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毒死蜱土壤环境基准研究
1
作者 苏可欣 汤其阳 +1 位作者 王鑫伟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62,共15页
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杀虫剂,因具有持久性和难降解性,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明确规定CPF的土壤安全浓度,且相关科学完善的土壤基准研究仍较为匮乏,导致土壤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缺乏充分依... 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杀虫剂,因具有持久性和难降解性,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明确规定CPF的土壤安全浓度,且相关科学完善的土壤基准研究仍较为匮乏,导致土壤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缺乏充分依据。本研究针对多种土壤生物开展梯度浓度CPF毒性试验,结合数据库与文献毒性和富集数据,构建了本土CPF土壤陆生慢性毒性数据集及农作物富集数据集,揭示了CPF的毒性特征及潜在危害。同时,采用5种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模型推导出CPF的土壤生态基准值和农产品安全基准值。研究表明,在14 d的暴露周期内,CPF在土壤中保持稳定,残留含量占初始暴露浓度的69.23%~91.22%。CPF对非目标土壤生物的慢性毒性阈值范围为2.50~136.08 mg·kg^(-1);此外,CPF在土壤与农作物之间的生物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BCF)范围为0.016~2.56,不同农作物间富集能力差异显著,最高可达156倍;在SSD模型中,玻尔兹曼(Boltzmann)分布模型被确定为推导CPF土壤生态环境基准值的最优模型,推导的基准值为0.26 mg·kg^(-1);而基于伯尔三参数分布(BurrⅢ)模型推导的农产品安全基准值为0.012 mg·kg^(-1),两者基准值相差21.4倍,反映了在制定土壤基准时,需要更加关注不同保护目标的精准分级保护。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土壤环境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毒性效应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土壤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正丙苯和异丙苯海水水质基准
2
作者 李玉梅 夏宇凡 孟范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64-6372,共9页
目前国内外尚无正丙苯(n-PBZ)和异丙苯(i-PBZ)的海水水质标准,不利于海洋环境中此类化学品的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本文进行n-PBZ和i-PBZ对4种海洋动物(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卤虫Artemia 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 目前国内外尚无正丙苯(n-PBZ)和异丙苯(i-PBZ)的海水水质标准,不利于海洋环境中此类化学品的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本文进行n-PBZ和i-PBZ对4种海洋动物(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卤虫Artemia 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enarum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急性毒性试验,然后将所得到的毒性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海洋微藻毒性数据相整合,构建2种丙苯对海洋生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由此计算它们对5%海洋物种有害的浓度(HC_(5)),进而推导出相应的短期海水水质基准(SSQC).结果表明,n-PBZ、i-PBZ对海洋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38~83.89和1.30~119.11mg/L,其中,黑褐新糠虾对2种丙苯均最敏感.n-PBZ和i-PBZ的HC_(5)分别为0.48,1.71mg/L,相应的SSQC分别为0.16,0.57mg/L.根据风险熵(RQ)计算,目前大多数海域中丙苯的生态风险较低,但是,海上石油开采作业区附近海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丙苯,造成中等级的生态风险(RQ>0.1).在丙苯泄漏事故海域,海洋生态风险将会达到极高水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污染的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苯 海水 急性毒性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短期海水水质基准(SSQ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在农药水质基准推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梁霞 周军英 +3 位作者 李建宏 王香兰 宋宁慧 单正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8-405,共8页
水质基准推导方法在水质基准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基准推导方法,但利用此方法推导水质基准时,可选用的模型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农药毒性数据集。为了筛选得到拟合优度较好的... 水质基准推导方法在水质基准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基准推导方法,但利用此方法推导水质基准时,可选用的模型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农药毒性数据集。为了筛选得到拟合优度较好的模型,选取4种典型农药,对采用不同模型拟合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sigmoid、Gaussian、Gompertz和exponential growth 4种模型对于农药数据集,无论是在曲线走势、HC5值的合理性还是拟合优度方面的拟合效果都优于其他几种模型。因此,在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农药水质基准时,可以首选上述4种模型进行拟合,然后再从中选出最优模型来确定基准值,从而保证基准值推导的科学性。研究结果可为农药水质基准制定时推导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度分布 农药 水质基准 推导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及相平衡理论的汾河流域磺胺类抗生素生态风险阈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瑞民 赵静 +3 位作者 韩文辉 王林芳 马双绕 夏星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NEC是风险评估的关键。本研究以黄河支流——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采集水体和沉积物的样品,发现水体中SAs的磺胺甲恶唑(SMX)含量最高,均值为73.6 ng·L^(-1),而磺胺醋酰(SAAM)检出率最高,高达100%。沉积物中仅检出了2种SAs类抗生素,为磺胺醋酰(SAAM)和磺胺喹恶啉(SQX),但检出频率却高达100%。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SSD)得到水体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3.40~440μg·L^(-1)。在此基础上,基于水-沉积物密度、体积比等参数,采用相平衡理论(EqP)进一步得到了沉积物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0.065~75.5 mg·kg^(-1)。基于确定的生态风险阈值,对汾河流域SAs现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仅水体中的甲氧苄啶(TMP)的风险商(RQ)均值为0.014,存在一定的低风险,但超标概率仅为8%,而其他类别在水体和沉积物中RQ均低于0.01,均无显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SAs) 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相平衡理论(EqP) 生态风险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磺胺类药物的水质基准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志霞 王斌 +1 位作者 袁宏林 余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4-188,共5页
基于中国的水生生物区系特征,筛选了包括细菌、藻类、轮虫、甲壳类、鱼类、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使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探讨了物种的敏感度分布特征,推导了磺胺类药物的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同时,用基准值与毒性百分数排序法... 基于中国的水生生物区系特征,筛选了包括细菌、藻类、轮虫、甲壳类、鱼类、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使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探讨了物种的敏感度分布特征,推导了磺胺类药物的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同时,用基准值与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在对急性值的推导上做了对比,总体显示HC5值大于急性浓度终值(FAV值),毒性百分数排序法更加保守。在用不同模型拟合过程显示,所选用的6种磺胺类药物,除磺胺嘧啶外,5种SSD计算出的HC_5的几何均值可作为推导基准最大浓度(CMC)和基准连续浓度(CCC)的基准值。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出的基准连续浓度(CCC)值显示,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和磺胺氯哒嗪的数值较低,分别为0.02、0.06、0.08 mg/L,均低于0.1 mg/L。由于毒性数据量偏小,个别数据的波动对数据分布特征影响较大,几种模型推导的磺胺嘧啶的HC_5几何均值与急性浓度终值(FAV值)的差异也反映了应用不同方法推导水质基准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现有数据的数量和质量,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水质基准的推导和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度分布 磺胺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甲基叔丁基醚水生生物预测无效应浓度推导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玉婷 高子竣 +3 位作者 于洋 张丽丽 林军 竹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2-380,共9页
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其具有较强的水溶性且在水体中难以被降解。为估算MTBE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数据库检索法收集MTBE危害信息,并对危害数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其具有较强的水溶性且在水体中难以被降解。为估算MTBE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数据库检索法收集MTBE危害信息,并对危害数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法预测不同种类水生生物5%物种危害浓度(HC_(5)),应用评估因子法推导获得PNEC值。数据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在调研的17篇文献179条数据中,高质量可靠数据54条,占评估数据的30%。另有33条来自数据库的数据满足质量要求。采用SSD法获得全部物种、鱼类、水生植物、节肢动物的HC_(5)值,其中正态分布模型得到的HC_(5)值分别为128.56、491.13、143.25和117.71 mg·L^(-1);逻辑斯谛分布模型得到的HC_(5)值分别为129.62、485.78、151.83和121.5 mg·L^(-1)。应用评估因子法估算出全部物种、鱼类、水生植物和节肢动物的PNEC分别为42.85、161.93、47.75和39.23 mg·L^(-1)。研究表明,MTBE对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PNEC值存在差异,其中节肢动物生物相对敏感。本研究基于现有数据完成,以期为MTBE的环境风险评估及水质基准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MTBE) 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数据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高铁酸钾对淡水水产养殖生物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国庆 殷玉婷 +3 位作者 王新池 宋超 杜立志 张建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4-780,共7页
高铁酸钾作为水质改良剂,在水产行业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但高铁酸钾使用的安全性与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一直不明确。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来推导高铁酸钾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评价高铁酸钾... 高铁酸钾作为水质改良剂,在水产行业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但高铁酸钾使用的安全性与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一直不明确。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来推导高铁酸钾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评价高铁酸钾对淡水水产养殖生物的生态风险,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法获取高铁酸钾对14种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值;选取6种拟合模型来拟合毒性数据,通过比较回归系数和残差平方和来确定拟合优度最佳的模型;推导高铁酸钾对不同类生物的5%危害浓度HC 5阈值(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以及高铁酸钾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及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结合SSD模型计算高铁酸钾对淡水水产养殖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ly affected fraction,PAF)。结果显示,Sigmoid模型拟合优度最佳,高铁酸钾对全部淡水水生生物的安全基准值为6.82 mg·L^(-1),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安全基准值为9.53 mg·L^(-1);日常水产养殖高铁酸钾使用的浓度值所对应PAF值为0,生态风险低。研究结果可为高铁酸钾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制定以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急性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霉素淡水生物水质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翱月 刘萌硕 +1 位作者 董素涵 王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克拉霉素(CLA)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环境中CLA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危害,而我国尚缺乏CLA的淡水生物水质基准值。该研究搜集筛选了CLA对淡水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共获得5门8科15条急性毒性数据和5门6科16条慢... 克拉霉素(CLA)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环境中CLA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危害,而我国尚缺乏CLA的淡水生物水质基准值。该研究搜集筛选了CLA对淡水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共获得5门8科15条急性毒性数据和5门6科16条慢性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CLA的水质基准进行推导,经SSD方法推导出短期水质基准(SWQC)和长期水质基准(LWQC)分别为0.581和0.071μg·L^(-1),通过SSR方法推导出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和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3.741和0.919μg·L^(-1),最终采用SSD方法的结果作为保护我国淡水生物的水质基准。分别使用慢性毒作用带分析、熵值法和安全阈值法对我国部分水域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基于慢性毒作用带分析发现,CLA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较大,危险性等级为高度危险;基于熵值法发现,CLA在我国部分水域中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基于安全阈值法发现,CLA在我国典型水体中几乎无风险。由于安全阈值法评估时数据量有限,未能充分考虑水生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对CLA分布的影响,熵值法与慢性毒作用带分析结果相近,且熵值法评估结果显示研究水体呈现一定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更能引起对CLA在淡水环境中生态风险的关注,故以熵值法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最终结果。CLA在我国渭河关中段、北运河、珠江流域深圳河、珠江广州段、南明河、洪湖的风险评估等级为中等风险,其余水域皆呈现低等风险。该研究可为CLA水质标准制定和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霉素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物种敏感度分布 物种敏感度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基准方法学概述及建立我国水生态基准的探讨 被引量:52
9
作者 金小伟 雷炳莉 +2 位作者 许宜平 查金苗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09-616,共8页
水生态基准的研究和制定对于控制进入水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护水体生物多样性及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现有的主要水生态基准推导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从基准保护目标、数据的收集与评估、基... 水生态基准的研究和制定对于控制进入水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护水体生物多样性及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现有的主要水生态基准推导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从基准保护目标、数据的收集与评估、基准的计算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各国水质基准推导方法进行了比较.参照国外水质基准的推导过程及我国水生态系统的特征,探讨了合理可行的水生态基准保护目标、计算方法及推导流程,并对我国水生态基准的推导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基准 评估因子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生态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盐度校正法的中国河口铅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制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单阳阳 李正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2-287,共16页
铅是中国近海海域中主要的重金属类污染物,其显著的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河口是沟通河流和海洋的生态交错带,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目前,中国铅的水质基准研究主要聚焦于海洋和淡水,缺乏... 铅是中国近海海域中主要的重金属类污染物,其显著的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河口是沟通河流和海洋的生态交错带,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目前,中国铅的水质基准研究主要聚焦于海洋和淡水,缺乏针对河口的水质基准研究,不能满足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此外,河口盐度变化剧烈,可能对铅的生物毒性产生影响。本文搜集筛选了31种中国河口生物的铅毒性数据,分析了水体盐度对铅毒性的影响,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中国河口的铅水质基准。结果表明,铅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随盐度升高而降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拟合直线斜率为0.026;对于不同门类生物,盐度效应明显不同,对于脊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硅藻门拟合直线斜率分别为0.088、0.142、0.014和0.066。根据中国河口生物的铅毒性数据,获得标准盐度(Salinity=28)下中国河口铅短期水质基准和长期水质基准分别为48.68μg·L-1和5.60μg·L-1。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河口铅的生态风险评估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河口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关于抗生素淡水生物水质基准研究的文献调研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刘青林 +1 位作者 刘萌硕 王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36,共15页
抗生素彻底改变了兽医学和人类医学,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然而由于其环境持久性和耐药性,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本文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和Web of S cience... 抗生素彻底改变了兽医学和人类医学,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然而由于其环境持久性和耐药性,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本文在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和Web of S cience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收集了2023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23篇抗生素水质基准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抗生素水质基准的研究概况,对比了抗生素基准推导结果及所用毒性数据,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及注意事项。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在研究对象方面,已推导出淡水生物水质基准的抗生素共计34种,仍有80.00%以上的抗生素待开展相关研究,建议将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洛美沙星作为后续研究的首要对象。在推导方法方面,使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method,SSD法)和评价因子法(assessment factor method,AF法)进行抗生素水质基准推导的频率最高,分别为48.78%和33.33%,基于SSD法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toxicity percentage ranking method,TPR法)得到的抗生素水质基准值较为接近,建议优先选择SSD法。在毒性数据方面,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是最常用于抗生素毒性测试的3类水生生物,但是在水生生物短期水质基准(short-term water quality criteria,SWQC)推导时使用鱼类毒性数据的频率较长期水质基准(long-term water quality criteria,LWQC)少,LWQC推导时使用的无脊椎动物毒性数据量明显少于推导SWQC,建议加强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和无脊椎动物的慢性毒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水质基准 生物毒性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70
12
作者 吴丰昌 孟伟 +4 位作者 曹宇静 李会仙 张瑞卿 冯承莲 闫振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和易残留等特点,会对水生生物及水生态系统产生有害影响.为有效控制镉给水生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镉的水生生物基准研究,为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以我国淡水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区系为保护...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具有高毒性、难降解和易残留等特点,会对水生生物及水生态系统产生有害影响.为有效控制镉给水生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镉的水生生物基准研究,为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以我国淡水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区系为保护对象,结合大量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镉对我国淡水生物区系中代表物种的毒理学数据,运用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等当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基准推导方法,研究我国淡水中镉的基准值及其推导过程.结果表明:评价因子法得出的基准值为单值,其值为0.15μg/L;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出的基准值包括基准最大浓度和基准连续浓度,二者分别为7.30和0.12μg/L;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得出的基准值分为短期危险浓度和长期危险浓度,二者分别为32.50和0.46μg/L.比较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基准值之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分析了影响镉的水生生物基准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基准 评价因子 毒性百分数排序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淡水水生生物硝基苯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吴丰昌 孟伟 +4 位作者 张瑞卿 李会仙 曹宇静 徐冰冰 冯承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硝基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美国和中国2种类型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特征的基础上,分别筛选两国水生生物物种的毒性数据,运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评价因子法分别推导了2个国家保护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同时,结合... 以硝基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美国和中国2种类型水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特征的基础上,分别筛选两国水生生物物种的毒性数据,运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评价因子法分别推导了2个国家保护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同时,结合国内外主要水体ρ(硝基苯)分布特征,对地表水体中硝基苯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由于生物区系不同,同样方法得到的美国水质基准值明显高于中国水质基准值,其中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得出的基准值最为合理.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得到中国硝基苯急性基准值为0.572 mg/L,慢性基准值为0.114 mg/L;美国硝基苯急性基准值为7.271 mg/L,慢性基准值为2.031 mg/L.风险表征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地表水体中硝基苯不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水质基准 水生态系统 生物区系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铜的淡水生物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54
14
作者 吴丰昌 冯承莲 +3 位作者 曹宇静 张瑞卿 李会仙 赵晓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17-628,共12页
铜是生命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当铜的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又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有效控制铜给水生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铜的水质基准研究工作。以我国淡水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收集和筛选了淡水水体中的生物物种和... 铜是生命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当铜的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又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有效控制铜给水生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铜的水质基准研究工作。以我国淡水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收集和筛选了淡水水体中的生物物种和相应的毒性数据。用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推导了我国铜的淡水生物水质基准。结果表明,用评价因子法得出的铜的基准值为2.00μg·L-1;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出的铜的基准最大浓度和基准连续浓度分别为9.10和5.63μg·L-1;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得出的保护95%物种的铜的短期危险浓度和长期危险浓度分别为30.00和9.44μg·L-1。3种方法得到的铜的水质基准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比较分析,推荐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作为铜的基准推导的首选方法。研究结果对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基准 评价因子 毒性百分数排序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淡水生物的毒性特征与水质基准的研究 被引量:83
15
作者 吴丰昌 冯承莲 +4 位作者 曹宇静 张瑞卿 李会仙 廖海清 赵晓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67-382,共16页
锌是生命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当锌的浓度超过一定剂量时,又会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系统研究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亟需开展锌的水质基准研究工作。本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锌的毒性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按照水质基... 锌是生命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但当锌的浓度超过一定剂量时,又会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为了系统研究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亟需开展锌的水质基准研究工作。本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锌的毒性特征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按照水质基准常用的几种方法,包括评价因子法、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分别推导了我国锌的保护淡水水生生物的水质基准。结果表明,不同的生物对锌毒性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甲壳类的敏感性最强,两栖类的敏感性最弱,敏感性排序为甲壳类>其他类>鱼类>两栖类。最终推荐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得出的基准值为锌的水质基准值,得出的锌的基准最大浓度和基准连续浓度分别为89.7μg·L-1和34.5μg·L-1。同时,基于物种敏感性不同,得出保护鱼类、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急性生物基准值分别为298.9μg·L-1、67.3μg·L-1和76.9μg·L-1;慢性生物基准值分别为36.9μg·L-1、12.9μg·L-1和14.8μg·L-1。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目前锌的水质标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水生生物的"欠保护"问题,本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水质基准制订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基准 评价因子 毒性百分数排序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萘威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曲 郭继香 +3 位作者 孙乾耀 吴丰昌 韩梅 白英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收集、筛选出5门23科44个物种的急性毒性数据和1门1科2个物种的慢性毒性数据,分别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我国甲萘威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进行推导. 结果表明: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物种的急... 为保护我国淡水水生生物,收集、筛选出5门23科44个物种的急性毒性数据和1门1科2个物种的慢性毒性数据,分别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我国甲萘威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进行推导. 结果表明: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物种的急性毒性平均值范围为2.25~27 609 μg/L,甲壳纲急性毒性平均值范围为2.25~1 000 μg/L,鱼纲急性毒性平均值范围为700~27 609 μg/L,最敏感的物种为棘爪网纹溞,最不敏感的物种为胡鲶.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推导出的基准最大浓度和基准连续浓度均为2.6 μg/L,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出的短期危险浓度和长期危险浓度分别为3.3和1.6 μg/L. 中美甲萘威的水质基准值差异归因于两国生物区系的不同. 甲壳纲对甲萘威的敏感度大于鱼纲. 初步统计表明,在22个天然水体样品中,有50%样品的甲萘威浓度高于淡水水质基准,存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萘威 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毒性百分数排序 物种敏感度分布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与硬度的相关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石慧 冯承莲 +1 位作者 黄虹 吴丰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铝是一种金属元素,生物体内铝的含量很少。但铝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导致铝在水体、土壤以及各种水生及陆生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断升高,对生物体健康产生了一定风险。为了深入了解铝对我国水生生物的影响和生态风险,开展铝对水生生物... 铝是一种金属元素,生物体内铝的含量很少。但铝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导致铝在水体、土壤以及各种水生及陆生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断升高,对生物体健康产生了一定风险。为了深入了解铝对我国水生生物的影响和生态风险,开展铝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水体硬度对铝的生物毒性存在一定影响,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我国淡水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收集和筛选了铝对淡水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同时对硬度与铝的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铝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随水体硬度增加而降低,铝毒性与硬度相关关系的斜率为0.5600。通过硬度校正,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获得硬度为50 mg·L^(-1)时我国铝的短期基准值和长期基准值分别为294μg·L^(-1)和24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基准 硬度校正 物种敏感度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水生生物基准推导和对中国部分水体生态风险初步评估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丽红 张瑜 +3 位作者 丁婷婷 孟甜 肖欣欣 曹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0-1616,共7页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环境中红霉素残留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而中国目前尚缺乏红霉素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因而研究适合中国流域水环境的红霉素水生生物基准,对于保护中国淡水水生生物以及水质基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环境中红霉素残留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而中国目前尚缺乏红霉素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因而研究适合中国流域水环境的红霉素水生生物基准,对于保护中国淡水水生生物以及水质基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搜集筛选了红霉素对中国淡水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共获得3门8科的10个急性毒性数据和2门4科的4个慢性毒性数据。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推荐的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推导红霉素的水生生物基准,同时以log-normal SSD法和log-logistic SSD法对基准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比较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基准值之间的差异及形成原因,分析了影响红霉素水生生物基准的关键因素。得出采用SSR法推导的保护中国水生生物的红霉素急性基准值(CMC)为0.47μg·L^−1,慢性基准值(CCC)为0.10μg·L^−1相对可行。将该研究推导出的红霉素慢性基准值(CCC)与中国部分江河和湖泊中红霉素暴露浓度相比较,采用风险商值(RQ)评价了红霉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辽河、海河和珠江,部分区域点位存在一定的红霉素暴露生态风险。研究结论可为红霉素水质标准制定和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水生生物基准 物种敏感度排序 物种敏感度分布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防污漆中铜的海洋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梅承芳 梁慧君 +5 位作者 周小翠 田亚静 邓桂荣 许玫英 栾天罡 曾国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193,共12页
为有效控制防污漆中杀生物活性物质给海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活性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为筛选环境友好型活性物质提供依据。以25种国产防污漆中的铜为评估对象,采用防污漆活性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针对性方法,分步进行暴露评... 为有效控制防污漆中杀生物活性物质给海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亟需开展活性物质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为筛选环境友好型活性物质提供依据。以25种国产防污漆中的铜为评估对象,采用防污漆活性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针对性方法,分步进行暴露评估、危害性评估和风险表征。暴露评估采用海洋防污剂预测环境浓度模型(MAMPEC)中的港口、码头和开阔海域等典型暴露场景;危害性评估基于铜对淡水和海水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评估因子法;风险表征采用熵值法。结果表明,铜对全部水生生物和海水生物的预测无效应浓度分别为2.8和2.3μg·L^(-1),藻类对铜最为敏感。除1种配方外,其余24种防污漆配方中铜的风险熵均小于1,可判定铜为"相对低风险"类活性物质,使用上述防污漆时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风险较小。铜在不同暴露场景中的环境风险分析表明其对水流交换较弱海域的码头造成的风险最大,其次是默认港口和码头,对于公海造成的风险最小。根据现有的评估结果,设计含铜型防污漆配方时,应使铜的释放速率不大于33.5μg·cm^(-2)·d^(-1),以避免对较封闭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风险评估 防污漆活性物质 物种敏感度分布 典型暴露场景 环境预测浓度 预测无效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淡水水质基准初探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莉 刘静 +1 位作者 柳振铎 李超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0-290,共11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是一种常用的洗涤剂,具有难降解和易残留等特点,是我国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有害物质。当水中LAS浓度过高时,会对淡水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以LAS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组成特征,筛选国内外文献中有...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是一种常用的洗涤剂,具有难降解和易残留等特点,是我国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有害物质。当水中LAS浓度过高时,会对淡水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以LAS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组成特征,筛选国内外文献中有关LAS水生生物毒性数据,涵盖5门12科19种,共40个急性毒性数据。运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SSR)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SSD)进行推导,结果表明,利用SSR法推导得出基准最大浓度(CMC)为0.56 mg·L^(-1)、利用急慢性比(取10)求得基准连续浓度(CCC)为0.11 mg·L^(-1);利用SSD法得到CMC为0.58 mg·L^(-1),CCC为0.12 mg·L^(-1)。2种方法结果相近,从安全角度考虑,选取SSR法所求的水质基准为最终结果。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水体中存在LAS潜在生态风险,且主要集中在城市水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淡水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毒性百分数排序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