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低孔低渗裂缝性油藏酸化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鞠英 胡书勇 +2 位作者 胡晓云 范谭广 谯国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4,60,共4页
公山庙油田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于1990年投入试采,区域构造属于川中古隆中斜平缓构造区营山构造群的中部,属特低孔低渗、孔隙裂缝性多产层开采的复杂油田。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富集主要受高能滩相灰岩与裂缝的双重控制,宏观裂缝或... 公山庙油田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于1990年投入试采,区域构造属于川中古隆中斜平缓构造区营山构造群的中部,属特低孔低渗、孔隙裂缝性多产层开采的复杂油田。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富集主要受高能滩相灰岩与裂缝的双重控制,宏观裂缝或微裂缝是获得产能的必要条件。因油田为消耗式开采,年自然递减率高达16%左右,采用增产工艺措施改造储层是油田稳定生产、延缓递减的重要途径。针对近年来酸化增产工艺措施井的生产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影响措施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下步油田的储层改造、维持油田稳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油田实施的酸化改造措施能有效改善近井地带的渗流条件和沟通较远地带裂缝,形成有效的油流通道,这对于其他同类油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低孔油藏 裂缝性油藏 酸化工艺 微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