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毒死蜱土壤环境基准研究
1
作者 苏可欣 汤其阳 +1 位作者 王鑫伟 李梅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62,共15页
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杀虫剂,因具有持久性和难降解性,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明确规定CPF的土壤安全浓度,且相关科学完善的土壤基准研究仍较为匮乏,导致土壤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缺乏充分依... 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杀虫剂,因具有持久性和难降解性,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明确规定CPF的土壤安全浓度,且相关科学完善的土壤基准研究仍较为匮乏,导致土壤生态安全风险评估缺乏充分依据。本研究针对多种土壤生物开展梯度浓度CPF毒性试验,结合数据库与文献毒性和富集数据,构建了本土CPF土壤陆生慢性毒性数据集及农作物富集数据集,揭示了CPF的毒性特征及潜在危害。同时,采用5种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模型推导出CPF的土壤生态基准值和农产品安全基准值。研究表明,在14 d的暴露周期内,CPF在土壤中保持稳定,残留含量占初始暴露浓度的69.23%~91.22%。CPF对非目标土壤生物的慢性毒性阈值范围为2.50~136.08 mg·kg^(-1);此外,CPF在土壤与农作物之间的生物富集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BCF)范围为0.016~2.56,不同农作物间富集能力差异显著,最高可达156倍;在SSD模型中,玻尔兹曼(Boltzmann)分布模型被确定为推导CPF土壤生态环境基准值的最优模型,推导的基准值为0.26 mg·kg^(-1);而基于伯尔三参数分布(BurrⅢ)模型推导的农产品安全基准值为0.012 mg·kg^(-1),两者基准值相差21.4倍,反映了在制定土壤基准时,需要更加关注不同保护目标的精准分级保护。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土壤环境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毒性效应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土壤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的双酚A水生态阈值研究
2
作者 焦永杰 王越 +2 位作者 张晓惠 童银栋 陈红 《化工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9-584,共6页
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DD)法对双酚A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基于18个物种的28条毒性数据,分别进行了正态分布与逻辑斯谛分布模型拟合,计算双酚A的水生态阈值。结果表明,通过构建SSD曲线得到双酚A的保护95%物种浓度,即5%物种危害... 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DD)法对双酚A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基于18个物种的28条毒性数据,分别进行了正态分布与逻辑斯谛分布模型拟合,计算双酚A的水生态阈值。结果表明,通过构建SSD曲线得到双酚A的保护95%物种浓度,即5%物种危害浓度(HC5)为1.861μg/L,小于欧盟、美国现有的水环境基准值以及中国生活饮用水基准值。这可能与当前双酚A的管控和检测能力有关。本研究为建立双酚A地表水环境生态保护基准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参考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态风险阈值 HC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及相平衡理论的汾河流域磺胺类抗生素生态风险阈值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瑞民 赵静 +3 位作者 韩文辉 王林芳 马双绕 夏星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NEC是风险评估的关键。本研究以黄河支流——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采集水体和沉积物的样品,发现水体中SAs的磺胺甲恶唑(SMX)含量最高,均值为73.6 ng·L^(-1),而磺胺醋酰(SAAM)检出率最高,高达100%。沉积物中仅检出了2种SAs类抗生素,为磺胺醋酰(SAAM)和磺胺喹恶啉(SQX),但检出频率却高达100%。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SSD)得到水体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3.40~440μg·L^(-1)。在此基础上,基于水-沉积物密度、体积比等参数,采用相平衡理论(EqP)进一步得到了沉积物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0.065~75.5 mg·kg^(-1)。基于确定的生态风险阈值,对汾河流域SAs现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仅水体中的甲氧苄啶(TMP)的风险商(RQ)均值为0.014,存在一定的低风险,但超标概率仅为8%,而其他类别在水体和沉积物中RQ均低于0.01,均无显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SAs) 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相平衡理论(EqP) 生态风险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正丙苯和异丙苯海水水质基准
4
作者 李玉梅 夏宇凡 孟范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64-6372,共9页
目前国内外尚无正丙苯(n-PBZ)和异丙苯(i-PBZ)的海水水质标准,不利于海洋环境中此类化学品的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本文进行n-PBZ和i-PBZ对4种海洋动物(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卤虫Artemia 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 目前国内外尚无正丙苯(n-PBZ)和异丙苯(i-PBZ)的海水水质标准,不利于海洋环境中此类化学品的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本文进行n-PBZ和i-PBZ对4种海洋动物(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卤虫Artemia 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enarum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急性毒性试验,然后将所得到的毒性数据与文献报道的海洋微藻毒性数据相整合,构建2种丙苯对海洋生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由此计算它们对5%海洋物种有害的浓度(HC_(5)),进而推导出相应的短期海水水质基准(SSQC).结果表明,n-PBZ、i-PBZ对海洋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38~83.89和1.30~119.11mg/L,其中,黑褐新糠虾对2种丙苯均最敏感.n-PBZ和i-PBZ的HC_(5)分别为0.48,1.71mg/L,相应的SSQC分别为0.16,0.57mg/L.根据风险熵(RQ)计算,目前大多数海域中丙苯的生态风险较低,但是,海上石油开采作业区附近海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丙苯,造成中等级的生态风险(RQ>0.1).在丙苯泄漏事故海域,海洋生态风险将会达到极高水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污染的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苯 海水 急性毒性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 短期海水水质基准(SSQ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预测双酚A的物种敏感度分布规律
5
作者 杨瑞君 张楚 +4 位作者 杨评 冯承莲 李丹 陶建伟 叶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双酚A(bisphenol A,BPA)已被证实是内分泌干扰物,可干扰生物体正常的激素功能,对生殖、发育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BPA进入环境后可能会对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造成毒性效应,破坏生态平衡。针对BPA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特点,利用Python语言... 双酚A(bisphenol A,BPA)已被证实是内分泌干扰物,可干扰生物体正常的激素功能,对生殖、发育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BPA进入环境后可能会对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造成毒性效应,破坏生态平衡。针对BPA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特点,利用Python语言,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构建BPA淡水水生生物的敏感度分布曲线,选用4种传统参数模型进行对比,并推导出保护淡水水生生物的BPA水质基准建议值。结果表明,Python构建模型简单高效,相较于传统的参数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在推导BPA的水质基准建议值中更加稳健和精准,其中3种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计算得到的雌激素效应毒性的HC 5值分别为4.175、5.096、3.888和1.179μg·L^(-1);其他毒性的HC 5值为7.139、7.452、7.533和5.869μg·L^(-1)。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构建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为进一步研究BPA的水质基准和更好地保护淡水水生生物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淡水生物 雌激素效应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质基准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评价山东省某海湾除草剂扑草净的 生态风险
6
作者 黄会 马元庆 +7 位作者 刘京熙 桑亚楠 孙贵芹 付萍 王明磊 刘永春 刘小静 王玮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0,共10页
随着除草剂扑草净在我国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广泛应用,近岸海洋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探究其生态风险,本文系统研究了扑草净对我国近海典型生物类群的急性效应,基于现场调查分析其在近海典型海湾的分布规律,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随着除草剂扑草净在我国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广泛应用,近岸海洋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探究其生态风险,本文系统研究了扑草净对我国近海典型生物类群的急性效应,基于现场调查分析其在近海典型海湾的分布规律,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基于扑草净对我国海洋生物急性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得到扑草净的5%物种危害浓度(HC5)为8.42μg·L^(–1),急性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为4.21μg·L^(–1)。2020年3-10月,山东省某海湾近岸表层海水中扑草净检出率100%,检出范围为2.18~2.04×10^(3)ng·L^(–1),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呈现从近岸到近海辐射状递减趋势;采用商值法表征调查海域扑草净的生态风险,其风险熵(RQ)范围为0.001~0.484,除3月、5月的个别站位RQ大于0.1,具有中风险,其余站位RQ均小于0.1,为低风险。本研究可为评价扑草净在我国近岸海洋环境中生态风险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草净 急性毒性 物种敏感度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建立中国土壤中锑的环境基准 被引量:18
7
作者 孙在金 赵淑婷 +4 位作者 林祥龙 赵龙 马瑾 魏源 侯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4-781,共8页
基于Sb(锑)的植物及动物毒理学数据缺乏以及保护生态受体的土壤Sb的环境基准尚未建立的现状,通过收集和筛选文献中Sb的毒理学数据并补充开展不同土壤类型的跳虫和植物的毒理学试验,建立了Sb的生物毒性预测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对收集及试... 基于Sb(锑)的植物及动物毒理学数据缺乏以及保护生态受体的土壤Sb的环境基准尚未建立的现状,通过收集和筛选文献中Sb的毒理学数据并补充开展不同土壤类型的跳虫和植物的毒理学试验,建立了Sb的生物毒性预测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对收集及试验毒理学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消除土壤性质的影响.此外,进一步利用SSD(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我国4种典型情景土壤中Sb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能够保护95%物种的生态安全阈值),最终建立基于土壤性质参数的环境基准计算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中Sb对跳虫的毒性差异较大,跳虫毒性阈值EC10(effect concentration,10%抑制效应浓度)与土壤p H呈负相关,与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即随着土壤p H增加或w(SOC)降低,Sb对跳虫的生物有效性随之增加,进而导致EC10降低.(2)通过毒性阈值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土壤p H和SOC可较好地预测Sb的生物毒性,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的R2(决定系数)分别为0.778和0.867.(3)利用SSD得到11个物种在4种典型情景土壤中的HC5分别为55.12、28.28、28.08及14.55 mg/kg,推导出PNECtotal(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预测无效应浓度)分别为28.96、15.54、15.44及8.68 mg/kg,计算模型为PNECtotal=-5.811p H+0.587[SOC]+55.480+Cb([SOC]为土壤有机碳含量,Cb土壤Sb背景浓度).鉴于此,建议以中性土壤中Sb的环境基准值作为我国农用地土壤Sb污染风险筛选值制订的参考依据,即农用地土壤w(Sb)限值定为1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 生态安全阈值 物种敏感度分布 毒性效应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研究太湖铜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被引量:10
8
作者 侯俊 赵芊渊 +3 位作者 王超 王沛芳 苗令占 吕博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1-203,共13页
运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获得太湖水体中铜的急性水质基准值为14.57μg·L-1,慢性水质基准值为3.26μg·L-1;不同类别物种敏感性存在差异,无脊椎动物较脊椎动物更敏感,甲壳类敏感性大于鱼类。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与传统的物... 运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获得太湖水体中铜的急性水质基准值为14.57μg·L-1,慢性水质基准值为3.26μg·L-1;不同类别物种敏感性存在差异,无脊椎动物较脊椎动物更敏感,甲壳类敏感性大于鱼类。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与传统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相比,更全面合理地考虑多种毒性效应,曲线拟合效果好,受数据量大小影响较小,结果更加稳定。研究结论可为铜水质标准的修订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水质基准 太湖 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在农药水质基准推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梁霞 周军英 +3 位作者 李建宏 王香兰 宋宁慧 单正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8-405,共8页
水质基准推导方法在水质基准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基准推导方法,但利用此方法推导水质基准时,可选用的模型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农药毒性数据集。为了筛选得到拟合优度较好的... 水质基准推导方法在水质基准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基准推导方法,但利用此方法推导水质基准时,可选用的模型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农药毒性数据集。为了筛选得到拟合优度较好的模型,选取4种典型农药,对采用不同模型拟合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sigmoid、Gaussian、Gompertz和exponential growth 4种模型对于农药数据集,无论是在曲线走势、HC5值的合理性还是拟合优度方面的拟合效果都优于其他几种模型。因此,在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农药水质基准时,可以首选上述4种模型进行拟合,然后再从中选出最优模型来确定基准值,从而保证基准值推导的科学性。研究结果可为农药水质基准制定时推导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度分布 农药 水质基准 推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敏感度分布的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颖 冯承莲 +4 位作者 黄文贤 刘跃丹 马燕 张瑞卿 吴丰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5-224,共10页
针对目前物种敏感度分布参数方法建模所存在的缺点,首次提出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最优窗宽和检验方法。选用无机汞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和3种传统参数模型分别推导了保护我... 针对目前物种敏感度分布参数方法建模所存在的缺点,首次提出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最优窗宽和检验方法。选用无机汞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和3种传统参数模型分别推导了保护我国水生生物的无机汞的急性水质基准值。结果表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在推导无机汞水质基准中的稳健性和精确度都大大优于传统参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构建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该方法的提出丰富了水质基准的理论方法学,为更好地保护水生生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汞 淡水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敏感度分布及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波宇 郑斯瑞 +1 位作者 牛希成 赵劲松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91-497,共7页
物种敏感度分布是一种基于单物种测试的外推方法,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论文阐述了物种敏感度分布在生态毒理学的应用背景,以及其基本内涵与研究步骤,同时介绍了物种敏感度分布在生态毒理学中应用的两个方面:制... 物种敏感度分布是一种基于单物种测试的外推方法,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论文阐述了物种敏感度分布在生态毒理学的应用背景,以及其基本内涵与研究步骤,同时介绍了物种敏感度分布在生态毒理学中应用的两个方面:制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和对污染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并对物种敏感度分布的不确定性和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度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在铜、银物种敏感度分布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颖 冯承莲 +3 位作者 穆云松 何佳 郄玉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48-1555,共8页
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构建铜和银保护中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并推导了它们的水质基准阈值.结果表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在推导IB族两种过渡金属水质基准中的稳健性和精确度都大大优于传统参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构建... 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构建铜和银保护中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并推导了它们的水质基准阈值.结果表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在推导IB族两种过渡金属水质基准中的稳健性和精确度都大大优于传统参数模型,能够更好地构建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针对不同类别的物种来看.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甲売类、其他无脊椎动物和全部水生生物的HC5值都随着周期増加而减小,无脊椎动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高营养级的脊椎动物.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的提出丰富了水质基准的理论方法学,为同族或同周期元素之间水质基准阈值的进一步研究和更好地保护水生生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宇宙技术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评估铜离子生态危害比对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建梅 王蕾 +3 位作者 刘济宁 石利利 陈英文 沈树宝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6,共13页
为对比微宇宙方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在铜离子生态危害评估中的差异,构建了包括浮游藻类、轮虫和大型溞的微宇宙系统,持续监测了铜离子浓度、物种丰度和系统理化性质的变化,推导出铜离子对微宇宙系统的63 d无显著效应浓度(63 d-NOE... 为对比微宇宙方法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在铜离子生态危害评估中的差异,构建了包括浮游藻类、轮虫和大型溞的微宇宙系统,持续监测了铜离子浓度、物种丰度和系统理化性质的变化,推导出铜离子对微宇宙系统的63 d无显著效应浓度(63 d-NOEC);同时,将铜离子对鱼类、甲壳类、昆虫类、藻类及软体动物等对铜离子的长期毒性数据通过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进行拟合,推导出对生态系统中95%物种无显著危害的作用浓度(HC5)。测试结果表明,大型溞种群在铜离子110.80μg·L-1作用下暂时消失,导致了系统中轮虫和藻类数量的增长,试验后期铜离子浓度降低,大型溞种群呈现恢复的趋势;在212.06及420.26μg·L-1铜离子作用下,藻类和轮虫的存活受到严重抑制,在试验后期也没有恢复。与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推导得出的HC5值相比,通过微宇宙系统得出的NOEC值较高,这可能是微宇宙系统中铜离子生物可利用性在各相介质间的差异及种间反馈调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微宇宙 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 生态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方法在农药环境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林荣华 姜辉 +3 位作者 王猛 程沈航 付茂然 于彩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118,共9页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e Distribution,SSD)能够依据不同物种对农药等胁迫因素的敏感度服从一定的累积概率分布,以统计形式将多种非靶标物种的实验室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获得物种对农药的敏感度差异,作为效应评估指标应用于...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e Distribution,SSD)能够依据不同物种对农药等胁迫因素的敏感度服从一定的累积概率分布,以统计形式将多种非靶标物种的实验室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获得物种对农药的敏感度差异,作为效应评估指标应用于农药风险评估。本文综述了SSD概念、方法原理、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并以毒死蜱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建议继续关注国际上对SSD及更复杂模型模拟研究进展,以便应用于我国农药环境风险评估,推动我国农药管理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物种敏感度分布方法 效应评估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研究太湖重金属水生生物水质基准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芊渊 侯俊 +4 位作者 王超 王沛芳 苗令占 吕博文 顾起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28,共8页
目前广泛使用的水质基准推导方法—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存在曲线拟合模型不确定、曲线拟合效果不佳、种内差异欠考虑、基准值不准确等诸多问题,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构建了太湖水体中5种重金... 目前广泛使用的水质基准推导方法—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存在曲线拟合模型不确定、曲线拟合效果不佳、种内差异欠考虑、基准值不准确等诸多问题,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构建了太湖水体中5种重金属Ag、Pb、Cd、Hg和Zn的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保护水生生物的急性水质基准分别为1.079μg·L^(-1)、637.973μg·L^(-1)、19.465μg·L^(-1)、8.729μg·L^(-1)和105.506μg·L^(-1),慢性水质基准分别为0.108μg·L^(-1)、63.797μg·L^(-1)、1.947μg·L^(-1)、2.340μg·L^(-1)和52.753μg·L^(-1);不同类群间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度存在差异,不同重金属对同一类群生物的毒性也存在差异;通过与国内外已有的重金属水质基准值比较,发现水质基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目前基于国外水质基准或我国整体水域特点来制定的太湖水质标准,往往造成对太湖水生生物欠保护或过保护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重金属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磺胺类药物的水质基准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志霞 王斌 +1 位作者 袁宏林 余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4-188,共5页
基于中国的水生生物区系特征,筛选了包括细菌、藻类、轮虫、甲壳类、鱼类、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使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探讨了物种的敏感度分布特征,推导了磺胺类药物的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同时,用基准值与毒性百分数排序法... 基于中国的水生生物区系特征,筛选了包括细菌、藻类、轮虫、甲壳类、鱼类、水生植物等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数据,使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探讨了物种的敏感度分布特征,推导了磺胺类药物的水生生物水质基准。同时,用基准值与毒性百分数排序法在对急性值的推导上做了对比,总体显示HC5值大于急性浓度终值(FAV值),毒性百分数排序法更加保守。在用不同模型拟合过程显示,所选用的6种磺胺类药物,除磺胺嘧啶外,5种SSD计算出的HC_5的几何均值可作为推导基准最大浓度(CMC)和基准连续浓度(CCC)的基准值。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出的基准连续浓度(CCC)值显示,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和磺胺氯哒嗪的数值较低,分别为0.02、0.06、0.08 mg/L,均低于0.1 mg/L。由于毒性数据量偏小,个别数据的波动对数据分布特征影响较大,几种模型推导的磺胺嘧啶的HC_5几何均值与急性浓度终值(FAV值)的差异也反映了应用不同方法推导水质基准会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现有数据的数量和质量,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水质基准的推导和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敏感度分布 磺胺 水生生物 水质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法的甲基叔丁基醚水生生物预测无效应浓度推导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玉婷 高子竣 +3 位作者 于洋 张丽丽 林军 竹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2-380,共9页
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其具有较强的水溶性且在水体中难以被降解。为估算MTBE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数据库检索法收集MTBE危害信息,并对危害数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汽油添加剂被广泛使用,其具有较强的水溶性且在水体中难以被降解。为估算MTBE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数据库检索法收集MTBE危害信息,并对危害数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法预测不同种类水生生物5%物种危害浓度(HC_(5)),应用评估因子法推导获得PNEC值。数据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在调研的17篇文献179条数据中,高质量可靠数据54条,占评估数据的30%。另有33条来自数据库的数据满足质量要求。采用SSD法获得全部物种、鱼类、水生植物、节肢动物的HC_(5)值,其中正态分布模型得到的HC_(5)值分别为128.56、491.13、143.25和117.71 mg·L^(-1);逻辑斯谛分布模型得到的HC_(5)值分别为129.62、485.78、151.83和121.5 mg·L^(-1)。应用评估因子法估算出全部物种、鱼类、水生植物和节肢动物的PNEC分别为42.85、161.93、47.75和39.23 mg·L^(-1)。研究表明,MTBE对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PNEC值存在差异,其中节肢动物生物相对敏感。本研究基于现有数据完成,以期为MTBE的环境风险评估及水质基准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MTBE) 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数据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拟除虫菊酯对毛蚶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物种敏感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策 苗晶晶 +1 位作者 李莉 潘鲁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140,共8页
为探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埋栖贝类的毒性作用,本文研究了甲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贝和成贝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物种敏感度分布。研究表明,甲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对毛蚶幼贝的96 h半致死浓度(... 为探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埋栖贝类的毒性作用,本文研究了甲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贝和成贝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其物种敏感度分布。研究表明,甲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对毛蚶幼贝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286.5、23.4和17.9 ng·mL^(-1),对成贝的96 h LC50值分别为3931.9、709.5和737.7 ng·mL^(-1),说明相较成贝毛蚶幼贝对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更敏感。多物种毒性数据比对发现,贝类对3种菊酯的敏感性低于已报道的鱼类和甲壳类,物种敏感度分布模型分析表明,基于保护95%水生生物种类的甲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毒性阈值分别为0.20、0.01和0.02 ng·mL^(-1)。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近海环境中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使用中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毛蚶 毒性效应 物种敏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高铁酸钾对淡水水产养殖生物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国庆 殷玉婷 +3 位作者 王新池 宋超 杜立志 张建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4-780,共7页
高铁酸钾作为水质改良剂,在水产行业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但高铁酸钾使用的安全性与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一直不明确。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来推导高铁酸钾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评价高铁酸钾... 高铁酸钾作为水质改良剂,在水产行业中已经被广泛使用,但高铁酸钾使用的安全性与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一直不明确。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来推导高铁酸钾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评价高铁酸钾对淡水水产养殖生物的生态风险,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法获取高铁酸钾对14种淡水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值;选取6种拟合模型来拟合毒性数据,通过比较回归系数和残差平方和来确定拟合优度最佳的模型;推导高铁酸钾对不同类生物的5%危害浓度HC 5阈值(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以及高铁酸钾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及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值;结合SSD模型计算高铁酸钾对淡水水产养殖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ly affected fraction,PAF)。结果显示,Sigmoid模型拟合优度最佳,高铁酸钾对全部淡水水生生物的安全基准值为6.82 mg·L^(-1),对水产养殖生物的安全基准值为9.53 mg·L^(-1);日常水产养殖高铁酸钾使用的浓度值所对应PAF值为0,生态风险低。研究结果可为高铁酸钾淡水水产养殖生物基准值制定以及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急性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淡水生物对氨氮的物种敏感度对比分析
20
作者 张天旭 孙金生 +3 位作者 张秋英 凌郡鸿 闫振广 何欢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4-192,共9页
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制定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氨氮对我国和美国淡水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溞类和贝类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并补充开展了氨氮对我国本土贝类——河蚬和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试验,统一将氨氮毒性数据调整至标准水质... 参照美国水生生物基准制定技术指南,搜集、筛选了氨氮对我国和美国淡水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溞类和贝类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并补充开展了氨氮对我国本土贝类——河蚬和中华圆田螺的急性毒性试验,统一将氨氮毒性数据调整至标准水质条件下(T=20℃,pH=7.0),对中美淡水生物对氨氮的物种敏感性进行了比较,计算了中美氨氮水质急性基准阈值。结果表明:我国物种相比美国物种对氨氮的敏感性整体较弱,但标准水质条件下中美两国的氨氮基准阈值接近(中国为0.84 mg·L-1,美国为0.79 mg·L-1)。贝类在各淡水生物类群中对氨氮的物种敏感性最高,大致排序为贝类>鱼类>溞类,我国鱼类和贝类的敏感性比美国相对较弱,溞类差异不明显。贝类幼体对氨氮的敏感性远高于成体,建议氨氮基准研究中使用贝类幼体进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蚬 中华圆田螺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生生物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