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践育人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结合 被引量:2
1
作者 蒙焕林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11-I0011,共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了。在这一背景下,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已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促进高校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了。在这一背景下,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已成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促进高校的实践育人活动。建设包容、多元的物质文化环境。首先,可以在校园内创建灵活的实践学习区。例如,使用可移动桌椅配置和可变换布局的教室,设计开放型和模块化的学习空间,适应不同团队和个人的学习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环境 实践育人 教育理念 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践能力的培养 物质文化环境 模块化 开放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人居文化环境质量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2
2
作者 朱媛媛 甘依霖 +1 位作者 曾菊新 孙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55-1863,共9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重塑中国现有乡村人居文化环境格局并形成城乡人居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科学界定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侧重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并围绕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测度,遴选影响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重塑中国现有乡村人居文化环境格局并形成城乡人居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科学界定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侧重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并围绕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测度,遴选影响人居文化环境变化的关键人类活动因子,构建由目标层、系统指标层、目标分解层与具体指标层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借助Delphi及AHP法和ArcGIS平台探析2005-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①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呈现差异化上升的趋势。宜昌、长株潭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级别,武汉、南昌两大省会所辖乡村地区发展迅速,衡阳市、常德市等传统工业基地已由优良等级逐步降为较差或恶劣等级。②乡村人居文化环境及子系统质量的演变并非完全同步。人居物质文化是人居文化环境系统演变的基础,直接带动了人居制度文化的优先演变,人居精神文化环境滞后于人居物质、制度文化环境的演变。③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演变由政府体制机制扶持保障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撑多元主体需求力、农村公共设施服务力“四轮”共同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文化环境 人居制度文化环境 人居精神文化环境 人居物质文化环境 驱动机制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法律与现代文化环境
3
作者 谢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8-53,共6页
现代法律是现代文化环境的产物,并随现代文化环境的发展而发展,也需要现代文化环境的保障而真正实现其价值。现代文化是由诸文化形式——物质文化、心理—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合力作用而形成的,因而,现代文化环境各要素之间只有和谐一致... 现代法律是现代文化环境的产物,并随现代文化环境的发展而发展,也需要现代文化环境的保障而真正实现其价值。现代文化是由诸文化形式——物质文化、心理—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合力作用而形成的,因而,现代文化环境各要素之间只有和谐一致.才能使法律发挥更有效的整体功能。否则,法律或者虚设,或者运行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环境 现代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 制度文化 法律意识 文化意识 现代文化 社会文化环境 整体功能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及其优化
4
作者 姚文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1-109,共9页
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由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西部分交织而成,具有自然环境、物质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四个层次。它们总是相互纠结、融合在一起,整合为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环境系统,对文艺价值发挥着整体性的作用。文艺... 文艺价值的生态环境由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西部分交织而成,具有自然环境、物质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四个层次。它们总是相互纠结、融合在一起,整合为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生态环境系统,对文艺价值发挥着整体性的作用。文艺价值由人的需要激发和定向,人的需要又是一定生态环境的产物,从而人的需要构成了文艺价值与生态环境相互联结的中介环节。从逻辑方面看,人对文艺的需要根据人的心理规律呈现为一种多维结构,即超前性需要和滞后性需要、恒常性需要和情境性需要、共生性需要和寄生性需要、有意识的需要和无意识的需要、聚敛性需要和发散性需要;从历史方面看,人对文艺的需要具有五种水平,即实现实践意志的需要、获取感知经验的需要、达到认识再现的需要、宣泄神秘情绪的需要、表现思想感情的需要。何种生态环境有利于文艺价值的发展?作者认为,文艺价值的优化生态环境大致有下列情况:(1)文化转换时期,使人在建构新的文化格局过程中始终处于奋发进取的紧张状态;(2)文化交流的空间转换创造了机遇;(3)文化价值的优化生态环境必须包含大量的新生事物;(4)有时险恶的外部环境,如外族入侵、阶级压迫、内战频仍、国土分裂等,使人产生一种必要的紧张感和激奋感,发生新的转机,燃起新的希望;(5)文艺价值的优化生态环境必须具备允许分歧和竞争、鼓励探索和创新、促进独创性和多样化的文艺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价值 生态环境系统 物质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 优化 实践意志 文艺政策 四个层次 中介环节 独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校园文化建设
5
作者 王爱平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高师 中国 校风建设 学生 素质教育 个性发展 物质文化环境 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海无边乐作舟 书山有路趣为径——论“乐学”艺术的全方位优化
6
作者 华林春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教育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别的不说,光“乐学”艺术就很有研究价值。所谓“乐学”,通俗地讲就是喜爱学习。东晋孙盛“论学忘餐”被人们奉为佳话,明末清初黄宗羲“鸡鸣就枕”也被人们传为美谈,至于蒲松龄从晨到暮迫日... 教育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别的不说,光“乐学”艺术就很有研究价值。所谓“乐学”,通俗地讲就是喜爱学习。东晋孙盛“论学忘餐”被人们奉为佳话,明末清初黄宗羲“鸡鸣就枕”也被人们传为美谈,至于蒲松龄从晨到暮迫日读,手不释卷乐如狂,更是精神感人。《论语·雍以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礼记·学记》亦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好”、“兴”、“乐”,即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海 全方位 学校 家庭教育 物质文化环境 “乐” 校园 少年 神感 花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