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划分
1
作者 何炼成 《学术研究》 1983年第3期57-61,共5页
关于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划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研究这一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正确安排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比例,确切统计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从而为制... 关于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划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研究这一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正确安排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比例,确切统计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从而为制订辩学的经济计划创造前提条件。但是,对这个问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而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学说告诉我们,必须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两个方面,来考察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即:一方面,从简单劳动过程的本性出发,来考察一般意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另一方面,从具体的生产方式的本质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具体使用价值 物质生产劳动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总产品 国民收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过程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劳动概念不能扩大到非物质产生领域
2
作者 官寒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80-83,共4页
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的理论,经济学界讨论热烈,分歧较大。争论的焦点是:生产劳动的概念是物质生产领域特有的,还是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共有的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也有现实... 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的理论,经济学界讨论热烈,分歧较大。争论的焦点是:生产劳动的概念是物质生产领域特有的,还是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共有的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也有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劳动本身 物质生产部门 雇佣工人 物质资料 总体工人 价值分配 生产形式 社会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能把非物质生产劳动排除在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之外——试从劳动二重性观点看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
3
作者 雎国余 《经济科学》 1983年第4期53-58,52,共7页
在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争论中,不少同志坚持认为,不仅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都不应当把非物质生产劳动包括在内。原因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既不生产使用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用于这方面的劳动耗费是对社会财... 在有关社会主义生产劳动问题的争论中,不少同志坚持认为,不仅社会主义生产劳动、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劳动,都不应当把非物质生产劳动包括在内。原因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既不生产使用价值,又不创造价值,用于这方面的劳动耗费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扣除,并且断定这种见解是符合马克思的观点的。但是,如果我们从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方面考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上述见解不仅不符合马克思的许多论述,而且在理论上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二重性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马克思 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劳动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非物质生产劳动者日趋增多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江帆 《学术研究》 1982年第1期29-31,共3页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迅速发展,“从事生产的人口百分比日益下降”,就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进一步增长了”,(中央党校编写小组:... 在我国经济理论界,长期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工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迅速发展,“从事生产的人口百分比日益下降”,就是“帝国主义寄生性进一步增长了”,(中央党校编写小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要和注释》,第67—68页)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口百分比是在日益下降,这是以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为前提的。其实随着物质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口百分比必然逐渐下降,非物质生产劳动者必然逐趋增多。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早就说过:“生产人口相对的少,不过是劳动生产率相对的高的另一种表现”。(《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第229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劳动 劳动生产 物质生产部门 物质生产领域 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剩余价值理论 百分比 寄生性 物质资料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非物质生产因素后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公式
5
作者 贾华强 《北京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133-137,共5页
在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里,马克思把他分析问题的重心伸向对物质生产领域内各项经济关系之间相互联系的考察上。这种考察无论对于当时或是现在,都是我们认识社会经济运动的基础和出发点。但是。
关键词 社会资本再生产 物质生产领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生产资料生产 生产因素 生活资料 新公式 经济运动 经济关系 理论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生产部门也要开展成本核算
6
作者 刘治平 《会计之友》 1987年第3期6-,共1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会计著作、教材论述成本核算,仅仅涉及物质生产领域,如工、交、农、林等企业。非物质生产领域,如行政机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则实行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按预算拨款,然后,按预算的使用范...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会计著作、教材论述成本核算,仅仅涉及物质生产领域,如工、交、农、林等企业。非物质生产领域,如行政机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则实行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按预算拨款,然后,按预算的使用范围办理支出和决算,根本不涉及成本的概念,显然不够完善。我国财政收入年达几千亿元,用于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经费,如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文教卫生事业费……等,每年预算支出占几百万元。按照传统的预算经费管理办法,这些部门皆姓“国”,吃“预算饭”,只要不突破预算,不再向国家追加预算花钱,预算会计就算是管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领域 物质生产部门 上级主管单位 行政管理费 卫生事业费 会议成本 我国财政收入 财政部门 于非 医疗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无形商品的劳动也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新探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有信 陈宝松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68-70,共3页
关于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非物质生产领域生产无形商品的劳动也创造价值,旨在确立一种判断标准或基本原则,即不管是物质生产领域还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凡是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不生产商品的劳动都不创... 关于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非物质生产领域生产无形商品的劳动也创造价值,旨在确立一种判断标准或基本原则,即不管是物质生产领域还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凡是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不生产商品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这里的关键是要承认非物质生产领域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是商品——无形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领域 劳动价值论 使用价值外延 无形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购置非生产性资产核算刍议
8
作者 刘爱杨 吴玉龙 张胜龙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93,共1页
非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最终成果是各种非生产性资产,主要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非生产性投资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消费性投资,没有盈利,投资不能收回,其再投资依靠社会积累,如对学校... 非生产性投资是指投入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投资,其最终成果是各种非生产性资产,主要用于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非生产性投资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纯消费性投资,没有盈利,投资不能收回,其再投资依靠社会积累,如对学校、国防安全、社会福利设施等的投资;另一部分是可转化为商品的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资产 资产核算 生产性投资 物质生产领域 购置 企业 社会积累 生活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生产劳动理论——评《生产劳动理论与实践》
9
作者 李平安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68-70,共3页
何炼成同志的著作《生产劳动理论与实践》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并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了初步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劳... 何炼成同志的著作《生产劳动理论与实践》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并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了初步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产劳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何炼成同志从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研究,他当时在《经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实践 理论与实践 物质生产领域 特殊含义 划分问题 窄派 马克思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划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界限
10
作者 陆立军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2期70-73,共4页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是,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但是,早在六十年代,以及在近年来重新展开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某些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的新见解。我认为这种见解比较符合马克思研究...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是,生产劳动只能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为限。但是,早在六十年代,以及在近年来重新展开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某些劳动也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的新见解。我认为这种见解比较符合马克思研究有关生产劳动问题的方法。然而,至今仍有不少同志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如果把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范围划得这样宽,那么是否还能承认非生产劳动的存在呢?究竟什么是划分生产劳动同非生产劳动的界限?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马克思恩格斯 六十年代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形式 劳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一系列概念的辨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善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79-85,共7页
本文提出,马克思在四个方面使用了“生产”的概念,说明社会财富包括生产的四个方面,从而阐明了马克思的四种生产理论;在对“生产”和“生产劳动”两个概念的异同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一系列相关概... 本文提出,马克思在四个方面使用了“生产”的概念,说明社会财富包括生产的四个方面,从而阐明了马克思的四种生产理论;在对“生产”和“生产劳动”两个概念的异同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一系列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从而解决了经济理论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上不同认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马克思 精神生产领域 生产剩余 人口生产 社会形式 社会关系 物质财富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两种社会劳动和国民生产综合指标的探讨
12
作者 冯宪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8-16,共9页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国民生产综合指标,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与对两种社会劳动的认识,对两大核算体系以及东西方国民生产综合指标的评价密切相关,其中对两种社会劳动的认识是最基本的... 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国民生产综合指标,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与对两种社会劳动的认识,对两大核算体系以及东西方国民生产综合指标的评价密切相关,其中对两种社会劳动的认识是最基本的问题。本文谈谈笔者对两种社会劳动的认识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劳动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财富的价值计算原则,提高建立、完善我国国民生产综合指标的设想。一、两种社会劳动及社会劳动的构成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讨论为时已久,近年来的理论争论主要在下面两个层次上展开: 第一个层次,从劳动的物质属性出发,即从生产劳动一般出发,一种意见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领域 社会劳动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社会财富 国民生产总值 剩余价值 物质生产部门 理论问题 物质资料生产 劳动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实践中的新问題
13
作者 陈元生 《经济科学》 1987年第2期7-13,65,共8页
马克思逝世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出现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它引起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出现某些新变化,同时也使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在实践中产生不少新问题。认真考察这些新变化和新问题,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 马克思逝世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出现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它引起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出现某些新变化,同时也使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在实践中产生不少新问题。认真考察这些新变化和新问题,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问题的实践依据和必要前提。一、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发生的新变化当代新技术革命,使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发生了与马克思时代不同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在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二重过程,即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中,都有明显的表现。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新变化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生产过程 物质生产部门 马克思 新技术革命 劳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王继唐 《财经问题研究》 1988年第5期55-60,共6页
(一) 最近几年,我国开始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范围问题,应当同我国统计国民收入一样,仅仅统计物质生产领域,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原理,是我们统计产品产值... (一) 最近几年,我国开始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范围问题,应当同我国统计国民收入一样,仅仅统计物质生产领域,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原理,是我们统计产品产值指标的重要依据。由于各种产品实物量的异质性,产品产值指标只能用来综合反映物质产品的总量。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都是从不同角度综合反映物质产品总量的,它们之间应保持着紧密地联系。关于精神财富成果和其他非物质产品成果,他们的收入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应当另行统计,单独观察,不宜同物质产品生产成果混杂在一起。资本主义国家统计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是以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三位一体公式为理论根据,提出资本创造利润,土地创造地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再分配 物质生产领域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 增加价值 产值指标 消费资料 生产成果 理论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耕漠同志在辽宁财经学院作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
1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财经问题研究》 1982年第4期59-75,共17页
今年六月,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同志应我院邀请前来讲学,其中一次作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着重论述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骆耕漠同志首先介绍了建国以... 今年六月,著名经济学家骆耕漠同志应我院邀请前来讲学,其中一次作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着重论述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骆耕漠同志首先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讨论的情况。他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学界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有两次探讨和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马克思 物质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领域 劳动产品 理论问题 使用价值 斯密 物质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法的探讨
16
作者 朱慧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35-42,共8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和四化建设的向前发展,在全国逐步建立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在内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平衡统计核算体系是必要的。只有建立起这样一套统计核算体系,才能综合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全过程和总成果,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和四化建设的向前发展,在全国逐步建立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在内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平衡统计核算体系是必要的。只有建立起这样一套统计核算体系,才能综合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全过程和总成果,并用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计划指导和经济效果的严格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生产总值 三种计算方法 西方国家 物质生产领域 国民收入再分配 国民经济总体 服务价值 综合平衡 综合性指标 物质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生产劳动问题
17
作者 吴永华 《财贸研究》 1986年第1期1-6,38,共7页
二十多年来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争,主要围绕下列两个问题展开的:一是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如何理解;二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如何定义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由此形成了窄、中、宽三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并不简单赞... 二十多年来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之争,主要围绕下列两个问题展开的:一是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如何理解;二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如何定义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由此形成了窄、中、宽三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并不简单赞同窄、中、宽三派中任何一派的观点。我们的观点是:第一,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理解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来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 物质生产部门 马克思经济理论 价值量 服务劳动 收入核算 物质生产领域 社会主义生产 马克思理论 生产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几个问题——与王继唐同志商榷
18
作者 霍政 《财经问题研究》 1988年第11期54-58,共5页
读了王继唐同志的《论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几个问题》一文,感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现提出一些浅见与王继唐同志商榷,并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一、生产与非生产领域的划分问题王文指出:“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范... 读了王继唐同志的《论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几个问题》一文,感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现提出一些浅见与王继唐同志商榷,并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一、生产与非生产领域的划分问题王文指出:“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范围问题,应当同我国统计国民收入一样,仅仅统计物质生产领域,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的原理,是我们统计产品产值指标的重要依据。”统计学界的同行们都知道,产品产值是以货币价值形态表现的劳动生产成果总量。统计产品产值要以生产领域为计算范围。而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的划分以物质生产为标志是马克思从抽象理论,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意义上论述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特别是在《剩余价值学说史》著作中都谈到划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要结合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加以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生产总值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国民收入再分配 物质生产领域 马克思主义 剩余价值 物质生产部门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成果 产值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体系——兼评生产劳动问题讨论中的某些观点
19
作者 杨锡祚 《社会科学辑刊》 1982年第6期65-70,共6页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全面理解这一理论体系,就不可能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得出科学的结论。我认为这一理论体系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生产劳动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基...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全面理解这一理论体系,就不可能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得出科学的结论。我认为这一理论体系可概括为如下几点:一、生产劳动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再生产理论基础上的;二、生产劳动是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和社会规定性的对立统一体,作为经济范畴其本质特征是社会规定性;三,随着大工业和科技的高度发展,由物质规定性产生的生产劳动的概念也将发生变化。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马克思通过对斯密生产劳动两个定义的评价阐述了生产劳动是关于劳动的社会规定性与物质规定性对立统一的理论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哪种具体劳动是生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物质规定性 理论体系 社会规定性 剩余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资本主义生产劳动 生产过程 物质生产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务品供求度量、平衡分析
20
作者 胡健颖 王立彦 《统计研究》 1988年第6期66-71,共6页
一、关于劳务品供求平衡关系的理解(一)劳务品的基本涵义及特性劳务品根本特点在于不是以物质实体的形式而是以无形的形式存在。劳务品既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也在社会生活中被直接消费。讨论劳务品显然无法回避它与物质产品(以... 一、关于劳务品供求平衡关系的理解(一)劳务品的基本涵义及特性劳务品根本特点在于不是以物质实体的形式而是以无形的形式存在。劳务品既作为社会生产活动的必要投入,也在社会生活中被直接消费。讨论劳务品显然无法回避它与物质产品(以下简称物品)的关系,按照现行三次产业划分和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领域划分,对劳务品可以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理解,整个第三产业的劳动成果都属于劳务品;狭义的理解,只有第三产业的第二至第四层次的劳动成果才属于劳务品(因为第一层次流通部门是划归物质生产领域的)即: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分析 劳务 第三产业 供求平衡 三次产业划分 金融保险业 物质生产领域 直接消费 生产活动 生活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