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相关病毒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薇霖 邵文威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2-1237,共6页
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依赖于其他辅助病毒才能自我复制的小病毒,近年来随着对基因治疗的深入研究,AAV因具有免疫原性低、宿主范围广等优点,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被广泛使用。许多研究表明AAV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均能起到较... 腺相关病毒(AAV)是一种依赖于其他辅助病毒才能自我复制的小病毒,近年来随着对基因治疗的深入研究,AAV因具有免疫原性低、宿主范围广等优点,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被广泛使用。许多研究表明AAV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均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多发性硬化、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减缓疾病进展并降低其严重程度。通过AAV传递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基因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方式。本综述将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探讨AAV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方式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3 位作者 安宁 王文婷 田榆 徐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0-1131,共2页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98例由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的HDN患儿中,检出抗A62例(20.8%),抗B65例(21.8%),抗A+抗AB87例(29.2%),抗B+抗AB6例(2.0%);抗M4例(1.3%),抗N1例(0.3%);抗D4例(1.3%),抗E7例(2.3%),抗cE3例(1.0%)。由ABO及MN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弱阳性,由Rh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强阳性;微柱凝胶法的凝集强度高于试管法;HDN患儿出生后24h内阳性检出率为91.5%。结论:HDN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主要为ABO系统的抗A、抗B、抗AB,其次为Rh系统的抗E、抗D、抗cE及MN系统的抗M、抗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性抗体检测 抗体异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CD28^-调节性T细胞及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小侠 张美玲 杨明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5-1410,共6页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73例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 n =42)、重组人粒血小板生成素(r...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调节性T细胞(Treg)、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73例ITP患者分为激素治疗组( n =42)、重组人粒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组( n =31),并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8^+CD28^- Treg的表达,流式微球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表达。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介素(IL)-10和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 73例ITP患者治疗前CD8^+CD28^-Treg及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IFN-γ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激素及rhTPO治疗后有效组CD8^+CD28^- Treg、IL-10、TGF-β1的表达均比治疗前显著上升,IFN-γ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无效组CD8^+CD28^- Treg、IFN-γ、IL-10、TGF-β1的表达和治疗前相比均未有明显变化。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激素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4.35,此时预测激素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73.3%。27例有效者中小于14.35的有18例(66.7%),15例无效者中大于14.35的有11例(73.3%)。rhTPO组治疗前CD8^+CD28^-Treg的临界值为15.45,此时预测rhTPO疗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6%和88.9%。22例有效者中大于15.45的有14例(63.6%),9例无效者中小于15.45的有8例(88.9%)。③激素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抗体阳性患者18例,治疗后有效率44.4%,抗GPIb抗体阴性24例,有效率7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D8^+CD28^- 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异常参与了ITP的发病,激素和rhTPO可能通过改变这种异常发挥作用。治疗前检测CD8^+CD28^-Treg有助于预测激素及rhTPO的疗效。抗GPIb抗体阳性可能是激素治疗不敏感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D8^+CD28^-调节性T细胞 血小板异性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脊椎动物疾病特异性免疫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永欣 温志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24-628,共5页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高变性 疾病异性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34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程苕莼 李民 +2 位作者 李晗 邵建国 卞兆连(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24-2928,共5页
白介素34(IL-34)存在于包括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中,其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提示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IL-34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也逐渐拓宽。研究发现IL-34是一种... 白介素34(IL-34)存在于包括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中,其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提示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IL-34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认识也逐渐拓宽。研究发现IL-34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分化、炎症、血管生成、黏附和迁移等。IL-34可由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在许多组织中均有表达。最近研究发现,IL-34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调控IL-34的基因表达能够影响疾病的进展及转归,提示IL-34可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将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探讨IL-34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4 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O/TPO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赵树君 田恩江 陈祖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65-1167,共3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TPOAB 甲状腺疾病 自身抗体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甲状腺功能异常 AITD 器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学特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世明 张红丽 +1 位作者 张勇萍 田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4-835,共2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选择其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法(MGT)及手工凝聚胺试验(MPT),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及其特异性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选择其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法(MGT)及手工凝聚胺试验(MPT),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及其特异性鉴定。结果:在75例疑似AIHA患者中,发现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及抗体筛查阳性、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及交叉配血试验不合54例;经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在上述试验中不再出现凝集反应者50例,仍发生凝集反应者4例,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C1例、抗-E2例、抗-e1例。结论:AIHA患者多数为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造成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少数存在同种抗体并多具有Rh血型抗体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 抗体异性鉴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水平与肝硬化心肌病的相关性
8
作者 马丽霞 韦新焕 +1 位作者 曹振环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肝硬化性心肌病(CCM)是肝硬化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紊乱,与肝硬化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指标,是否参与CC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检测CCM患者血清endocan的表达量及其... 目的肝硬化性心肌病(CCM)是肝硬化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紊乱,与肝硬化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指标,是否参与CC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检测CCM患者血清endocan的表达量及其与CCM的关系,推测在CCM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入组2019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有无CCM,分为CCM组(n=19)和无CCM组(n=106)。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组血清endocan水平以及与肝功能、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CCM预测模型。结果CCM组患者血清endocan的表达量为[(2.69±0.43)ng/mL]明显高于无CCM组[(2.23±0.52)ng/mL](t=2.247,P=0.034)。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can表达量[(2.41±0.37)ng/mL]显著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2.72±0.49)ng/mL](t=3.214,P=0.02)。CCM组患者血清endocan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r=0.509,P=0.026)、MELD-Na评分(r=0.484,P=0.036)呈正相关,与平均动脉压(r=−0.591,P=0.013)、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早峰值E波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波(E/A)比值(r=−0.515,P=0.042)呈负相关。血清endocan预测CC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0.522~0.781),当截断值为2.61 ng/mL时,敏感度为67.1%,特异度为73.7%。结论血清endocan与CCM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参与了CCM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心肌疾病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海 王夕文 +1 位作者 王艳萍 战同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47-3148,共2页
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研究不同的实验模型发现免疫抑制存在,并发现一些具有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性,这些抑制性T细胞可以在外周监视自身反应性T细胞,使其不至于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 在过去的30年中。通过研究不同的实验模型发现免疫抑制存在,并发现一些具有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性,这些抑制性T细胞可以在外周监视自身反应性T细胞,使其不至于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抑制性T细胞。并将这些抑制性T细胞的亚群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Treg)”。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是Graves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两者均为人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致病机制至今尚未研究清楚。下面就调节性T细胞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调节性T细胞 自身反应性T细胞 抑制性T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桥本氏甲状腺炎 GRAVES病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疾病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雅 张蓓 +1 位作者 刘洁琳 温绍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55-657,共3页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又称为Endocan,是一种硫酸皮肤素黏蛋白,1996年由法国科学家Lassalle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ESM,主要在人肺和肾脏以及血管网中表达。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又称为Endocan,是一种硫酸皮肤素黏蛋白,1996年由法国科学家Lassalle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ESM,主要在人肺和肾脏以及血管网中表达。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炎症过程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被认为是内皮细胞激活的新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心血管疾病 肿瘤 炎症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水平变化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斌涛 许文貌 +1 位作者 万琦兵 崔天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05-3507,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102例SLE 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as6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症状患者体内Gas6的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102例SLE 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as6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症状患者体内Gas6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Gas6表达水平为54.59(2.41~614.93) n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19.22(15.06~384.93)ng/mL(P<0.05)。通过分析临床症状发现,dsDNA阳性以及出现皮疹、肾脏损害和脉管炎的SLE患者Gas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该种症状者(P<0.05)。且患者体内Gas6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性(r=0.569,P<0.01)。结论:Gas6是一种监测SLE病情活动性的有效临床标记物,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生长停滞异性蛋白6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特异性蛋白质及其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萍 张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7-339,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存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脑组织中,某些在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有少量分布,在其他组织器官中含量很低,称为脑特异性蛋白质(brain—specific protei...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system,CNS)存在一些特殊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脑组织中,某些在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有少量分布,在其他组织器官中含量很低,称为脑特异性蛋白质(brain—specific protein),主要包括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S-100b蛋白(S.100protein,S-100)和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现将上述几种蛋白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蛋白质 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意义 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 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 S-100B蛋白 PROTEIN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致敏原应用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志刚 易海涛 夏立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357,共5页
过敏性疾病是21世纪重点防治的3大疾病之一,目前仍无有效方法对患者达到治愈的目的.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针对过敏性疾病唯一的对因治疗方法,传统的SIT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开发低致敏原疫苗将对SIT的安全性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低致敏原 疫苗 异性免疫治疗(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型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免疫生物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宣宪 王三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20-629,共10页
在国内外首创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TCIC)的新概念 ,提出了一种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新分类方法 ,并在科研中实际应用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甲类 )三等奖 .在对抗原 / Ig和抗原 /补体 - TCIC的研究中 ,发现了抗原 / Ig A- TCIC是有... 在国内外首创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TCIC)的新概念 ,提出了一种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新分类方法 ,并在科研中实际应用 ,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甲类 )三等奖 .在对抗原 / Ig和抗原 /补体 - TCIC的研究中 ,发现了抗原 / Ig A- TCIC是有关疾病慢性化及其程度的重要指标 ,论证了抗原 /补体 - TCIC的免疫病理作用 ,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对 Ig/补体 - TCIC的研究中 ,阐明了免疫复合物病理生理意义的 Ig类型决定性和临床病型相关性等免疫生物学规律 ,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免疫复合物 传染性疾病 免疫生物学 循环免疫复合物 分子免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惠 宋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56-3156,共1页
变应性鼻炎(AR)是近十几年我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蒿属花粉是我区季节性鼻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有证据表明^[1-2],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AR有确... 变应性鼻炎(AR)是近十几年我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蒿属花粉是我区季节性鼻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有证据表明^[1-2],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 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AR有确切疗效,它诱导了临床和免疫耐受,具有长期疗效,可预防变应性疾病的发展,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就我科采取两种SIT方案治疗季节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性鼻炎 临床分析 治疗方案 季节性鼻炎 长期疗效 变应性疾病 致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与CD20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柳刚 赵彤 +1 位作者 周新华 朱梅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cell specificactivatorprotein ,BSAP)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在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6 3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 ,按WHO新分类方案进行淋巴瘤分型 ,采用免...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Bcell specificactivatorprotein ,BSAP)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及在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6 3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 ,按WHO新分类方案进行淋巴瘤分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和CD2 0的表达。结果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B淋巴细胞 ,34例B细胞性淋巴瘤的瘤细胞均表达BSAP和CD2 0 ,但BSAP的中等到强阳性表达率 (6 9 8% )高于CD2 0 (5 3 5 %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6例霍奇金淋巴瘤H/RS瘤细胞表达阳性率为 83 2 % ;14例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均不表达BSAP。结论 BSAP表达定位于B淋巴细胞的核内 ,清晰易见 ,在B细胞性淋巴瘤表达多呈强阳性 ,可用于淋巴瘤的分型与鉴别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异性激活蛋白 BSAP CD20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苏州地区儿童过敏原特异性IgE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鹏立 徐丽娜 +6 位作者 蒋吴君 李鹏云 马玉 戴银芳 于兴梅 孙惠泉 郝创利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3,217,共7页
目的 探讨2018-2021年苏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变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过敏原致敏特点及其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0~18岁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吸入及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情况... 目的 探讨2018-2021年苏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变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过敏原致敏特点及其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0~18岁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吸入及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情况。结果 共纳入43 028例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4.4%(27706/43028)。COVID-19大流行前的2018年过敏原sIgE阳性率为60.6%,2019年为58.6%,COVID-19大流行期间的2020年为70.1%,2021年为67.2%,不同年份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sIgE阳性率最高的前4位吸入过敏原为尘螨组合、屋尘、霉菌组合、猫毛;食物过敏原前4位为鸡蛋、牛奶、牛肉、黄豆。2020-2021年所有检测的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较2018-2019年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组合、普通豚草、艾蒿、尘螨组合、屋尘、猫毛、狗上皮、葎草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花生、牛肉、羊肉、海鱼组合、虾、蟹在男性中过敏原sIgE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以及食物过敏原(除了蟹),各年龄组间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大流行期间疑似过敏性疾病患儿吸入(除了蟑螂)及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升高,不同性别、年龄组阳性率有差异,多致敏化趋势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异性IGE抗体 流行病学 变应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特异性免疫治疗致变态反应的急救护理
18
作者 何荆培 杨忠英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7期1777-1778,共2页
关键词 异性免疫治疗 致变态反应 急救护理 变应性疾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水通道蛋白4抗体与中枢神经脱髓鞘性神经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7
19
作者 符青青 刘诗英 吴晓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0,共4页
2004年Lennon等[1]首次发现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与小鼠血脑屏障及其附近组织结合的抗体——NMO-IgG,随后的研究证实NMO-IgG的靶抗原为水通道蛋白4(AQP4)[2]。由于NMO特异性抗体AQP4-IgG的发现,使NMO也由原来归类... 2004年Lennon等[1]首次发现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与小鼠血脑屏障及其附近组织结合的抗体——NMO-IgG,随后的研究证实NMO-IgG的靶抗原为水通道蛋白4(AQP4)[2]。由于NMO特异性抗体AQP4-IgG的发现,使NMO也由原来归类为MS的严重变异型重新定义为有别于MS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 水通道蛋白4 异性抗体 神经免疫性疾病 视神经脊髓炎 血脑屏障 NMO 靶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秀娜 任军 +1 位作者 贾凌云 姬芳玲(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7,共6页
自身抗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AD)发病进程中的重要因素,诱导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进而破坏自身组织是AD的主要特征。AD治疗一般以对症治疗及控制病情发展为主,可选临床药物存在一定限制。近年人们对自身抗原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抗原特... 自身抗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AD)发病进程中的重要因素,诱导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进而破坏自身组织是AD的主要特征。AD治疗一般以对症治疗及控制病情发展为主,可选临床药物存在一定限制。近年人们对自身抗原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精准防治AD能够避免影响机体正常免疫应答,有望为AD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结合近期研究进展,对AD的自身抗原及针对自身抗原的治疗方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原 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