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脏磁共振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录志远 李黎 +3 位作者 白雪洋 李宇娜 李中根 李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583-587,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心脏磁共振(CMR)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ROVTPVCs)射频消融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术的63名特发性RVOT-PVCs患... 目的研究基于心脏磁共振(CMR)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ROVTPVCs)射频消融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术的63名特发性RVOT-PVCs患者的相关资料。收集基线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根据CMR图像资料测量局部EAT厚度,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总手术时间、总射频消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右侧房室沟、前室间沟、右室游离壁的EAT厚度大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侧房室沟EAT厚度的增加是特发性RVOT-PVCs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为1.618(1.055~2.48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预测特发性RVOT-PVCs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右侧房室沟EAT厚度16.45mm(P=0.003),ROC曲线下面积(95%CI)为0.800(0.678~0.922)。结论EAT厚度增加特发性RVOT-PVCs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 心脏磁共振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顺忠 盛晓东 +2 位作者 范韬 顾涌藻 祁平东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76-377,共2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 4 2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进行治疗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42 .2±7.8)岁。将消融电极... 目的 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对 4 2例症状严重的正常心脏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进行治疗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42 .2±7.8)岁。将消融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区域 ,采用起搏标测和激动顺序标测 ,前者以起搏时与室性期前收缩QRS波形态完全相同为消融靶点 ,后者以室性期前收缩时最早心室激动点为消融靶点。 4 2例室性期前收缩全部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其中 36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6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以室性期前收缩在放电后 10秒内消失 ,并维持窦性心律 30~ 6 0min为即刻成功标准。结果 消融即刻成功率为 90 .5 % (38/ 4 2 ) ,其中右室流出道间隔部 94 .4 % (34/ 36 ) ,游离壁 6 6 .7% (4/ 6 )。 2 0例患者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消融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数分别为 (2 0 80 0± 10 4 0 )次 / 2 4h和 (110± 12 0 )次 / 2 4h(P <0 .0 0 1)。 1例患者消融术中出现室颤经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 ,其余无任何并发症。随访 4~ 16个月症状缓解率为 89.5 % (34/ 38) ,复发率为 5 .3% (2 / 38) ,均为右室流出道游离壁室性期前收缩。随访期间亦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可有效地治疗症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 导管消融术 右室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与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5期6564-6565,共2页
目的分析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与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许昌医院诊治的84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结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分为A组(≥1000个,49例)和B组(<1000个,35例)。... 目的分析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与心功能和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许昌医院诊治的84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结合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分为A组(≥1000个,49例)和B组(<1000个,35例)。比较两组窦性心率震荡[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A组TS较B组短(P<0.05),TO较B组大(P<0.05),LVEF较B组低(P<0.05),LVEDD、LAD较B组大(P<0.05)。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相比,A组[42.86%(21/49)]较B组[8.57%(3/35)]高(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次数增多,可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心力衰竭风险升高。早期采用动态心电图明确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可为临床早期评估左心室功能、诊断心力衰竭、选取恰当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 收缩 心功能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拉帕米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陈晓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5期112-114,共3页
目的:对比维拉帕米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山东省平邑县中医医院就诊接受门诊治疗的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8例,依据其用药种类的不同,将其分为维拉帕米组(n=30... 目的:对比维拉帕米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山东省平邑县中医医院就诊接受门诊治疗的频发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8例,依据其用药种类的不同,将其分为维拉帕米组(n=30)和参松养心胶囊组(n=18)。维拉帕米组患者采用维拉帕米进行治疗,参松养心胶囊组患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维拉帕米组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松养心胶囊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6)。维拉帕米组有出现头痛及腹部不适的患者各1例,总共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参松养心胶囊组出现肠胀气1例。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8)。两组患者服药期间的AST、ALT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引起的不良反应均较轻,无需停药。结论:将维拉帕米和参松养心胶囊两种药物用于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相比于参松养心胶囊,进行维拉帕米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对于有维拉帕米禁忌证的患者,可选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其疗效尚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拉帕米 参松养心胶囊 频发右室流出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晓丹 余更生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心律失常无论在成人还是儿童心血管疾病中都占有很大比例,尽管近年来治疗技术有着很大的进步,药物治疗仍是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心律失常抑制试验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 心律失常无论在成人还是儿童心血管疾病中都占有很大比例,尽管近年来治疗技术有着很大的进步,药物治疗仍是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心律失常抑制试验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认为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地抑制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律失常,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的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心律 早搏 心血管疾病 欧洲心脏病学会 收缩 心脏复极 右心流出 收缩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