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物质的量之比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范恩庆 邓书端 +2 位作者 曹龙 杜官本 康昆勇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了降低木材胶黏剂中的甲醛含量,减小胶合板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采用乙二醛与单羟甲基脲(MMU)反应,合成了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0.7∶1.0,0.9∶1.0,1.1∶1.0和1.3∶1.0的乙二醛⁃尿素⁃甲醛(GUF)共缩聚树脂;采... 为了降低木材胶黏剂中的甲醛含量,减小胶合板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采用乙二醛与单羟甲基脲(MMU)反应,合成了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0.7∶1.0,0.9∶1.0,1.1∶1.0和1.3∶1.0的乙二醛⁃尿素⁃甲醛(GUF)共缩聚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树脂的基本性能、固化性能、润湿性能及胶合性能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制备的GUF树脂稳定性较好,均超过了10 d;外观均为酒红色均一液体。MMU与乙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对树脂固体含量和黏度有较大影响,固体含量随着物质的量之比增大而增大,当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为1.3∶1.0时,树脂的固体含量为63.12%;当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为0.9∶1.0时,树脂黏度的最小值为23.91 mPa·s。树脂的主要官能团(N—H、O—H、C􀪅O、C—O—C和C—N)的红外吸收峰基本不受物质的量之比的影响。树脂对杨木单板的润湿性能良好,接触角为50.8°~57.3°;MMU与乙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0时合成的GUF树脂性能较优,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和湿强度分别为1.81和1.47 MPa;低物质的量之比的GUF树脂固化后会出现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醛 乙二醛⁃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 原料物质的量之比 单羟甲基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铝灰的地聚反应稳固化垃圾飞灰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开 吴新 +2 位作者 梁财 刘道洁 李军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21-4428,共8页
基于工业生产铝过程中回收的二次铝灰(SAD)的地质聚合反应,提出了一种稳固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MSWIFA)的新方法,分析硅铝物质的量之比对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及地聚物固化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硅铝物质的量之比小于2.5... 基于工业生产铝过程中回收的二次铝灰(SAD)的地质聚合反应,提出了一种稳固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MSWIFA)的新方法,分析硅铝物质的量之比对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及地聚物固化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硅铝物质的量之比小于2.5时,二次铝灰-SiO2基固化体与偏高岭土-SiO2基固化体中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均随着硅铝物质的量之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种固化体的抗压强度随着硅铝物质的量之比的增加而增加;硅铝物质的量之比达到2.5时,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与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均趋于稳定.XRD分析结果显示,偏高岭土-SiO2基固化体中聚合物的种类与数量均略高于二次铝灰-SiO2基固化体.但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与固化体的抗压强度来看,2类固化体对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固化效果的差别很小,二次铝灰加上部分硅基材料可以作为偏高岭土的替代品,用于稳固化飞灰重金属的地质聚合反应中.二次铝灰-SiO2基固化体的抗压强度达到13.65MPa,具备一定的力学性能,可用于部分特定的建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二次铝灰 硅铝物质的量之比 稳固化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苯酚配比对可发性甲阶酚醛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伟 庄晓伟 +2 位作者 许玉芝 储富祥 王春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7期970-974,共5页
以苯酚、多聚甲醛、甲醛溶液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采用逐步共聚的聚合工艺,制备可发性甲阶酚醛树脂,采用环保型发泡剂、匀泡剂、实验室自制复合酸固化剂制备阻燃保温酚醛泡沫材料。研究了甲醛/苯酚配比(物质的量之比即F/P)进行单因素分... 以苯酚、多聚甲醛、甲醛溶液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采用逐步共聚的聚合工艺,制备可发性甲阶酚醛树脂,采用环保型发泡剂、匀泡剂、实验室自制复合酸固化剂制备阻燃保温酚醛泡沫材料。研究了甲醛/苯酚配比(物质的量之比即F/P)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可发性甲阶酚醛树脂的物理性能、有毒物质残余量、分子结构和活性的影响以及与树脂可发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F/P=2.0时,可发性甲阶酚醛树脂的粘度为2 680 mPa.s,游离甲醛含量为0.75%,游离苯酚含量为2.3%,羟甲基含量为34.83%,泡沫表观密度为0.050 7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的量之比 可发性甲阶酚醛树脂 酚醛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SNCR+SCR)混合脱硝工艺气液多组分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周英贵 金宝昇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6,共8页
提出了改进型(SNCR+SCR)混合法脱硝工艺,建立了省煤器出口烟道NH3逃逸的摩尔分数分布模型和SCR入口烟道流场均流导流组件模块装置,基于Fluent平台,对大型燃煤锅炉改进型(SNCR+SCR)混合脱硝工艺在锅炉转向角处还原剂液滴与烟气的混合过... 提出了改进型(SNCR+SCR)混合法脱硝工艺,建立了省煤器出口烟道NH3逃逸的摩尔分数分布模型和SCR入口烟道流场均流导流组件模块装置,基于Fluent平台,对大型燃煤锅炉改进型(SNCR+SCR)混合脱硝工艺在锅炉转向角处还原剂液滴与烟气的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一步掌握SNCR后段烟气流场的氨氮混合特性和分布特性,同时考虑了混合过程与复杂温度场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其对SCR反应段的脱硝效果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喷枪位置固定条件下,传统SNCR反应区脱硝效率在尿素溶液喷射初期随喷射量增加而增大,但不是线性关系,当氨氮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15后,增长减缓,且氨逃逸量与增加的尿素溶液量也非线性关系,改进型工艺在转向角补充尿素溶液喷射后,省煤器出口NH3摩尔分数与补充尿素溶液流量呈线性关系,大大降低了尿素耗量,新型均流导流组件解决了SCR反应器入口界面的回流、二次流以及入射角过大问题,优化后催化剂入口界面烟气速度标准偏差小于10%,浓度场偏差小于5%,在(SNCR+SCR)脱硝总效率70%条件下,综合考虑漏氨,氨氮物质的量之比可控制在1.5以下.最后通过应用该模型计算实际燃煤机组电厂运行反馈信息来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 SNCR+SCR 混合 导流均流组件 氨氮物质的量之比 氨逃逸 液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苯酚配比对酚醛泡沫塑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伟 庄晓伟 +2 位作者 许玉芝 储富祥 王春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7,共4页
将甲醛溶液、多聚甲醛共同与苯酚反应,在NaOH碱性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逐步共聚制备可发性甲阶酚醛树脂(PF),然后将可发性甲阶PF与环保型发泡剂、匀泡剂和自制复合酸固化剂混合制备了阻燃绝热PF泡沫塑料。通过对甲醛/苯酚配比(物质的量之比... 将甲醛溶液、多聚甲醛共同与苯酚反应,在NaOH碱性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逐步共聚制备可发性甲阶酚醛树脂(PF),然后将可发性甲阶PF与环保型发泡剂、匀泡剂和自制复合酸固化剂混合制备了阻燃绝热PF泡沫塑料。通过对甲醛/苯酚配比(物质的量之比即F/P)进行单因素分析,重点研究了制得的PF泡沫塑料的泡孔结构、力学性能、绝热性能和阻燃性能,并通过锥形量热仪对PF泡沫塑料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F/P=2.0时,制得的PF泡沫塑料泡孔均匀致密,其孔径为268μm,弯曲强度为0.24 MPa,压缩强度为0.39 MPa,热导率为0.046 W/(m.K),氧指数为54.3%,热释放速率为0.57 kW/m2,烟灰产率仅为9.6 m2/m2,峰值CO产量仅为1.858 4 k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泡沫塑料 物质的量之比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岭土合成聚合氯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良彪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65-567,共3页
以高岭土为原料,利用盐酸酸溶、聚合过程制备聚合氯化铝(PAC),探索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焙烧温度800℃,原料配比1∶3.5,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60℃对合成工艺的影响,使A l2O3溶出率可达80%左右。用铝酸钠对盐基度进行调整,盐基度可达75... 以高岭土为原料,利用盐酸酸溶、聚合过程制备聚合氯化铝(PAC),探索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焙烧温度800℃,原料配比1∶3.5,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60℃对合成工艺的影响,使A l2O3溶出率可达80%左右。用铝酸钠对盐基度进行调整,盐基度可达75%左右,并对其性能与同类产品进行了净水性能考察对比。结果表明,产品质量达到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聚合 聚合氯化铝 合成 溶出率 物质的量之比 盐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液组成对碱性体系Zn-Ni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曾邱 李智勇 +5 位作者 马梦婷 宋超 盛旺迪 詹东平 田中群 蒋利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4-251,共8页
目的发现最优工艺条件,了解Zn-Ni电沉积机理。方法通过场发射电镜分析、能谱分析以及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以一种胺羧多官能团配体为Ni2+络合剂的碱性锌酸盐电解液体系中,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与锌镍离子总浓度对镀层的光泽度、镍含... 目的发现最优工艺条件,了解Zn-Ni电沉积机理。方法通过场发射电镜分析、能谱分析以及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以一种胺羧多官能团配体为Ni2+络合剂的碱性锌酸盐电解液体系中,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与锌镍离子总浓度对镀层的光泽度、镍含量、耐蚀性、表观质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增加会使得镀层镍含量降低,最后稳定在15%~19%,镀层微观结构由晶粒细致平滑型转化为粗大疏松型。物质的量之比为1.9时,镀层的腐蚀电流最小。锌镍离子总浓度增加会使得镀层镍含量缓慢减小,镀层微观结构由晶粒细致疏松型转化为细致紧密型,最后又转变为粗大疏松型,镀层的腐蚀电流先减小后急剧增大,即镀层的耐蚀性先增加后急剧降低。结论在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9、锌镍离子总浓度为0.12 mol/L时,所得镀层的综合性能最好。镀层锌/镍含量变化趋势符合Brenner吸附膜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I合金 电沉积 锌/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 摩尔总量 耐蚀性 碱性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壳脱除垃圾焚烧烟气中氯化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郭浩男 董瑞程 +1 位作者 丁志斌 刘希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136-140,共5页
为解决海岛生活垃圾焚烧中消除HCl问题,研究贝壳代替传统钙基吸附剂可行性。利用贝壳、Ca(OH)_2和Ca CO_3对高温模拟烟气进行HCl吸附实验,讨论了温度、吸附剂成分、吸附反应平衡和Ca/Cl物质的量之比对吸附剂脱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解决海岛生活垃圾焚烧中消除HCl问题,研究贝壳代替传统钙基吸附剂可行性。利用贝壳、Ca(OH)_2和Ca CO_3对高温模拟烟气进行HCl吸附实验,讨论了温度、吸附剂成分、吸附反应平衡和Ca/Cl物质的量之比对吸附剂脱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高于700℃时,贝壳的脱氯效果优于Ca(OH)_2和Ca CO_3;贝壳与钙基吸附剂脱氯规律有相似之处,高温下,Ca(OH)_2首先转化为Ca CO_3来发挥吸附作用;而贝壳主要成分为Ca CO_3;温度高于700℃时,贝壳吸附HCl反应的平衡浓度与Ca(OH)_2和Ca CO_3相当或更低;综合热值、脱氯效率等因素,最佳贝壳投加量为垃圾总量的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 CA(OH)2 CACO3 垃圾焚烧 烟气脱氯 Ca/Cl物质的量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9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1年第6期64-64,共1页
聚乙烯共聚物及其薄膜,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在流化床气相聚合反应器中合成并制成吹塑薄膜。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特征是气泡稳定性,其性能包括密度、熔体流动比和熔体储能模量(3000 Pa)的泡沫稳定性有效组合。FB-GPP反... 聚乙烯共聚物及其薄膜,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在流化床气相聚合反应器中合成并制成吹塑薄膜。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特征是气泡稳定性,其性能包括密度、熔体流动比和熔体储能模量(3000 Pa)的泡沫稳定性有效组合。FB-GPP反应器中操作条件包括反应器床温和H_(2)/C_(2)物质的量之比。由乙烯/α-烯烃共聚物制成的吹塑薄膜具有较强的气泡稳定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塑薄膜 熔体流动 物质的量之比 专利文摘 聚乙烯共聚物 泡沫稳定性 流化床 储能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