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型特异性引物PCR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20
1
作者 温志立 谭德明 +1 位作者 侯周华 杨永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湖南省慢性携带、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等 5种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 2 2 0例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 ,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 ,比较...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 (HBV)基因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湖南省慢性携带、慢性轻度、慢性中度、慢性重度和慢性重型等 5种临床类型的慢性乙肝病人的血清 2 2 0例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 ,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 ,比较不同基因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B ,C两种基因型 ,比例分别为 86 .4 %和 13.6 %。随着病情加重 ,基因C型的比例增加 (P <0 .0 5 )。C型的谷丙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TBIL)、HBV DNA等平均水平均较B型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C型的ALT升高率 (96 .7% )显著高于B型 (75 .2 % ) (P <0 .0 5 )。B ,C两型的HBeAg阳性率总体无差别 ,但在慢性重型以及 2 130岁年龄段的患者中 ,C型的HBeAg阳性率 (35 .0 %和 5 0 .0 % )均显著高于B型 (14 .4 %和 2 4 .5 % ) (均P <0 .0 5 )。结论 :湖南省HBV基因型以B ,C型为主 ,基因型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引物巢式pcr HBV 基因型 临床表现 琼脂糖电泳 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PCR检测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殷继明 李卓 +3 位作者 刘芳 刘道洁 郝娃 牛京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用此种方法检测HBV感染的不同转归类型患者血清728份,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型分析。HBV DNA阳性者276例,其中自限性感染者阳性率为5.8%(14/243),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阳性率为42.6%(113/265),慢性肝炎患者HBV阳性率为67.7%(149/220)。慢性肝炎组HBV DNA检出率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76例HBV DNA阳性标本中,各基因型在不同组分布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基因型总检出率以C型为主,占76.8%,B型占21·7%,同时检出B型和C型为1.5%,未检出A、D、E、F基因型。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感染结局不同组间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墨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PCR检测技术(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新荣 朱孝伟 +3 位作者 胡月清 黄焕华 孔祥超 贾文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0-75,共6页
利用本研究筛选出的一对松材线虫特异性PCR引物(上游引物:5′-CTACGTGCTGTTGTTGAGTTGGC-3′,下游引物:5′-TGGTGCCTAACATTGCGCGA-3′),从松材线虫DNA中,扩增出一条长度403bp(基因库登陆号:DQ855275)的特异性DNA片段。该引物可以将松材线... 利用本研究筛选出的一对松材线虫特异性PCR引物(上游引物:5′-CTACGTGCTGTTGTTGAGTTGGC-3′,下游引物:5′-TGGTGCCTAACATTGCGCGA-3′),从松材线虫DNA中,扩增出一条长度403bp(基因库登陆号:DQ855275)的特异性DNA片段。该引物可以将松材线虫DNA与松墨天牛组织以及拟松材线虫、畸刺伞滑刃线虫、变异伞滑刃线虫、小角伞滑刃线虫、利昂伞滑刃线虫、湖南伞滑刃线虫、红松滑刃线虫、滑刃属线虫、斯坦纳长尾线虫、小茎线虫、剑尾齿杆双胃线虫和寄生小杆属线虫等12种线虫的DNA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利用PCR技术直接从受感染的松墨天牛组织中检测出松材线虫的技术,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墨天牛组织 pcr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乌鳢内脏结节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二龙 汪开毓 +3 位作者 陈德芳 王均 贺扬 刘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98,共9页
从患内脏结节病的四川眉山地区养殖乌鳢腹水和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致病菌,经形态结构、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RNA基因和特异性序列的PCR检测进行菌株的鉴定,并进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该... 从患内脏结节病的四川眉山地区养殖乌鳢腹水和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致病菌,经形态结构、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RNA基因和特异性序列的PCR检测进行菌株的鉴定,并进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具有与诺卡氏菌Nocardia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较高,与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诺卡氏菌的特异性引物N5F1/N5R1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为诺卡氏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磺胺异噁唑和利福平等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结节病 诺卡氏菌 16S rRNA 特异性引物pcr 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和南方黎族RHCE基因分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志刚 丁梅 +1 位作者 王保捷 黄洪武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建立应用PCR技术进行RHCE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检测200例中国北方汉族、南方黎族个体的RHCE基因型,同时对5例亲子鉴定样品进行检测。结果2个民族个体RHCE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结果完全一致;... 目的建立应用PCR技术进行RHCE基因分型的方法。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PCR-SSP)检测200例中国北方汉族、南方黎族个体的RHCE基因型,同时对5例亲子鉴定样品进行检测。结果2个民族个体RHCE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分型结果完全一致;其中中国北方汉族RH基因型频率分布为RHCCEE1例,RHCCEe3例,RHCCee88例,RHCcEE4例,RHCcEe20例,RHCcee54例,RHccEE1例,RHccEe22例,RHccee7例;中国南方黎族RH基因型频率分布为RHCCEE2例,RHCCEe2例,RHCCee106例,RHCcEE7例,RHCcEe62例,RHCcee10例,RHccEE3例,RHccEe8例。亲子鉴定样品RHCE基因型检测结果与13个STR位点联合鉴定结论一致。结论PCR-SSP技术能准确判断中国北方汉族和南方黎族个体的RHCE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CE基因 基因分型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中国汉族 中国黎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致病性不动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韩蕾 张旭燕 +4 位作者 韩少山 MCCARRON Andrew MOORE John E MILLAR Cherie B 徐纪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对临床致病性不动杆菌进行种属鉴定,并比较3种方法(44℃生长试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16SrRNA测序)对鲍曼不动杆菌鉴定的特异性、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致病不动杆菌56株,首先接种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44℃进行培养,观察... 目的对临床致病性不动杆菌进行种属鉴定,并比较3种方法(44℃生长试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16SrRNA测序)对鲍曼不动杆菌鉴定的特异性、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致病不动杆菌56株,首先接种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44℃进行培养,观察是否可以生长;其次,提取56株不动杆菌基因组DNA,用两组不同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最后,用通用引物对56株不动杆菌的16SrRNA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56株不动杆菌中有17株可在44℃生长。经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鉴定,发现8株鲍曼不动杆菌和3株13TU型不动杆菌均可在44℃中较早较快生长。金标准16SrRNA测序确定56株不动杆菌中含有9个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13TU型不动杆菌的鉴定结果与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相同。结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准确、高效且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尤其是特异性PCR扩增法,可作为较难诊断的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44℃生长试验 特异性引物pcr扩增 16S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田常见根结线虫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幸 杨芳 +4 位作者 王燕平 谢家廉 李跃建 彭云良 姬红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9-265,274,共8页
调查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种类分布,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对成都平原15个县(市、区)28个乡(镇)共159块水旱轮作田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普遍率调查,利用线虫ITS通用引物和8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 调查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发生情况及种类分布,为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的防治提供依据。对成都平原15个县(市、区)28个乡(镇)共159块水旱轮作田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普遍率调查,利用线虫ITS通用引物和8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对其中检出率高的地区重新采集的土样进行根结线虫种类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田根结线虫平均检出率为40.25%。重新采集的土样共鉴定出5种根结线虫: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各线虫的检出率分别为40.91%、34.09%、13.64%、13.64%和2.27%,其中29.55%的样品由2种以上根结线虫混合侵染。拟禾谷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为该地区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率 特异性引物pcr 拟禾谷根结线虫 花生根结线虫 混合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脐血HLA-DRB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以宁 廖灿 +3 位作者 汤雪薇 李焱 谢杏梅 曾瑞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HLA分子的多态性对于移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HLA基因分型方法中SSOP基因分型方法有较高分辨率 ,但操作过程复杂 ,仅适于大样本的HLA分型。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分辨率较低 ,但操作过程简单 ,适于临床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简便、快... HLA分子的多态性对于移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HLA基因分型方法中SSOP基因分型方法有较高分辨率 ,但操作过程复杂 ,仅适于大样本的HLA分型。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分辨率较低 ,但操作过程简单 ,适于临床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价廉、高分辨率的基因分型方法。本研究取 6 3份已知HLA DRB型的脐血标本 ,经盐酸胍方法提取DNA用于反向斑点杂交 (RDB)基因分型 ,同时采用SSOP和PCR SSP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所有样本用RDB方法基因分型均获得成功 ,可准确地分辨 6 0个HLA DRB等位基因 ,且结果与用SSOP和PCR SSP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提示 ,RDB方法可准确地分辨HLA DRB等位基因 ,分辨率高 ,操作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HLA-DRB基因分型 脐血 异性序列引物pcr 序列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a后乙肝病毒基因型变化情况的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温志立 张海明 +3 位作者 谭德明 张华 吴平 邓乐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53-57,共5页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 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护肝片进行护肝治疗,2组病人治...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 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护肝片进行护肝治疗,2组病人治疗周期均为1 a,分别在用药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HBeAg/HBeAb、肝功能、HBV DNA定量检测,并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基因分型技术动态监测治疗期间HBV基因型的变化情况。治疗1 a后,抗病毒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发生改变,由治疗前的B型变为B/C混合型,并且病情出现反弹和加重。对照组未发现HBV基因型改变。2组HBV基因型变化率(1.9%和0%)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可发生改变,而且1 a内即可发生,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促进HBV基因型改变的相关因素。HBV基因型转变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弹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改变 阿德福韦酯 多对型异性引物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鉴定法鉴别3种麻类韧皮纤维的研究
10
作者 保琦蓓 傅科杰 +3 位作者 冯云 陈吉刚 任清庆 杨力生 《针织工业》 2016年第5期66-70,共5页
文中开发了一种利用特异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组进行分子标记的辅助方法,以实现对汉麻、苎麻和亚麻的韧皮纤维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收集的汉麻、苎麻、亚麻3种麻类植物的9个亚种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建库与... 文中开发了一种利用特异性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引物组进行分子标记的辅助方法,以实现对汉麻、苎麻和亚麻的韧皮纤维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收集的汉麻、苎麻、亚麻3种麻类植物的9个亚种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通过建库与筛选得到能用于鉴定3种麻类韧皮纤维种类的3组特异性PCR引物组。结果表明:通过PCR扩增试验验证证明设计的引物组能实现对汉麻、苎麻和亚麻韧皮纤维种类的定性鉴定;使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可获得高质量的麻类韧皮纤维DNA样品用于后续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 苎麻 亚麻 异性pcr引物 分子标记 简化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JuMaVA)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权 刘保军 +2 位作者 张国新 宋单波 白剑宇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9-455,共7页
【目的】明确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探索出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方法】以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全基因组序列为靶标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建立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于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 【目的】明确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探索出病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方法】以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全基因组序列为靶标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建立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分子检测技术,并应用于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与分析。【结果】该检测技术对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检测的最低质量浓度为4.168 pg·μL^(-1),可在叶片显症之前检测到该病毒。通过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与分析,明确了5月中下旬是防治该枣树花叶病毒病的关键时间节点。【结论】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快速准确对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进行追踪检测。利用已建立的分子检测技术开展了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田间侵染动态的追踪检测,初步明确了枣树花叶伴随病毒A的田间侵染动态,明确了枣树叶片带毒率随着月份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6月份检出率较低,7—8月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5—6月份,这与病害前期隐症、7月份叶片显症、8月份进入显症高峰期的田间调查结果相一致,但枣树花叶病毒A与枣树花叶和果实畸形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花叶伴随病毒 枣树DNA病毒 异性pcr引物分子检测 侵染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