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3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床旁CR胸片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青 叶尔保.萨皮沃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391-1393,共3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床旁CR胸片影像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对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证实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床旁CR胸片影像资料,以患儿首张及连续复查床旁CR胸片为诊断依据,... 目的总结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床旁CR胸片影像特征,分析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及对临床治疗效果评价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证实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床旁CR胸片影像资料,以患儿首张及连续复查床旁CR胸片为诊断依据,分析其动态X线影像特征。结果根据RDS分级方法,首张CR床旁胸片72例RDS患者中Ⅰ级14例,Ⅱ级22例,Ⅲ级24例,Ⅳ级12例。治疗中连续复查CR床旁胸片13例好转,56例治愈,3例死亡。肺内广泛小点状磨玻璃影及支气管充气征、白肺为诊断RDS的X线特征性表现。结论床旁CR胸片对RDS能作出明确诊断,是首选检查方法,并对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床旁CR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CPAP辅助呼吸治疗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晓冰 宁秀芹 乔波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0-60,共1页
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我科应用气管插管行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辅助治疗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19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式CPAP 新生儿 临床观察 呼吸治疗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2004年 2003年 辅助治疗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筛网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月娥 蒋美兰 +4 位作者 周丽芳 刘远威 曹慧春 唐迎元 李芬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振荡筛网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为气管插管下NRDS患儿PS的最佳使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43例,按照PS给药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振荡筛网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为气管插管下NRDS患儿PS的最佳使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43例,按照PS给药方法分为实验组1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滴入PS给药,实验组采用振荡筛网雾化PS给药。观察并比较两组PS使用前后1 h内脑氧饱和度、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以及PS的使用次数、插管次数、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空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纠正胎龄36周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重度BPD、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Ⅱ期及以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3级及以上、肺出血、肺部漏气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两组BPD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无创辅助通气及空氧混合吸入天数的构成比。结果两组脑氧饱和度下降比例、心率下降比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比例、PS使用次数、插管次数、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总用氧时间以及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天数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荡筛网雾化PS可减少进展为BPD的NRDS患儿对有创通气的需求,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振荡筛网雾化技术 有创机械通气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miR-141巨噬细胞外泌体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及其机制
4
作者 詹峰 许和平 +1 位作者 张君 许小和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14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高速离心法提取RAW264.7细胞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测定外泌体...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141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高速离心法提取RAW264.7细胞外泌体,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技术测定外泌体的粒径;qRT-PCR检测miR-141在RAW264.7细胞及其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HUVECs细胞经外泌体处理后,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外泌体在HUVECs细胞中的摄取,qRT-PCR检测HUVECs细胞中miR-141表达,采用CCK-8检测HUVECs细胞的增殖。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外泌体对照组(exo-NC)、miR-141模拟物外泌体组(exo-miR-141 mimic)和miR-141抑制物外泌体组(exo-miR-141 inhibitor)。通过气管插管技术将脂多糖(LPS)注入大鼠肺部构建ARDS大鼠模型。LPS注射6 h后,exo-NC组、exo-miR-141 mimic组和exo-miR-141 inhibitor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分别对应的外泌体,每天注射1次,连续3 d。采用HE染色观察和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和损伤程度,称量法检测肺湿/干重比值,血气分析仪检测肺氧合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肺组织中Cdk8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1对Cdk8的靶向调控。结果成功提取并分离了巨噬细胞外泌体,外泌体形态呈碟子状,直径在50~100 nm之间,qRT-PCR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中miR-14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泌体(P<0.001)。HUVECs细胞经外泌体处理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PKH67标记的外泌体进入HUVECs细胞;qRT-PCR结果显示,外泌体处理组HUVECs细胞中miR-14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PBS组(P<0.001);CCK-8结果显示,外泌体处理组HUVECs细胞增殖显著低于PBS组(P<0.001)。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miR-141 mimic组miR-14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miR-141 inhibitor组miR-141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01);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141mimic组HUVECs细胞增殖显著升高(P <0.001),而miR-141 inhibitor组HUVECs细胞增殖显著抑制(P<0.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肺损伤;与exo-NC组相比,exo-miR-141 mimic组肺组织损伤显著缓解,肺损伤评分、肺湿/干重比值和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降低(P<0.001),氧合指数显著提高(P<0.001);exo-miR-141 inhibitor组则与exo-miR-141 mimic组表现出相反趋势。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exo-NC组相比,exo-miR-141 mimic组Cdk8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exo-miR-141 inhibitor组Cdk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iR-141通过靶向Cdk8的3′UTR区降低Cdk8的表达。结论 巨噬细胞外泌体中miR-141通过下调Cdk8的表达显著缓解了大鼠ARDS的进展,显示了miR-141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R-14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巨噬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俞玲玲 吴萍 +1 位作者 陆红霞 刘灿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4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INSURE技...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4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INSURE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INSURE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H值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反流、经皮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气漏综合征、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传统、改良INSURE技术均能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指标,但改良INSURE技术还能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进展
6
作者 高洪媛 李兆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7期167-170,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急性肺部炎症,从而引起低氧性呼吸衰竭和双肺影像学改变。ARDS发病率与死亡率密切相关,其治疗策略有很多最新研究。这篇综述介绍了当前关于ARDS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急性肺部炎症,从而引起低氧性呼吸衰竭和双肺影像学改变。ARDS发病率与死亡率密切相关,其治疗策略有很多最新研究。这篇综述介绍了当前关于ARDS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败血症 肺保护性通气 重症监护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通过ALS、UPS蛋白质降解途径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膈肌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陈波 林恩珍 +3 位作者 张玲梅 王施玮 陈腾飞 郑文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5期62-65,I0013,I0014,共6页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膈肌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方法将9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3只。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采用盐酸气道滴入及完全机械通气建立ARDS...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膈肌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方法将9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3只。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采用盐酸气道滴入及完全机械通气建立ARDS膈肌功能障碍模型。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灌胃饲养7 d,模型组及正常组采用等剂量蒸馏水灌胃,2次/d,干预治疗后采用HE染色观察膈肌病理改变;蛋白质印迹法、定量PCR检测膈肌组织ALS、UPS蛋白质降解途径关键蛋白E2-14k、MuRF1、Atg5、LC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膈肌纤维不均匀肥大,间隔增大,广泛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膈肌纤维相对整齐,部分区域间隔增大,部分有炎症细胞浸润。蛋白质印迹法显示,治疗组膈肌组织中LC3、E2-14k、MuRF1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Atg5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定量PCR结果显示,相比模型组,治疗组膈肌组织E2-14k、MuRF1、Atg5、LC3的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改善ARDS大鼠膈肌细胞、纤维损伤水肿,减轻膈肌蛋白质降解途径激活,保护膈肌功能,提示补中益气汤预防及治疗ARDS膈肌功能障碍可能与抑制ALS、UPS蛋白质降解途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大鼠 膈肌功能障碍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时间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何思思 周美云 +1 位作者 金霞 张小华 《天津药学》 2025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支持时间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2月至2024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70例NRDS早产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3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支持时间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2月至2024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70例NRDS早产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35)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n=35)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血气分析指标、炎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为(95.32±8.26)h,住院时间为(18.99±2.48)d,短于对照组的(125.33±12.35)h、(23.24±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为(57.99±8.22)mmHg,氧合指数为(329.53±28.32)mmHg,高于对照组的(51.36±7.26)mmHg、(280.33±29.68)mmHg;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43.21±4.38)mmHg,低于对照组的(50.33±5.24)mmHg,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为(9.65±0.87)ng/L,白细胞介素-6为(7.12±1.38)ng/L,低于对照组的(12.41±1.62)ng/L、(8.67±1.4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5/35),与对照组的8.57%(3/35)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可缩短N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及住院时间,促使血气指标改善,抑制炎症反应,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用药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布地奈德 安全性 呼吸支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儿童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预测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冯雨慧 邹兰兰 +2 位作者 崔晨航 黄先杰 乔俊英 《临床荟萃》 2025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早期识别...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早期识别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11月-2024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92例,依据患儿在明确病因损害后的7 d内是否发展为pARDS,将患儿分为pARDS组(n=35)和非pARDS组(n=57)。pARDS组分别于机械通气开始(T_(1))时、确诊pARDS(T_(2))时和确诊后第3天(T_(3)),非pARDS组于T_(1)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标志物水平,收集并分析相关临床数据。结果T_(1)时pARDS组KL-6、vWF和IL-8水平高于非pARDS组(P<0.05)。pARDS组KL-6、vWF和IL-8水平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6水平在T_(2)时高于T_(1),且在T_(3)时达到研究期间峰值(P<0.01);IL-8和vWF水平在T_(2)达到峰值后于T_(3)有所下降(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KL-6、IL-8和vW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662和0.631,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6(P<0.05),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4.3%、62.9%、62.9%和85.7%,特异度分别为82.5%、61.4%、68.4%和63.2%。结论血清KL-6、IL-8及vWF水平升高可作为pARDS早期识别的有效生物标志物,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 白介素8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0
作者 曾燕鹏 李雁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2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组学技术应用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采用CiteSpace 6.3.R3对2004年1月至2024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应用组学技术研究ALI... 目的探讨组学技术应用于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采用CiteSpace 6.3.R3对2004年1月至2024年7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应用组学技术研究ALI/ARDS文献的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中文文献429篇,英文文献290篇,整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中文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作者为刘凤、刘秀珍、刘颖;英文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作者为Meyer Nuala J、Chen Xianjun、Lu Junyu。中文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英文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为Fuda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中介中心性排名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0.93、英国0.51、西班牙0.28。中文文献排名前3位的高频关键词为转录组学、脂多糖、代谢组学;英文文献中排名前3位的高频关键词为inflammation、microbiome、expression。中文文献形成10个聚类,英文文献形成19个聚类。中文文献近几年突现的高频热词为粪菌移植、细胞焦亡、铁死亡,英文文献为multiomics、inbibition、inflammatory response。中英文文献纵轴时间热图显示,从2004—2024年,使用组学技术进行研究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单一组学逐渐到单细胞组学、多组学等,并均于近两年出现了机器学习的内容。结论我国学者应加强国内外合作,提升领域内影响力。应用组学技术研究ALI/ARDS已从单组学阶段进入多组学阶段,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单细胞组学、空间组学技术进行疾病微观病变的表征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可视化 图谱 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吴江云 刘岷 韩菲燕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目的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1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肺部超声扫描,记录肺部超声评分。比较不同胸部X线(CXR)分级、不同时间点、不同撤机结果患儿的肺部超声评分、吸气峰压(PIP)、吸... 目的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1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肺部超声扫描,记录肺部超声评分。比较不同胸部X线(CXR)分级、不同时间点、不同撤机结果患儿的肺部超声评分、吸气峰压(PIP)、吸入氧气浓度(FiO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对NRDS患儿病情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前,CXR分级越高患儿肺部超声评分及PIP、FiO2参数越高(P<0.01)。随着治疗的延续患儿肺部超声评分逐渐降低,撤机成功患儿肺部超声评分低于撤机失败患儿(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肺部十四分区超声评分诊断NRDS病情的价值较高。结论肺部超声评分可有效判断NRDS患儿病情程度,并可评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部超声评分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选择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2
作者 武雪 徐思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161-165,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起病急、病因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对ARDS的治疗已从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等机械通气中获益,但是在获益的同时也发现了两者的劣势,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起病急、病因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对ARDS的治疗已从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等机械通气中获益,但是在获益的同时也发现了两者的劣势,警醒在机械通气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要权衡两者的利弊,在对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准确把握及严密监测上下功夫。本研究分别从ARDS患者的NIPPV治疗、ETI-MV治疗、NIPPV切换为ETI-MV的影响因素和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等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泻肺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核心靶基因筛选及其机制分析
13
作者 袁心叶 鲁俊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7-11,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通腑泻肺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核心靶基因,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查找并筛选出通腑泻肺方的有效活性成分,从PubChem数据库等获得这些有效活性成分的简化...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通腑泻肺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核心靶基因,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查找并筛选出通腑泻肺方的有效活性成分,从PubChem数据库等获得这些有效活性成分的简化线性分子输入规范(SMILES),从TCMSP数据库获取到有效活性成分的靶基因,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平台筛选有效活性成分的靶基因。通过DisGeNet、GeneCards和OMIM疾病数据库检索获得ARDS相关的疾病靶基因,并与通腑泻肺方有效活性成分的靶基因取交集,筛选得到通腑泻肺方与ARDS的潜在治疗靶基因。将潜在治疗靶点导入STRING12.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筛选得到通腑泻肺方治疗ARDS的核心靶基因。将通腑泻肺方有效活性成分和潜在治疗靶基因数据导入Cytoscape3.10.2软件,使用“Analyze Network”功能进行分析,选取Dgree值最大的前6种作为通腑泻肺方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对核心靶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观察核心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基因的分子结合能。结果筛选得到通腑泻肺方有效活性成分78种,其对应的靶基因729个;筛选得到ARDS相关疾病靶基因3207个;取交集后得到靶基因322个,作为通腑泻肺方与ARDS的潜在治疗靶基因,其中通腑泻肺方治疗ARDS的核心靶基因59个,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筛选得到通腑泻肺方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3′,4′,5,7-四甲氧基黄酮、异鼠李素、4′,5,7-三甲氧基黄酮等。GO功能及KEE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通腑泻肺方治疗ARDS的核心靶基因在调控信号传导、酶活性和能量转移方面可能起到关键作用,主要作用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检查点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通腑泻肺方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与其对应的核心靶点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通腑泻肺方治疗ARDS的核心靶基因有IL-6、AKT1、TNF等,其机制与调控PD-L1/PD-1检查点通路、HIF-1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泻肺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2漂移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14
作者 惠晓君 齐玉敏 +2 位作者 田静 王品 陈克云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究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漂移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疾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7例NRDS患儿,分为轻度组62例与重度组5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Th1细胞及Th2细胞表达率、Th1/Th2值... 目的探究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漂移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疾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7例NRDS患儿,分为轻度组62例与重度组5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Th1细胞及Th2细胞表达率、Th1/Th2值、病情危重情况、呼吸功能参数[动脉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例(PaO_(2)/PAO_(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评价Th1/Th2值与NCIS得分、呼吸功能参数相关性。根据患儿接受规范诊治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观察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治疗不同时间点Th1/Th2值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h1/Th2值对患儿预后预测价值。结果(1)重度组治疗前外周血Th1、Th1/Th2值均较轻度组升高(P<0.05);(2)重度组NCIS得分低于轻度组,呼吸功能参数中PaO_(2)、PaO_(2)/PAO_(2)较轻度组下降,PaCO_(2)、OI较轻度组升高(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h1/Th2值与NCIS得分、PaO_(2)均呈负相关(r=-0.312,-0.404,P<0.05),与PaCO_(2)、OI均呈正相关(r=0.228,0.276,P<0.05),与PaO_(2)/PAO_(2)无明显相关性(P>0.05);(4)117例患儿中25例出现预后不良,且重度组预后不良率高于轻度组(P<0.05);(5)预后良好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3 d外周血Th1/Th2值均低于预后不良组,但预后不良组末次检测时外周血Th1/Th2值低于预后良好组;(6)治疗前Th1/Th2值预测患儿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结论Th1/Th2漂移与NRDS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呼吸功能具有相关性,且对患儿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辅助性T细胞 TH1/TH2细胞失衡 疾病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功能参数、呼吸力学参数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撤机结局的价值
15
作者 刘理涛 余春林 +1 位作者 郑亮 许明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0期1775-1779,共5页
目的探讨膈肌功能参数、呼吸力学参数在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撤机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撤机失败的62例ARDS患者纳入失败组,同期相同疾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膈肌功能参数、呼吸力学参数在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撤机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撤机失败的62例ARDS患者纳入失败组,同期相同疾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且成功撤机的78例患者纳入成功组,记录两组患者撤机前的膈肌功能参数、呼吸机力学参数差异,并分别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预测分析模型,探讨两类指标在临床上预测ARDS机械通气治疗撤机结局的价值。结果失败组和成功组的平台压、驱动压、气道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的气道峰压高于成功组,失败组的呼吸系统顺应性低于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和成功组的膈肌厚度变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败组的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成功组,失败组的膈肌活动度小于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呼吸系统顺应性、气道峰压测定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其预测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95%CI(0.791~0.920),0.815、95%CI(0.743~0.887);以膈肌活动度、是否膈肌功能障碍绘制ROC曲线,其预测ARDS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撤机失败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95%CI(0.718~0.866),0.832、95%CI(0.762~0.902)。结论ARDS机械通气治疗发生撤机失败的患者,其呼吸系统顺应性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增高,膈肌活动度及功能降低,上述因素可预估患者是否会发生撤机失败,在临床上可作为参考指标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膈肌功能 呼吸力学 预测 机械通气 撤机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俊华 施荣杰 +1 位作者 李学尧 陈玮颖 《临床荟萃》 2025年第4期377-380,共4页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AP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合并ARDS的AP患者病死率高,及早识别这类患者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AP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合并ARDS的AP患者病死率高,及早识别这类患者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基于此构建的多因素评分系统和机器学习模型在AP合并ARDS的预测方面显示出重要价值。本文对AP合并ARDS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实验室指标 评分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存预测模型的构建
17
作者 王钊 李根 +1 位作者 冯维静 吴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惩罚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成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生存结局。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选择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重症A... 目的建立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惩罚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成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生存结局。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选择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重症ARDS成年人患者。预后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3月31日。共选择68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2.0~32.6 kg/m2,平均BMI 25.1 kg/m2;其中21例(30.8%)在ECMO辅助下完成跨院转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得分8~44分,平均APACHEⅡ得分31分;Murray评分3~4分,平均Murray评分3.6分。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灵活选择两种ECMO模式,即静脉-静脉转流模式(v-v ECMO)和静脉-动脉转流模式(v-a ECMO)。ECMO辅助后逐渐降低呼吸机辅助条件实施“肺休息”策略。ECMO辅助期间常规给予“全覆盖”抗感染模式,对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酌情补充血制品,视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微调正性肌力药物剂量,根据胃肠功能状况使用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对肺不张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常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及支气管肺泡灌洗进行诊断性治疗。建立基于LASSO惩罚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患者生存结局。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估模型的生存区分能力。结果ECMO建立前有创机械通气时长4.0~56.8 h,平均有创机械通气24.0 h。ECMO平均辅助(114.4±65.4)h,其中v-v模式55例(80.9%),v-a模式10例(14.7%),v-v转换为v-a模式3例(4.4%)。ECMO建立后机械通气时长105.6~259.3 h,平均机械通气时长164.0 h。重症监护病房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78 d[(15.3±19.0)d]、1~78 d[(20.6±19.3)d]。存活出院率为52.9%。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APACHEⅡ得分、ECMO前机械通气时长、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长、ECMO治疗后72 h心率、血乳酸、血小板计数、尿素氮、肌酐水平与院外生存相关(所有P<0.05)。风险模型=年龄×0.038+APACHEⅡ得分×0.191+72 h心率×0.079+ECMO前机械通气时长(h)×0.014+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长(d)×-0.335-12.400。Kaplan-Meier曲线证实该模型可对患者生存结局有效分层(风险比=5.56,Log-rank P=0.077),预测能力高于APACHEⅡ(曲线下面积0.867 vs 0.820)。结论试验研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ECMO治疗的ARDS患者生存结局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肺氧合 呼吸功能衰竭 预后 生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探讨
18
作者 徐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为NRDS患儿70例,基于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为NRDS患儿70例,基于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转归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82.86%,但组间差异性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PaO_(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aCO_(2)、FiO_(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89.31±7.59)mm Hg(1 mm Hg=0.133 k Pa)高于对照组的(70.06±7.52)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38.33±3.91)mm Hg、吸入氧浓度(FiO_(2))(0.48±0.02)低于对照组的(48.22±4.01)mm Hg、(0.69±0.01)(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2例(5.71%),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结论 对NRDS患儿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疾病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治疗效果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魏初灏 赖丽芳 《北方药学》 2025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观察使用大剂量氨溴索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例数:80例),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氨溴索,4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 目的:观察使用大剂量氨溴索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例数:80例),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氨溴索,4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4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在改善新生儿呼吸状况、提高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氨溴索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机械通气策略在儿童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应用
20
作者 经涛 吴优 +2 位作者 徐凤琴 李小双 徐卫华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机械通气策略在儿童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2022年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于中途死亡10例,最终完成...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机械通气策略在儿童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2022年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由于中途死亡10例,最终完成本研究患儿30例。对照组14例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1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机械通气策略用于儿童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可缩短治疗时间,更好地恢复肺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且不会加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球蛋白 机械通气 儿童 重度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