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四川特大暴雨灾害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周长艳 唐信英 邓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36-1647,共12页
利用四川气象台站观测资料、JICA项目地基GPS水汽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分析了2013年7月7-12日四川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的降水变化特征及水汽来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强降水带从盆地西... 利用四川气象台站观测资料、JICA项目地基GPS水汽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分析了2013年7月7-12日四川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的降水变化特征及水汽来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强降水带从盆地西北部的广元一直向南延伸至南部的雅安、乐山,呈西南一东北走向;灾害过程具有降水总量大、强度大、降水中心稳定少动、持续时间长等显著特点。暴雨灾害的最大累积雨量出现在成都都江堰地区,都江堰站过程总降雨量达到744.9mm,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该站过程降雨量的极大值和四川省国家级观测站暴雨过程降雨量的极大值。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和气候平均状态并不完全一致,除了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偏南风水汽输送,孟加拉湾北部的西南风水汽输送以及高原主体上空的偏西风水汽输送以外,还出现了一条新的水汽输送路径:阿拉伯海北部的西南风水汽输送途经高原主体、高原东南部进人四川。充足的水汽条件、有利的水汽辐合辐散形势以及亚洲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此次暴雨过程雨带稳定、雨量超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灾害 多尺度变化 水汽来源 水汽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北京市特大暴雨灾害后灾区居民健康教育效果及需求电话调查
2
作者 王凌云 黄丽巧 +1 位作者 胡洋 刘辉 《中国健康教育》 2013年第7期594-597,611,共5页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居民遭遇特大暴雨后,在既往健康教育工作及此次短期、密集、全覆盖的健康教育工作下,居民健康教育效果及需求,开展此次调查,进一步为制定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北京公共卫生热线(12320)电...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居民遭遇特大暴雨后,在既往健康教育工作及此次短期、密集、全覆盖的健康教育工作下,居民健康教育效果及需求,开展此次调查,进一步为制定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北京公共卫生热线(12320)电话调查系统收集数据,对1232名北京市居民进行电话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和健康传播需求相关内容。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北京市暴雨影响地区居民正确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80%,信念和行为具备率分别为90.9%和90.7%。直接受暴雨影响居民在防传染病和灾难逃生技巧信息两方面需求率(48.3%和42.6%)高于不直接受影响居民(37.4%和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需求率最高的防传染病知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及直接受暴雨影响(OR=0.72、0.69和1.59)。电视是居民主要的信息渠道(79.7%),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0.44)。结论北京市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效果突出,在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后期工作应着重结合居民防疫知识现况,调整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灾害 健康教育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组织化:“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的实践路径和现实困境——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雅倩 王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0-55,共6页
为响应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方法,从准组织化集体行动视角切入,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中救援模式相对成熟的“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和现实困境进行探... 为响应我国应急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需要,采用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和深度访谈方法,从准组织化集体行动视角切入,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中救援模式相对成熟的“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和现实困境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线上应急救援实践路径涵盖聚合、运转、高效、离散4个阶段,且以持续不断的行动流呈现,具有准组织化集体行动特征;同时,线上救援形式面临“合法性”不确定、救援质量不稳定、风险评估主观性和政府正式沟通渠道有限性等现实困境,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线上应急救援” 准组织化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事件 应急管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基层灾害治理能力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4
作者 王南南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第20期33-34,共2页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灾害治理能力是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着基层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着基层的稳定和繁荣,也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2021年7月17日至23日,安阳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本文在对此次灾害调查研究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灾害治理能力是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着基层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着基层的稳定和繁荣,也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2021年7月17日至23日,安阳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本文在对此次灾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基层灾害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提升基层灾害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灾害治理 安阳特大暴雨灾害 基层干部灾害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系统理论下基于三支决策的特大暴雨灾害舆情风险评价
5
作者 聂如欣 王洛 张紫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5年第8期227-235,共9页
为科学评估特大暴雨舆情风险,提出一种事件系统理论下基于三支决策的特大暴雨舆情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从事件系统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时间、空间、强度3个维度,确定舆情生命周期并构建特大暴雨舆情风险评价指标。同时,结合评论有用性和... 为科学评估特大暴雨舆情风险,提出一种事件系统理论下基于三支决策的特大暴雨舆情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从事件系统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时间、空间、强度3个维度,确定舆情生命周期并构建特大暴雨舆情风险评价指标。同时,结合评论有用性和犹豫直觉模糊集,有效量化关于舆情风险评价指标的公众舆情偏好。在此基础上,拓展三支决策方法,将舆情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实现特大暴雨灾害舆情风险的科学评价。借助实际案例和对比分析,验证特大暴雨舆情风险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成功实现特大暴雨灾害舆情风险评价指标的科学选取,以及公众舆情偏好的有效量化,而且一定程度上缓解已有评价方法由于信息和认知局限带来的决策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系统理论 三支决策 特大暴雨灾害 舆情风险评价 网络舆情 评论有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两次灾害性特大暴雨不稳定机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莉 张腾飞 丁治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将NCEP 1°×1°格点资料作为初始场,应用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位于我国低纬度高原云南的两次典型的局地特大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使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绘制了T-ln P图,计算了LI指数、CAPE指数、CIN指... 将NCEP 1°×1°格点资料作为初始场,应用MM5(V3.6)中尺度数值模式对位于我国低纬度高原云南的两次典型的局地特大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使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绘制了T-ln P图,计算了LI指数、CAPE指数、CIN指数、相当位涡(EPV)等物理量,对云南两次局地特大暴雨个例的条件不稳定性、对流不稳定性以及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两次局地特大暴雨个例的不稳定机制各不相同,当层结稳定、对流稳定或弱不稳定时,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也会引发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条件不稳定 对流不稳定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导向的自然灾害防治公共责任划分逻辑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詹承豫 徐培洋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166,共5页
自然灾害防治公共责任划分是开展高效公共安全治理的前置条件。该研究首先从自然灾害防治与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要素出发,通过构建公共安全治理的双三角形理论模型形成了减缓致灾因子、降低暴露及减少脆弱性三个子目标。其次,以“目标—... 自然灾害防治公共责任划分是开展高效公共安全治理的前置条件。该研究首先从自然灾害防治与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要素出发,通过构建公共安全治理的双三角形理论模型形成了减缓致灾因子、降低暴露及减少脆弱性三个子目标。其次,以“目标—主体—行为—后果”的连续统建构了自然灾害防治公共责任划分的总体框架。再次,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风险预警过程作为案例切片,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当前公共责任划分中存在部门本位、“主体—行为”规范不足、后果维度不健全等问题。最后,指出上述问题可通过推动法律法规制定或修订、形成配套规范性文件及落实三个子目标加以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公共责任 目标导向 双三角形模型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急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初探
8
作者 肖甜甜 张志 +3 位作者 王毅 王棚飞 狄瑞晟 邢晓毅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9,152,共6页
围绕“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在分析了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后,结合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通过复盘2021年7月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与2023年7月京津冀地区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过程,发现主要存在... 围绕“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在分析了国内外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后,结合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国际发展趋势,通过复盘2021年7月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与2023年7月京津冀地区洪涝灾害应急处置过程,发现主要存在灾害预警响应、统一指挥调度和综合研判能力不足三大问题。提出构建灾后应急管理“神经网络”“血管脉络”“骨骼肌肉”“五脏六腑”总体建设思路,采用基于感传知用的“四横四纵”系统架构,贯穿灾害监测、预警、响应、处置全过程,并针对实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与多部门数据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制定应对方法,构建灾后应急能力提升体系,提升应急处置效能及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信息化 系统架构 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 京津冀洪涝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规划”的档案应急处置能力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吴雁平 梁艳丽 刘永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38,44,共5页
为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有关加强档案应急管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常态化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将档案"万无一失"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采用典型分析法... 为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有关加强档案应急管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常态化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将档案"万无一失"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采用典型分析法,以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后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晒档案为例,分析了暴雨破防,库房进水,档案受浸,灾害形成整个过程中档案应急响应的成败得失。认为事前失策,事中失败,事后失当,是此次郑大一附院河医院区晒档案的部分成因。因此,档案应急响应需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在制度建设与落实两个层面对档案日常监管与处分、国家档案资源流向与归宿、库房与装具技术特点平衡、应急预案与处置、安全短板发现与弥补五个方面进行反思。强调档案应急响应与处置应以阻止档案信息灭失为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响应 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处置能力 特大暴雨灾害 档案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望新村栽希望之树
10
作者 林其盛 《国土绿化》 2004年第8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衢州市 衢江区 特大暴雨灾害 灾民安置 绿化美化工作 全民义务植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