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伴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春芳 王英 +4 位作者 毕新岭 舒国斌 唐跃琼 李秀凯 顾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6-218,共3页
患者女,23岁。左锁骨、腰部右侧及左膝部出现肿块并溃疡4个月,组织病理检查示组织中大量浆细胞及异物巨细胞;PAS染色显示大量散在或成团的孢子,经鉴定证实为新生隐球菌。连续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占总T淋巴细胞... 患者女,23岁。左锁骨、腰部右侧及左膝部出现肿块并溃疡4个月,组织病理检查示组织中大量浆细胞及异物巨细胞;PAS染色显示大量散在或成团的孢子,经鉴定证实为新生隐球菌。连续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占总T淋巴细胞数20%以下。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诊断为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伴播散性皮肤隐球菌病。主要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1个月后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 淋巴细胞减少 特发性 隐球菌病 皮肤 播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宏 王莹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1例以反复发热13d,腹泻7d,嗜睡1d为主诉入院的14个月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鉴于患儿2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提示CD4+T... 目的分析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1例以反复发热13d,腹泻7d,嗜睡1d为主诉入院的14个月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鉴于患儿2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提示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并且排除了HIV感染,也无明显的已知病因或治疗相关因素引起免疫功能抑制,因此最后诊断考虑为: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脑实质炎症、肺炎、腹泻病、鹅口疮、电解质紊乱。结论尽管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仍可见到,因此应提高警惕,对出现机会感染和复杂感染的患儿,应及时考虑到免疫功能可能存在问题,尽快明确病因,以利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 ^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 反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达莫司汀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后CD4^(+)T淋巴细胞减少或可预测感染发生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金莲 庄万传 柴星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7,共10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滤泡性淋巴瘤(FL)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0月30日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应用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的129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组、苯达莫司汀联合奥妥珠单抗(GB)组、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组,回顾性分析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治疗FL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BR组、GB组与R-CHOP组的ORR分别为98%、94%、72.3%,CR率分别为61.2%、70%、40.4%,R-CHOP组的ORR率、CR率与BR组、GB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R组、GB组与R-CHOP组的3年PFS率分别为89.6%、90.9%、4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3年OS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在用药后6个月降至最低,且BR组与GB组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R-CHO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依次为肺部感染、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再激活、胃肠道反应,均可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ROC曲线示,BR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802,临界值为258/uL;GB组判断感染的AUC为0.754,临界值为322/uL。结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疗效佳,且不良反应可控,但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明显且与不同CD20单抗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差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值可以作为含苯达莫司汀方案治疗FL感染发生及疗效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滤泡性淋巴 疗效 淋巴细胞减少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CDl27^(low)调节性T细胞、TGF-β及Notch1基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文烨 孙秋惠 陈冶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52-1656,共5页
目的:探讨CD4^+CD25^+CDl27lowTreg、TGF-β及Notch1 mRN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收集30例初发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和2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和CD4^+CD25^+CDl27lowT... 目的:探讨CD4^+CD25^+CDl27lowTreg、TGF-β及Notch1 mRN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收集30例初发IT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和2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Treg和CD4^+CD25^+CDl27lowTreg数量;ELISA法检测TGF-β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otch1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ITP初治组外周血中CD4^+CD25^+CDl27low Treg和CD4^+CD25^+Treg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为(5.17%±0.74%)和(4.16%±0.68%),较初治组显著增高;初治组外周血中TGF-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为(961.53±60.10 ng/l),较初治组显著增高;初治组外周血中Notch1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为(1.35±0.10),较初治组显著增高。经治疗后,显效组Treg比例、TGF-β水平及Notch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效组和改善组、无效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Notch1表达均与CD4^+CD25^+CDl27lowTreg比例呈正相关性关系(P<0.01)。结论:ITP患者中CD4^+CD25^+CDl27lowTreg、TGF-β及Notch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预示ITP患者存在明显细胞免疫调控异常;CD4^+CD25^+CDl27lowTreg与Notch1表达存在正相关性,提示Notch信号可能参与了Treg细胞免疫抑制作用途径,此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NOtCH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调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辉 郭一慧 +2 位作者 许家威 曾清 程纬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3-667,共5页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可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对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和进展与miRNA介导CD4^(+)T细胞亚群的异常免疫调节密切相关。ITP患者miRNA的不同表达情况可影响CD4^(+)T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导致Th1/Th2、Th17/Treg的调节失衡和TFH的过度分化,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本文就ITP中miRNA介导的CD4^(+)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失衡机制进行总结,以期为探索ITP的免疫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cd4^(+)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璐娟 张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50-953,共4页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小鼠和健康人体中约占外周CD4+T细胞的5%-10%,占人体外周单个核细胞的1%-2%,其通过多种途径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效应,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在小鼠和健康人体中约占外周CD4+T细胞的5%-10%,占人体外周单个核细胞的1%-2%,其通过多种途径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效应,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近年来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ITP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征和作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等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 调节性t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莉 梁辉 +2 位作者 张茂宏 彭军 张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9期742-743,761,共3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变化,探讨T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ACS分析CD3+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ITP患者CD3+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率和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变化,探讨T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ACS分析CD3+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ITP患者CD3+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率和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ITP患者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失调,破坏自身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P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者 t淋巴细胞功能 ^cd3^+t细胞 IL-2 cd28 水平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HMGB1、IFN-γ、IL-4和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戴昕 李文倩 +1 位作者 李建平 冯建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37-18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HMGB1、IFN-γ、IL-4和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ITP的患者25例,同时选取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HMGB1、... 目的:探讨血浆HMGB1、IFN-γ、IL-4和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确诊为ITP的患者25例,同时选取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浆HMGB1、IFN-γ和IL-4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ITP组治疗前血浆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259,P<0.01),治疗后降低至接近对照组(t=1.267,P>0.05);ITP组治疗前、后血浆IFN-γ检测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ITP组治疗前血浆IL-4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t=5.708,P<0.01),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t=2.107,P=0.01);ITP组治疗前血浆IFN-γ/IL-4比值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t=5.436,P<0.01),治疗后显著降低且略低于对照组;ITP组治疗前后TLR4表达均非常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HMGB1水平与CD3^+的含量呈正比(r=0.824,P<0.01),与CD4^+的含量无明显关系(r=0.074,P>0.05),与CD8^+的含量呈正比(r=0.844,P<0.01),与IL-4的含量呈正比(r=0.784,P<0.01),与IFN-γ的含量呈反比(r=-0.814,P<0.01),与IFN-γ/IL-4比值呈反比(r=-0.887,P<0.01),与TLR4表达水平呈正比(r=0.772,P<0.01)。结论:ITP患者HMGB1和TLR4的表达水平较高,临床治疗可以通过靶向控制其表达,以缓解病情并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HMGB1 IFN-Γ IL-4 ^cd4^+t细胞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CD4^+T细胞CD28的表达及其与IFN-γ/IL-10比率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志高 哈力达·亚森 +4 位作者 赵芳 石伟 马秀敏 徐琦 郭新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0-853,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的T淋巴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及与IFN-γ/IL-10比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26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上CD28表达率,...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的T淋巴细胞中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及与IFN-γ/IL-10比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26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T细胞上CD28表达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FN-γ和IL-10的水平,评价CD4+CD28+与IFN-γ/IL-10平衡状态、血小板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CD4+CD28+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治疗前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IFN-γ/IL-10比值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治疗前CD4+CD28+与IFN-γ/IL-10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CD28与ITP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参与Th1优势状态形成而在ITP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自身免疫性 ^cd4^+cd28^+ t辅助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_4T细胞异常探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浩澜 王爱迪 刘宝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5,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伴随T细胞免疫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T细胞、辅助T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异常和T细胞免疫失耐受均参与ITP发病。反应性CD^+_4T细胞可增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活性,促进其产生。在ITP患者体内,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伴随T细胞免疫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毒性T细胞、调节T细胞、辅助T细胞、巨核细胞成熟异常和T细胞免疫失耐受均参与ITP发病。反应性CD^+_4T细胞可增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活性,促进其产生。在ITP患者体内, CD^+_4T细胞过度活化和凋亡障碍,可能导致持续的血小板破坏。目前,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在调控CD^+_4T细胞亚群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中医药 ^cd4^+t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学意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荣军 郑秀娟 +1 位作者 熊思东 储以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以放射线处理建立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并探讨其免疫学意义。方法:1.25 Gy放射剂量照射C57BL/ 6小鼠,不同时间点计数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中免疫细胞数,FACS动态分析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RT-PCR检测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 目的:以放射线处理建立小鼠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并探讨其免疫学意义。方法:1.25 Gy放射剂量照射C57BL/ 6小鼠,不同时间点计数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中免疫细胞数,FACS动态分析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RT-PCR检测淋巴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表达。进一步以DC-gp100瘤苗免疫放射处理小鼠,B16F10黑素瘤细胞攻击,观察肿瘤生长的大小。结果:放射线处理后小鼠淋巴细胞数显著减少,CD4+CD25+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4highCD62low记忆样T淋巴细胞形成;T-bet表达明显上调,GATA-3表达无明显改变。与未照射组比较,放射处理小鼠经DC-gp100瘤苗免疫后具有增强抵抗 B16F10黑素瘤细胞攻击的效应,肿瘤生长明显减缓。结论:以放射线处理成功建立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并具有增强免疫保护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减少模型 ^cd4^+cd25^+t细胞 放射线 免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P患者外周血Tph细胞比例及亚群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平 白自然 +2 位作者 田渝琴 尹春来 李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8-1523,共6页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辅助T(Tph)细胞比例及其亚群分布情况,探讨IT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5例ITP患者及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辅助T(Tph)细胞比例及其亚群分布情况,探讨IT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5例ITP患者及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ph细胞比例及其亚群分布情况。结果:ITP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效应记忆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TP患者的Tph细胞比例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ITP患者Tph细胞大部分为效应记忆T细胞;Tph细胞与Tfh细胞一样表达共刺激分子ICOS和CD84;Tph细胞主要为Tph2亚型,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Tph1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Tph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尤其是Tph1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ph细胞的异常可能为ITP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辅助t细胞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cd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