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尺度特征交互的伪标签无监督域自适应行人重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仲民 杨富君 胡文瑾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6,共14页
针对无监督域自适应行人重识别中存在的感受野不足、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特征交互的无监督域自适应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特征压缩注意力机制对图像特征进行压缩并输入到网络以增强丰富的局部信息... 针对无监督域自适应行人重识别中存在的感受野不足、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特征交互的无监督域自适应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特征压缩注意力机制对图像特征进行压缩并输入到网络以增强丰富的局部信息。其次,设计了残差特征交互模块,通过特征交互的方式将全局信息编码到特征中,同时增大模型感受野,强化网络对行人特征信息的提取能力。最后,采用基于部分卷积的瓶颈层模块在部分输入通道上进行卷积运算以减少冗余计算,提高空间特征提取效率。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三个适应性数据集上mAP分别达到了82.9%、68.7%、26.6%,Rank-1分别达到了93.7%、82.7%、54.7%,Rank-5分别达到了97.4%、89.9%、67.5%。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使行人特征得到更好的表达,识别精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无监督域自适应 特征压缩 多尺度特征交互 部分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波多特征交互融合的复材板损伤演化追踪
2
作者 刘小峰 周曾亮 柏林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针对复合材料层压板疲劳损伤量化评估困难与其演化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特征交互融合的复材板疲劳损伤演化追踪方法。通过构建Lamb波信号多域特征交互融合的损伤指数观测方程,结合应变能释放模型与粒子滤波算法实现了复材板损伤状... 针对复合材料层压板疲劳损伤量化评估困难与其演化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特征交互融合的复材板疲劳损伤演化追踪方法。通过构建Lamb波信号多域特征交互融合的损伤指数观测方程,结合应变能释放模型与粒子滤波算法实现了复材板损伤状态的追踪。通过提取Lamb波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动态时间规整特征和传递熵特征等多域特征,全面表征复合材料板疲劳损伤状态,并以此作为损伤状态观测量,建立了复材板的损伤状态空间模型。在研究多域特征与复材板损伤程度的线性相关性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多变量交互预测模型,对多域损伤特征进行交互融合,建立了Lamb波信号特征与复材板损伤评价指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了损伤指数观测方程。在复材板应变能释放率模型基础上,综合考虑损伤演化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实现了对复材板裂纹密度与脱层大小等损伤状态的追踪。通过有限元仿真及T700G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制成的复材板疲劳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在追踪和预测复材板损伤状态方面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本研究不仅揭示了损伤指数的演化规律,还为复材板损伤的实时监测和演化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材板 特征交互融合 应变能释放率模型 粒子滤波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CNN-Transformer特征交互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
3
作者 张德银 张裕尧 +1 位作者 李俊佟 吴章辉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3-822,共10页
针对CNN与Transformer提取的特征之间交互作用未充分挖掘而导致的融合图像易产生红外特征分布不均匀、轮廓不清晰以及重要背景信息丢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CNN-Transformer特征交互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网络。首先,新融合... 针对CNN与Transformer提取的特征之间交互作用未充分挖掘而导致的融合图像易产生红外特征分布不均匀、轮廓不清晰以及重要背景信息丢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CNN-Transformer特征交互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网络。首先,新融合网络设计了新的空间通道混合注意力机制以提升全局及局部特征的提取效率并得到混合特征块;其次,利用CNN-Transformer的特征交互获取融合混合特征块,并构建多尺度重构网络以实现图像特征重构输出;最后,使用TNO数据集将新融合网络与其它9种融合网络进行对比图像融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融合网络获得的融合图像在视觉感知方面表现优异,既突出了红外特征和物体轮廓,又保留了丰富的背景纹理细节;网络在EN、SD、AG、SF、SCD以及VIF指标上相较于现有融合网络平均提高约64.73%、8.17%、69.05%、66.34%、15.39%和25.66%。消融实验证明了新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N-Transformer特征交互 全局特征 混合注意力 图像融合 局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特征交互适应的3D双手网格重建方法
4
作者 刘佳 张家辉 陈大鹏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1302,共12页
从单张RGB图像中实现双手的3D交互式网格重建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由于双手之间的相互遮挡以及局部外观相似性较高,导致部分特征提取不够准确,从而丢失了双手之间的交互信息并使重建的手部网格与输入图像出现不对齐等问题。为了解... 从单张RGB图像中实现双手的3D交互式网格重建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由于双手之间的相互遮挡以及局部外观相似性较高,导致部分特征提取不够准确,从而丢失了双手之间的交互信息并使重建的手部网格与输入图像出现不对齐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包含两个部分的特征交互适应模块,第一部分特征交互在保留左右手分离特征的同时生成两种新的特征表示,并通过交互注意力模块捕获双手的交互特征;第二部分特征适应则是将此交互特征利用交互注意力模块适应到每只手,为左右手特征注入全局上下文信息。其次,引入三层图卷积细化网络结构用于精确回归双手网格顶点,并通过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对齐模块增强顶点特征和图像特征的对齐,从而增强重建的手部网格和输入图像的对齐。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多层感知机结构,通过下采样和上采样操作学习多尺度特征信息。最后,设计相对偏移损失函数约束双手的空间关系。在InterHand2.6M数据集上的定量和定性实验表明,与现有的优秀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显著提升了模型性能,其中平均每关节位置误差(Mean Per Joint Position Error,MPJPE)和平均每顶点位置误差(Mean Per Vertex Position Error,MPVPE)分别降低至7.19 mm和7.33 mm。此外,在RGB2Hands和EgoHands数据集上进行泛化性实验,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环境背景下的手部网格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重建 注意力机制 特征交互适应 特征对齐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交互的样本不均衡的玉米病害检测方法
5
作者 姜飞 叶炜 +2 位作者 李兆星 王洪凯 王教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6,共8页
【目的】解决复杂环境中玉米叶片病害数据样本不均衡、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方法】设计一种改进的目标检测网络SF_YOLOv5。首先,在YOLOv5的多尺度金字塔结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的空间−特征金字塔结构(SPD-FPN),增强网络对小目标病害特征... 【目的】解决复杂环境中玉米叶片病害数据样本不均衡、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方法】设计一种改进的目标检测网络SF_YOLOv5。首先,在YOLOv5的多尺度金字塔结构基础上,设计一种新的空间−特征金字塔结构(SPD-FPN),增强网络对小目标病害特征在高分辨率层次上的识别能力,保留大目标在低分辨率层次上的信息,整体提升网络的检测精度和鲁棒性。其次,引入Focal Loss损失函数,通过增加难分类样本的权重,减少易分类样本的影响,确保模型能够更关注不平衡数据集中易被忽略的少量样本。此外,将迁移学习的思想应用于SF_YOLOv5的设计中,将预训练得到的YOLOv5模型参数迁移到改进的SF_YOLOv5网络上进行训练,利用已有的大规模数据集知识,提升网络对玉米病害检测的泛化能力。【结果】在构建的玉米病害数据集上验证SF_YOLOv5模型的均值检测精度(mAP)达93.3%,召回率为89.6%,相比原始YOLOv5模型有显著提升。且模型体积较小,易部署于移动端设备。【结论】改进后的网络检测样本不均衡的玉米叶片病害效果优于原模型,可用于农田场景下样本不均衡的玉米病害的智能诊断,为农业领域实时监测玉米病害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玉米病虫害 特征交互 样本不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交互与自适应分组融合的多模态目标检测
6
作者 叶志晖 武健 +2 位作者 赵晓忠 王文娟 邵新光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8-474,共7页
为提升目标检测方法在复杂场景下的检测效果,将深度学习算法与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交互与自适应分组融合的多模态目标检测模型。模型采用红外和可见光目标图像为输入,以PP-LCNet网络为基础构建对称双支路特征... 为提升目标检测方法在复杂场景下的检测效果,将深度学习算法与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交互与自适应分组融合的多模态目标检测模型。模型采用红外和可见光目标图像为输入,以PP-LCNet网络为基础构建对称双支路特征提取结构,并引入特征交互模块,保证不同模态目标特征在提取过程中的信息互补;其次,设计二值化分组注意力机制,利用全局池化结合Sign函数将交互模块的输出特征以所属目标类别进行特征分组,再分别采用空间注意力机制增强各特征组中的目标信息;最后,基于分组增强后的特征,提取不同尺度下的同类特征组,通过自适应加权方式由深至浅进行多尺度融合,并根据融合后的各尺度特征实现目标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多模态特征交互、关键特征增强以及多尺度融合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并且在复杂场景下,模型也具有更高的鲁棒性,可以更好地适用于不同场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目标检测 特征交互 二值化分组 自适应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滤波和投影角特征交互的稀疏视图锥束CT重建
7
作者 何希 张红英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6-1563,共8页
现有稀疏投影视图锥束CT重建方法存在重建图像质量低、重建时间长、无法端到端重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深度滤波多投影角特征提取网络FMA-Net。首先,在频域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以有效抑制噪声和伪影;其次,引入多投影注意力模... 现有稀疏投影视图锥束CT重建方法存在重建图像质量低、重建时间长、无法端到端重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深度滤波多投影角特征提取网络FMA-Net。首先,在频域对投影数据进行处理,以有效抑制噪声和伪影;其次,引入多投影注意力模块与视觉状态空间模块,提升网络对投影数据特征的提取能力,提高投影特征信息的利用率;最后,使用多投影角特征交互模块获取同一投影点在不同投影角度下的相似信息,从而提高锥束CT重建数据点质量。在21个真实核桃和1018个肺部CT投影数据上与FDK、SART、SART_TV、CGLS、CNCL、DIF-Net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FMA-Net在18、21、24、27四种不同投影图像数量条件下与六种典型方法的重建图像相比表现最优。核桃数据集上平均RMSE下降14.6%,平均PSNR上升4.3%,平均SSIM上升1.75%,LIDC-IDRI肺部数据集上平均RMSE下降16.3%,平均PSNR上升5.4%,平均SSIM上升5.5%,同时重建速度领先。所有结果表明FMA-Net可快速从稀疏投影视图中重建出高质量的锥束CT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稀疏投影视图 滤波 多投影注意力 多投影角特征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网络特征交互的RGB-T显著目标检测
8
作者 魏明军 杨轩 +2 位作者 葛一珲 刘亚志 李辉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4-182,共9页
针对现有方法中多模态间的互补信息利用不充分、特征交互易引入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特征交互网络。首先,在编码阶段提出了深度特征多层交互模块,使用深度特征作为特征交互的线索,以充分利用可见光的纹理信息和热成像的位置信息。... 针对现有方法中多模态间的互补信息利用不充分、特征交互易引入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深度特征交互网络。首先,在编码阶段提出了深度特征多层交互模块,使用深度特征作为特征交互的线索,以充分利用可见光的纹理信息和热成像的位置信息。其次,设计了纹理位置特征交互模块,通过纹理信息与位置信息进行交互以实现同层级间的特征互补。然后,在解码阶段提出了膨胀卷积特征融合模块,通过膨胀卷积块提高模型感受野,使模型关注网络中的多尺度信息。最后,在公共RGB-T数据集VT5000、VT1000、VT821进行了广泛实验,实验表明,所提出网络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达到2.2%、1.5%、2.5%,与领域内先进的方法相比,取得了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目标检测 多模态 特征融合 RGB-T 特征交互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交互引导的弱监督显著目标检测
9
作者 李永强 石艳娇 张晴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4-1240,F0003,共8页
为解决现有的基于稀疏标记的弱监督显著目标检测模型需要引入额外标签恢复显著目标结构、模型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涂鸦注释的特征交互引导网络用于弱监督显著目标检测,无需预处理/后处理操作或额外标签。模型集成特征增强... 为解决现有的基于稀疏标记的弱监督显著目标检测模型需要引入额外标签恢复显著目标结构、模型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涂鸦注释的特征交互引导网络用于弱监督显著目标检测,无需预处理/后处理操作或额外标签。模型集成特征增强机制分别对浅层和深层的多尺度特征进行扩展与聚合,轮廓重定位模块恢复并优化显著目标结构,所提全局特征对齐损失辅助模型感知显著目标的全局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优于现有的弱监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著目标检测 弱监督 涂鸦注释 特征交互引导 特征增强 多尺度特征 特征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模糊邻域动态特征交互的特征选择方法
10
作者 徐久成 牛武林 +2 位作者 段江豪 张杉 白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2,共13页
针对大部分基于模糊邻域信息系统的特征选择方法,在选入特征时只是单调的按照特征顺序进行特征交互的问题,以及大多数特征度量函数仅从代数观或信息观的视角构造度量函数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邻域动态特征交互的特征选择方法。首先... 针对大部分基于模糊邻域信息系统的特征选择方法,在选入特征时只是单调的按照特征顺序进行特征交互的问题,以及大多数特征度量函数仅从代数观或信息观的视角构造度量函数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邻域动态特征交互的特征选择方法。首先,引入模糊邻域互信息计算特征相关度,并根据特征相关度将特征顺序重组。其次,分析特征动态交互的过程,通过模糊邻域互信息以及模糊邻域条件互信息,按照特征排序依次计算特征之间的冗余及动态交互程度。最后,为改善大多数特征度量函数构造视角单一的缺陷,提出一种多视角下的依赖模糊邻域混合互信息度量函数。在8个公共数据集上与现有的7种属性约简算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消除了冗余特征,同时提高了数据分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模糊邻域粗糙集 动态特征交互 互信息 条件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全局局部特征交互与角动量机制的端到端多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计忠平 王相威 +3 位作者 何志伟 杜晨杰 金冉 柴本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03-3712,共10页
针对多目标跟踪(MOT)算法性能对于检测准确度和数据关联策略的依赖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的端到端算法。在检测方面,首先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提出空间残差特征金字塔模块(SRFPN),以提升特征融合和信息传递的效率。随后,引入全局局部特... 针对多目标跟踪(MOT)算法性能对于检测准确度和数据关联策略的依赖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的端到端算法。在检测方面,首先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提出空间残差特征金字塔模块(SRFPN),以提升特征融合和信息传递的效率。随后,引入全局局部特征交互模块(GLFIM)来平衡局部细节和全局上下文信息,增强多尺度特征的专注度,提高模型对目标尺度变化的适应性。在关联方面,引入角动量机制(AMM),充分考虑目标运动方向,以提升连续帧之间目标匹配的精确性。在MOT17和UAVDT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所提跟踪器的检测性能和关联性能均显著提升,并且在目标遮挡、尺度变化和杂乱背景等复杂场景下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特征金字塔网络 全局局部特征交互 角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注意力与多特征交互的去雾算法
12
作者 杨燕 张全君 梁皓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4,共9页
为解决目前深度学习去雾算法在处理非均匀雾天图像时无法有效利用多尺度特征,导致复原出的图像产生颜色失真、细节恢复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混合注意力与多特征交互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利用编码模块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其次,构造混合... 为解决目前深度学习去雾算法在处理非均匀雾天图像时无法有效利用多尺度特征,导致复原出的图像产生颜色失真、细节恢复不完整等问题,提出了混合注意力与多特征交互的图像去雾算法。首先,利用编码模块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其次,构造混合注意力模块,从全局角度对图像雾气进行感知,并利用通道注意力机制对不同雾浓度分配权重;然后,设计多特征交互模块,实现不同尺度特征间的信息交换,有效利用低分辨率特征中的语义信息,同时保留了高分辨率特征的空间细节与颜色信息,并利用门控融合模块聚合不同尺度的特征;最后,解码模块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重构,得到无雾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提出的算法恢复的去雾图像不仅主观上颜色自然、细节清晰,而且在客观指标上也优于现有的主流算法。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度学习去雾研究与应用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编解码器 混合注意力 特征交互 门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交互结构的弱光目标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麦锦文 李浩 康雁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232,共9页
针对当前主流、先进的目标检测算法在弱光场景下对目标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分析弱光图像削弱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依赖的局部相关性归纳偏置,引入对全局特征有着出色建模能力的Swin Transformer stage以实现全局注意,增强特征信息量。将... 针对当前主流、先进的目标检测算法在弱光场景下对目标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分析弱光图像削弱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依赖的局部相关性归纳偏置,引入对全局特征有着出色建模能力的Swin Transformer stage以实现全局注意,增强特征信息量。将全局注意以并行方式与局部卷积共同抽取弱光图像特征,并提出了一种特征交互结构(feature interaction structure,FIS),通过精心设计的二次交互方式,能有效解析、利用和结合局部与全局信息。基于FIS堆叠构造交互式并行双流骨干网络FISNet,实现对两类特征的深度融合,并提供对密集预测型任务十分重要的层级特征结构。FISNet在弱光图像数据集ExDark上达到了40.6 AP,与EfficientNet等基准模型相比,得到了+0.5~2.9 AP的检测精度提升,在弱光目标检测场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图像 目标检测 全局特征 特征交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层注意力特征交互和多尺度通道注意力的单幅图像去雾网络
14
作者 孙航 付秋月 +3 位作者 李勃辉 但志平 余梅 万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11-3726,共16页
近年来,基于U型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去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大多数基于U型结构的去雾网络将编码层特征直接传递到对应尺度的解码层,忽略了不同层次特征信息的有效利用.此外,去雾网络中广泛使用的通道注意力受感受野的限制,没... 近年来,基于U型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在去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大多数基于U型结构的去雾网络将编码层特征直接传递到对应尺度的解码层,忽略了不同层次特征信息的有效利用.此外,去雾网络中广泛使用的通道注意力受感受野的限制,没有充分地利用上下文信息,从而对通道权重的学习起负面作用,使得重构的清晰图像不够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跨层注意力特征交互和多尺度通道注意力的去雾算法.具体来说,跨层注意力特征交互模块利用编码层的多尺度跨层特征学习层级权重,然后将这些跨层特征聚合传递到对应解码层,从而减少了去雾网络重构清晰图像过程中的特征稀释.此外,为了挖掘对于去雾网络非常重要的特征通道信息,本文设计了多尺度通道注意力机制,利用不同空洞率的空洞卷积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形成一个多尺度上下文并行学习的通道注意力机制,可以更有效地为去雾网络的特征分配权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去雾算法在4个公开的数据集上相比现有的12种去雾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客观评价指标和视觉效果.本文的代码已上传至https://github.com/bohuisir/AAFM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跨层注意力特征交互 特征稀释 多尺度通道注意力 空洞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交互的RGB-D显著性目标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悦 戴蒙 张晴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现有的大多数RGB-D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利用深度图来提高检测效果,而忽视了其质量的影响。低质量的深度图会对最终显著目标预测结果造成污染,影响显著性检测的性能。为了消除低质量深度图带来的干扰,并准确突出RGB图像中的显著目标,提出... 现有的大多数RGB-D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利用深度图来提高检测效果,而忽视了其质量的影响。低质量的深度图会对最终显著目标预测结果造成污染,影响显著性检测的性能。为了消除低质量深度图带来的干扰,并准确突出RGB图像中的显著目标,提出了一个用于多模态特征交互的RGB-D显著性目标检测模型。在编码阶段,设计了一个特征交互模块,其包含三个子模块:用于增强特征表述能力的全局特征采集子模块、用于过滤低质量深度信息的深度特征精炼子模块和用于实现特征融合的多模态特征交互子模块。在解码阶段,逐层融合经过特征交互后的多模态特征,实现多层次特征融合。通过在五个基准数据集上与十二种先进方法进行的综合实验表明,该模型在NLPR、SIP和NJU2K数据集上的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对比方法,其中在NJU2K数据集上,该模型的性能比第二名在平均F值上提升了0.008,加权F值上提升了0.014,E-measure上提升了0.007,表现出了较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D显著性检测 多模态特征 特征交互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纹理与结构特征交互的瓦当图像修复
16
作者 胡涛 刘世平 +3 位作者 汪昊 程鹏飞 孟庆磊 辛元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51-3858,共8页
针对中国历史建筑中瓦当构件图像在修复过程中图像纹理紊乱和边缘结构模糊丢失加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纹理与结构特征交互的生成对抗式瓦当图像修复方法。首先以编码器-解码器作为基本架构,对破损图像及其边缘结构图进行纹理与... 针对中国历史建筑中瓦当构件图像在修复过程中图像纹理紊乱和边缘结构模糊丢失加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纹理与结构特征交互的生成对抗式瓦当图像修复方法。首先以编码器-解码器作为基本架构,对破损图像及其边缘结构图进行纹理与结构特征的编码与解码;其次,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中设计循环部分卷积层以增强图像高阶与低阶特征的交互,提高模型对瓦当图像纹理和结构细节的表征能力;最后,设计特征融合层以实现纹理和结构特征图的信息融合与细节增强。针对典型瓦当构件,构建了一套包含图像类、图案类和文字类的瓦当图像数据集。在该数据集中进行瓦当图像修复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常用算法相比,在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指标方面均表现出更加优异的修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当图像修复 高阶特征交互 循环部分卷积层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充分性原理的特征交互检测策略
17
作者 孙立镌 金瑛浩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70-272,共3页
在特征造型系统中,系统必须跟踪并检测每一步造型操作,以确保整个模型的有效性。当前普遍采用的特征交互检测策略难以适应拓扑结构复杂、特征数量较多的产品模型,因此如何提高特征交互检测的效率,成为特征造型技术研究中最具挑战的课题... 在特征造型系统中,系统必须跟踪并检测每一步造型操作,以确保整个模型的有效性。当前普遍采用的特征交互检测策略难以适应拓扑结构复杂、特征数量较多的产品模型,因此如何提高特征交互检测的效率,成为特征造型技术研究中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通过深入研究特征交互机制,将细胞元模型理论和特征交互的充分性原理引入特征交互的检测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特征交互策略,有效地解决了特征造型系统性能瓶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元模型 语义特征造型 约束求解 特征交互 特征交互充分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交互问题导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梅宏 黄罡 +1 位作者 邢岩 彭枫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A期1923-1927,共5页
特征交互问题是长期困扰电信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Internet的发展,软件(特别是WEB软件)随着其集成的特征愈多、规模愈大、服务质量要求愈高、演化愈频繁、对人与社会的影响愈大,其中的特征交互问题亦开始呈现并日趋严重.尽早开展相... 特征交互问题是长期困扰电信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Internet的发展,软件(特别是WEB软件)随着其集成的特征愈多、规模愈大、服务质量要求愈高、演化愈频繁、对人与社会的影响愈大,其中的特征交互问题亦开始呈现并日趋严重.尽早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是避免软件在特征交互问题上重蹈覆辙的有效途径.本文着重介绍了电信领域中特征交互问题的基本概念、实例及其分类,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而通过介绍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特征交互问题研究,探讨了软件中的特征交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交互问题 WEB软件 软件体系结构 电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维动态特征交互的高速公路实时事故风险建模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振洲 胡嫣然 杨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5-223,共9页
为探究天气和道路等特征,以及交通流、天气、道路及时间等多维动态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京哈高速公路北京段的事故数据,以及匹配的交通传感器数据、天气数据和道路特征等,构建4个数据集,分别为... 为探究天气和道路等特征,以及交通流、天气、道路及时间等多维动态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本文基于京哈高速公路北京段的事故数据,以及匹配的交通传感器数据、天气数据和道路特征等,构建4个数据集,分别为只包含交通流变量,包含交通流变量、天气及时间特征变量,包含交通流变量、道路及时间特征变量,包含交通流变量、天气、道路及时间特征变量。从考虑多维动态特征的交互效应出发,基于深度交叉网络,提出一种新的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本文所构建的深度交叉网络模型比其他几种实时事故风险预测方法显示出更高的精度。模型的AUC值(Area Under Curve)可达0.8562,在0.2的概率阈值下,可以正确分类84.26%的非事故数据和77.55%事故数据。结论表明,本文采用的多维动态特征交互样本条件下的深度交叉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为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实时事故风险识别 深度交叉网络模型 高速公路 多维特征交互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Web服务特征交互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骆翔宇 谭征 董荣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109,119,共5页
模型检测技术可有效验证Web服务组合的异常情况,如特征交互问题等,但是目前验证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为了提高验证的自动化程度,需要将BPEL转化为模型检测工具的输入语言。在分析BPEL语言控制流程的基础上,提出BPEL活动执行的形式... 模型检测技术可有效验证Web服务组合的异常情况,如特征交互问题等,但是目前验证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为了提高验证的自动化程度,需要将BPEL转化为模型检测工具的输入语言。在分析BPEL语言控制流程的基础上,提出BPEL活动执行的形式化模型,给出活动执行语义,进而分别提出将BPEL流程自动转换为七元组集合以及将这些七元组转化为MCTK(一种我们开发的符号化模型检测工具)输入语言的算法,这些七元组包含了智能体执行过程中有关状态变化的有效信息。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验证Web服务中的特征交互问题,而且支持认知逻辑规范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检测 WEB服务组合 特征交互 BP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