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特定时代的讽刺与特殊心态的幽默——老舍与中国新文学之五 |
章罗生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0 |
1
|
|
2
|
时代夹缝中的人性张力——浅析《红豆》的爱情话语 |
郑新
|
《扬子江(评论)》
|
2010 |
4
|
|
3
|
词的时代色彩初探 |
杨振兰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2
|
|
4
|
论文学典型的时代性 |
石巧美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5
|
中国上古神话审美意识的三个特点 |
周腊生
|
《江汉论坛》
|
1986 |
4
|
|
6
|
立体的实践和立体的人──兼论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的理论定位 |
刘晓英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7
|
新时期小说人物美学特征的考察 |
刘俐俐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0 |
|
8
|
“诗圣”废名论 |
许总
|
《江汉论坛》
|
1985 |
0 |
|
9
|
以科学的态度,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 |
吴野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0
|
美学与阐释学 |
伽达默尔
罗务恒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7 |
4
|
|
11
|
试论《水浒》人物绰号的美学意义 |
杨世洪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4
|
|
12
|
元代女真人杂剧《虎头牌》略论 |
李勤西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2
|
|
13
|
双重契机的扬弃——方方小说论 |
靳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4
|
清代山水诗的因变创新论略 |
时志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1
|
|
15
|
历史观点和历史真实刍论 |
刘守安
|
《宁夏社会科学》
|
1986 |
1
|
|
16
|
传统——一个新视点的分析 |
康健
|
《湖北社会科学》
|
1987 |
0 |
|
17
|
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 |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8 |
1
|
|
18
|
真挚灼热 畅达自然——论巴金前期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
唐金海
张晓云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
19
|
相映相衬 互为促进 |
夏力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20
|
试论文化史观 |
商友仁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