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相对竞争 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许波 许海涛 +4 位作者 冯晓曦 郭海斌 张军刚 王友华 孔子明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27-36,共10页
为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土资源,间作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设置了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M4S6(4∶6)、M2S4(2∶4)、M4S4(4∶4),玉米单作(MCK)与大豆单作(SCK)5种种植模式,研究了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 为充分利用光热水肥土资源,间作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设置了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M4S6(4∶6)、M2S4(2∶4)、M4S4(4∶4),玉米单作(MCK)与大豆单作(SCK)5种种植模式,研究了玉米与大豆间作对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相对竞争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间作处理玉米干物质累积均大于单作玉米,M4S6、M2S4大豆干物质累积高于单作大豆。间作处理营养干物质输出量均大于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处理显著增加了营养干物质的输出量,呈现处理M2S4>M4S6>M4S4>CK,玉米与大豆间作其输出率低于贡献率,间作玉米的输出率低于大豆,而贡献率显著高于大豆。玉米间作处理雌穗分配比重显著大于单作处理,处理M4S6显著提高雌穗干物质分配比重,结荚期间作处理大豆干物质向豆荚分配比重低于单作处理,成熟期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显著升高,处理M4S6豆荚干物质分配比重最大。处理M2S4、M4S6、M4S4玉米产量分别为单作玉米MCK的70.81%、84.58%、66.33%,大豆产量分别为单作大豆SCK的9.89%、17.97%、14.18%,处理M4S4产量相对竞争优势极强,处理M4S6、M2S4比M4S4竞争优势显著减弱,处理M4S6、M2S4、M4S4的产量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处理M4S6产量土地当量比最大,其次是M2S4,处理M4S6、M2S4比M4S4产量土地当量比分别增加了19.42%、12.62%。处理M4S6、M2S4经济效益比单作玉米MCK分别增加了19.41%、15.75%,比单作大豆分别增加了113.01%、106.47%。整体上,相较其它间作处理,M4S6是最有益于挖掘玉米与大豆间作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物质累积分配 相对竞争力 土地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施钾模式下雪茄烟根系发育、干物质累积及根组织结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永兵 袁华恩 +6 位作者 陈泳纬 何正川 阳苇丽 赵俊杰 张宇 董涵 赵铭钦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1,共8页
研究分次施钾对雪茄烟根系和根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及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本地雪茄烟生产确定适宜的施钾模式。试验设置3种施钾模式:CK(分1次施钾)、T1(分2次施钾)、T2(分3次施钾),分析不同时期烟株根系发育、干物质累积、... 研究分次施钾对雪茄烟根系和根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干物质累积及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本地雪茄烟生产确定适宜的施钾模式。试验设置3种施钾模式:CK(分1次施钾)、T1(分2次施钾)、T2(分3次施钾),分析不同时期烟株根系发育、干物质累积、根组织结构动态变化及发酵分级后雪茄烟叶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各处理烟株根系活力随生育期进行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干物质累积量逐渐上升,且分2、3次施钾较分1次施钾提高了烟株生育期的根系活力及中后期干物质累积量;40 d时分2、3次施钾处理根体积、根横切面积、中柱面积及导管数量较小,但分2次施钾较分1次施钾根冠比、根皮层厚度分别显著提高9.22%、38.57%;60 d后分2、3次施钾处理根体积及干物质累积量较分1次施钾显著提高,根冠比较小,80 d时T1、T2处理根横切面积、皮层厚度、中柱面积及导管数量显著高于分1次施钾,分2、3次施钾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累积量较分1次施钾分别提高12.73%、14.73%、14.11%和15.78%、23.33%、17.55%。发酵分级后烟叶产值和茄衣比例均以分3次施钾处理最高,分别为6.70万元/hm^(2)和23.89%,其次为T1处理,分别为6.65万元/hm^(2)、22.88%。综上所述,分次施钾较1次施钾能够显著促进雪茄烟根系发育及干物质累积,优化根组织结构,提高烟叶经济效益,以分3次施钾效果最好,分2次施钾效果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分次施钾 根系发育 物质累积 根显微组织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对播期的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联合 李长红 《种业导刊》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为探索播期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的影响,试验设置早播S1(6月1日)、适期播种S2(6月11日)、晚播S3(6月21日)3个播期,研究了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全生育期逐... 为探索播期对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的影响,试验设置早播S1(6月1日)、适期播种S2(6月11日)、晚播S3(6月21日)3个播期,研究了夏大豆生育期结构、干物质累积分配及运移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全生育期逐渐缩短,生育进程显著加快,但对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小。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干物质累积量随播期延迟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处理S2干物质累积量最高。根、茎、叶片、叶柄和豆荚干物质累积量处理S2显著大于S1、S3,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干物质的分配从根、叶片、叶柄逐步转运至茎,最后过渡至豆荚。处理S2花前和花后同化物运移量、花后同化物运移率和贡献率最高,成熟期把生长中心优先运移至荚中。随播期的推迟,株高、有效分枝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底荚高、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S2产量最高,处理S2比S1、S3分别增产了19.94%、35.02%。因此,适期播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调动植株生长因素,促进干物质累积分配和运移,挖掘大豆产量潜力,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播期 生育期结构 物质累积分配 物质运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小麦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0
4
作者 叶优良 王玲敏 +3 位作者 黄玉芳 马迎辉 李欢欢 朱云集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8-493,共6页
为给高产小麦氮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河南温县和兰考典型高产区为试验地点,连续两年在0、90、180、270、360kg.hm-2氮水平下,研究了施氮对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累积、分配、转运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结... 为给高产小麦氮素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河南温县和兰考典型高产区为试验地点,连续两年在0、90、180、270、360kg.hm-2氮水平下,研究了施氮对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干物质累积、分配、转运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越冬到收获,小麦干物质累积逐步增加,但两个品种小麦干物质累积都在拔节后差异明显,以拔节-开花增幅最大,其次是开花-收获。施氮使小麦干物质累积、转运和产量均增加,其中豫麦49-198干物质累积量和转运量、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籽粒产量都以施氮270kg.hm-2较高,而兰考矮早八则都以施氮180kg.hm-2较高。氮肥用量与小麦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累积和不同器官干物质分配之间的关系均可用一元二次曲线拟合,豫麦49-198在开花期不同器官最大干物质的施氮量都高于兰考矮早八,但两个品种最大籽粒产量的施氮量接近。开花期豫麦49-198茎鞘干物质比例低于兰考矮早八,穗轴干物质比例高于兰考矮早八;成熟期豫麦49-198叶片、茎鞘、穗轴干物质分配比例低于兰考矮早八,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高于兰考矮早八;豫麦49-198花前干物质累积比例、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都低于兰考矮早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施氮 物质累积和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有效积温的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模拟 被引量:25
5
作者 蔡甲冰 常宏芳 +3 位作者 陈鹤 张宝忠 魏征 彭致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271,共9页
为获得研究区适宜的玉米干物质累积量(DM)估算模型,通过2017—2019年在吉林省长春地区开展的3年农田试验,观测玉米生育期内作物根区20 cm地温、40 cm地温、农田气温、作物冠层温度以及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等数据,建立基于不同有效积... 为获得研究区适宜的玉米干物质累积量(DM)估算模型,通过2017—2019年在吉林省长春地区开展的3年农田试验,观测玉米生育期内作物根区20 cm地温、40 cm地温、农田气温、作物冠层温度以及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等数据,建立基于不同有效积温的Logistic模型及其归一化模型,并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有效积温建立的Logistic模型可以模拟单株玉米干物质累积量生长,但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所建立的模型参数差异较大;Logistic归一化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区域玉米干物质增长,在利用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中,基于作物根区20 cm地温、40 cm地温、农田气温和作物冠层温度4种类型有效积温的Logistic归一化模型,其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决定系数和模型一致性系数都能达到较优值;以2019年数据建立的Logistic归一化模型对玉米干物质累积量模拟效果最优;基于有效冠层积温的Logistic归一化模型模拟效果较优。本研究结果可为灌区精量灌溉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有效冠层积温 物质累积 LOGISTIC模型 归一化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累积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41
6
作者 徐祥玉 张敏敏 +1 位作者 翟丙年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6-792,共7页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红油土上,以陕单16、陕单9号、户单4号、陕资1号、掖单19号、中单2号、豫玉22号、陕单902号、农大108号和户单2000等10个当地常用的夏玉米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在低氮(0 kg/hm2)和高氮(240 kg/hm2)水平下研究了不同... 在黄土高原南部的红油土上,以陕单16、陕单9号、户单4号、陕资1号、掖单19号、中单2号、豫玉22号、陕单902号、农大108号和户单2000等10个当地常用的夏玉米品种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在低氮(0 kg/hm2)和高氮(240 kg/hm2)水平下研究了不同夏玉米品种在子粒灌浆成熟期间干物质累积、转移及分配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玉米干物质累积及其转移效率受品种与氮素调控共同影响。不论施氮与否,各器官干物质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施氮能明显提高各器官的干物质量,且其提高幅度因品种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各个器官的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效率和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因品种和施氮量不同而异。不施氮处理下叶和茎转移量最大的是户单2000,转移量分别达到53.2和28.2 g/株,叶转移量最小的是中单2号,茎转移量最小的是陕资1号;施氮后叶转移量最高的是掖单19号,转移量分别达到54.7 g/株,茎转移量最高的是中单2号,转移量为52.4 g/株。不施氮处理下,除豫玉22号和陕资1号外,其他品种子粒干物质中50%以上来自于开花前期储存同化物的再转移;施氮后则所有品种的子粒干物质中50%以上均来自于开花前期储存同化物的再转移。干物质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不施氮处理下穗部(苞叶和穗轴)大多数为负值,施氮后则为正值。对子粒的建成,叶干物质转移量贡献最大,其次为茎,穗部(穗轴和苞叶)最小。总体来说,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粒重的贡献率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大于施氮处理间的差异,施氮后的转移因品种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夏玉米 物质累积 转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马迎辉 王玲敏 +3 位作者 黄玉芳 叶优良 白红波 吕庆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7-192,共6页
为给小麦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2009-2011年在典型高产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小麦产量均以T4(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处理最... 为给小麦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2009-2011年在典型高产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240 kg/hm2条件下,小麦产量均以T4(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处理最高,分别达到8 433.3,8 866.3 kg/hm2,比T7处理(氮肥全部基施)增加10.6%和4.61%,比生产中推荐使用的T1处理(基肥∶拔节肥为1∶1)增加5.97%和2.90%。从小麦干物质累积来看,T4处理最大增长速率和持续时间不是最高,但花后的转运量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其他处理。从肥料利用率来看,T4处理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也都高于其他处理。同时,T4处理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占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干物质累积转运等因素,该地区氮肥的施用模式应该是基肥∶返青∶拔节∶孕穗肥为1∶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物质累积和转运 氮素效率 产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素营养对莲藕生长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冬碧 熊桂云 +3 位作者 陈防 范先鹏 杨利 魏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采用大盆试验研究了钾素营养对莲藕生长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素营养明显增加莲藕立叶数量和立叶面积、提高立叶相对叶绿素值和组织器官含水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强立叶抗逆性,从而促进莲藕生育前期光合产物的累积和健康生长;... 采用大盆试验研究了钾素营养对莲藕生长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素营养明显增加莲藕立叶数量和立叶面积、提高立叶相对叶绿素值和组织器官含水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强立叶抗逆性,从而促进莲藕生育前期光合产物的累积和健康生长;钾素营养还适当延长莲藕成熟期,促进干物质从叶片转移并贮存到产品中,使莲藕增产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钾素营养 生长 物质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胁迫对花生幼苗根系形态及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于天一 王春晓 +5 位作者 孙学武 孙秀山 郑永美 吴正锋 沈浦 王才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探讨花生对碱胁迫的响应机制及耐碱阈值,可为盐碱地花生合理种植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碱性土壤(pH值为8.5、9.0和10.0)对两个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大花生花育22和小花生花育20)幼苗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植株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探讨花生对碱胁迫的响应机制及耐碱阈值,可为盐碱地花生合理种植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碱性土壤(pH值为8.5、9.0和10.0)对两个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大花生花育22和小花生花育20)幼苗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植株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pH8.5处理对花生植株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两个花生品种仅根长及植株干重略低于对照(pH6.0处理)。(2)随土壤pH值升高,花生根系受抑制程度增加。pH9.0条件下,花育20的总根长、根体积及根表面积较对照分别降低73.3%、61.3%和65.5%,花育22分别降低69.6%、55.1%和63.9%。pH10.0条件下,花育20上述三个指标较对照分别降低98.9%、81.1%和96.6%,花育22分别降低98.8%、85.1%和96.8%。花生直径0~1mm根系长度、体积及表面积所占比例随pH值升高呈降低趋势,直径2mm以上根系所占比例增加,pH10.0处理更为明显。(3)高pH碱胁迫(pH9.0和10.0)抑制了花生地上部生长,表现为叶面积下降、各器官干物质重及根冠比降低。pH9.0条件下,花育20和花育22的整株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43.0%和29.4%;pH10.0条件下,干重分别降低74.8%和69.7%。综合各性状,花生种植土壤pH不宜超过8.5,花育22耐碱性好于花育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碱胁迫 PH值 根系形态 农艺性状 物质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及其后效对棉花产量和生物质累积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9
10
作者 宋兴虎 Tufail Ahmed Wagan +4 位作者 Biangkham Souliyanonh Saif Ali 黄颖 袁源 杨国正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目的】长江流域棉花适宜氮肥用量为300 kg·hm^(-2),在迟播高密度下可减少为225 kg·hm^(-2),而不影响产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迟播高密度下于见花期一次性施用氮肥,氮肥用量进一步减少的可行性、氮肥后效及其对棉花产量形成规... 【目的】长江流域棉花适宜氮肥用量为300 kg·hm^(-2),在迟播高密度下可减少为225 kg·hm^(-2),而不影响产量。本研究旨在探讨迟播高密度下于见花期一次性施用氮肥,氮肥用量进一步减少的可行性、氮肥后效及其对棉花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2014年设5个氮肥水平(120、150、180、210、240 kg·hm^(-2)),2015年设置相同氮肥用量(180 kg·hm^(-2)),研究棉花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以及生物质累积动态。【结果】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棉花生物质累积和产量而不影响生育进程,氮肥后效不明显。施氮量为180 kg·hm^(-2)时籽棉产量(30.5 g·plant^(-1))和铃重(3.8 g)最高,生物质累积量较大,且生物质快速累积期生殖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64.4%。【结论】在中等肥力棉田氮肥用量减为180 kg·hm^(-2)是可行的,因为其快速累积期生殖器官生物质累积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 氮肥 物质累积 产量 快速累积 最大累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干物质累积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勉 孙敏 +3 位作者 高志强 温斐斐 杨珍平 郝兴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探明旱地小麦最佳施磷量和施磷方式,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施磷量(P2O5)为75、112.5、150kg·hm2和施磷土层深度为20、40cm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干物质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 为探明旱地小麦最佳施磷量和施磷方式,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施磷量(P2O5)为75、112.5、150kg·hm2和施磷土层深度为20、40cm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干物质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花前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且40cm土层施磷较20cm土层施磷效果显著;小麦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量增加,且40cm土层施磷条件下差异显著。施磷150kg·hm2时,40cm土层施磷较20cm土层施磷,小麦花前叶片和茎秆+茎鞘的干物质量增加,成熟期茎秆+茎鞘干物质量显著降低,籽粒干物质量及其所占比例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累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增加,且40cm土层施磷较20cm土层施磷效果显著。施磷条件下,花后干物质累积量与小麦越冬一孕穗期土壤水分含量关系密切,与孕穗期土壤水分含量尤为密切。40cm土层施磷150kg·hm2有利于提高旱地麦田孕穗期前0~1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促进小麦茎秆+茎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转运和花后干物质累积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从而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磷肥 土壤水分 物质累积和转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地温及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累积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岳维云 宋建荣 +4 位作者 赵尚文 张耀辉 周喜旺 南海 王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3-139,共7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取全膜覆土穴播(C)、全膜穴播(B)、膜侧条播(A)3种覆膜种植方式,并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地温及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地温效应主要表现在...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取全膜覆土穴播(C)、全膜穴播(B)、膜侧条播(A)3种覆膜种植方式,并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地温及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地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地表(0-10 cm),在5 cm土层处的影响最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温度效应可使冬小麦的灌浆期延长,全膜覆土处理在拔节期表现出明显的降温效应,全膜穴播处理在灌浆期地表温度最高;测定期内,全膜覆土方式下干物质积累量比露地条播CK高18.01%-19.48%。产量为全膜覆土〉膜侧〉全膜穴播〉露地。全膜覆土穴播方式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是该方式产量最高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覆膜 地温 物质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液浓度对番茄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累积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柳美玉 曹红霞 +2 位作者 杜贞其 杜娅丹 王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26,133,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番茄植株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获得适宜番茄营养生长的养分浓度,为基质栽培番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珠岩栽培番茄为试验材料,以山东农业大学番茄专用营养液配方标准浓度为1个剂...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番茄植株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获得适宜番茄营养生长的养分浓度,为基质栽培番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珍珠岩栽培番茄为试验材料,以山东农业大学番茄专用营养液配方标准浓度为1个剂量(S),分别浇施1/3S、2/3S、1S和4/3S4种浓度营养液,并测定植株的株高、茎粗、干物质量和养分(氮、磷、钾、钙、镁)吸收量。【结果】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大,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干物质量均呈逐渐增大趋势,而根冠比则逐渐减小;番茄各组织器官养分吸收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亦随营养液浓度提高而增大,而根系的钙、镁吸收量与总体趋势有所不同,均随营养液浓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以1S最大;番茄氮、磷、钾、钙、镁的单株累积吸收量均随营养液浓度呈S型曲线变化,能很好地符合Logistic模型,且相关系数R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比例为1∶(0.22~0.25)∶(0.80~0.87)∶(1.21~1.28)∶(0.31~0.34);养分利用率的总体变化趋势随营养液浓度升高而降低,1/3S最大,1S次之,4/3S最小。【结论】总体而言,1S和4/3S营养液浓度处理更有利于番茄植株营养生长期的干物质累积和养分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液浓度 番茄 营养生长期 物质累积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旱塬不同氮肥用量下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利用过程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郭栋 党廷辉 戚龙海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141,共4页
利用旱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干物质累积变化趋势都呈"S"型曲线,且冬小麦各生育期干物质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氮肥对促进冬小麦干物质... 利用旱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干物质累积变化趋势都呈"S"型曲线,且冬小麦各生育期干物质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氮肥对促进冬小麦干物质累积作用显著。干物质累积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拔节-灌浆阶段累积速率最大,是干物质累积的重要时期。小麦植株含氮量和氮素累积量都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升高,在冬前-拔节期和开花-灌浆期两个阶段,冬小麦植株氮素累积量较大,累积速率快,是氮素吸收利用的两个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累积 氮素吸收 氮肥用量 旱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荞麦种子营养物质累积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冬晨 刘海杰 +1 位作者 刘瑞 郝建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73,78,共6页
采用超声波对荞麦种子进行预处理,测定其萌发率,比较了萌发过程中水分含量、可溶性糖、粗蛋白、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0~20min的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荞麦的发芽率,而且萌发后荞麦芽的品质有所提高,... 采用超声波对荞麦种子进行预处理,测定其萌发率,比较了萌发过程中水分含量、可溶性糖、粗蛋白、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0~20min的超声波处理可以提高荞麦的发芽率,而且萌发后荞麦芽的品质有所提高,其抗氧化物质有一定程度的累积,体外抗氧化活性增强。其中以超声波处理20min效果最理想,发芽率提高至94%,总酚含量达到180.8μg GAE/m L,总黄酮含量为156.701mg芦丁/g样品,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达到最大值(0.197mg Trolox eq/g冻干样)。荞麦萌发之前采用适宜的短时间的超声波处理,不仅能促进萌发,还能促进其抗氧化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荞麦 营养物质累积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小麦干物质累积分配与抗倒性能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凡 周其军 +5 位作者 薛鑫 韩勇 宋志均 牛昱红 贠超 杨春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67,共8页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抗倒性能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于2021—2022年以安麦1241和安麦1350为研究对象,设150kg/hm^(2)(D1)、225kg/hm^(2)(D2)、300kg/hm^(2)(D3)、375kg/hm^(2)(D4)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累积和抗倒性能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于2021—2022年以安麦1241和安麦1350为研究对象,设150kg/hm^(2)(D1)、225kg/hm^(2)(D2)、300kg/hm^(2)(D3)、375kg/hm^(2)(D4)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变化、植株形态、干物质累积分配、产量构成及茎秆机械强度、抗倒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株高、重心高、穗下节间长大体上呈上升趋势,成穗率、SPAD值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LAI)先升高后降低,种植密度为300kg/hm^(2)时达到最大;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容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粒容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安麦1241在种植密度300kg/hm^(2)时达到最大,安麦1350在种植密度为225kg/hm^(2)时达到最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累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对籽粒贡献率均呈降低趋势;花后干物质累积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安麦1241)或逐渐降低趋势(安麦1350),分别在种植密度为225、150kg/hm^(2)时达到最大;小麦茎秆强度、抗倒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干物质累积量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株高、重心高、穗下节间长与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茎秆强度、抗倒指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产量为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在本研究中,随种植密度的增加,2个小麦品种均表现出干物质累积量降低、茎秆抗倒性能降低、产量下降的特点。因此,本试验中的2个小麦品种在该区域种植时,播种密度为150kg/hm^(2)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小麦 物质累积分配 抗倒性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钼锌对双低油菜华双4号籽粒发育进程中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利红 徐芳森 王运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B、Mo、Zn三种微量元素对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华双4号角果发育进程中干物质累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锌缺乏阻碍了主茎和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进而影响籽粒干重的增加;三种微肥以及硼、锌... 通过水泥池小区试验,研究了B、Mo、Zn三种微量元素对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华双4号角果发育进程中干物质累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锌缺乏阻碍了主茎和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进而影响籽粒干重的增加;三种微肥以及硼、锌配施利于角果皮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促进籽粒增重。华双4号主茎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4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角果皮干重在开花后38d达最大值,主茎籽粒干重在开花后53d达最大值,第一次分枝籽粒干重在开花后49d达最大值。各处理主茎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8d出现明显差异,而第一次分枝的籽粒干重和粒壳比在花后33d开始出现明显差异。硼钼锌配合施用有利于油菜增产,对产量影响顺序为,完全处理(NPKBMoZn)>缺Zn(NPKBMo配合)>缺B(NPKZnMo配合)>缺Mo(NPKBZn配合)>CK(N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物质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运筹对早稻干物质累积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旋 彭建伟 +3 位作者 刘强 蔡桂青 田昌 刘亚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9-234,共6页
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湖南益阳、湘阴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高产高效施肥、超高产施肥、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超高产高效施肥B共6个处理,研究养分运筹对早稻干物质累积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施肥... 以湘早籼4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湖南益阳、湘阴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高产高效施肥、超高产施肥、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超高产高效施肥B共6个处理,研究养分运筹对早稻干物质累积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施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在节氮20%的条件下,通过增施有机肥及调节后期施氮比例,益阳、湘阴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提高43.55%、18.85%,增产4.20%、4.80%;益阳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处理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80.85%、94.00%,增产16.60%、18.75%;湘阴超高产高效施肥A和B处理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23.64%、22.91%,增产10.10%、6.75%;不同地力环境条件下,早稻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抽穗后干物质累积量是促进早稻高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养分运筹 物质累积 物质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势对冬小麦干物质累积、矿质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孝侯 俞双恩 +3 位作者 姜翠玲 马绍川 缪大宏 徐茂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4-48,共5页
在蒸渗仪上用灌溉和排水控制0~20mm土水势,调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研究其对小麦干物质累积、矿质营养和籽粒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抽穗初期、乳熟期和完熟期的干物质累积均在土壤基质吸力30~40kPa下最多,小... 在蒸渗仪上用灌溉和排水控制0~20mm土水势,调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研究其对小麦干物质累积、矿质营养和籽粒产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抽穗初期、乳熟期和完熟期的干物质累积均在土壤基质吸力30~40kPa下最多,小麦地上部对氮,钾的吸收量以及籽粒产量在土壤基质吸力30~40kPa下最高.确立小麦高产优质的适宜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土壤小势 物质累积 矿质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对莲藕生长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冬碧 张小勇 +3 位作者 段小丽 余延丰 熊桂云 陈防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138-4141,4155,共5页
采用大盆试验研究了氮素营养对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生长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素营养促进莲藕根系发育、增强根系活力,明显增加莲藕立叶数量和立叶面积、提高立叶SPAD值,从而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生... 采用大盆试验研究了氮素营养对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生长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素营养促进莲藕根系发育、增强根系活力,明显增加莲藕立叶数量和立叶面积、提高立叶SPAD值,从而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生育前期光合产物的累积;适宜的氮素营养还能延缓叶片衰老、适当延长莲藕成熟期,促进光合产物从叶片等器官转移并贮存到收获物中,最终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NelumbonuciferaGaertn) 氮素营养 生长 物质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