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籼型、粳型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研究和应用
1
作者 戴小军 欧立军 +2 位作者 李文嘉 刘平 陈良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09-,共1页
利用SRAP,TRAP,SSR,ISSR标记系统对水稻典型籼粳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共检测到86条特异性标记带可用于区分典型籼粳稻,其中SSR有13条,ISSR有18条,SRAP有25条,TRAP有30条.4种分子标记都检测到爪哇稻有丰富的籼型和粳型特异性标记,表明爪哇... 利用SRAP,TRAP,SSR,ISSR标记系统对水稻典型籼粳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共检测到86条特异性标记带可用于区分典型籼粳稻,其中SSR有13条,ISSR有18条,SRAP有25条,TRAP有30条.4种分子标记都检测到爪哇稻有丰富的籼型和粳型特异性标记,表明爪哇稻籼粳是介于籼型、粳型之间的中间类型.野生稻材料在不同标记中部分材料在偏籼,偏粳上存在差异,但在结合4种分子标记的籼粳特异性带对比中,所有野生稻材料粳型特异带较多,表明普通野生稻是籼粳分化不太彻底的原始性,但已经有了偏粳的趋势.实验结果证实四种分子标记系统都可以较好的应用于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分析,而SRAP和TRAP标记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 籼型 特异性分子标记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的松茸与假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 被引量:2
2
作者 兰西 全雪丽 +1 位作者 金美玉 吴松权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从300对SRAP引物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一对对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有特异性的引物(ME6,EM26)与一对对假松茸(Tricholoma bakamatsutake)有特异性的引物(ME9,EM7),并将这两对引物扩增的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引物... 从300对SRAP引物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一对对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有特异性的引物(ME6,EM26)与一对对假松茸(Tricholoma bakamatsutake)有特异性的引物(ME9,EM7),并将这两对引物扩增的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引物后成功地构建了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Tm1/Tm2)和假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Tb1/Tb2)。Tm1/Tm2在所有供试松茸样品中均能扩增出243bp的条带,Tb1/Tb2在所有供试假松茸样品中均能扩增出389bp条带。这两种标记可在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松茸和假松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假松茸 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丹丹 周延清 杨珂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5-9,共5页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是基于基因序列中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或插入和缺失(InDels)位点开发而成,具有选择效率高、共显性、与目标基因共分离、不受遗传背景影响等优点,且与生物表型性状高度相关,在生物表型性状的鉴定中更突显出其准...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是基于基因序列中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或插入和缺失(InDels)位点开发而成,具有选择效率高、共显性、与目标基因共分离、不受遗传背景影响等优点,且与生物表型性状高度相关,在生物表型性状的鉴定中更突显出其准确性和直接性,可以准确地跟踪、定位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目标等位基因,是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理想的分子标记类型。对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原理、开发及在植物育种的应用进行论述,并探讨了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 INDEL PCR检测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的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
4
作者 兰西 吴松权 +1 位作者 金美玉 全雪丽 《中国食用菌》 2015年第5期41-44,49,共5页
为了准确鉴定松茸,确保消费者品尝到货真价实的松茸,该研究基于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从300对引物组合中分别筛选出1对松茸特异性引物(ME10、EM6),并将这对引物扩增的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设计引物... 为了准确鉴定松茸,确保消费者品尝到货真价实的松茸,该研究基于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从300对引物组合中分别筛选出1对松茸特异性引物(ME10、EM6),并将这对引物扩增的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设计引物后,成功地构建了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304 bp)。松茸在特异性分子标记(304 bp)均能扩增出条带,该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可准确、快速地鉴定出松茸,并可有效地保证松茸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假松茸 SRAP 特异性分子标记 异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在斑鳢全雄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慧荣 张淑瓶 +5 位作者 曾芳 李水生 刘云 杨菁 黄晓声 叶树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了快速筛选培育出全雄斑鳢,本研究结合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和三系配套育种技术,开发了全雄斑鳢的育种方法。将健康的七日龄斑鳢幼鱼随机分成3组进行雌化处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雌二醇(E2)100、300、600 mg/kg,饲养60 d。利用性别特异分子... 为了快速筛选培育出全雄斑鳢,本研究结合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和三系配套育种技术,开发了全雄斑鳢的育种方法。将健康的七日龄斑鳢幼鱼随机分成3组进行雌化处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雌二醇(E2)100、300、600 mg/kg,饲养60 d。利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引物M12、P2鉴定筛选出决定型为XY型斑鳢,将XY型正常雄鱼与XY型伪雌鱼交配,获得的子代分为两组,一组为投喂正常饲料,另一组进行雌激素投喂,利用MX1和MX3引物筛选出YY超雄鱼,最后将YY超雄鱼和正常雌鱼作为亲本交配生产出全雄斑鳢子代。结果显示,600 mg/kg激素浓度组的性逆转率最高,达75%,从508尾经雌激素E2投喂的家系中筛选获得235尾具有XY基因型斑鳢。XY伪雌鱼与正常雄鱼交配获得的子代在2月龄时检测到22尾YY超雄鱼,7月龄时检测到14尾YY超雄鱼,筛选获得YY超雄鱼个体用于生产全雄子代。本研究方法显著提高了全雄化斑鳢育种效率,缩短了育种周期,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应用价值,为其他鱼类开展性别特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借鉴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生长二态性 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 全雄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开发的一个小麦叶锈菌特异分子标记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文月 王丽珊 +5 位作者 郭鹏 王菲 王逍冬 刘大群 王海燕 孟庆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1229,共9页
小麦叶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新的毒性小种不断出现,往往导致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在推广种植几年后的抗性丧失。因此,开发用于田间小麦叶锈病的诊断与预测预报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已经完成小麦叶锈菌PHNT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 小麦叶锈菌毒性变异频繁,新的毒性小种不断出现,往往导致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在推广种植几年后的抗性丧失。因此,开发用于田间小麦叶锈病的诊断与预测预报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已经完成小麦叶锈菌PHNT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本研究拟在数据库中挑选候选效应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明确其在叶锈菌侵染小麦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模式,根据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候选效应蛋白,再根据编码候选效应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小麦叶锈菌PHNT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旨在开发小麦叶锈菌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在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24个候选效应蛋白,qPCR检测明确其中17个具有明显的表达差异。PCR扩增结果表明,基于候选效应蛋白基因PTTG-05290设计的引物在小麦叶锈菌PHNT中获得一条920 bp的条带,且在检测的25种叶锈菌生理小种中均稳定存在,而在小麦条锈菌、菜豆锈菌、枣树锈菌、柳树锈菌、苹果树锈菌及芦苇锈菌6种锈菌中不能获得有效扩增,表明该引物在小麦叶锈菌中具有特异性。qPCR结果表明,PTTG-05290在叶锈菌侵染小麦4 d时达到表达高峰,表达量为0 d的218倍,而0.5 d时便大量检测到该基因。因此,PTTG-05290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小麦叶锈菌的田间早期检测及预测预报,对小麦抗叶锈病品种在田间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 效应蛋白 特异性分子标记 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特异性PCR及线粒体基因标记的天津沿海牡蛎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津伟 张天喆 +4 位作者 高燕 吴弘 高雨 闫春财 胡利莎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9-96,共8页
天津位于渤海湾西北部,海岸线长,牡蛎生物量大,但是关于天津海区牡蛎种类组成未见有详细报道。为了解此地区牡蛎物种多样性情况,本研究对天津沿海自南至北5个地点随机采集了约230个野生牡蛎,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利用种特异性(Sp... 天津位于渤海湾西北部,海岸线长,牡蛎生物量大,但是关于天津海区牡蛎种类组成未见有详细报道。为了解此地区牡蛎物种多样性情况,本研究对天津沿海自南至北5个地点随机采集了约230个野生牡蛎,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利用种特异性(Species-specific)PCR分子标记及COI基因序列详细地分析了牡蛎物种组成。种特异性PCR可以快速鉴定并确认牡蛎种类,结果表明天津沿海牡蛎优势种为北方常见种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gigas,另外一种不能通过种特异性PCR确定,但经形态鉴定及COI基因片段的Genbank Blast比对,确定其为猫爪牡蛎Crassostrea talonata。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大神堂有长牡蛎和猫爪牡蛎两种牡蛎,其余4个地点的牡蛎均为长牡蛎。总体来看,天津沿海牡蛎物种多样性较低,这与北方沿海潮间带牡蛎生长的生态环境如水温、盐度等有关。本研究采集的牡蛎个体普遍偏瘦小,可能与沿海频繁的人为采捕有关,此结果为我国天津沿海牡蛎的种类、分布及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为野生牡蛎的合理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牡蛎 特异性分子标记 COI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RS特异标记和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鉴定小麦1BL·1RS易位系 被引量:9
8
作者 余利 何方 +4 位作者 陈桂玲 崔法 亓晓蕾 王洪刚 李兴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3-569,共7页
以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Kavkaz、山农030-1)、1AL·1RS易位系(Amigo)、荆州黑麦、八倍体小黑麦劲松49、1R-7R二体异附加系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辉县红、铭贤169、Chancellor等为材料,对65个黑麦1RS特异标记进行鉴定,从中筛... 以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Kavkaz、山农030-1)、1AL·1RS易位系(Amigo)、荆州黑麦、八倍体小黑麦劲松49、1R-7R二体异附加系以及普通小麦中国春、辉县红、铭贤169、Chancellor等为材料,对65个黑麦1RS特异标记进行鉴定,从中筛选出8个稳定的标记,即NOR-1、SECA2/SECA3、SCSS30.2、Sec1Gene、Sec1Pro、ω-Sec-P1/P2、ω-Sec-P3/P4和IB-267,可用于检测1AL·1RS易位系或1BL·1RS易位系;另外3个特异标记O-SEC5′-A/O-SEC3′-R、IAG95-1和SCM-9可用于区别1RS来源不同的1AL·1RS和1BL·1RS易位系。利用这11个标记和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对40份山东省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发现潍麦8号、鲁麦14、济宁13、山农664、山农优麦3号和烟农25为1BL·1RS易位系,而且是1RS的整臂易位系,未检测到1AL·1RS易位系和其他易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BL·1RS易位系 特异性分子标记 基因组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与梨远缘杂交种甘金和甘红果实品质特性评价及分子水平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文泰 董铁 +1 位作者 王萍 马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05-2512,共8页
【目的】对苹果与梨远缘杂交的优良品种甘金和优系甘红进行果实品质特性评价,并用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种的真实性,为后期真杂种在抗逆育种研究领域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对甘金和甘红树体的生长势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将苹... 【目的】对苹果与梨远缘杂交的优良品种甘金和优系甘红进行果实品质特性评价,并用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种的真实性,为后期真杂种在抗逆育种研究领域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对甘金和甘红树体的生长势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将苹果金冠和西洋梨巴梨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分别筛选苹果和梨中特有的序列,通过设计属间特异性引物对甘金、甘红和亲本的DNA进行扩增。【结果】甘金和甘红树势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和果实品质优。特异性引物M1、M2和M3在母本苹果品种中扩增出条带;P1、P2、P3这3对引物只能在父本梨品种中扩增出条带;2对通用引物U1和U2在苹果和梨杂交种中均能扩增出条带。此外,苹果M1、M2、M3和梨P1、P2、P3对杂交后代甘红、甘金进行扩增时,均出现条带,说明杂交后代既有苹果的基因,又有梨的基因。【结论】采用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的梨和苹果属间的特异性引物,鉴定远缘杂种的真实性,为苹果和梨以及其他果树的属间远缘杂交种的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甘金 甘红 远缘杂交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竞争性杂交方法的猪-肠道微生物特异性互作靶点发掘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丽华 莫虹斐 +2 位作者 张晓峰 帅江冰 陈青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动物肠道中存在着一些参与猪肠道微生物互作的基因,这些基因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利用其设计分子标记能准确识别粪便污染来源。该文共采集6个物种(猪、牛、羊、鸡、鸭、鹅)的145个粪便样品,提取其DNA后利用竞争性杂交的基因片段富集方... 动物肠道中存在着一些参与猪肠道微生物互作的基因,这些基因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利用其设计分子标记能准确识别粪便污染来源。该文共采集6个物种(猪、牛、羊、鸡、鸭、鹅)的145个粪便样品,提取其DNA后利用竞争性杂交的基因片段富集方法(genome fragment enrichment,GFE),靶向筛选参与猪肠道微生物互作的特异性基因。经BLASTX分析发现,82%的猪特异性非冗余DNA片段存在相似序列,以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43.2%)、梭菌纲(Clostridia)(19.5%)、芽孢杆菌纲(Bacilli)(8.6%)相似序列为主。从蛋白质功能方面分析,61.5%的非冗余序列功能明确,有7.6%的序列与信息贮存及加工有关,12.8%的序列与细胞加工及信息传导有关,22%的序列与代谢有关,其中,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转移代谢相关序列含量最为丰富,均占总特异性序列的6.3%。研究发现,能够编码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和梭菌纲(Clostridials)等表面蛋白、膜分泌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的相关基因可作为猪特异性分子标记筛选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竞争性杂交 异性基因组片段富集 功能注释 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nDel和SSILP标记分析北方粳型超级稻的遗传组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丹 王嘉宇 +2 位作者 孙健 唐亮 陈温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为明确籼稻血缘对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的贡献,利用89对籼粳特异性引物(34对InDel和55对SSILP)对15份粳型超级稻品种以及与其系谱密切相关的21份材料(12份1977-1999年育成的常规粳稻品种和9份1963-2000年育成的日本品种)的遗传组成进行分... 为明确籼稻血缘对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的贡献,利用89对籼粳特异性引物(34对InDel和55对SSILP)对15份粳型超级稻品种以及与其系谱密切相关的21份材料(12份1977-1999年育成的常规粳稻品种和9份1963-2000年育成的日本品种)的遗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份粳型超级稻品种均含有一定的籼型血缘,且不同地区超级稻品种所含籼型基因频率(Fi)有所不同;对不同年代育成的参试材料的Fi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超级稻品种籼型基因型频率最高,Fi为0.068;12份常规粳稻品种次之,Fi为0.033;9份日本品种几乎不含有籼型血缘,Fi为0.011;表明随着时间的推进,近现代以来育成品种的籼型基因频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籼型血缘 遗传组成 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法追溯水体中粪便污染源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杰 邢美燕 +1 位作者 马小杰 邢丽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6-182,共7页
研究表明不同生物体粪便中含有已知或未知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动物体粪便的排放会携带这些病原微生物到自然水体中,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如何快速、准确鉴定出水体受到的粪便污染来源对进一步研究水体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 研究表明不同生物体粪便中含有已知或未知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动物体粪便的排放会携带这些病原微生物到自然水体中,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如何快速、准确鉴定出水体受到的粪便污染来源对进一步研究水体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这也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通过监测粪便指示菌的方法指示污染不仅耗时费力,最重要的是它并不能区别出粪便污染的来源。微生物溯源技术(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的逐渐发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尤其是利用宿主特异性DNA标记物来指示污染源的方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该文主要是针对微生物溯源技术的介绍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追溯水体中粪便污染源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溯源 粪便污染源 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源示踪技术在食品链中进行污染源追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樊丽华 王江雪 +5 位作者 欧宗沅 张艳茹 张璐瑶 刘诗艺 周自梅 李国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2-339,共8页
在食品链中,粪便微生物污染是诱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利用微生物源示踪(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技术对粪便微生物来源和污染情况进行追踪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MST方法一般分为... 在食品链中,粪便微生物污染是诱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食品安全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利用微生物源示踪(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技术对粪便微生物来源和污染情况进行追踪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MST方法一般分为依赖数据库型方法(library-dependent methods,LDMs)和非依赖数据库型方法(library-independent methods,LIMs)2种方法,其中LIMs分为依赖培养型和非依赖培养型。在非依赖培养型方法中,以16S rRNA和宿主-微生物互作基因为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建立的MST方法在食品链的污染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MST的基本原理及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着重总结近几年基于宿主特异性分子标记物的MST方法在食品链中进行污染溯源的研究进展,同时结合目前MST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现存不足对MST技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源示踪方法 食源性疾病 粪便污染 依赖数据库 非依赖数据库 宿主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虎纹蛙与泰国虎纹蛙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丽 刘楚吾 +1 位作者 林东 梁伟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1-33,共3页
本文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中国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和泰国虎纹蛙(R.tigrina cantor)的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及种质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国虎纹蛙和泰国虎纹蛙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3.77%和70.79%;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 本文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中国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和泰国虎纹蛙(R.tigrina cantor)的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及种质特异性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国虎纹蛙和泰国虎纹蛙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53.77%和70.79%;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345和0.1780;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S)为0.4238,遗传距离(D)为0.6613。两种虎纹蛙遗传多样性都较丰富,但中国虎纹蛙的遗传变异程度较泰国虎纹蛙低。在OPA、OPF、OPP、OPZ几个系列随机引物的扩增中得到了可用于鉴别两种蛙的12条特异性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虎纹蛙 泰国虎纹蛙 遗传多样性 RAPD技术 种质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