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异常与热带气旋活动 被引量:30
1
作者 高建芸 张秀芝 +1 位作者 江志红 游立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47,共13页
在普查1979—2005年热带气旋(TC)个例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热带气旋(简称MTTC)序列,统计发现1979—2005年的5—10月南海和西太平洋TC总频数为672个,其中MTTC频数为491个,占总频数的73.1%,占登陆我国TC频数的79.2%,可... 在普查1979—2005年热带气旋(TC)个例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热带气旋(简称MTTC)序列,统计发现1979—2005年的5—10月南海和西太平洋TC总频数为672个,其中MTTC频数为491个,占总频数的73.1%,占登陆我国TC频数的79.2%,可见,MTTC的活动规律反映了西太平洋TC以及影响我国TC的主要活动规律。分析了逐日环流场,将季风槽分为5种主要形态:南海季风槽型、南海-西太平洋季风槽型、反向季风槽型、三气流型和西太平洋季风槽型。根据每年5—10月的季风槽、副高以及越赤道气流等系统的强弱和位置,将1979—2005年分为4种年型:季风槽西南型、西北型、偏东型和正常年型,针对前3种季风槽异常年型,诊断分析了有利于TC形成的海温场、大尺度环流场、水汽输送、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以及纬向风垂直切变的特征,发现不同季风槽年型,由于太平洋海温场的差异,引起哈得来环流和Walker环流的差异以及西太平洋副高、南亚高压等大尺度系统位置以及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差异,导致有利于TC生成的热力条件、动力条件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致使MTTC生成位置、频数、路径以及在我国的登陆点有着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 热带气旋 物理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汤立群 陈国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9-84,共6页
介绍了三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和实际应用,认为模型法是合理可行的计算方法.所建模型能够模拟大中流域长系列水流泥沙过程,且有较好的移植性.本文方法应用于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效果良好.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效益 物理概念模型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低频变化对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影响
3
作者 陈彩珠 高建芸 +3 位作者 黄丽娜 游立军 林昕 陈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4,共10页
在分析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大气低频变化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大气低频扰动物理概念模型:典型持续性暴雨发生期间,对流层高层朝鲜半岛至渤海湾为低频低压,青藏高原西侧为弱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核位于长... 在分析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大气低频变化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福建前汛期典型持续性暴雨大气低频扰动物理概念模型:典型持续性暴雨发生期间,对流层高层朝鲜半岛至渤海湾为低频低压,青藏高原西侧为弱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核位于长江口至东海上空,福建上空为低频辐散区;对流层中层高度场低频分量中高纬度地区若出现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加强型、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双阻塞高压加强型、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加强型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加强型4种低频扰动之一,福建上空为低频低值区;对流层低层低频流场福建上空为低频气旋控制,气旋中心位于江南或南海上空,如此高低空低频系统配置将引起异常的低频垂直经向环流,从而导致典型持续性暴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持续性暴雨 低频变化 物理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