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社保缴费与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还是劳动?
1
作者 李保华 伊辉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82,共26页
识别企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优化生产投入结构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微观企业数据,构建社保实际缴费比率代理企业在社保缴费方面的成本负担,并测度微观企业层面的劳动偏向... 识别企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优化生产投入结构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微观企业数据,构建社保实际缴费比率代理企业在社保缴费方面的成本负担,并测度微观企业层面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进而考察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上升对其技术进步偏向方向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从是否缴纳还是实际缴纳水平的角度,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提升均会驱动其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和《社会保险法》外生政策冲击的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影响在非公有制企业、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费企业、微型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提升通过提高生产投入的资本劳动比而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方向,这种资本劳动比的提升有员工雇佣减少和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两个方面原因,此外,这一作用机制在有自主研发活动、工会规模较大、工资扭曲程度更高的企业中效果被减弱;进一步研究表明,近年来一系列社保降费政策以及财政补贴等减轻了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促进了劳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而这种劳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文章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缴费 偏向技术进步 资本劳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型、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与要素收入分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琦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4-149,共6页
通过一个包含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会使得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呈现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并推动要素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和劳动份额的快速下降。基于2002-2010年间江苏36... 通过一个包含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会使得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呈现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特征并推动要素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和劳动份额的快速下降。基于2002-2010年间江苏36个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上述结论。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典型特征,推进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提升仍需要公共政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收入分配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要素替代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投资、体现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马宇 王竹芹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7,共10页
在对中国27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模型研究房地产投资、设备投资、人力资本、进出口等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经济增长质量受房地产投资和设备投资影响显著,房地产投资超过一定比例之后,占比越高,... 在对中国27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模型研究房地产投资、设备投资、人力资本、进出口等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经济增长质量受房地产投资和设备投资影响显著,房地产投资超过一定比例之后,占比越高,经济增长质量越低;设备类资产投资占比越高,体现型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越强,经济增长质量越高。第二,我国人力资本缺乏,人力资本增加会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第三,进口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出口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不显著;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会导致经济增长质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 体现技术进步 设备投资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视角下的资本质量提升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士香 董直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2,共5页
前沿研究关注资本投资数量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却普遍忽视资本质量变化可能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针对当前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定量研究的局限性,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利用非线性似不相关模型测算耦合于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结果显... 前沿研究关注资本投资数量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却普遍忽视资本质量变化可能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针对当前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定量研究的局限性,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利用非线性似不相关模型测算耦合于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结果显示,在1980—2012年期间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以年均2.88%的速度提高资本质量,我国经济效率的改善既源于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的中性技术进步作用,也受益于设备资本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质量指数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非线性似不相关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技能互补、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与中国大学教育溢价 被引量:6
5
作者 方超 黄斌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共11页
利用我国1996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鉴并改进总量生产函数构建规模报酬可变的二级CES生产函数,采用空间计量研究方法实证检验我国资本—技能和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下的大学教育溢价。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存度较强,人力资本... 利用我国1996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借鉴并改进总量生产函数构建规模报酬可变的二级CES生产函数,采用空间计量研究方法实证检验我国资本—技能和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下的大学教育溢价。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存度较强,人力资本与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不足,但具备大学教育程度的高阶人力资本较非大学教育的低阶人力资本有着更强的不可替代性;高、低阶人力资本在样本期内能显著提高技术效率,技术效率的取值区间为[0.005 653 1,0.516 883 4]。高—低阶人力资本在地理空间上的自相关性较强,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资本—技能互补为正向机制;高阶人力资本的空间增长效应大于资本投入的弹性产出;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使高校扩招政策并未降低大学教育溢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技能互补 技能偏态技术进步 人力资本 异质人力资本 教育人力资本 大学教育溢价 大学教育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董直庆 王林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3-68,共6页
文章利用设备工业品与建筑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指数,构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指数,考察蕴涵在设备投资过程中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动态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性。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 文章利用设备工业品与建筑工业品的相对价格指数,构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指数,考察蕴涵在设备投资过程中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动态规律及其与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性。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发现短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特征不同且二者不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中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变化呈现较强的共变特征且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长周期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率变化呈现完全共变性且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二者的周期波动关系显示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体现在短期而是表现为中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小波变换 关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质量、企业税负与经济提质增效的路径研究——基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视角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攀 拓晶晶 宋振东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2-60,共9页
将资本质量指数引入资本积累过程,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陕西经济为例,校准相关参数,比较了中性技术冲击和资本体现式技术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和工资对中性技术冲击的响应是正向的,对资本体现... 将资本质量指数引入资本积累过程,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陕西经济为例,校准相关参数,比较了中性技术冲击和资本体现式技术冲击对宏观经济影响机制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和工资对中性技术冲击的响应是正向的,对资本体现式技术冲击的响应是负向的。与中性技术冲击相比,资本体现式技术冲击对降低资本租金率的效应显现得更早。第二,受消费的跨期选择以及劳动供给增加的推动,资本体现式技术冲击对产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效应。第三,与单一的减税政策相比,减税政策与强化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政策的耦合效应显著降低了投资的瞬时波动,促使消费水平更快地回到新的稳态,并稳定税收和产出的波动。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质量 企业税负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耦合效应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4,共8页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大小依东、西、中部地区的次序递减;进一步地,FDI质量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偏效应未能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现阶段合理"选资",减轻FDI导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体现式和中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林辉 董直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4,共6页
笔者利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分析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特征,结果显示资本体现式和中性技术进步都是制造业整体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作用更稳健,产权制度和资本深化对制造业技术进步也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按照技术属... 笔者利用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分析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特征,结果显示资本体现式和中性技术进步都是制造业整体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作用更稳健,产权制度和资本深化对制造业技术进步也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按照技术属性对制造业分组采用PCSE回归方法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低技术行业技术进步增长主要源于中性技术进步,而中高技术行业却取决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在回归方程的控制性变量中,利润率对低技术行业技术进步正向作用显著,对中高技术行业作用不明显。资产规模反向效应明显即行业资产规模越大越不利于技术进步,同时产权制度和资本深化在各组中显著正向作用保持不变,表明非国有经济发展和资本深化有利于行业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路径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估计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克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45,共13页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技术被体现在新资本品之中,这种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全部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增长核算框架,构建了中国1979年至2008年资本品价格指数并通过内生增长模型,同时估计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中...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技术被体现在新资本品之中,这种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全部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增长核算框架,构建了中国1979年至2008年资本品价格指数并通过内生增长模型,同时估计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结果表明,中国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增长率为11.5个百分点,占全部技术进步的72%左右,为技术进步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比以往文献的估计值更大。文章最后就模型的稳健性作了必要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内生增长 价格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演变--基于1990-2017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陶敏阳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108,共9页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常数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常数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要素间是互补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及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特征降低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分区域及剔除异常值进行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秋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动者,但资本深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却不利于劳动者;城乡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障碍的减少,有利于劳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现型技术进步率及其定量估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桑赓陶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2年第4期21-25,共5页
一、什么是体现型技术进步在定量估计技术进步对一个经济系统(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部门等)产出增长的贡献时,一般先要估计出该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在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定量估计一个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时,大多... 一、什么是体现型技术进步在定量估计技术进步对一个经济系统(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部门等)产出增长的贡献时,一般先要估计出该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在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定量估计一个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时,大多数学者都是以R·M·Solow1957年提出的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如下: 假设被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可用如下形式的生产函数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与产出 体现技术进步 经济系统 科技文献 定量估计 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 资本存量 数量 经济计量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率的变动趋势与我国增长悖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玮迪 丁建勋 仪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6-189,共4页
基于一个具有两种类型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推测,随着我国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倒U型变动轨迹。文章运用2001-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以及东部、中西部地区的倒U型曲线都存... 基于一个具有两种类型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推测,随着我国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倒U型变动轨迹。文章运用2001-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以及东部、中西部地区的倒U型曲线都存在,而且全国整体以及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已经越过了全国拐点。这为2008年以后我国出现扩大投资下增长下滑的"增长悖论"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除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之外,设备资本品积累速度下降引致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速度降低,使经济增长率进入倒U型曲线的右侧,可能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增长悖论 倒U 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结构、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我国增长悖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7,共12页
基于一个含有资本结构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资本结构对我国"增长悖论"的影响,探讨资本结构影响我国"增长悖论"的深层次原因。理论分析... 基于一个含有资本结构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资本结构对我国"增长悖论"的影响,探讨资本结构影响我国"增长悖论"的深层次原因。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增长悖论"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本结构没有朝着有利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方向变动,设备资本占总资本比重的下降抑制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本文提出破解我国"增长悖论"的政策建议,即除了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外,应该调整投资方向,引导资金避免过度投向建筑投资品,而是更多地投向设备投资品,以提高设备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增长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配置、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增长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建勋 林一晓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资本间合理配置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基于一个含有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的增长模型,首先对经济增长率同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越偏离稳态,经济增长率越高,在... 资本间合理配置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基于一个含有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的增长模型,首先对经济增长率同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越偏离稳态,经济增长率越高,在稳态的左(右)侧,经济增长率同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负(正)相关。然后,基于2008~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两种资本配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率同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更深层次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上升,使得蕴含在设备资本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率降低,从而降低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因此,欲保证未来我国经济的高质量持续增长,必须降低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以提高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资本与设备资本比率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高质量持续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弹性与要素收入分配
17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6-188,共3页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首先对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表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其次,在估计我国要素替代弹性的基础上,...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首先对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表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其次,在估计我国要素替代弹性的基础上,推测我国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之间应存在同方向的变动关系。更严格的计量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确存在。最后,相关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体现技术进步 要素替代弹性 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乐一 宾莎莎 杨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7,共9页
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影响经济波动的内在机理是在"价格效应"的作用下,技术进步在萧条时期偏向资本的程度增加,在繁荣时期偏向劳动的程度增加,这有利于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复苏,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抑制... 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影响经济波动的内在机理是在"价格效应"的作用下,技术进步在萧条时期偏向资本的程度增加,在繁荣时期偏向劳动的程度增加,这有利于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复苏,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抑制社会需求过度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3-2013年数据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技术进步为资本偏向型,且沿海地区偏向资本的程度高于内陆地区;从变化趋势看,沿海地区偏向资本的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内陆地区与之相反。再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全国样本范围内,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的波动同经济波动存在稳定负向关系,说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的波动能起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但分地区讨论表明,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的波动显著平抑经济波动,这种影响在内陆地区具有一定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偏向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偏向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价格效应 经济波动 负向关系 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技能互补与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决定 被引量:19
19
作者 雷钦礼 李粤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59,共12页
本文基于三要素双层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和质量阶梯型技术创新模型,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决定技术进步方向的各种因素,发现技术进步的方向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内部的规模效应。其中... 本文基于三要素双层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和质量阶梯型技术创新模型,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决定技术进步方向的各种因素,发现技术进步的方向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内部的规模效应。其中,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的机制有二:一是通过体现于资本的技术水平提高偏向于技能劳动,二是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偏向于技能劳动。运用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中国1991-2016年期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指数的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于决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作用巨大,尽管在此期间直接效应偏向于非技能劳动,但是由于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要素配置的规模效应偏向于技能劳动,且二者的作用强度均大于直接效应,从而使得中国的技术整体呈现出技能劳动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技能互补 技术进步 技能偏向 CES生产函数 质量阶梯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及阶段划分——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对1978—2013年的测算和分解 被引量:7
20
作者 钟世川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2,共8页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偏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产出弹性、降低资本产出弹性有助于减缓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滑,进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技术进步偏向 劳动产出弹性 资本产出弹性 中性技术进步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偏向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