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贿赂范围新探——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背景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剑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7-300,共4页
我国刑法将贿赂规定为“财物”,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贿赂规定为“不正当好处”。目前,为了有效打击贿赂犯罪和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应将贿赂界定为财物、物质性利益和非物质性利益。
关键词 物质性利益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贿赂范围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化人格权的保护:损害赔偿与保护路径——基于现行民事立法的回应 被引量:9
2
作者 瞿灵敏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100,共12页
商品化人格权受保护的逻辑前提是人格要素的呈现方式与商业活动本身所具备的"双重合法性"。在侵害商品化人格权的案件中,权利人的精神损失主要通过推定的方式进行认定,在数额计算方面应以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为依据并兼顾人格... 商品化人格权受保护的逻辑前提是人格要素的呈现方式与商业活动本身所具备的"双重合法性"。在侵害商品化人格权的案件中,权利人的精神损失主要通过推定的方式进行认定,在数额计算方面应以精神损害赔偿的功能为依据并兼顾人格平等;权利人的财产损失也主要通过人格要素的可商业利用性进行推定,对于名人而言还可利用商业代言合同间接证明,在损失的数额计算上除传统的拟制授权金、不当得利剥夺和不法管理外,商业代言合同越来越成为经济损失计算发展的新动向,依据商业代言合同与损害之间的相关度的不同,商业代言合同可能具有直接适用、参考适用或不予适用的效力。《侵权责任法》第2条与第20条的联合适用,能够为商品化人格权的保护提供请求权基础、责任承担方式和赔偿数额的计算标准,较之于《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和竞争法的保护路径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化人格权 精神利益 物质性利益 损害赔偿 保护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