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华语电影中教堂的符号解构
- 1
-
-
作者
彭妍妍
-
机构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2014年第17期67-68,共2页
-
文摘
一、电影与基督教文化艺术是创造美、鉴赏美的活动,而宗教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产物,故二者在很多地方不谋而合。感知、想象、情感等诸多心理因素,在艺术与宗教领域中都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审美感情与宗教感情一样,往往是超脱日常生活的感情,追求精神愉悦而非物质满足,具有不少相似之处。在整体趋势上,艺术和宗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电影这个年轻的艺术后生,同时接受着其它传统艺术和宗教的滋养。基督教作为全球信徒最众的一种宗教。
-
关键词
华语电影
宗教领域
基督教文化
精神愉悦
物质满足
周润发
世界宗教研究
人性光辉
叶倩文
基督新教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从梦想到现实:中国梦三重思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郎帅
-
机构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32,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Z05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252)
-
文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富"与"国强"、民族的历史与未来、人民的物质丰富和精神幸福三对关系。对此,我们需要予以正确审处。在这三对关系中,每一对关系的两个构成要素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不同。从梦想到现实,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改进前者,强而有力地推动后者。只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国家的全方位崛起、民族的全面振兴、人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
-
关键词
中国梦
富与强
历史与未来
物质丰富与精神满足
-
分类号
D61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年少志高洁——《人之初》的意义
- 3
-
-
作者
西扬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8-8,共1页
-
文摘
在郑洞天的眼里,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作为一个高尚的人的人格力量是他作品真正的生命所在,于是,当他有一天要描述一个后来成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童年往事时,他就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点,使影片更具普遍意义。他没有化很多笔墨去表现信儿(聂耳)与众不同的音乐天才,他只是向观众讲述了有这样一个孩子,贫寒的家境没能给他随心所欲的物质满足,反而使他更多地吮吸了底层人生中善和美的精神甘露,“聂耳在一个真诚、无私、清贫而富于牺牲精神的人际氛围里长大,这是他日后成为一个人民艺术家的真正的奠基”。
-
关键词
童年往事
聂耳
音乐天才
牺牲精神
人民音乐家
人民艺术家
物质满足
人际氛围
人之初
人情冷暖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市场经济双刃剑论驳议
- 4
-
-
作者
王海明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
基金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
文摘
市场经济能够迅猛增加和公正分配财富,因而能够使国民的物质需要得到相对充分的满足,从而必定极大地增进国民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最终势必普遍提高国民品德。
-
关键词
市场经济行为
非市场经济行为
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
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
-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B032.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论统一经营、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 5
-
-
作者
李旭东
-
出处
《河北学刊》
1982年第1期65-68,共4页
-
-
关键词
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
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
增加农副产品商品数量和品种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是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目的.目前
我省农村实行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有:专业承包、联产计酬
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到组
统一经营
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统一管理包干到户以及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等形式.各地建立起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责任制
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促进生产的发展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农业生产实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
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的政策.只要群众满意
经济效果好
就应当稳定下来
进一步充实、完善它的内容.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