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PCR扩增牛SRY序列进行奶牛胚胎性别的鉴定及移植 被引量:2
1
作者 曾溢滔 张美兰 +9 位作者 陈美珏 周霞娣 黄英 任兆瑞 黄淑帧 胡明信 吴学清 高建明 张斌 徐慧如 《草食家畜》 1992年第S1期102-106,共5页
本研究是用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了奶牛SRY的DNA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合成了牛类SRY特异引物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扩增牛胚胎的SRY特异DNA序列,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并移植成功。 研究方法是:由牛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提取DNA,经扩增后直... 本研究是用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了奶牛SRY的DNA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合成了牛类SRY特异引物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扩增牛胚胎的SRY特异DNA序列,对胚胎进行性别鉴定并移植成功。 研究方法是:由牛静脉血中的白细胞提取DNA,经扩增后直接测定DNA的序列,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两对特异于牛SRY序列的PCR扩增引物A、B和C、D。对32头奶牛的白细胞DNA及17枚胚胎(全胚、二分胚、三分胚)的SRY序列进行PCR扩增。实验结果表明,32头奶牛的白细胞DNA 样品,其中有12头公牛样品均显示清晰的特异扩增带,20头母牛样品和空白对照样品均无特异扩增带。17枚奶牛胚胎用引物A、B“一次扩增”结果,有10枚胚胎出现清晰的特异扩增带,另7枚胚胎无特异扩增带,其中2枚三分胚共6个样品,其结果完全一致。用引物C、D进行“二次扩增”的10枚显示特异扩增带的胚胎均显示出另一条清晰的特异扩增带,而另外7枚未显带的样品亦均无特异的扩增带。为验证扩增的SRY序列,特设计了特异于牛SRY的ASO探针(寡核苷酸探针)进行点杂交。结果表明,凡有特异扩增带的均出现阳性杂交结果;相反,无特异扩增带的PCR产物均为阴性杂交结果,证明 扩增的为SRY特异DNA片段。经过性别鉴定的牛二分胚,已有4枚胚胎移植成功。其结果均与胚胎性别鉴定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SRY 性别鉴定 胚胎数 DNA 寡核苷酸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5+12优质亚基节节麦的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卓 龙海 +2 位作者 颜泽洪 魏育明 郑有良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72,共6页
根据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具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5+12的节节麦材料AS63进行扩增,得到长度约为900bp和1000bp的DNA片段,克隆测序后获得3个LMW-GS基因序列LMWD-1(GenBank登录号AY841013)、... 根据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具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5+12的节节麦材料AS63进行扩增,得到长度约为900bp和1000bp的DNA片段,克隆测序后获得3个LMW-GS基因序列LMWD-1(GenBank登录号AY841013)、LMWD-2(GenBank登录号AY841014)和LMWD-3(GenBank登录号AY841015).它们具有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其中,LMWD-1和LMWD-2具有完整编码区,长度分别为1065 bp和972 bp,可分别编码333和302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蛋白,且第一个半胱氨酸残基均出现在重复区第13位.在重复区,LMWD-1的两个疏水单元为PIIIL和PVIIL,而LMWD-2的两个疏水单元为PIIIL和SVIIL.LMWD-1的重复区中还存在一个连续13个Q组成的短肽.LMWD-3由于编码区内存在提前终止密码子,为不表达的假基因.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LMW-GS基因的N-末端区序列具有位点特异性,且LMWD-1和LMWD-2与普通小麦Glu-D3位点的LMW-GS基因有很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 基因列分析 节节麦 优质亚基 LMW-GS基因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基因编码区 DNA片段 氨基酸残基 终止密码子 位点异性 列设计 克隆 结构 蛋白基因 成熟蛋白 半胱氨酸 列比较 普通小麦 登录 假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油滴PCR法与ARMS法检测结直肠癌BRAF基因突变中应用价值
3
作者 姜燕平 荀延萍 +3 位作者 傅佳仪 张仕蓉 赵妍妍 马胜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1期21-24,39,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油滴聚合酶链式反应法(ddPCR)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法(ARMS)在结直肠癌患者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BRAF)V60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 目的探讨数字油滴聚合酶链式反应法(ddPCR)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法(ARMS)在结直肠癌患者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BRAF)V60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采用ARMS法和dd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BRAF V600E突变,比较ARMS法和ddPCR法检测阳性率及一致性,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RMS法和ddPCR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阳性率为8.64%(14/162)和9.26%(15/162)。对ARM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存在歧义的1例进行高通量测序,ddPCR法与高通量测序的结果一致。对应ddPCR法,ARMS法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一致性分别为93.33%、99.32%和99.38%。年龄越高、组织学类型低分化、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BRAF V600E突变分布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PCR与ARMS均可用于检测结直肠癌的BRAF V600E突变,ddPCR有更高的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丝/苏氨酸异性激酶基因V600E突变 数字油滴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阻碍突变系统法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 被引量:6
4
作者 袁翠平 齐广勋 +5 位作者 李玉秋 刘晓冬 王英男 王玉民 赵洪锟 董英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7-893,共7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单株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SLAF标签的开发、遗传图谱的绘制和QTL分析。共获得7783个SLAF标签用于遗传图谱绘制,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664.2 cM,20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33.21 cM。两个SCN抗性QTL(qSCN-1和qSCN-2)分别位于Chromosome 18(Chr 18)的4.25~4.31 Mb和13.50~13.81 Mb,分别解释了22.96%和10.96%的抗性(胞囊指数)变异,QTL区段内分别包含了6个和14个基因。qSCN-2区段未见有前人关于SCN抗性QTL的报道,为新的QTL。本研究为SCN抗性机制解析和利用ZYD03685进行SCN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QTL SLAF-seq(位点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致病性不动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韩蕾 张旭燕 +4 位作者 韩少山 MCCARRON Andrew MOORE John E MILLAR Cherie B 徐纪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616,共6页
目的对临床致病性不动杆菌进行种属鉴定,并比较3种方法(44℃生长试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16SrRNA测序)对鲍曼不动杆菌鉴定的特异性、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致病不动杆菌56株,首先接种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44℃进行培养,观察... 目的对临床致病性不动杆菌进行种属鉴定,并比较3种方法(44℃生长试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16SrRNA测序)对鲍曼不动杆菌鉴定的特异性、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致病不动杆菌56株,首先接种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中44℃进行培养,观察是否可以生长;其次,提取56株不动杆菌基因组DNA,用两组不同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最后,用通用引物对56株不动杆菌的16SrRNA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56株不动杆菌中有17株可在44℃生长。经特异性引物PCR扩增鉴定,发现8株鲍曼不动杆菌和3株13TU型不动杆菌均可在44℃中较早较快生长。金标准16SrRNA测序确定56株不动杆菌中含有9个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13TU型不动杆菌的鉴定结果与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法相同。结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准确、高效且可重复性高的优点,尤其是特异性PCR扩增法,可作为较难诊断的鲍曼不动杆菌的首选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44℃生长试验 异性引物PCR 16S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地区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LAF-seq分析
6
作者 袁晔 刘睿 +5 位作者 王凌云 沈盟 叶雪莲 权新华 王瑞森 姚祥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73-1781,共9页
利用SLAF-seq技术对江浙地区17个主要的栽培菱品种和1个野生菱种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445594个SLAF标签,鉴定到多态性SLAF标签95931个。通过序列分析,获得269338个SNP标记,并基于这些SNP构建18份菱样品的遗传发育树及进行群体结构分析... 利用SLAF-seq技术对江浙地区17个主要的栽培菱品种和1个野生菱种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445594个SLAF标签,鉴定到多态性SLAF标签95931个。通过序列分析,获得269338个SNP标记,并基于这些SNP构建18份菱样品的遗传发育树及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LAF-seq技术能高效地开发出大量可用于群体遗传分析的SNP标记,基于SNP标记构建的进化树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菱品种。该结果对开展菱种质资源鉴定和菱种质遗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年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7
作者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集成技术》 2018年第5期78-81,共4页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郑明彬副教授和马轶凡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进展(基于纳米金笼@二氧化锰的增氧免疫光动力治疗用于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光动力治...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蔡林涛研究员、郑明彬副教授和马轶凡研究员及其团队主导的研究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方面取得进展(基于纳米金笼@二氧化锰的增氧免疫光动力治疗用于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光动力治疗因具有非侵入和时空可控的优势而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肿瘤缺氧是光动力治疗难以逾越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氧纳米光敏剂 光热治疗 胎盘 异性药物 骨磷灰石 成骨分化 淀粉样蛋白 结构转化 椎板减压规划 骨科手术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