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肖钦滕海滨单杠特卡切夫腾越动作技术的运动学比较
- 1
-
-
作者
杨金田
王向东
杨银田
魏文仪
付丽敏
杜洁
-
机构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体育科研所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体育学院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7,共3页
-
文摘
通过对2004年苏州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肖钦、滕海滨完成的单杠特卡切夫腾越动作技术的比较分析,找出了两名运动员在振浪、越杠、再握技术环节的优势与不足,为二人以及其他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对此技术的掌握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单杠
特卡切夫腾越
比较分析
-
Keywords
horizontal bar
Tkatschv vault
comparative analysis
-
分类号
G832.3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高杠大回环接“特卡切夫腾越”的技术特点
- 2
-
-
作者
欧文勤
-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1981年第17期14-19,共6页
-
文摘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体操比赛进一步证明了男子体操动作将继续被运用到女子体操比赛中去,苏联运动员达维多娃在高低杠上所完成的高杠大回环接“特卡切夫腾越”是最好的证明。我国高低杠技术虽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利用大回环来连接“特卡切夫腾越”这样的高难度动作还很少,在目前的主力队员及替补队员中还没有掌握这个动作。为了使我国高低杠技术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有必要及时推广大回环接“
-
关键词
特卡切夫腾越
运动员
大回环
技术特点
重心速度
动作阶段
高低杠技术
重心半径
连续动作
运动速度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
-
题名体操单扛前摆后腾越类高难动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谢良云
李文寿
吕兆乾
-
机构
山东医科大学
-
出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30-34,78-79,共7页
-
文摘
单杠“直体特卡切夫”与“直体传体360°特卡切夫”是当前体操比赛中的高难动作。采用调整摄影和影片解析的方法,对这两个动作进行定量参数分析,从“振浪”、“脱手”、“再握”等三个技术环节做了详细阐述,为发展这一类高难动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
关键词
单杠
特卡切夫腾越
-
Keywords
Horiyontal bar Tekaqiefu jump over
-
分类号
G832.3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单杠高难度腾越动作的力学原理
- 4
-
-
作者
齐世闻
-
出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79年第1期7-14,共8页
-
文摘
单杠腾越动作是单杠成套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单杠技术的发展,腾越动作更加惊险独特。目前,直角腾越和屈体腾越(猫跳)已趋向用直体来完成,同时还出现了特卡切夫腾越(前摆分腿向后腾越抓杠成悬垂)和马尔凯洛夫腾越(后摆燕式转体180°分腿腾越抓杠成悬垂)。去年冬训,我国运动员陈军又创造了立撑后回环弧形分腿腾越抓杠成悬垂这一新的腾越动作;熊松良还在单杠成套动作中成功的运用了屈体腾越接特卡切夫腾越这一新的高难连接方法,这就使成套动作更加丰富多采。
-
关键词
腾越动作
角速度
力学原理
单杠
成套动作
特卡切夫腾越
准备阶段
运动员
屈体腾越
重心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少年运动员高低杠杠间连接动作初探
- 5
-
-
作者
高鸿武
张立民
-
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34-39,共6页
-
文摘
问题的提出八十年代,随着国际体操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体操运动也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继续加快它的步伐,以便发展和巩固三十年来所获得的成果。今天我国最优秀的体操健儿,他们的高超而精湛的技艺,已经进入世界体坛的前列。当前世界体操是一种质与量、难与新、健与美的较量。尤其男子单杠,自特卡切夫腾越、京格尔空翻和单臂大回环问世后,单杠技术风格焕然一新,引人入胜。
-
关键词
连接动作
少年运动员
大回环
高低杠技术
特卡切夫腾越
八十年代
男子单杠
动作技术
空翻转体
下法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从一九八五年全国体操比赛分析我国高低杠技术
- 6
-
-
作者
鲍继宏
-
机构
广州体院
-
出处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86-92,共7页
-
文摘
85年5月在杭州举行全国体操比赛和9月在上海举行全国体操锦标赛,参加比赛运动员的高低杠自选动作共151套(包括国家队)。现分类统计如下,以供同行研究我国高低杠技术水平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参考。下面以参加杭州赛的运勃员(下称上半年),参加上海赛的运动员(下称下半年)为统计单位,并跟国家队进行对比分析。
-
关键词
高低杠技术
比赛分析
运动员
全国体操锦标赛
国家队
体操比赛
自选动作
对比分析
特卡切夫腾越
悬垂
-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试谈体育运动中制动的力学效果
- 7
-
-
作者
崔力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9年第3期47-49,共3页
-
文摘
在体育运动中,制动广泛运用于运动技术的形成中。制动就是在人体运动中,通过内力作用使人体某一环节运动速度减慢或停止,由此而使其它环节运动速度增加。研究和了解体育运动中制动产生的力学效果,并在运动中得以很好应用,对运动技术动作形成以及运动成绩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其在运动中产生的力学效果及有关问题分别加以探讨。一、制动产生的力学效果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把人体运动看作单纯平动和转动,分别加以分析。〈一〉在平动中,制动产生的力学效果就是:使人体各个运动环节速度相互转换。
-
关键词
力学效果
内力作用
人体局部
衡量方法
制动技术
闭式运动链
山西师范大学
前手翻
特卡切夫腾越
两种力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