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SS-PCR在肺癌突变基因检测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柯 谢绚 +6 位作者 潘越江 王科喜 陈柏深 吴多光 沈卓坚 王铭辉 张惠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5-82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驱动基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方法多样,临床适用性有差异。本研究旨在比较基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的试剂盒与一代... 背景与目的肺癌驱动基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检测方法多样,临床适用性有差异。本研究旨在比较基于扩增阻碍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的试剂盒与一代测序及ARMS-qPCR检测肺癌突变基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究突变位点特异扩增法(Amplification Mutation Specific System, AMSS)-PCR技术在肺癌突变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前期已行ARMS-PCR检测的肿瘤标本进行一代测序及试剂盒检测,比较各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309例肺癌标本。试剂盒与一代测序符合率97.41%,ARMS-PCR的符合率97.73%。试剂盒与一代测序、试剂盒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qPCR与一代测序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946、0.953、0.913。试剂盒以一代测序为参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以qPCR为参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结论 AMSSqPCR技术能够有效检测肺癌突变基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代 突变位点特异 阻碍突变系统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肺癌突变基因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地区菱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LAF-seq分析
2
作者 袁晔 刘睿 +5 位作者 王凌云 沈盟 叶雪莲 权新华 王瑞森 姚祥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73-1781,共9页
利用SLAF-seq技术对江浙地区17个主要的栽培菱品种和1个野生菱种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445594个SLAF标签,鉴定到多态性SLAF标签95931个。通过序列分析,获得269338个SNP标记,并基于这些SNP构建18份菱样品的遗传发育树及进行群体结构分析... 利用SLAF-seq技术对江浙地区17个主要的栽培菱品种和1个野生菱种质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445594个SLAF标签,鉴定到多态性SLAF标签95931个。通过序列分析,获得269338个SNP标记,并基于这些SNP构建18份菱样品的遗传发育树及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SLAF-seq技术能高效地开发出大量可用于群体遗传分析的SNP标记,基于SNP标记构建的进化树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菱品种。该结果对开展菱种质资源鉴定和菱种质遗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特异位点片段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花溪古茶树遗传进化的SNP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立杰 张素勤 +6 位作者 尹杰 宋勤飞 牛素贞 赵基英 陈丹萍 王胜威 耿广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3-40,共8页
试验采用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对贵阳花溪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遗传进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古茶树样品的重测序数据,获得了1656258个SLAF标签,古茶树样品平均测序深度为24.21x,其中多态性的SLAF... 试验采用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对贵阳花溪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遗传进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古茶树样品的重测序数据,获得了1656258个SLAF标签,古茶树样品平均测序深度为24.21x,其中多态性的SLAF标签有462897个,共得到283376个高一致性的群体SNP标记.从基于SNP标记获得的进化树可以看出,来自相近地方的古茶树在进化树上基本上处于相近位置,但是花溪古茶树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主成分分析(PCA)获得了与进化树一致的结果.群体结构分析可清晰地把古茶树资源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2个类群.乔木型古茶树位于进化树下部,而灌木型古茶树处于进化树上部,表明茶树是由乔木型向灌木型进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特异位点片段(slaf-seq) SNP 进化树 PCA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 被引量:7
4
作者 袁翠平 齐广勋 +5 位作者 李玉秋 刘晓冬 王英男 王玉民 赵洪锟 董英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7-893,共7页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单株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SLAF标签的开发、遗传图谱的绘制和QTL分析。共获得7783个SLAF标签用于遗传图谱绘制,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664.2 cM,20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33.21 cM。两个SCN抗性QTL(qSCN-1和qSCN-2)分别位于Chromosome 18(Chr 18)的4.25~4.31 Mb和13.50~13.81 Mb,分别解释了22.96%和10.96%的抗性(胞囊指数)变异,QTL区段内分别包含了6个和14个基因。qSCN-2区段未见有前人关于SCN抗性QTL的报道,为新的QTL。本研究为SCN抗性机制解析和利用ZYD03685进行SCN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QTL slaf-seq(特异位点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