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文论视域中的“赋、比、兴” 被引量:34
1
作者 叶嘉莹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赋、比、兴"乃《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借物象与事象传达感动并引起读者感动的三种表达方式,是心物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赋"是即物即心。它与西方在"形... "赋、比、兴"乃《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借物象与事象传达感动并引起读者感动的三种表达方式,是心物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赋"是即物即心。它与西方在"形象与情志关系"上的最大不同在于,西方的诗歌创作多出于理性的安排,从而降低了"兴"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而成为不重要的一环,其八种"情志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仅类于中国诗歌创作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中的"比"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中西文论 物象与事象 心物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