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年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
王利
石亚君
孟凡华
时向民
田媛
单兆亮
巩维如
王玉堂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
2003 |
6
|
|
|
2
|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
武丽娜
秦俊昌
师文强
张姗
高路
刘源
安金斗
段会参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基于“肝风心火相煽”病机理论自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衍化方治疗非瓣膜病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
及孟
王鸿燕
林冬晶
李品慧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评价 |
翟文超
范红玲
张会超
张曼宇
|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5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对hs-CRP、BNP、AngⅡ及心功能的影响 |
何文凤
薛成
郑健康
帅壮
岳荣川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27
|
|
|
6
|
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眩晕残障量表分析及残余症状疗效观察 |
赵庆庆
刘京京
洪超群
|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7
|
小剂量胺碘酮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
殷跃辉
刘增长
杨小渝
董军
高大中
佘强
熊杰熙
黄祖荣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5
|
|
|
8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导管消融治疗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 |
郭冠军
胡华平
张苏明
狄文成
孙步高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
9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观察 |
李伟章
张华
陈新军
郑若龙
钱惠东
雷汉东
周逸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10
|
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和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
金壹伍
金振一
马兰
吕滨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9
|
|
|
11
|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观察 |
龚浩
欧阳定安
胡威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
12
|
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房内及房室结电生理特性 |
高修仁
刘思明
马虹
柳俊
王业松
梁耀荣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6
|
|
|
13
|
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触发机制的分析 |
白怀生
侯艳峰
李毅
拓胜军
薛恩忠
李小平
武治东
|
《中国心血管杂志》
|
2006 |
14
|
|
|
14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冠状静脉窦电传导改变的研究 |
周婷
刘浩
曾晓春
张毅
陈园园
沈怡晴
黄开进
张志新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
15
|
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
李静
张燕群
黄婼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
16
|
肺静脉前庭扩大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早期疗效分析 |
连亮华
黄炳煌
张建成
彭一鸣
吴梅琼
林亚洲
陈林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
17
|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替换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
陈晓英
彭齐
李师亮
张航
胡大清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
18
|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 |
李妍
俞贤珍
吕春华
|
《护理学杂志》
|
2009 |
14
|
|
|
19
|
双心房-右心室间隔上部三腔起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功能不全的长期治疗作用 |
李世强
傅向华
吴伟力
马宁
刘君
赵映
苗青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
20
|
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ANP、NT-proBNP和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 |
曹华
黄刚
刘利宏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