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克万 漆松涛 +5 位作者 杨志焕 王正国 朱佩芳 杨开军 刘承勇 黄理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7-689,696,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星形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2 d大鼠的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传代培养于乳胶膜培养皿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牵张损伤装置,分别以50、150、250kPa压力牵张损伤培养于乳胶膜上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星形细胞牵张损伤后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取新生1~2 d大鼠的皮层细胞原代培养,经纯化后传代培养于乳胶膜培养皿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牵张损伤装置,分别以50、150、250kPa压力牵张损伤培养于乳胶膜上的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用3%戊二醛固定后,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当用50kPa驱动压力进行牵张损伤时,细胞结构即有明显破坏,表现为细胞间隙增宽,部分胞体和突起被撕裂;以50kPa牵张损伤后1 h,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损伤后6h可见线粒体致密、细胞器减少等.当牵张应力增大,星形细胞损伤程度加重,细胞器明显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微丝、微管明显减少,直至水样胞质或致密胞体.结论较小的应力即可致星形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脑外伤后产生广泛的脑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的细胞 星形细胞 神经胶质 牵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细胞牵张损伤装置及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志勇 王正国 +4 位作者 蒋建新 杨志焕 周萍 王克万 麻晓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为从细胞水平直接观察应力、应变作用后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研制计算机控制的培养细胞牵张损伤装置和相应的测试系统。方法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微型空气压缩机、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程控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多功能卡研制了体外... 目的为从细胞水平直接观察应力、应变作用后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研制计算机控制的培养细胞牵张损伤装置和相应的测试系统。方法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采用微型空气压缩机、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程控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多功能卡研制了体外培养细胞牵张损伤装置,用于实验研究。其致伤参数由计算机精确控制,并采用压力法获取细胞在致伤过程中的应变规律。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型胶质细胞应用本致伤装置采用不同的条件致伤,检测乳酸脱清酶(LDH)活性和台盼蓝含量,并观察其形态学的改变。结果采用不同的致伤参数可复制出轻、中、重度的细胞损伤模型。结论培养细胞牵张损伤装置及测试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致伤过程简便、重复性好、结果稳定。新的乳胶膜变形规律检测方法和装置,明显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图像处理检测法,满足实验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细胞 牵张损伤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性脊髓损伤脊髓SCEP监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毛方敏 宋跃明 池永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皮层诱发电位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监护作用。方法:选用40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体感皮层诱发电位(SCEP)波幅下降30%组(B组)、SCEP波幅下降50%5min组(C组)和10min组(... 目的:探讨脊髓皮层诱发电位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监护作用。方法:选用40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体感皮层诱发电位(SCEP)波幅下降30%组(B组)、SCEP波幅下降50%5min组(C组)和10min组(D组)。通过对脊髓SCEP监测、动物脊髓功能评定、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脊髓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来研究牵张性脊髓损伤。结果:随着牵开负荷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脊髓微血管发生充盈缺损、痉挛直至破裂出血;C组及D组脊髓功能下降,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CEP波幅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脊髓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牵张损伤 皮层诱发电位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宋跃明 杨志明 雷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于伤前12、8、4h各肌注65421mg/kg;伤后15min开始每1h静脉滴注654203m...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于伤前12、8、4h各肌注65421mg/kg;伤后15min开始每1h静脉滴注654203mg/kg,持续5h,此后每间隔4h肌注65421mg/kg到2d。对照组用等量体积的生理盐水替代6542。采用脊髓功能监护、形态学、脊髓组织生化测定、运动功能评定等方法评定6542对牵张性脊髓损伤的防治作用。结果:实验组动物伤后8h运动功能障碍率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过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变性、坏死,灰质出血范围轻于对照组。结论:伤前应用6542能保护脊髓微血管,抑制脊髓继发病理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牵张损伤 山莨菪碱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5
作者 瞿东滨 邹琳 +2 位作者 杨勇 徐准 程勇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6-508,512,共4页
目的提出一种联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颈椎损伤的新术式—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进行解剖学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调取5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的颈椎侧位片。年龄22~48岁,平均28岁。通过JW-PACS图像系统,测量C2~6椎体高度;C2/3~C... 目的提出一种联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颈椎损伤的新术式—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进行解剖学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调取5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的颈椎侧位片。年龄22~48岁,平均28岁。通过JW-PACS图像系统,测量C2~6椎体高度;C2/3~C5/6椎间盘高度以及椎间盘矢径;并模拟轴向螺钉固定,即下位椎体前下缘至上位椎体后上缘的连线,测量轴向螺钉最大长度、头倾角以及植骨块深度等。采用一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在C臂X线机透视下,模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并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结果轴向螺钉最大长度为(41.18±3.92)mm,轴向螺钉头倾角为(25.21±3.58)°。植骨块合适深度应小于椎间盘矢径(17.09±1.50)mm,且大于(11.69±1.63)mm,即略大于12 mm。尸体模拟手术表明,颈椎前路轴向螺钉固定在C2/3、C3/4、C4/5、C5/6均可以顺利完成,C6/7节段由于胸骨阻挡,无法进行轴向螺钉固定。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术治疗屈曲牵张性损伤具有操作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屈曲牵张损伤 前路钢板固定 轴向螺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史振才 郭万首 张光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08-210,共3页
为探索脊髓诱发电位(Spinalcordevokednotentials,SCEP)在术中监测的安全范围,将刺激和记录线电极分别置于24只大耳白兔T7~T8、L4~L5间隙硬障外,记录正常电位后对脊髓施加纵向牵张力,至实验要求的波幅。波幅下降至正常的80%组... 为探索脊髓诱发电位(Spinalcordevokednotentials,SCEP)在术中监测的安全范围,将刺激和记录线电极分别置于24只大耳白兔T7~T8、L4~L5间隙硬障外,记录正常电位后对脊髓施加纵向牵张力,至实验要求的波幅。波幅下降至正常的80%组脊髓组织结构轻微改变,脊髓功能正常;下降至50%组及<50%组则出现不可逆损害。结果表明,SCEP波形稳定,其波幅下降至80%是脊髓损伤的危险信号,下降至50%或50%以下将产生不可逆的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诱发电位 牵张性脊髓损伤 术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