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特定用户角色的热度计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情情 鲁燃 +1 位作者 朱振方 刘颖莹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1207,共7页
针对现有热度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热度值计算方法。在综合考虑发布者、关注度、时间、转发数和评论数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个人认证用户和非个人认证用户等特定用户的权重来计算话题的热度,对热度值计算... 针对现有热度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热度值计算方法。在综合考虑发布者、关注度、时间、转发数和评论数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个人认证用户和非个人认证用户等特定用户的权重来计算话题的热度,对热度值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对微博热点话题进行检测,实现对微博热点事件的监控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热点话题 特定用户 热度值 热点话题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的特定用户群的知识服务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广明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83,85,共3页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为特定用户群开展卓有成效的知识服务?本文就基于Web的网络知识服务技术:导航库技术、信息推拉技术、搜索引擎、智能(代理)技术等进行了介绍、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 WEB 知识服务 特定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T模型的个性化关键传播用户挖掘 被引量:8
3
作者 郭静 张鹏 +3 位作者 方滨兴 周川 曹亚男 郭莉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9-818,共10页
文中针对社交网络中特定用户展开个性化关键传播用户挖掘研究,目标是在线性阈值传播模型的基础上,挖掘出能够最大程度影响网络中特定用户的节点集合.尽管在社交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方面已存在相关工作,但该文工作偏重于针对网络中的特定... 文中针对社交网络中特定用户展开个性化关键传播用户挖掘研究,目标是在线性阈值传播模型的基础上,挖掘出能够最大程度影响网络中特定用户的节点集合.尽管在社交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方面已存在相关工作,但该文工作偏重于针对网络中的特定用户展开,该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企业有效的进行个性化产品营销.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LT模型的个性化关键传播用户挖掘问题的解决框架.首先,在线性阈值模型的基本传播机制下,提出一个随机函数来模拟基于LT模型的个性化关键传播用户挖掘问题的目标函数,该随机函数具有较小方差的理论保证;然后,提出一个有效的求解算法从网络中挖掘针对特定用户的关键传播节点集合,理论证明该算法具有(1-1/e)的近似精度保证.实验使用真实的社交网络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线性阈值模型 特定用户 关键传播用户 社会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4
作者 曹树金 胡岷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第2期46-53,共8页
关键词 外国 特定用户群体 网络检索工具 模型 网络信息查寻 行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影响路径的个性化影响最大化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书新 王希 彭秋英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8-1134,共7页
个性化影响最大化问题是近年来社交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研究领域一个较新的分支,其现有解决方案普遍建立在网络边影响传播强度一致的假设下,该假设对于真实社交网络缺乏普遍适用性。为此基于独立级联模型,提出最大影响路径算法(MIPA)。... 个性化影响最大化问题是近年来社交网络影响最大化问题研究领域一个较新的分支,其现有解决方案普遍建立在网络边影响传播强度一致的假设下,该假设对于真实社交网络缺乏普遍适用性。为此基于独立级联模型,提出最大影响路径算法(MIPA)。该算法通过三个阶段来求解个性化影响最大化问题,首先将边影响强度作对数转换以获得最大影响路径,从而计算网络节点对目标节点的邻居节点的影响;然后利用多条经过目标节点邻居的最大影响路径联合计算目标节点受到的影响强度;最后选择Top-k节点作为种子节点,从而摆脱边影响强度的一致性约束,获取高质量的种子集。在不同的真实社交网络数据集上进行的对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个性化 影响最大化 特定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roducing semantic information into motion graph
6
作者 刘渭滨 刘幸奇 +1 位作者 邢薇薇 袁保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097-1104,共8页
To improve motion graph based motion synthesis,semantic control was introduced.Hybrid motion features including both numerical and user-defined semantic relational features were extracted to encode the characteristic ... To improve motion graph based motion synthesis,semantic control was introduced.Hybrid motion features including both numerical and user-defined semantic relational features were extracted to encode the characteristic aspects contained in the character's poses of the given motion sequences.Motion templates were then automatically derived from the training motions for capturing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entire given class of semantically related motions.The data streams of motion documents were automatically annotated with semantic motion class labels by matching their respective motion class templates.Finally,the semantic control was introduced into motion graph based human motion synthesis.Experiments of motion synthesi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pproach which enables users higher level of semantically intuitive control and high quality in human motion synthesis from motion capture data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ion synthesis motion graph motion similarity semantic motion analysis motion annotation motion capture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