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908号台风“莫拉克”路径异常及造成台南暴雨灾害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丽丽 郑晓琴 +2 位作者 邓小东 于芸 徐婷婷 《海洋预报》 2010年第3期45-52,共8页
利用T213客观分析场和预报产品、GMS卫星水汽云图资料及常规预报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其路径异常,移动缓慢、长时间维持以及对台湾中南部造成历史罕见"八八水灾"的原因。结果表明:(1)... 利用T213客观分析场和预报产品、GMS卫星水汽云图资料及常规预报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其路径异常,移动缓慢、长时间维持以及对台湾中南部造成历史罕见"八八水灾"的原因。结果表明:(1)莫拉克移动速度缓慢主要因为副高引导气流弱以及洋面上存在三台风相互牵制效应;(2)长时间充足的水汽输送、高层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高低空环流配置形势是莫拉克长时间维持,并造成台南暴雨的主要原因;(3)云图上的热带水汽羽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莫拉克中心东南部始终维持较强的热带水汽羽,给台南及闽北浙南带来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莫拉克” 路径异常 长时间维持 台南暴雨 物理量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宁夏久旱转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豫英 王秀文 +2 位作者 陈楠 陈晓娟 邵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743,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08年7月中旬宁夏久旱转雨过程的环流演变及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期宁夏上空长期维持稳定的"西高东低"环流型;大尺度环流形势的调整,特别是中纬度环...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08年7月中旬宁夏久旱转雨过程的环流演变及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期宁夏上空长期维持稳定的"西高东低"环流型;大尺度环流形势的调整,特别是中纬度环流形势向"东高西低"转变,是久旱转雨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分析发现,这次过程是典型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北抬西伸型,副高584 dagpm外围的"SW"气流增强,也与高空冷槽、低空急流、低涡切变和不稳定层结(能量)的发展等有关;久旱转雨时水汽、热力、动力等物理量场的变化也较明显,降水产生在低层高能舌、水汽辐合带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气流区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夏夏季久旱转雨预报概念模型及预报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久旱转雨 环流演变特征 物理量诊断分析 预报着眼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原市“06.8.14”局地大暴雨分析与预报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志岐 刘利华 陈海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2008-12009,12104,共3页
利用MICAPS系统下各种资料,对2006年8月14日固原市局地大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并运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等,综合分析了这次大暴雨的特征,为定性预报固原市大暴雨天气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诊断分析 云图雷达资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一次大雨—暴雨天气过程中小尺度成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邢纪元 赵光美 +2 位作者 边智 张艳 王兆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514-14517,14520,共5页
2009年夏季泰安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1.1%,其中6月份偏少50.7%,7月18日第一场大范围强降水减弱了当地的高温闷热天气,同时初步缓解了渐露的旱情,由于雨势强劲,亦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由天气图形势常规资料和物理量的综合分... 2009年夏季泰安市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1.1%,其中6月份偏少50.7%,7月18日第一场大范围强降水减弱了当地的高温闷热天气,同时初步缓解了渐露的旱情,由于雨势强劲,亦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由天气图形势常规资料和物理量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中低空急流的位置与以往夏季天气过程有所不同,出现在低压的北侧,加快了北方冷空气和水汽的输送;此外,低空急流出现和消失都早于风场辐合区,是低压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由热源和水汽汇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积雨云对流活跃,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环流形势 自动站风场资料 中尺度切变系统 物理量诊断分析 山东泰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阳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以2014年6月18日为例
5
作者 于芳健 陈硕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0期199-199,共1页
2014年6月18日,朝阳地区发生大范围雷阵雨天气,局部地区伴有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本文主要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垂直风切变、大气稳定度等方面对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做好日后朝阳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工作。
关键词 朝阳地区 对流天气 成因分析 物理量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10月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区域暴雪过程及气候背景分析
6
作者 周倩 程一帆 +3 位作者 周甘霖 王式功 尚可政 杨德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9,共8页
2008年10月26~28日青藏高原东部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强区域暴雪过程。本文利用MI-CAPS资料、T213资料和NCEP资料对此次区域暴雪过程形成的气候背景、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物理特征也进行了分析... 2008年10月26~28日青藏高原东部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强区域暴雪过程。本文利用MI-CAPS资料、T213资料和NCEP资料对此次区域暴雪过程形成的气候背景、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物理特征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冬半年区域暴雪过程500 hPa环流形势场可分为北涡南槽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型和南北槽分支型3种类型,此次区域暴雪过程属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型;红外云图显示,来自孟加拉湾的热带风暴登陆北上为此次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区域暴雪过程期间,水汽通量场、水汽通量散度场和垂直运动场都反映出该区域内有大量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上升运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暴雪 气候背景 环流形势 物理量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