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态文化旅游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
司马俊莲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8
|
|
2
|
新时期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
毕亮
潘宝明
芮婷婷
刘枭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3
|
对咸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
孙志国
黄莉敏
定光平
何岳球
王树婷
熊晚珍
|
《江西农业学报》
CAS
|
2012 |
9
|
|
4
|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为例 |
詹一虹
周雨城
陈瑶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13
|
|
5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 |
刘金萍
贾鸿雁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6
|
|
6
|
陕西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
单杰
李红梅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7
|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
林庆
李旭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8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行为主体创新研究--基于社会企业角度 |
赖泽栋
杨建州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9
|
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为例 |
李梅
苗润莲
张敏
|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4
|
|
10
|
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
谭志国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12
|
|
1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多维度审视——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研发》 |
张伟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2
|
激荡与交流: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实践的交互式探索 |
王伟杰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0 |
|
13
|
四川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 |
郑伟
|
《中国茶叶》
|
2025 |
1
|
|
14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 |
姚慧
|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数字化技术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三重结构研究 |
彭文杰
高亮
周结友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6
|
数字技术赋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作用机理与推进策略 |
马振川
万义
白晋湘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元旅游资源的共生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 |
覃文艺
刘艳
吴冉
郑朋飞
耿秘
|
《农业与技术》
|
2025 |
0 |
|
18
|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视角 |
王鸣昊
付茜
|
《学海》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共享、流动与超越: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空间向度 |
杨之海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的制度逻辑和时代转向 |
段庆华
罗刚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