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血-脑屏... 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但其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存在相似性。该文通过文献检索汇总了28种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共有且变化趋势一致的代谢标志物,并对其涉及的能量代谢异常、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神经损伤等方面与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异病同治、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新疗法和新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生物标志 代谢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黄药子乙醇提取物致肝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4
17
作者 盛云华 乔靖怡 +3 位作者 金若敏 姚广涛 周璐 唐黎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6-316,共11页
目的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黄药子乙醇提取物(RDB)致肝损伤大鼠血清和尿液中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探寻RDB肝毒性早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大鼠ig给予RDB5 g·kg-1,连续给药28 d,于给药后3,7,14和2... 目的采用基于1H-核磁共振(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黄药子乙醇提取物(RDB)致肝损伤大鼠血清和尿液中代谢产物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探寻RDB肝毒性早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大鼠ig给予RDB5 g·kg-1,连续给药28 d,于给药后3,7,14和28 d及停药后7 d(恢复期)取6只大鼠采血,进行常规血液生化分析;取肝组织,计算肝指数,并用HE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观察。收集给药后0,3,7,14和28 d及停药后7 d血清和尿液,进行1H-NMR的代谢组学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对早期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和鉴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DB组血清总胆红素(TB)和总胆固醇(TC)于给药后3~28 d显著升高(P〈0.05),总胆汁酸(TBA)于7~28 d显著升高(P〈0.05),TB,TC和TBA于停药后7 d恢复正常,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葡萄糖含量均无显著变化。RDB组给药后肝指数显著升高(P〈0.01),停药后7 d恢复正常;肝组织于给药后7 d开始出现单细胞坏死和肝细胞肿大,随给药时间延长,病变程度加重;停药7 d后有所恢复。代谢组学检测显示,RDB给药早期血清脂质〔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谷氨酸、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等升高(P〈0.05),尿液丙酮酸盐和N-乙酰谷氨酸等降低(P〈0.05);上述代谢产物在停药7 d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肝损伤与糖脂代谢、能量代谢和胆汁淤积有关。随着RDB给药的持续,产生了组织过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导致体内能量代谢不足。血清脂质(LDL/VLDL)、谷氨酸、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及尿液丙酮酸盐和N-乙酰谷氨酸均可作为RDB致肝损伤的早期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肝损伤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标~1H-NMR尿液代谢组学筛选生物标志物组用于心理亚健康的诊断识别 被引量:5
18
作者 武嫣斐 夏小涛 +2 位作者 赵蕾 秦雪梅 田俊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7-696,共10页
心理亚健康(psychological suboptimal health)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且无与其密切相关的具体生化指标,因而心理亚健康的判别和诊断成为目前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旨在发现并评价能够用于临床诊断的尿液生物标志物组,为心理亚健康的临... 心理亚健康(psychological suboptimal health)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且无与其密切相关的具体生化指标,因而心理亚健康的判别和诊断成为目前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旨在发现并评价能够用于临床诊断的尿液生物标志物组,为心理亚健康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通过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24例心理亚健康及18例健康对照受试者,采集空腹晨尿经预处理后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法(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测试。采用单变量、多元统计及随机森林算法对数据运算分析,以筛选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代谢物,发现脯氨酸、苯丙氨酸、葫芦巴碱、酮戊二酸、丙氨酸、柠檬酸、吲哚硫酸酚、乳酸、肌酸、牛磺酸及丙三醇11种代谢物的组间浓度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0.01),提示可作为候选诊断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结合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对其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组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单一生物标志物对心理亚健康的诊断能力较低,而将柠檬酸、葫芦巴碱及丙三醇3种物质联合应用后诊断能力明显提升(AUC=0.8)。上述结果提示,柠檬酸、葫芦巴碱及丙三醇3种候选生物标志物,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组用于心理亚健康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组的发现及其应用对于提高心理亚健康诊断与识别的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亚健康 临床诊断 尿液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 受试者工作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抑郁症潜在生物标志物发现及帕罗西汀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小涛 孙宁 +2 位作者 刘彩春 秦雪梅 田俊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42-43,共2页
目的寻找抑郁症患者血清中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抑郁症临床诊断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6例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和16例健康人分别作为疾病组和对照组,其中疾病组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2周.采集对照组... 目的寻找抑郁症患者血清中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抑郁症临床诊断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6例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和16例健康人分别作为疾病组和对照组,其中疾病组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2周.采集对照组、抑郁症患者以及抑郁症患者服用帕罗西汀两周后的血清进行1HNMR测试,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及其规律,发现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产物,结合相关代谢途径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发现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探讨其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结果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N-乙酰糖蛋白、亮氨酸及异亮氨酸的水平显著升高,而葡萄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而帕罗西汀对丙氨酸、N-乙酰糖蛋白、异亮氨酸及葡萄糖代谢水平具有显著的回调作用(P〈0.05,P〈0.01),并调节谷氨酸、谷氨酰胺及异亮氨酸代谢水平使其具有向正常水平恢复的趋势,因此可被确定为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上述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抑郁症临床诊断的客观性和抗抑郁药物临床疗效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 临床诊断 帕罗西汀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特征提取的代谢组低浓度标志物的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贞子 侯艳 +1 位作者 邓魁 李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代谢组色谱数据进行变换分析,获得重要的低丰度肿瘤标志物。方法将代谢组一维色谱数据通过不同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获得二维系数图像,再使用random forest(RF)算法对其图像进行模式识别和特征提取,筛选潜在的低浓... 目的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代谢组色谱数据进行变换分析,获得重要的低丰度肿瘤标志物。方法将代谢组一维色谱数据通过不同多尺度连续小波变换获得二维系数图像,再使用random forest(RF)算法对其图像进行模式识别和特征提取,筛选潜在的低浓度生物标志物。结果针对色谱数据经过连续小波变换处理后,RF建模判别效果较原始色谱数据有很大的提高。结论针对色谱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后的特征提取结果,对质谱数据的某一段进行重点分析,能够筛选出重要的低丰度肿瘤标志物,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标志 代谢 生物标志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