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宇宙技术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评估铜离子生态危害比对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建梅 王蕾 +3 位作者 刘济宁 石利利 陈英文 沈树宝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6,共13页
为对比微宇宙方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在铜离子生态危害评估中的差异,构建了包括浮游藻类、轮虫和大型溞的微宇宙系统,持续监测了铜离子浓度、物种丰度和系统理化性质的变化,推导出铜离子对微宇宙系统的63 d无显著效应浓度(63 d-NOE... 为对比微宇宙方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在铜离子生态危害评估中的差异,构建了包括浮游藻类、轮虫和大型溞的微宇宙系统,持续监测了铜离子浓度、物种丰度和系统理化性质的变化,推导出铜离子对微宇宙系统的63 d无显著效应浓度(63 d-NOEC);同时,将铜离子对鱼类、甲壳类、昆虫类、藻类及软体动物等对铜离子的长期毒性数据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进行拟合,推导出对生态系统中95%物种无显著危害的作用浓度(HC5)。测试结果表明,大型溞种群在铜离子110.80μg·L-1作用下暂时消失,导致了系统中轮虫和藻类数量的增长,试验后期铜离子浓度降低,大型溞种群呈现恢复的趋势;在212.06及420.26μg·L-1铜离子作用下,藻类和轮虫的存活受到严重抑制,在试验后期也没有恢复。与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得出的HC5值相比,通过微宇宙系统得出的NOEC值较高,这可能是微宇宙系统中铜离子生物可利用性在各相介质间的差异及种间反馈调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微宇宙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生态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种非甾体抗炎药的淡水水质基准与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巢铸 谭伟强 +3 位作者 司静宜 王希欢 夏鹏 白英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4-700,共7页
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广泛,已在自然水体中频繁检出,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生态风险。通过收集布洛芬、双氯芬酸和对乙酰氨基酚3种典型非甾体抗炎药的毒性数据推导出淡水水质基准,并结合中国地表水中检出浓度评估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布洛芬... 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广泛,已在自然水体中频繁检出,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生态风险。通过收集布洛芬、双氯芬酸和对乙酰氨基酚3种典型非甾体抗炎药的毒性数据推导出淡水水质基准,并结合中国地表水中检出浓度评估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布洛芬急性毒性数据涉及5门8种生物,毒性数据范围在1.65~1 381 mg/L;慢性毒性数据涉及7门15种生物,毒性数据范围在0.001~70.0 mg/L。双氯芬酸急性毒性数据涉及4门8种生物,毒性数据范围在4.2~1 776 mg/L;慢性毒性数据涉及6门15种生物,毒性数据范围在0.000 4~20.0 mg/L。对乙酰氨基酚急性毒性数据涉及6门9种生物,毒性数据范围在2~5 308.89 mg/L;慢性毒性数据涉及7门10种生物,毒性数据范围在0.001~17.17 mg/L。(2)使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推导出布洛芬、双氯芬酸和对乙酰氨基酚的短期淡水水质基准分别为786.29、1 034.52、798.15μg/L,长期淡水水质基准分别为4.58、0.52、6.37μg/L。(3)使用风险商法评估中国7个流域中布洛芬、双氯芬酸和对乙酰氨基酚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3种NSAIDs的生态风险总体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淡水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基准方法学概述及建立我国水生态基准的探讨 被引量:52
3
作者 金小伟 雷炳莉 +2 位作者 许宜平 查金苗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09-616,共8页
水生态基准的研究和制定对于控制进入水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护水体生物多样性及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现有的主要水生态基准推导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从基准保护目标、数据的收集与评估、基... 水生态基准的研究和制定对于控制进入水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护水体生物多样性及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现有的主要水生态基准推导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从基准保护目标、数据的收集与评估、基准的计算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各国水质基准推导方法进行了比较.参照国外水质基准的推导过程及我国水生态系统的特征,探讨了合理可行的水生态基准保护目标、计算方法及推导流程,并对我国水生态基准的推导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基准 评估因子法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生态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水生态基准方法学研究:数据筛选与模型计算 被引量:29
4
作者 金小伟 王业耀 王子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共13页
水生态基准研究的核心是水生态基准方法学,如何鉴于现有的生态毒理学数据推导出科学合理的基准值,并达到切实保护水生生物的目的,是水生态基准研究的重点。论文从淡水水生态基准方法学中数据筛选和模型计算出发,系统地阐述和比较了现有... 水生态基准研究的核心是水生态基准方法学,如何鉴于现有的生态毒理学数据推导出科学合理的基准值,并达到切实保护水生生物的目的,是水生态基准研究的重点。论文从淡水水生态基准方法学中数据筛选和模型计算出发,系统地阐述和比较了现有方法学中关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本土物种数据和非本土物种数据、实验室试验数据和野外现场试验数据、常规测试指标和非常规测试指标以及数据的整理等数据筛选原则,并对评估因子法、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种间关联预测以及生态毒理模型等水生态基准的计算模型进行比较。参照国外水质基准推导的过程及我国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发展我国水生态基准研究中数据的筛选原则以及科学合理的基准计算方法,以期为建立我国淡水水生态基准推导方法学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基准 数据筛选 评估因子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生态毒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淡水水质基准初探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莉 刘静 +1 位作者 柳振铎 李超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0-290,共11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是一种常用的洗涤剂,具有难降解和易残留等特点,是我国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有害物质。当水中LAS浓度过高时,会对淡水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以LAS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组成特征,筛选国内外文献中有...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是一种常用的洗涤剂,具有难降解和易残留等特点,是我国水体中普遍存在的有害物质。当水中LAS浓度过高时,会对淡水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以LAS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组成特征,筛选国内外文献中有关LAS水生生物毒性数据,涵盖5门12科19种,共40个急性毒性数据。运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SSR)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SSD)进行推导,结果表明,利用SSR法推导得出基准最大浓度(CMC)为0.56 mg·L^(-1)、利用急慢性比(取10)求得基准连续浓度(CCC)为0.11 mg·L^(-1);利用SSD法得到CMC为0.58 mg·L^(-1),CCC为0.12 mg·L^(-1)。2种方法结果相近,从安全角度考虑,选取SSR法所求的水质基准为最终结果。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水体中存在LAS潜在生态风险,且主要集中在城市水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淡水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表水中磷酸三苯酯的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罗莹 刘娜 +3 位作者 徐建 胡秀峰 许宜平 金小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6,共10页
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在电缆材料、塑料制品中被大量使用,是地表水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TPP的地表水环境暴露浓度以及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浓度,利用风险商(haz... 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在电缆材料、塑料制品中被大量使用,是地表水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TPP的地表水环境暴露浓度以及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浓度,利用风险商(hazard quotient,HQ)和概率生态风险评价法(probabilistic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s,PERA)对我国主要地表水中的TPP进行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TPP在我国地表水中的浓度为0.2~96.3 ng·L^(-1),以生存为测试终点的急性毒性数据推导出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PNEC)为36.49μg·L^(-1),而以繁殖、发育和生长等为测试终点的慢性毒性数据推导出的PNEC值为1.30μg·L^(-1)。基于急、慢性毒性数据计算的风险商均小于0.1。我国地表水中TPP对0.1%到1%的水生生物造成繁殖、发育和生长等慢性毒性影响的概率分别为1.40%和0.04%,存在较低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苯酯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生态风险评估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典型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污染特征和风险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磊 邓洋慧 +5 位作者 罗莹 陈苗 刘杨 蔡晓强 侯嵩 郭昌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21,共13页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s)因用量较大和具有水溶性,是目前人们密切关注的新环境污染物之一。NEOs易通过地表径流迁移到水环境中,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本研究利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鄱阳湖主要... 新烟碱类杀虫剂(NEOs)因用量较大和具有水溶性,是目前人们密切关注的新环境污染物之一。NEOs易通过地表径流迁移到水环境中,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本研究利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鄱阳湖主要入湖河流和湖体中NEOs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鄱阳湖流域NEOs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污染来源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在鄱阳湖流域9种NEO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中呋虫胺(DIN)、噻虫啉(THI)、吡虫啉(IMI)及噻虫嗪(THIA)的检出率为100%。9种NEOs总浓度范围为8.8~88.9 ng/L,残留最高、分布最广的农药是IMI(浓度范围2.1~42.7 ng/L)和THIA(浓度范围0.7~18.3 ng/L),流域内NEOs的主要来源为农业活动的非点源输入。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和联合概率分布曲线法评估了鄱阳湖流域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淡水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几种NEOs杀虫剂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IMI>噻虫胺(CLO)>THI>THIA>啶虫脒(ACE),昆虫对NEOs最为敏感。联合概率分布曲线显示,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最大的IMI对5%和10%物种的不利影响概率分别为28.55%和0.3%,鄱阳湖NEOs对水生生物的急性风险较小,但长久施用的慢性生态风险仍需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鄱阳湖 污染分布特征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婧 叶景甲 +4 位作者 杨天雄 柯跃健 丁华慧 葛勇 赵美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9-489,共11页
水环境质量基准(简称水质基准)是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水质标准、进行水质管理的基础,其中,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是保护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及充分发挥水生生物群落生态功能的保证,是制定水环境管理目标及措施的重要依据。目前用于推导淡水水生... 水环境质量基准(简称水质基准)是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水质标准、进行水质管理的基础,其中,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是保护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及充分发挥水生生物群落生态功能的保证,是制定水环境管理目标及措施的重要依据。目前用于推导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方法主要有评价因子法、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及毒性百分数排序法,综述了3种方法的推导过程、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并对我国农药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水生生物 水环境质量基准(水质基准) 评价因子法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毒性百分数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宇宙系统的四溴双酚A生态危害评估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汪贞 范德玲 +3 位作者 周林军 古文 葛海虹 朱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3-538,545,共7页
构建标准化微宇宙系统,根据系统内物种丰度、水质理化指标变化,推导出四溴双酚A无显著效应浓度(NOEC),并与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SSD)法得到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微宇宙... 构建标准化微宇宙系统,根据系统内物种丰度、水质理化指标变化,推导出四溴双酚A无显著效应浓度(NOEC),并与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SSD)法得到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结果表明,四溴双酚A微宇宙系统7~56 d的NOEC为10.80μg/L,63 d的NOEC低于10.80μg/L,明显低于SSD法得出的PNEC(42.9μg/L),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微宇宙系统的种间竞争和各营养级在不同介质中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四溴双酚A相关水质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宇宙系统 四溴双酚A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水生态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农田土壤铅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及基准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娟 李洋 +2 位作者 张敏 张乃明 韩东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滇东农田土壤同时受到高地质背景与矿业活动叠加的双重影响,铅污染的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滇东地区土壤-作物系统铅累积规律及...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滇东农田土壤同时受到高地质背景与矿业活动叠加的双重影响,铅污染的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滇东地区土壤-作物系统铅累积规律及其健康风险以及农田土壤铅健康风险基准,通过对滇东6个市(州)农田土壤和农产品点位协同采样,探讨滇东土壤及其种植农作物中铅的累积特征及健康风险状况,并基于物种敏感分布模型(Log-logistic)反推滇东农田土壤铅安全基准值。结果表明:1)滇东不同市(州)农田土壤中铅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河州、曲靖市、昭通市、文山州、玉溪市、昆明市,其中,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州和红河州农田土壤均存在轻微程度的铅超标问题;2)滇东6个市(州)农产品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1.9%;不同类别作物吸收富集铅的能力不同,豆类的豌豆和花生对铅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其次是根茎类的莴笋、叶菜类的油菜和谷物类的小麦。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滇东各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铅对居民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铅在不同区域对儿童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大于成人,不同暴露途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手-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4)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反推滇东农田土壤铅健康风险基准值,种植根茎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谷物类物时,其临界值分别为13.0、19.7、35.1、11.3、18.1 mg/kg;其警戒值分别为269.5、481.3、500.7、367.5、560.3 mg/kg。研究结果可为滇东以及类似区域铅高背景区农田土壤制定更为精准的地方标准、实现铅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健康风险基准值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 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