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周膜细胞(PDLCs)中整合素β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隔日于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单独或联合注射10 ng PDGF...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周膜细胞(PDLCs)中整合素β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隔日于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单独或联合注射10 ng PDGF-BB及200 ng IGF-Ⅰ,加力10 d后处死大鼠,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畸牙压力侧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的表达。结果 PDGF-BB、IGF-Ⅰ单独或联合应用均能增强压力侧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表达(P<0.01);与PDGF-BB、IGF-Ⅰ单独应用比较,IGF-Ⅰ加PDGF-BB组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表达明显增强(P<0.05和P<0.01)。结论外源性PDGF-BB和IGF-Ⅰ在大鼠正畸牙的局部注射能上调压力侧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表达,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展开更多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但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目的检测并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但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目的检测并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收治且随访3年临床资料齐全的T2DM患者128例,患者3年内血糖控制均达标,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眼底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74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NPDR组)31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PDR组)23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生长激素(GH)、IGF-Ⅰ、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2 h PG)、餐后2 h C肽(2 h C-P)、25(OH)D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尿微量清蛋白],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腹围、BMI、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短于PDR组(P<0.05)。3组患者FPG、2 h PG、TG、HDL-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患者GH、IGF-Ⅰ、LDL-C、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FC-P、2 h C-P、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P<0.05);NPDR组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OR=1.811,95%CI(1.270,2.632)]、IGF-Ⅰ[OR=1.211,95%CI(1.121,1.380)]、FC-P[OR=1.049,95%CI(1.012,1.098)]、25(OH)D3[OR=1.788,95%CI(1.072,2.102)]和尿微量清蛋白[OR=4.137,95%CI(1.455,11.211)]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除糖尿病病程、SBP、LDL-C、FC-P及尿微量清蛋白等常见危险因素外,血清25(OH)D3水平偏低及血清IGF-Ⅰ水平偏高也与DR有关,这可能是T2DM患者DR进展的机制之一。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周膜细胞(PDLCs)中整合素β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隔日于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单独或联合注射10 ng PDGF-BB及200 ng IGF-Ⅰ,加力10 d后处死大鼠,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畸牙压力侧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的表达。结果 PDGF-BB、IGF-Ⅰ单独或联合应用均能增强压力侧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表达(P<0.01);与PDGF-BB、IGF-Ⅰ单独应用比较,IGF-Ⅰ加PDGF-BB组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表达明显增强(P<0.05和P<0.01)。结论外源性PDGF-BB和IGF-Ⅰ在大鼠正畸牙的局部注射能上调压力侧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表达,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文摘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视功能,但其发病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目的检测并分析血糖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探讨其与D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收治且随访3年临床资料齐全的T2DM患者128例,患者3年内血糖控制均达标,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眼底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74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NPDR组)31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PDR组)23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生长激素(GH)、IGF-Ⅰ、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2 h PG)、餐后2 h C肽(2 h C-P)、25(OH)D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尿微量清蛋白],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腹围、BMI、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短于PDR组(P<0.05)。3组患者FPG、2 h PG、TG、HDL-C、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患者GH、IGF-Ⅰ、LDL-C、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FC-P、2 h C-P、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NPDR组患者(P<0.05);NPDR组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OR=1.811,95%CI(1.270,2.632)]、IGF-Ⅰ[OR=1.211,95%CI(1.121,1.380)]、FC-P[OR=1.049,95%CI(1.012,1.098)]、25(OH)D3[OR=1.788,95%CI(1.072,2.102)]和尿微量清蛋白[OR=4.137,95%CI(1.455,11.211)]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除糖尿病病程、SBP、LDL-C、FC-P及尿微量清蛋白等常见危险因素外,血清25(OH)D3水平偏低及血清IGF-Ⅰ水平偏高也与DR有关,这可能是T2DM患者DR进展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