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定时代的讽刺与特殊心态的幽默——老舍与中国新文学之五 被引量:1
1
作者 章罗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46-50,共5页
伟大的五四运动掀开了现代中国的崭新一页,使在“黑屋子”里“昏睡”的人们发现和认识了自己:他们要求民主自由与个性解放,但又深感传统因袭之沉重,及理想与观实之难于统一。这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痛苦、不满和要求变革现实的情绪,... 伟大的五四运动掀开了现代中国的崭新一页,使在“黑屋子”里“昏睡”的人们发现和认识了自己:他们要求民主自由与个性解放,但又深感传统因袭之沉重,及理想与观实之难于统一。这种“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痛苦、不满和要求变革现实的情绪,成为一种特定时代的民族心态,反映到文学上,就表现出幽默、讽刺的美感氛围。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登上历史舞台,现代中国又是以彻底反帝反封建为时代主旋律的,因而现代文学中的幽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时代 中国新文学 鲁迅 作品 幽默文学 猫城记 作家 婆婆 讽刺文学 沙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夹缝中的人性张力——浅析《红豆》的爱情话语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新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4期61-65,共5页
王维的那首五言绝句《红豆》几乎成了相思的代言,永久地贮留在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让人遐想不已。而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宗璞也有一粒《红豆》,它以其丰富多义的思想文化内涵和优美婉转的艺术格调而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短篇... 王维的那首五言绝句《红豆》几乎成了相思的代言,永久地贮留在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让人遐想不已。而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宗璞也有一粒《红豆》,它以其丰富多义的思想文化内涵和优美婉转的艺术格调而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短篇经典,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爱情 宗璞 红豆 中国当代文学史 十七年 人性 特定时代 女性话语 革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的时代色彩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振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词的时代色彩是词的色彩义中的一个类聚。它依赖于词的词汇意义而存在,但是又与词汇意义的具体内容无关,而是词所体现出的某个历史时代特殊的时代氛围和时代气息,是社会的变化发展在语言词汇中的投影和烙印。它是词的一种外围色彩。
关键词 时代气息 时代色彩 词汇意义 形成因素 具体内容 变化发展 特定时代 历史时代 时代特点 新四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典型的时代性
4
作者 石巧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4-36,共3页
近来,在解答什么是文学典型的时代性时,有人担心强调文学典型的时代性,就会造成典型的雷同化,笔者却不同意这种观点,所以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在文学作品中,凡是成功的文学典型,总是以崭新的面貌,展现时代生活的本质,... 近来,在解答什么是文学典型的时代性时,有人担心强调文学典型的时代性,就会造成典型的雷同化,笔者却不同意这种观点,所以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学者。在文学作品中,凡是成功的文学典型,总是以崭新的面貌,展现时代生活的本质,揭示时代精神,成为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而通过这样的典型认识一定的时代,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文学典型 时代生活 时代精神 时代特征 特定时代 雷同化 社会主义 蒋子龙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古神话审美意识的三个特点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腊生 《江汉论坛》 1986年第5期47-51,共5页
尽管中国上古神话"仅存零星"(鲁迅语),它仍然可以看作我国先民文化的包罗万象的总系统,是反映特定时代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总和,可以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分系统(或子系统).就体现先民审美意识这一子系统而言,窃以... 尽管中国上古神话"仅存零星"(鲁迅语),它仍然可以看作我国先民文化的包罗万象的总系统,是反映特定时代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总和,可以分解为若干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分系统(或子系统).就体现先民审美意识这一子系统而言,窃以为其总的特点是:极为朦胧、原始,且发展缓慢.这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上古神话 发展缓慢 特定时代 社会意识 时空观念 鲁迅 山海经 崇高感 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的实践和立体的人──兼论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的理论定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英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59,共6页
随着国内学者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的确认,许多人对马克思以社会关系界定人的本质提出疑义。本文认为,马克思以社会关系界定人的本质是以马克思定位于社会关系探讨人的本质为理论背景的,定位于社会关系在于深化实... 随着国内学者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的确认,许多人对马克思以社会关系界定人的本质提出疑义。本文认为,马克思以社会关系界定人的本质是以马克思定位于社会关系探讨人的本质为理论背景的,定位于社会关系在于深化实践范畴。三维立体的社会关系通过三维立体的实践规定三维立体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维立体 实践机制 “自我”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历史维度 特定时代 实践取向 具体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小说人物美学特征的考察
7
作者 刘俐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08-115,共8页
小说人物,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艺术结晶,它不仅贮存和表现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经济特征,以及人类丰富的心理生活,而且也是特定时代的文学思潮、美学追求的集中表现。从这一思考出发,笔者考察新时期小说人物的美学特征,以期探索新时期... 小说人物,是人类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艺术结晶,它不仅贮存和表现了特定时代的文化、经济特征,以及人类丰富的心理生活,而且也是特定时代的文学思潮、美学追求的集中表现。从这一思考出发,笔者考察新时期小说人物的美学特征,以期探索新时期小说人物各种美学特征之间所构成的互相交织及互相矛盾的规律,探索特定的文学思潮对小说人物美学特征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小说人物 新时期小说 历史感 作家 特定时代 小说创作 文学思潮 历史发展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圣”废名论
8
作者 许总 《江汉论坛》 1985年第9期56-57,共2页
杜甫被称为“诗圣”,始于宋代,并一直被沿用至今。然而,我以为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使这一名称具有特定的内涵,因此有必要略探其源,加以辨析。秦观《韩愈论》云:杜子美之予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 杜甫被称为“诗圣”,始于宋代,并一直被沿用至今。然而,我以为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使这一名称具有特定的内涵,因此有必要略探其源,加以辨析。秦观《韩愈论》云:杜子美之予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不仅将杜甫“集诗之大成”比作孔子“集圣之大成”,已道着所谓“诗圣”之旨,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出了“适其时”说。杜甫正是在宋代这一特定时代的思潮与需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时代背景 统治者 杜甫 圣人 特定时代 诗圣 孔子 宋代 废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的态度,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
9
作者 吴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1-27,共7页
最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几次袭来。在文学艺术领域,几乎每一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来潮,总要扑向一个特定的目标,那就是企图动摇、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我国文艺事业指导方针的地位。它们不尊重事实,把建国四十年来文艺工作的... 最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几次袭来。在文学艺术领域,几乎每一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来潮,总要扑向一个特定的目标,那就是企图动摇、否定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我国文艺事业指导方针的地位。它们不尊重事实,把建国四十年来文艺工作的一切失误、偏差统统归咎於毛泽东文艺思想;它们曲解、阉割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科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文艺思想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相结合 四十年 基本原理 尊重事实 文学艺术 特定时代 文艺工作者 革命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与阐释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伽达默尔 罗务恒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3期81-84,98-99,共6页
本文试图根据闸释学观点,把艺术界定为一种特殊语言。它的价值不在于复现历史或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作为现时态的存在直接同我们“有所叙说”艺术的含义是不确定和多义的,它有赖于特定时代的人们与它的相遇或发现;艺术的特性也许... 本文试图根据闸释学观点,把艺术界定为一种特殊语言。它的价值不在于复现历史或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作为现时态的存在直接同我们“有所叙说”艺术的含义是不确定和多义的,它有赖于特定时代的人们与它的相遇或发现;艺术的特性也许恰恰在于它向不断更新的(经验的)整合无限地敞开大门,优秀艺术的内涵是没有穷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特定时代 语言艺术 艺术作品 自然美 历史意识 阐释学 历史阐释 真理 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水浒》人物绰号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世洪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给作品人物起绰号是早已习见的文学现象,它已成为一种为中外文学家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人物画廊中,凡被安以绰号的典型,往往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故事的梗概甚至早已忘却,然而那些人物的绰号却记忆犹新,永志不忘。人们... 给作品人物起绰号是早已习见的文学现象,它已成为一种为中外文学家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人物画廊中,凡被安以绰号的典型,往往出现一种有趣的现象,故事的梗概甚至早已忘却,然而那些人物的绰号却记忆犹新,永志不忘。人们只要想起某绰号,马上就会浮现出栩栩如生的某人物来。可见,给人物起绰号这一艺术手段,从美学角度看,无疑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在起作用。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古典小说《水浒》给每一个人物都取一个绰号,这在文学史上恐怕是少见的。作者给全书一百单八个英雄形象都冠以鲜明生动,蕴蓄深意的绰号,给这部不朽的农民史诗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绰号 审美意识 水浒 艺术手段 农民起义 特定时代 心理结构 审美观念 人民生活 名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女真人杂剧《虎头牌》略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勤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05-108,99,共5页
一、《虎头牌》是四部女真杂剧中最好的一部光辉灿烂的元杂剧,曾开辟了中国戏剧的新纪元。它是将文学、音乐、美术和舞蹈融为一体的成熟的艺术,反映着那个特定时代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它又产生在契丹、女真、蒙古人和汉人交往频繁的民... 一、《虎头牌》是四部女真杂剧中最好的一部光辉灿烂的元杂剧,曾开辟了中国戏剧的新纪元。它是将文学、音乐、美术和舞蹈融为一体的成熟的艺术,反映着那个特定时代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它又产生在契丹、女真、蒙古人和汉人交往频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都有所反映。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女真人 元代 作家 特定时代 次要人物 少数民族 艺术 民族大融合 中国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契机的扬弃——方方小说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靳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2-99,共8页
一她是在一个升腾着新的希望和转机的时代步入文坛的,这个时代所带有的满目沉疴和步履的艰难滞重,与革故鼎新的热望和远方地平线勾划的诱人前景一同构成的龃龉错合,象一个个未得释解而正亟待释解的矛盾结困扰着特定时代的生活。
关键词 方方小说 小说世界 人生世相 生活底蕴 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 大篷车 错合 特定时代 小说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山水诗的因变创新论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时志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33-36,共4页
清代山水诗作为清代诗歌的一个部分,从中可以见出特定时代诗人的审美观和价值的取向。纵观清代山水诗演进的历程,可以说中国山水诗到此已臻新的高峰。这种高度成就的获得并非偶然,它既是清代诗人对优秀传统的借鉴继承,同时也凝聚着他们... 清代山水诗作为清代诗歌的一个部分,从中可以见出特定时代诗人的审美观和价值的取向。纵观清代山水诗演进的历程,可以说中国山水诗到此已臻新的高峰。这种高度成就的获得并非偶然,它既是清代诗人对优秀传统的借鉴继承,同时也凝聚着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正是有此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也即有一个因变过程,清代山水诗的繁荣振兴始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清代山水诗是在直接继承前代山水诗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它以前代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为借鉴,把自然山水当成痴恋的对象,于是一曲曲融合清人心血的赞辞颂歌被汇入到山水诗大合唱的声部中去,构成了中国山水诗大型组曲的尾声部。继承是为发展,兼容并蓄,不辞细流,正是清代山水诗能积久而成自己独特的气势和神韵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创新,并有其长足的发展和深层的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山水 山水诗歌 特定时代 审美情趣 艺术特色 优秀传统 清人 题材 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观点和历史真实刍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守安 《宁夏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82-87,共6页
近年来,在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中,大家颇多地注意了恩格斯关于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评价作品的论述,论证这种提法的科学性,这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刘绍智同志的《“历史观点”不就是历史真实——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学习札记》(载《宁... 近年来,在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中,大家颇多地注意了恩格斯关于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评价作品的论述,论证这种提法的科学性,这无疑都是很有意义的。刘绍智同志的《“历史观点”不就是历史真实——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学习札记》(载《宁夏社会科学》1985年第2期,以下简称《历》文)一文明确指出,恩格斯所讲的“历史观点”不就是“历史真实”,不能把“历史观点”和历史题材作品本身的真实与否等同起来,并对“历史观点”的内涵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读了使人深受启发。作为文章题目的“‘历史观点’不就是历史真实”这个结论,我们是完全同意的,但在“历史观点”为什么不就是历史真实、历史真实性的要求是否应包含在历史观点的批评标准之内等重要问题上,同《历》文还存在较大分歧,这里陈述出来,以期得到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真实性 历史题材 作品 美学观点 文学批评理论 剧作家 历史观点 历史人物 特定时代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一个新视点的分析
16
作者 康健 《湖北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43-44,共2页
1.我们可以超越传统,但却不可以掠过传统。2.大智大勇的斗士们在反传统的一次次冲杀中落得焦头烂额。一百次的冲锋,一百零一次的惨败。到头来,不幸得很,他们发现——批判者自身耻辱地带有对象的印记。3.对传统的再认识,由此被引发而进... 1.我们可以超越传统,但却不可以掠过传统。2.大智大勇的斗士们在反传统的一次次冲杀中落得焦头烂额。一百次的冲锋,一百零一次的惨败。到头来,不幸得很,他们发现——批判者自身耻辱地带有对象的印记。3.对传统的再认识,由此被引发而进入新路。但是,由于对传统的界定不明,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听话的人不懂人家在说些什么,说话的人不知自己在说些什么”——的混乱。4.我们是如此界定传统的——选择了一个新的(实际上也是唯一可取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视点 社会主义传统 反传统 超越传统 界定 特定时代 新路 中国文化 批判 发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 被引量:1
17
《文艺理论研究》 1988年第2期61-61,共1页
《文学自由谈》1987年6期,发表《布菜希特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节译)》一文,文章中指出: 文学作品不能象工厂那样接收过来,文学表现形式不能象产品制造方案那样接收过来。现卖主义的写作方法亦然,直至最精微的细节,它都被打上使用它的... 《文学自由谈》1987年6期,发表《布菜希特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节译)》一文,文章中指出: 文学作品不能象工厂那样接收过来,文学表现形式不能象产品制造方案那样接收过来。现卖主义的写作方法亦然,直至最精微的细节,它都被打上使用它的方式、时代和使用者所属的阶级的烙印,文学本身向我们提供了许多互不相向的范例。面对着战斗的、改变着现实的人民,我们不可拘守于那“行之有素”的叙事规则、备受推崇的文学典范、永恒的美学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布莱希特 表现形式 现代主义 文学作品 写作方法 阶级 产品制造 美学法则 特定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挚灼热 畅达自然——论巴金前期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18
作者 唐金海 张晓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29-35,共7页
中外堪称为大作家者,或是在单部巨著中有深广的文化内涵,或是在几种文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文坛常常有这种现象:因特定时代权力的扼杀、鉴赏力的差距以及层层相袭的传统习惯,评论家、出版家和读者对大作家多方面的成就往往只重其... 中外堪称为大作家者,或是在单部巨著中有深广的文化内涵,或是在几种文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文坛常常有这种现象:因特定时代权力的扼杀、鉴赏力的差距以及层层相袭的传统习惯,评论家、出版家和读者对大作家多方面的成就往往只重其一,忽视其余。雨果是小说大家,他相当出色的诗歌就常被忽略,郁达夫小说、散文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散文 艺术特色 冰心 功力 特定时代 郁达夫小说 文化内涵 情真 昆明 母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映相衬 互为促进
19
作者 夏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0-71,共2页
民族文化精神是个很大的问题,它与现代艺术有着错综复杂一时难以说清的关系。在我看来,艺术(包括现代艺术)与民族文化精神之间并不存在着一种谁从属于谁,谁统治着谁的主从依附关系,也不存在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相异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 民族文化精神是个很大的问题,它与现代艺术有着错综复杂一时难以说清的关系。在我看来,艺术(包括现代艺术)与民族文化精神之间并不存在着一种谁从属于谁,谁统治着谁的主从依附关系,也不存在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相异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相互作用的亲密关系。从民族文化精神这一方面来看,任何民族的文化精神皆是该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结晶,是该民族文化和意识中的主流和精华,同时也是最能代表和体现该民族文化意向和精神风貌的那种特性。因之在民族文化精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现代艺术 文化结晶 民族心理 精神风貌 艺术家 时代精神 生活中 当代文化 特定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化史观
20
作者 商友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35-139,共5页
文章概括地总结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对文学性质的认识,认为这些认识不能完全科学地阐明历史学的任务和性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由于后人的某些曲解而变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被奉为唯一的真理。作者认为,用文化模式来... 文章概括地总结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对文学性质的认识,认为这些认识不能完全科学地阐明历史学的任务和性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也由于后人的某些曲解而变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被奉为唯一的真理。作者认为,用文化模式来概括一个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历史面貌,用文化形态的差异来区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社会异质性,用文化变异来表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总之用这种物质、政治、精神不可分割的文化史观来考察历史,审视现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观 历史学家 文化形态 唯物史观 历史哲学 历史理论 历史发展 特定时代 史学工作者 经济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