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球状和棒状Eu_2O_3和Sm_2O_3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夏云生 戴洪兴 何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超声波辅助的沉淀法合成了类球状和棒状多晶Eu2O3和Sm2O3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技术表征了其物理性质.结果表明,以十二... 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超声波辅助的沉淀法合成了类球状和棒状多晶Eu2O3和Sm2O3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技术表征了其物理性质.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为类球状体心立方晶相Eu2O3和单斜晶相Sm2O3纳米粒子,比表面积为44-49 m^2/g;而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表面活性剂所得产物则是棒状正交晶相Eu2O3和体心立方晶相Sm2O3纳米粒子,比表面积为34-37 m2/g.除了在紫外光区(λ〈390 nm)有较强的吸收外,类球状和棒状Eu2O3和Sm2O3纳米粒子在可见光区(390 nm〈λ〈535 nm)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该吸光性能差异与所得稀土氧化物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表面活性剂 沉淀法 特定表面形貌 棒状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