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二元论与心身分立——兼论中医形神观的历史局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福利 车离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2期34-36,共3页
由于长期以来左的思潮影响,致使国内对古希腊二元论哲学即古典二元论的研究,长期停滞于把它划归为特殊类型的唯心主义这种哲学阵营上的判定层次。同时,由于心身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最直接体现。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形神观 心身关系 思潮影响 历史局限 长期停滞 古希腊早期 物质和意识 兼论 哲学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哲学非基本问题的构想
2
作者 杨桂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4-27,共4页
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地总结了哲学发展史,写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首次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一直把哲学基本问... 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地总结了哲学发展史,写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首次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一直把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做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自从毛泽东同志《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问世以后,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则引起一次又一次的争论。毛泽东说:“在哲学里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近代哲学 路德维希 问题解决 前科学 哲学教科书 哲学问题解答 物质和意识 哲学研究 费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倾向
3
作者 李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69-72,共4页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各树其帜,观点相异,但是,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们毕竟又具有“共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哲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倾向。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资产阶级 物质和意识 观点相 哲学基本问题 逻辑实证主义 西方哲学家 先验主义 本原问题 辩证法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心论产生的根源及其与唯物论的同一性
4
作者 王征国 《理论与改革》 1987年第3期44-47,共4页
唯心主义是怎样产生的?流行的说法是'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科学很不发展的产物'。诚然,由于古代人不懂得人体的构造和作梦等现象,因而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对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如打雷、闪电和水旱灾害等现象无法解释,就容易产... 唯心主义是怎样产生的?流行的说法是'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科学很不发展的产物'。诚然,由于古代人不懂得人体的构造和作梦等现象,因而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对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如打雷、闪电和水旱灾害等现象无法解释,就容易产生在这个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这可以说是唯心主义的萌芽或最初形态,但并没有回答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如果说社会生产力低下和科学很不发达就必然产生唯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物质和意识 这个世界 阶级剥削 自我意识 费尔 历史过程 向相 生命阶段 万物之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畴史初探(六)——关于西方认识论范畴史的探讨(中)
5
作者 谢庆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3-20,88,共9页
转向认识论前提的考察十七世纪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涉及认识对象问题的争论。唯理论者认为感性事物变幻莫测,只有“实体”才稳定可靠。他们把“心灵”“上帝”“物体”之类的实体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在他们看来,实体独立于特殊事... 转向认识论前提的考察十七世纪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涉及认识对象问题的争论。唯理论者认为感性事物变幻莫测,只有“实体”才稳定可靠。他们把“心灵”“上帝”“物体”之类的实体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在他们看来,实体独立于特殊事物之外,不能被经验所感知,只能靠理智的直观。然而,在经验论者看来,只有感性事物才是认识的对象,一切知识都不能超出经验的范围。所以,洛克虽然也承认上述三类实体的存在,却又说其实我们对它们毫无所知。我们只能认识对象的可感性质一“名义本质”,无法认识对象的“实在本质”。这样,作为认识对象的外界事物究竟是怎样的,是象我们在经验中所感知的那样,还是另有某种独立自存的实体?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执一端,问题并没有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对象 十七世纪 霍尔巴赫 可感性 外界事物 狄德罗 爱尔维修 “形而上学” 物质和意识 外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李大钊“物心两面的改造”观
6
作者 顾幸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19-22,29,共5页
长期以来,无论是哲学史界,还是历史学界总是毫无疑问地把李大钊“五四”时期提出的“物心两面的改造”观当作二元论而加以否定。例如,吕希晨和王育民撰写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指出:李大钊“有时还存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残痕,特别... 长期以来,无论是哲学史界,还是历史学界总是毫无疑问地把李大钊“五四”时期提出的“物心两面的改造”观当作二元论而加以否定。例如,吕希晨和王育民撰写的《中国现代哲学史》教材指出:李大钊“有时还存在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残痕,特别是他受了达尔文进化论与克鲁泡特金互助论的影响,提出了“‘物质与精神两面改造’的二元论观点”;①研究李大钊的专家吕明灼先生在其专著《李大钊思想研究》中也指出:李大钊提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历史学界 达尔文进化论 克鲁泡特金 物质和意识 人心改造论 马恩 政治观念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7
作者 周德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8年第3期35-36,共2页
通过学校的思想教育部门和干部进行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或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两条重要途径,不可相互取代或抵消。我认为鉴于学生在校期间以求学为主、黄金时光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学校的思想教育部门和干部进行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或通过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两条重要途径,不可相互取代或抵消。我认为鉴于学生在校期间以求学为主、黄金时光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寓思想教育于智育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教育 哲学课 学校思想教育 哲学教学 现代化事业 教学过程 共产主义理想 教育工作者 关系原理 物质和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和客体
8
作者 司徒锡钧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91-95,共5页
近几年来,哲学界对主体和客体问题研究意见不尽一致,争论十分热烈。本文拟对其中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1 什么是主体?有些同志把认识主体仅仅定义为人。我认为,认识主体应该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生产工具和实... 近几年来,哲学界对主体和客体问题研究意见不尽一致,争论十分热烈。本文拟对其中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1 什么是主体?有些同志把认识主体仅仅定义为人。我认为,认识主体应该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生产工具和实践技能的个人和集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从本质上看,人是社会存在物,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具有社会性的现实的人,是从事改造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 社会存在物 自然存在物 哲学基本问题 文化知识 认识论研究 物质和意识 认识对象 人类社会 认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思想政治工作于课堂教学之中
9
作者 阎春金 《现代教育管理》 1987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前有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即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思想政治工作是系统工程,应定名为思想政治工程学”,也有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属于行为科学范畴”,还有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生产力”等等,究竟上述提法是否科学,可以... 目前有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即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思想政治工作是系统工程,应定名为思想政治工程学”,也有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属于行为科学范畴”,还有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生产力”等等,究竟上述提法是否科学,可以进一步研究和讨论。但是总的思想是应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程学 课堂教学 辩证关系 现代化建设 物质和意识 精神文明建设 关系原理 思想支配 人生观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0
作者 杨焕章 阳晓康 《湖湘论坛》 1990年第5期8-12,共5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的解放给哲学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改革开放的实践给哲学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走上了在反思、探索中开拓创新的道路,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十年哲学理论研究的主流是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的解放给哲学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改革开放的实践给哲学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走上了在反思、探索中开拓创新的道路,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十年哲学理论研究的主流是好的,基本上适应了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理论 哲学研究 物质本体论 物质和意识 主体性原则 意识形态领域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代精神 革命变革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再认识
11
作者 沈明明 《学习月刊(福建)》 1987年第12期9-12,共4页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但是,究竟如何理解这个'第一性'?传统观点把它仅理解为世界的本原(本质等)问题,因而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分就仅在于对世界本原持不同的看法,两大派别的区分也仅是一个本...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但是,究竟如何理解这个'第一性'?传统观点把它仅理解为世界的本原(本质等)问题,因而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分就仅在于对世界本原持不同的看法,两大派别的区分也仅是一个本体论问题。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思格斯指出,基本问题的提出是对'全部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本体论问题 世界本原 认识路线 近代哲学 感性世界 康德哲学 物质和意识 近现代哲学 认识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存在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统一
12
作者 翁世盛 《学习月刊(福建)》 1986年第12期23-28,共6页
当今世界早已进入了人类大规模的、深入的、创造性的、系统工程的实践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体制改革就是这样的伟大实践。为了有效地指导实践,现在很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目前有的人认为它的实质是本体论(... 当今世界早已进入了人类大规模的、深入的、创造性的、系统工程的实践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体制改革就是这样的伟大实践。为了有效地指导实践,现在很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目前有的人认为它的实质是本体论(存在论),有的认为是认识论,还有的人认为是唯物史观,甚至人道主义的。我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存在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统一,在实质上是实践论。这里略述已见以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 实践论 认识论问题 物质和意识 现代化建设 哲学基本问题 主体性原则 《实践论》 人类实践 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技革命与哲学改革关系研究概述(二)
13
作者 陆云彬 《学习月刊(福建)》 1985年第7期54-55,共2页
四、现代科技革命与唯物史观有的同志认为,唯物史观也要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科技革命会引起唯物史观产生重大变化:(一)生产力。有些同志认为,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的概念或范畴应当修改。第一... 四、现代科技革命与唯物史观有的同志认为,唯物史观也要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科技革命会引起唯物史观产生重大变化:(一)生产力。有些同志认为,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条件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的概念或范畴应当修改。第一种意见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技革命 物质生产活动 人类生产方式 社会历史因素 物质和意识 知识形态 人类物质文明 技术属性 运动速度 社会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改进高等专科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材的看法
14
作者 程惠莲 《中国大学教学》 1994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于改进高等专科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材的看法程惠莲为全面贯彻十四大精神,及时反映时代特征,从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写一本供专科学校公共理论课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教材,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于改进高等专科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材的看法程惠莲为全面贯彻十四大精神,及时反映时代特征,从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写一本供专科学校公共理论课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教材,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的主要特点应从阐明有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课 哲学概论 哲学原理 物质和意识 特色理论 中国特色 关系原理 辩证关系 超越资本主义 一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的复辟和唯心主义的复活——评苏联对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态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5年第1期5-7,17,共4页
七十年代以来,哥本哈根学派在苏联颇交红运。以苏联哲学界的头目奥米里扬诺夫斯基为指挥,学术“权威”福克为领唱的御用合唱团,为量子力学中的哥本哈根学派大唱赞歌。他们在苏联、西欧和美国的一些刊物上连续发表文章,把这个物理学中唯... 七十年代以来,哥本哈根学派在苏联颇交红运。以苏联哲学界的头目奥米里扬诺夫斯基为指挥,学术“权威”福克为领唱的御用合唱团,为量子力学中的哥本哈根学派大唱赞歌。他们在苏联、西欧和美国的一些刊物上连续发表文章,把这个物理学中唯心主义的重要流派吹上了天。他们吹捧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玻尔“具有很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解决了波粒二象性的辩证解释”、“玻尔具有二十世纪物理学领域的总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本哈根学派 物理学领域 波粒二象性 玻尔 里扬 辩证法思想 物质和意识 互补原理 原则同格 海森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苏修御用学者奥米里扬诺夫斯基的“变”
16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76年第1期38-42,共5页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室主任奥米里扬诺夫斯基(以下简称奥米)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以后,连续不断地发表文章和讲话,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中散布了大量修正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特别是对量子力学中...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室主任奥米里扬诺夫斯基(以下简称奥米)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以后,连续不断地发表文章和讲话,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中散布了大量修正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特别是对量子力学中的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观点的评价,由过去的批判变为吹捧,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本哈根学派 里扬 苏联科学院 哲学领域 哲学问题 哲学观点 海森堡 互补原理 物质和意识 原则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