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氯化铁中OH/Fe物质的量比的测定
1
作者 邓飞跃 雍伏曾 罗争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502-504,共3页
讨论了测定聚合氯化铁中OH/Fe物质的量比的几种方法,确定用过量碱沉淀法测定聚合氯化铁中的OH/Fe物质量比;同时研究了影响测定的各种因素,找出了最佳的测定条件.通过对合成试样和未知试样的测定,结果表明方法无系统误差存在,结果准确、... 讨论了测定聚合氯化铁中OH/Fe物质的量比的几种方法,确定用过量碱沉淀法测定聚合氯化铁中的OH/Fe物质量比;同时研究了影响测定的各种因素,找出了最佳的测定条件.通过对合成试样和未知试样的测定,结果表明方法无系统误差存在,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 物质的量比 氢氧根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备高H_2/CO物质的量比的合成气 被引量:12
2
作者 曾骥敏 肖睿 +2 位作者 衡丽君 曾德望 邵珊珊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5,共7页
在自行研制的小型常压双流化床上进行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备高H_2/CO物质的量比合成气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燃料反应器温度对合成气组分、合成气H_2/CO物质的量比、烟气组分、碳转化率和冷煤气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双流化床连续运行10,h的操作... 在自行研制的小型常压双流化床上进行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备高H_2/CO物质的量比合成气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燃料反应器温度对合成气组分、合成气H_2/CO物质的量比、烟气组分、碳转化率和冷煤气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双流化床连续运行10,h的操作稳定性,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与扫描电镜(SEM)对反应前后的载氧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燃料反应器温度为820,℃时,合成气中的H_2/CO物质的量比能达到2.45,;表征结果表明,载氧体在反应后主要成分由Fe_2O_3变为Fe_3O_4,且颗粒表面发生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化学链气化 高H2/CO物质的量比 铁矿石载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甲胺/氧化三甲胺物质的量比值动力学模型预测带鱼粉的货架期
3
作者 唐森 吴国勇 +2 位作者 赵海燕 张义浩 方毅林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48,共5页
以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物质的量比值为带鱼粉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的指示指标,根据感官评定结果,确定TMA/TMAO物质的量比值0.406 4为货架期终点。建立带鱼粉的TMA/TMAO物质的量比值与贮藏时... 以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物质的量比值为带鱼粉的品质变化和货架期的指示指标,根据感官评定结果,确定TMA/TMAO物质的量比值0.406 4为货架期终点。建立带鱼粉的TMA/TMAO物质的量比值与贮藏时间(t)之间的一级动力学方程以及TMA/TMAO物质的量比值变化速率常数(k)与贮藏温度(T)之间的Arrhenius方程,以预测某一贮藏温度下带鱼粉的货架期理论值。结果表明:Arrhenius方程中TMA/TMAO物质的量比值变化反应的活化能E_a为3.77 kJ/mol,指前因子k_0为10.11,带鱼粉的TMA/TMAO物质的量比值的货架期预测模型为SL=ln(A/A_0)/10.11exp(-3.77×10~3/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粉 三甲胺/氧化三甲胺物质的量比 货架期 预测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三重”分析精准制订学习目标——以“物质的量浓度”教学为例
4
作者 姚传宝 《化学教与学》 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
学习目标的制订要重视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即“三重”分析原则。本文以“物质的量浓度”教学为例,探讨了学习目标的制订及表达,确保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学习目标能指导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关键词 物质的量浓度 课程标准分析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制订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史及实际应用情境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以“物质的量”单元为例
5
作者 陈潇潇 《化学教与学》 2024年第21期50-55,共6页
本文通过融合科技史和实际应用情境,进行了“物质的量”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实践,分析了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现状,制定了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了单元教学流程,创设了单元教学活动,并就科技史及实际应用情境下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科技史 情境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史的深度学习研究——以“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为例
6
作者 陈辉 《化学教与学》 2024年第2期20-24,28,共6页
文章以“物质的量”为研究对象,按照“原子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概念的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顺序,从化学史的角度深度学习相关抽象概念,有力地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化学史 深度学习 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加高中化学教材关于“物质的量”内容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张妍 黄静木 +2 位作者 柯志超 张贤金 《化学教与学》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物质的量”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视角,理解并运用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将国内人教版和苏教版化学教材与加拿大Nelson(尼尔森)出版社出版的Chemistry11中的“物质的量”内容进行对比,... “物质的量”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视角,理解并运用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将国内人教版和苏教版化学教材与加拿大Nelson(尼尔森)出版社出版的Chemistry11中的“物质的量”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两国教材的编写特点与差异,提出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建议,以期为国内教材编写和一线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的量 比较研究 加拿大教材 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醛法测定原花青素物质的量浓度 被引量:20
8
作者 赵平 刘俊英 张月萍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9-224,共6页
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受聚合度的影响,其平均聚合度可由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得出,对原花青素质量浓度的测定方法研究已较为充分,而对原花青素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方法研究较少。原花青素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采用改良香草醛法,... 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受聚合度的影响,其平均聚合度可由质量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得出,对原花青素质量浓度的测定方法研究已较为充分,而对原花青素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方法研究较少。原花青素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采用改良香草醛法,即以乙酸作溶剂,香草醛只与原花青素末端黄烷-3-醇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红色产物,由红色产物吸光度测得原花青素物质的量浓度。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硫酸香草醛法测定原花青素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因素,确定了稳定的比色条件,硫酸浓度30%,香草醛浓度1%,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5min。在适宜测定条件下,以儿茶素标准品绘制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标准曲线为Y=3.9593x-0.0737,R^2=0.9989,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025~0.25μmol·mL^-1的范围内线性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物质的量浓度 香草醛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物质的量规则的应用——对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5版)的建议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建宏 赵梦月 《大学化学》 CAS 2013年第4期70-76,共7页
指出教材中的化学分析部分由于没有充分应用等物质的量规则而出现的一些问题:滴定度缺乏简单的求算办法;换算因数的定义不够严格,应用范围没扩大至滴定分析;反应体系中物质计量关系表示符号欠妥;缺少对化学分析的国家标准的介绍。本文... 指出教材中的化学分析部分由于没有充分应用等物质的量规则而出现的一些问题:滴定度缺乏简单的求算办法;换算因数的定义不够严格,应用范围没扩大至滴定分析;反应体系中物质计量关系表示符号欠妥;缺少对化学分析的国家标准的介绍。本文应用等物质的量规则不仅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而且使教材中滴定分析结果计算的例题解法简单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的量规则 化学计量数比 滴定度 转换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学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惠 《化学教与学》 2012年第5期77-78,共2页
阐述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过程中需关注的"容量瓶使用范围"、"精配与粗配"、"称量仪器选择"、"溶液振荡"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 配制 精配 粗配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的基本概念(Ⅱ) 质量和物质的量 被引量:4
11
作者 关洪 《大学物理》 1984年第12期8-10,共3页
关键词 惯性质量 物质的量 力学 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 物理学 定义 牛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用类比 秒杀枯燥——谈“物质的量和摩尔”教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同英 《化学教与学》 2014年第10期44-46,共3页
结合万方数据文献研究文章剖析物质的量定义的正误,围绕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通过奥特曼、长度单位及其换算等例子叙述了运用类比法生动有趣教授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教学过程,通过历年测验成绩对比证明运用类比法教学效果实用、有效。
关键词 类比 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 基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理解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以“物质的量”(第一课时)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兆贵 《化学教与学》 2011年第9期74-76,共3页
只有被学生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支撑学生今后发展的资源。文章以“物质的量”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唤起学生意义学习的心向,让学生在与原有知识经验不断地相互联系中,生成和发展概念,最终形成清晰稳定的认知结... 只有被学生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支撑学生今后发展的资源。文章以“物质的量”为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唤起学生意义学习的心向,让学生在与原有知识经验不断地相互联系中,生成和发展概念,最终形成清晰稳定的认知结构,从而达成对概念实质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题编制必须注意真实性——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分析有必要吗?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建良 《化学教与学》 2014年第6期74-75,共2页
文章对一组关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分析的习题进行了真实性分析,指出了这类习题存在的问题,建议舍弃这类习题。
关键词 真实性 物质的量浓度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不能使用ppm、ppb、ppt等符号?物质的量浓度如何计算?
15
作者 吴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7-377,共1页
关键词 PPM 符号 ppb PPT 基本单元 物质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概念学习的认知—建构分析与学习活动管理研究——以“物质的量(第1课时)”教学为例
16
作者 黄丹青 陈启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第11期67-69,共3页
基于对"物质的量"课例的再研究,以认知、建构理论为指导,回归概念教学的本真,提出化学概念的建构思路,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管理,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更深层次感受事物的内在本质与联系,发展科学思维。
关键词 化学概念 认知—建构分析 学习活动管理 物质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质的量之比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恩庆 邓书端 +2 位作者 曹龙 杜官本 康昆勇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了降低木材胶黏剂中的甲醛含量,减小胶合板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采用乙二醛与单羟甲基脲(MMU)反应,合成了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0.7∶1.0,0.9∶1.0,1.1∶1.0和1.3∶1.0的乙二醛⁃尿素⁃甲醛(GUF)共缩聚树脂;采... 为了降低木材胶黏剂中的甲醛含量,减小胶合板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采用乙二醛与单羟甲基脲(MMU)反应,合成了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0.7∶1.0,0.9∶1.0,1.1∶1.0和1.3∶1.0的乙二醛⁃尿素⁃甲醛(GUF)共缩聚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树脂的基本性能、固化性能、润湿性能及胶合性能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制备的GUF树脂稳定性较好,均超过了10 d;外观均为酒红色均一液体。MMU与乙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对树脂固体含量和黏度有较大影响,固体含量随着物质的量之比增大而增大,当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为1.3∶1.0时,树脂的固体含量为63.12%;当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为0.9∶1.0时,树脂黏度的最小值为23.91 mPa·s。树脂的主要官能团(N—H、O—H、C􀪅O、C—O—C和C—N)的红外吸收峰基本不受物质的量之比的影响。树脂对杨木单板的润湿性能良好,接触角为50.8°~57.3°;MMU与乙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0时合成的GUF树脂性能较优,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和湿强度分别为1.81和1.47 MPa;低物质的量之比的GUF树脂固化后会出现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醛 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 原料物质的量之比 单羟甲基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看核心概念的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例
18
作者 孙安龙 《化学教与学》 2014年第1期15-16,共2页
“物质的量”概念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该概念的困难。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以故事开篇,从迷你实验、类比教学、样例展示、适量习题四个角度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物质的量”的概念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核... “物质的量”概念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该概念的困难。美国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以故事开篇,从迷你实验、类比教学、样例展示、适量习题四个角度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物质的量”的概念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核心概念建构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教材 核心概念 物质的量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
19
作者 卢国锋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2016年第17期49-51,共3页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涉及的概念较多,如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气体的摩尔体积等,为了快速、准确解答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问题,本文提供四种有效策略,并匹配相应类型试题。
关键词 物质的量 量浓度 计算策略 摩尔质量 浓度计算 计算问题 有效策略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物质的量计算的思路、方法与技巧
20
作者 朱如平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 2013年第1期38-39,2,共2页
一、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基础知识清单 1.对化学计算的考查,主要是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关键词 物质的量 技巧 基础知识 化学计算 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