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椭圆体带的连续性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晓博 闫艳妮 +3 位作者 王倩 杨靖妍 周金琼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了2014年至2018年在开滦集团9个社区医院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iERM患者336例50...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了2014年至2018年在开滦集团9个社区医院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iERM患者336例500眼进行分析,其中男215例(64.0%),女121例(36.0%);年龄31~89(66.4±8.8)岁。按照gass分级分3组:gass 0级组(201例305眼)、gass 1级组(75例101眼)及gass 2级组(60例94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BCVA(转换为logMAR视力)与gass分级、EZ中断比例、CFT的相关性。结果500眼BCVA(logMAR)和CFT分别为0.45±0.28和(337.6±101.8)μm,共86眼(17.2%)出现EZ中断。gass 0级组、gass 1级组及gass 2级组间BCVA(logMAR)(0.62±0.29、0.48±0.23、0.26±0.32)、CFT[(283.20±79.30)μm、(335.50±84.50)μm、(394.00±135.60)μm]及EZ中断比例(2.6%、20.8%、6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级gass分组间,年龄与BCVA无相关性(r^(2)=0.021,P=0.314),BCVA与CFT(r^(2)=0.531,P=0.000)、EZ中断比例(r^(2)=0.304,P=0.000)及gass分级(r^(2)=0.587,P=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EZ连接中断可以出现在iERM的早期阶段。BCVA与CFT、EZ中断比例及gass分级均相关,gass 2级iERM的EZ中断发生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椭圆体带 黄斑中心凹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与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鹏 刘昕笛 +3 位作者 廖丁莹 姚静 刘倩影 郑玉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2-364,36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和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aravascular inner retinal abnormalities,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和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aravascular inner retinal abnormalities,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IERM患者49例49眼。将21例同时具有IERM和PIRA的患者作为PIRA病变组;28例有IERM但不伴有PIR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测黄斑部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和PIRA病变等级,分析两组间MRT的差异;对于接受视网膜前膜剥除手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MRT和PIRA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PIRA病变组患者MRT为(250.05±54.34)μm,对照组为(218.89±17.64)μm,PIRA病变组MR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5)。PIRA病变组中,8眼为1级病变,6眼为2级病变,7眼为3级病变。1级病变组患者MRT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病变组及3级病变组患者MR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5眼IERM伴有牵拉性黄斑水肿的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内界膜剥除术,手术后伴有PIRA的IERM患者黄斑水肿消退且PIRA亦消失。结论2级以上PIRA病变与IERM显著相关,并可通过前膜剥除手术修复病变,提示PIRA病变的加重与IERM对视网膜的切向牵拉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峰 王继群 +3 位作者 徐锦堂 崔浩 苏颖 陈剑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05,共1页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治疗 特发性黄斑部视网膜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鹤 夏风华 +2 位作者 王君红 陈志义 曹郁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5-877,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初次就诊的年龄≥50岁的上海地区居民,所有患者均否认有MEM病史,并排除眼科手术史、...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初次就诊的年龄≥50岁的上海地区居民,所有患者均否认有MEM病史,并排除眼科手术史、眼外伤史及眼内血管性和炎症性疾病等病史,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IMEM者295例(346眼)纳入研究组;经眼科检查仅有屈光不正和(或)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者261例(302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眼部及全身多个临床数据差异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中年龄50-60岁49例(16.61%)、〉60-70岁90例(30.51%)、〉70-80岁143例(48.47%)、〉80岁13例(4.41%),排除由于80岁以上就诊患者少的缘故,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步递增趋势。研究组眼轴长度为(27.34±3.70)mm、伴玻璃体后脱离者237眼(68.50%),对照组分别为(24.76±3.00)mm和144眼(47.68%),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研究组高血压(65.42%)及糖尿病(18.64%)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49.04%、11.1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肌酐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上海地区居民IMEM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逐步升高的趋势;50岁及以上人群中IMEM的眼轴显著延长、玻璃体后脱离率显著增加;其全身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后脱离 内皮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