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Excel 2000处理物理化学实验数据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景士 黄德超 +2 位作者 刘华卿 何国放 汪海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应用Excel2000,对物理化学实验中的"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应用Excel2000,对物理化学实验中的"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溶液吸附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和偶极矩的测定"等实验进行数据处理,使处理过程简单、快捷,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l 实验数据 应用 液体饱和蒸气压 物理化学实验 相对分子质量 水溶性高聚物 速率常数 电导法测定 最大气泡法 平衡相图 转化反应 皂化反应 乙酸乙酯 表面张力 数据处理 比表面积 处理过程 气-液 双液系 旋光法 粘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数据调和、参数估计与过程模拟的精馏系统一体化平台设计
2
作者 胡玉洁 陶新渝 陈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7-908,共12页
过程数据是化工过程系统模拟与优化的基础,但是对于很多生产过程,部分重要变量并未设置测量点从而无法获得数据,可以采集到的数据也通常具有可信度差的特点。数据调和与参数估计是解决数据可信度差和数据缺失的两种有效方法,但是目前的... 过程数据是化工过程系统模拟与优化的基础,但是对于很多生产过程,部分重要变量并未设置测量点从而无法获得数据,可以采集到的数据也通常具有可信度差的特点。数据调和与参数估计是解决数据可信度差和数据缺失的两种有效方法,但是目前的研究更多只针对其中一种方法,联合方法研究较少。因此针对精馏系统数据缺失和具有显著误差的物理输入,提出一种数据调和-参数估计-过程模拟的一体化框架,并制定加速求解算法,对框架双层结构的内外两层做简化加速处理,并设计兼顾收敛性与效率的稳态模拟算法应用于内层优化。此外面向原始工业数据,引入小波变换实现连续时段工业数据的自动判稳,不再需要人为划分稳态工况,在自动判别划分稳态工况的基础上逐工况调用所设计的一体化框架便可全自动完成计算分析。最终将研究内容应用于苯二胺精馏系统,划分好所有稳态工况后计算成功的工况达到98%,结果表明框架及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系统 数据调和 参数估计 精馏 物理输入 小波变换 苯二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挖掘方法用于中药水提液膜过程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立玮 董洁 +3 位作者 樊文玲 陆文聪 刘亮 陈念贻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3期42-47,共6页
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常见的7种中药水提液体系中淀粉、果胶等高分子物质组成、物理化学性质与Al2O3陶瓷膜膜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本实验体系:(1)中药水提液的粘度、粒径分布(D50)分别与有关变量呈近线性关系,且果胶含量对粘度、粒径... 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常见的7种中药水提液体系中淀粉、果胶等高分子物质组成、物理化学性质与Al2O3陶瓷膜膜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本实验体系:(1)中药水提液的粘度、粒径分布(D50)分别与有关变量呈近线性关系,且果胶含量对粘度、粒径分布(D50)的影响较大;(2)中药水提液的pH值与X1(固含物)、X3(果胶)等变量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但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可以找到pH值的定性规律;(3)初步认识到中药水提液这一复杂体系影响Al2O3陶瓷微滤膜膜通量的主要因素,即水提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原液pH值和粒径分布(D50);(4)利用自行开发的数据挖掘软件处理有关数据,得到膜通量下降速率与原液中粒径分布参数、pH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留一法交叉验证”表明该定量关系的预报结果正确,基本锁定了造成该体系通量衰减的主要因素,使得中药水提液膜过程优化设计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过程优化 挖掘方法 Al2O3 液膜 数据挖掘技术 物理化学性质 粒径分布 模式识别方法 线性关系 定量关系 水提液 陶瓷微滤膜 蛋白质含量 突破性进展 pH值 膜通量 物质组成 实验体系 果胶含量 复杂体系 软件处理 自行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被引量:15
4
作者 魏泽勋 郑全安 +39 位作者 杨永增 刘克修 徐腾飞 王凡 胡石建 谢玲玲 李元龙 杜岩 周磊 林霄沛 胡建宇 朱建荣 李均益 张正光 侯一筠 刘泽 田纪伟 黄晓冬 管玉平 刘志宇 杨庆轩 赵玮 宋振亚 刘海龙 董昌明 于卫东 连涛 陈朝晖 史久新 雷瑞波 刘煜 于福江 尹宝树 陈戈 王岩峰 李整林 熊学军 汪嘉宁 李晓峰 王永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64,共42页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海浪 潮汐 海平面 大洋环流 水团 陆架与边缘海环流 海洋中尺度过程 湍流与混合 数值模拟与数据同化 实验室模拟 大洋与气候 海冰与极地考察 海洋气象与灾害 海洋物理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组分的热物理性质计算方法库
5
作者 段琴 王雄 徐博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211-213,共3页
提出的热物理性质计算方法库与文献[1]中的基础物性数据计算方法库组成了一个内置于原油蒸馏过程模型与在线优化软件中的物性数据计算方法库。本文介绍了方法库中的部分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虚拟组分 物理性质数据 蒸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MPE的氦核能谱以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
6
作者 马鹏雄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宇宙线的研究自19世纪末开始,人们对其已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百年探索.近些年人们发现宇宙线在几千亿电子伏特(几百GeV)处存在明显的能谱变硬特征,这一发现跟此前预测的单幂律能谱存在明显的冲突,可能对理解宇宙线加速、传播等物理过程有... 宇宙线的研究自19世纪末开始,人们对其已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百年探索.近些年人们发现宇宙线在几千亿电子伏特(几百GeV)处存在明显的能谱变硬特征,这一发现跟此前预测的单幂律能谱存在明显的冲突,可能对理解宇宙线加速、传播等物理过程有重要意义.近些年空间宇宙线直接探测实验也触及TeV能段,但对于地面实验的百TeV能段,空间实验数据仍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天体物理 宇宙线 物理过程 实验数据 地面实验 核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教媒体在物理实验复习课中的应用
7
作者 梁厚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3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物理实验 电教媒体 复习课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仪表选择 电压表 教学过程 难点 实验数据 幻灯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时空数据的样条插值与应用 被引量:32
8
作者 阎洪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1,共5页
该文论述了根据1951—2000年中国逐月温度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样条函数插值实现气候时空数据数字化和可视化扩展的过程。对来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数据利用样条函数插值拟合气候空间曲面,在DEM支持下建立气候变量的空间栅格数据文件,用于GIS... 该文论述了根据1951—2000年中国逐月温度和降水量数据采用样条函数插值实现气候时空数据数字化和可视化扩展的过程。对来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数据利用样条函数插值拟合气候空间曲面,在DEM支持下建立气候变量的空间栅格数据文件,用于GIS对气候变量的查询、成图和二次开发。结果表明插值效果因样本数量、样本空间分布和不同的气候变量会有所不同,较多的样本数量有助于插值质量的提高。由栅格数据文件转换而成的逐月气候图形格式文件可以通过Java编程的浏览器实现气候时空动态变化的直观表达,从而使历史气候数据得到有效扩展、集成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时空数据 样条插值 集成 大气物理过程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洞候选体X射线双星Cyg X-1长期谱变化的研究
9
作者 董爱军 王建成 薛力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共14页
利用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RXTE)卫星从1996年1月5日到2005年5月1日的all-sky monitor(ASM,1.5—12KeV)资料,详细分析了黑洞候选体X射线双星Cyg X-1在A-band(1.5—3KeV),B-band(3—5KeV)和C-band(5—12KeV)三个能段上光子计数率... 利用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RXTE)卫星从1996年1月5日到2005年5月1日的all-sky monitor(ASM,1.5—12KeV)资料,详细分析了黑洞候选体X射线双星Cyg X-1在A-band(1.5—3KeV),B-band(3—5KeV)和C-band(5—12KeV)三个能段上光子计数率与谱线硬度比HR2(5——12KeV/3——5KeV)的相关性.利用1天时标的ASM资料研究发现,(1)Cyg X-1处于软态时,在A-band上光子计数率与硬度比HR2呈现反相关性,而在B-band和C-band上呈现正相关性.当该天体处于硬态时,在A、B、C三个能段上光子计数率与硬度比HR2都是反相关的.(2)Cyg X-1处于硬态和软态时,硬度比HR2与HR1都是正相关的.此外,还分析了ASM上"Dwell by Dwell"资料,得到了十分有趣的结果,即:(1)MJD=52600—52760期间(此时Cyg X-1处于硬态),A-band和B-band上的光子计数率与HR2是反相关性的,而在C-band上却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2)硬态时,硬度比HR2与HR1存在明显的反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数据与过程:黑洞物理 x一射线:双星 x一射线:个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加速过程的优化建模方法研究
10
作者 胥韦巍 缑林峰 +1 位作者 时培燕 郭江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10421-10424,共4页
航空发动机数学模型通常使用部件法建模,这种方法算法较为复杂、收敛性差,且实时性差;因此建立适合半物理实验使用的数学模型。提出的新建模方法是基于发动机的稳态试车数据,主要研究动态过程中,供油量与发动机主要参数的对应关系。该... 航空发动机数学模型通常使用部件法建模,这种方法算法较为复杂、收敛性差,且实时性差;因此建立适合半物理实验使用的数学模型。提出的新建模方法是基于发动机的稳态试车数据,主要研究动态过程中,供油量与发动机主要参数的对应关系。该程序算法易懂、实时性好、计算效率高。计算机仿真的结果与试车数据基本一致。通过分析某型发动机半物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以满足实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模型 稳态数据 插值算法 动态过程 物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洞双星的形成
11
作者 吴斌 孟祥存 韩占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目前,观测证认的黑洞双星在黑洞质量分布上存在一峰值,但是还没有比较完备的理论可以解释,试图对该分布规律给出较合理的解释.鉴于恒星的氦(He)核在黑洞形成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将He核质量与黑洞初始质量联系起来.根据Fryer等人的... 目前,观测证认的黑洞双星在黑洞质量分布上存在一峰值,但是还没有比较完备的理论可以解释,试图对该分布规律给出较合理的解释.鉴于恒星的氦(He)核在黑洞形成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将He核质量与黑洞初始质量联系起来.根据Fryer等人的二维核塌缩模拟的结果,找到了一拟合关系,从而根据He核大小可以估算黑洞的初始质量.采用PPE恒星演化程序计算确定He核质量.最后得到星族Ⅱ和星族Ⅰ黑洞双星的黑洞初始质量的分布,并结合观测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数据与过程 黑洞物理 恒星 演化 恒星 质量损失 恒星 星族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激波加速过程中激波厚度和级联阿尔芬波对粒子加速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朱庆利 吴桂平 孔德泉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3,共9页
通过数值求解包含二阶费米加速的一维扩散方程,探讨在准平行激波条件下激波厚度和级联阿尔芬波对粒子加速的影响,研究粒子分布函数的演化与激波厚度和阿尔芬波强度的内禀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考虑激波厚度时,谱指数明显依赖于激波厚度... 通过数值求解包含二阶费米加速的一维扩散方程,探讨在准平行激波条件下激波厚度和级联阿尔芬波对粒子加速的影响,研究粒子分布函数的演化与激波厚度和阿尔芬波强度的内禀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考虑激波厚度时,谱指数明显依赖于激波厚度,随着厚度从0.32增大到2.56,低能端(3—10 MeV)谱指数逐渐从2.1增加到3.7,高能端(20—60 MeV)谱指数从2.4增大到5.0,能谱逐渐变软;当初始注入粒子动量增大1.3倍,质子能谱指数从4.3减小到3.1,且与零厚度激波加速的谱指数差值缩小;厚度不变时,随着压缩比从2增加到4,准稳态分布时低能端(3—10 MeV)粒子能谱指数逐渐从4.0减小到1.8谱变硬;(2)在级联阿尔芬波的影响下,随着时间的增大,粒子在低能处(3—10 MeV)的谱指数从2.5减小到0.6高能端(20—60 MeV)谱指数从11.6减小到5.0,能谱变硬,拐点能量值从7.5 MeV增大到为19.6 MeV;随着波的能量密度增大,谱指数从5.8减小到2.9,这表明阿尔芬波强度越大,加速效率越高.通过与激波厚度解析结果和高能粒子事件的观测能谱比较发现两者是一致的,说明数值模拟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关系 物理数据与过程:粒子的加速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滞对黑洞吸积盘的截断的影响
13
作者 牛强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250,共8页
采用吸积盘-冕模型研究了粘滞对黑洞X射线双星和低光度活动星系核(LLAGN)中吸积盘的截断以及黑洞X射线双星中高低态转变的影响.以前的分析表明,冕的结构对粘滞的大小非常敏感.因此详细计算了一系列粘滞系数情况下冕的结构.为了便于与观... 采用吸积盘-冕模型研究了粘滞对黑洞X射线双星和低光度活动星系核(LLAGN)中吸积盘的截断以及黑洞X射线双星中高低态转变的影响.以前的分析表明,冕的结构对粘滞的大小非常敏感.因此详细计算了一系列粘滞系数情况下冕的结构.为了便于与观测比较,将数值计算结果进行解析拟合得到最大蒸发率和粘滞系数α的关系,M/M_(EDD)≈1.08α^(3.35);截断半径和粘滞系数的关系,R/R_s≈36.11α^(-1.94)这些结果可以用来解释光谱态的高低态的转换和截断半径的变化.并将这些结果应用到几个黑洞X射线双星XTE J1118 +480,GX 339—4,以及活动星系核NGC 4636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数据与过程 黑洞物理 吸积 吸积盘 X-射线 双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洞吸积盘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部德福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7-119,共3页
近十几年来,人们已经对吸积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前人很多工作都是解析工作。虽然解析工作能够简单明了地揭示盘的许多重要性质,但吸积盘的很多重要性质(例如:对流和外流)没有办法通过解析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数值模拟是研究天体物理... 近十几年来,人们已经对吸积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前人很多工作都是解析工作。虽然解析工作能够简单明了地揭示盘的许多重要性质,但吸积盘的很多重要性质(例如:对流和外流)没有办法通过解析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数值模拟是研究天体物理的重要手段。近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在天体物理研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论文主要用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吸积盘中一些重要的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吸积盘 黑洞 天体物理 计算机技术 物理过程 解析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冶金传递过程原理》
15
作者 刘道德 《中国大学教学》 1990年第5期21-22,共2页
一、冶金学科的一个新梯级任何提取冶金或物理冶金过程,都是由某些单元操作组合而成,而绝大多数单元操作的共同本质又可归纳为动量、热量与物质的传递过程(简称“三传”)。关于冶金传递方面的著作,过去尚未见到。中南工业大学梅炽教授,... 一、冶金学科的一个新梯级任何提取冶金或物理冶金过程,都是由某些单元操作组合而成,而绝大多数单元操作的共同本质又可归纳为动量、热量与物质的传递过程(简称“三传”)。关于冶金传递方面的著作,过去尚未见到。中南工业大学梅炽教授,在多年的研究与教学的基础上,写成的《冶金传递过程原理》一书,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冶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过程 单元操作 物理冶金 中南工业大学 雷诺准数 流体流动 牛顿粘性定律 数据图表 平衡微分方程 萃取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F与数据驱动融合算法的核电仪控卡件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16
作者 周田蜜 周宇 +3 位作者 马一鸣 秦凤 颜凯 蓝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8-156,共9页
作为核电厂的神经中枢,仪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是保证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关键。对核电仪控系统卡件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可降低直接更换带来的维护、购置费用,可减少关键设备的损坏风险,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数据驱动和故障物理... 作为核电厂的神经中枢,仪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是保证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关键。对核电仪控系统卡件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可降低直接更换带来的维护、购置费用,可减少关键设备的损坏风险,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数据驱动和故障物理(PoF)是剩余寿命预测领域的两种主要方法,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且现有融合算法难以对应力多样、结构复杂的核电产品实现准确的剩余寿命预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PoF与数据驱动融合算法的核电产品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广义阿伦尼斯模型进行PoF建模,利用维纳过程进行退化过程建模并生成退化数据,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实现PoF数据与数据驱动方法的有效融合。依据所提方法完成了某核电站仪表控制系统DC-DC卡件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通过不同算法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核电站仪控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也为设备可靠性管理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物理 数据驱动 维纳过程 长短期记忆网络 剩余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azar天体的辐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永刚 杨卫国 +1 位作者 张皓晶 张雄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8-427,共10页
收集了47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资料,估算了中心天体质量和不同波段辐射区域,并对估算结果作了统计分析,发现Blazar天体中心黑洞质量在10~7M_☉到10^(10)M_☉之间,BL Lac天体与平谱射电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有很大差异,平谱射电类星体... 收集了47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资料,估算了中心天体质量和不同波段辐射区域,并对估算结果作了统计分析,发现Blazar天体中心黑洞质量在10~7M_☉到10^(10)M_☉之间,BL Lac天体与平谱射电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有很大差异,平谱射电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大于BL Lac天体中心黑洞质量;红外波段和γ射线波段辐射区域大小相似.同时,利用收集到Blazar天体的热光度分析了Blazar天体热光度与短时标光变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射电选BL Lac(RBL)天体和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的辐射是强成束的,但相对论聚柬效应对X射线选BL Lac(XBL)天体的辐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虎天体 普通 物理数据与过程 黑洞物理 星系 基本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智能监控CPS构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黎小华 曾国平 +3 位作者 燕继明 李春雷 谢刚 李汶一 《航空制造技术》 2015年第8期53-5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的数控机床智能监控CPS体系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感控层、网络层、资源服务层及决策应用层进行结构划分,对各层功能及涉及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以一个建设中的数控机床智能监控CPS系统为例,对数控加工智能监... 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的数控机床智能监控CPS体系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感控层、网络层、资源服务层及决策应用层进行结构划分,对各层功能及涉及的主要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以一个建设中的数控机床智能监控CPS系统为例,对数控加工智能监控CPS 4层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控 CPS 数控加工过程 体系结构框架 数据采集器 构建技术 服务层 应用层 网络层 物理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边坡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帮树 徐建华 +1 位作者 芮建勋 王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5,29,共4页
GIS已广泛运用于滑坡灾害研究,但GIS和数值方法相结合研究边坡问题的文献很少。原因在于边坡失稳和滑坡形成是复杂的三维空间物理力学过程,而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理论还不成熟。因此,在现有GIS软件平台上实现大区域滑坡灾害数值模拟的关键... GIS已广泛运用于滑坡灾害研究,但GIS和数值方法相结合研究边坡问题的文献很少。原因在于边坡失稳和滑坡形成是复杂的三维空间物理力学过程,而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理论还不成熟。因此,在现有GIS软件平台上实现大区域滑坡灾害数值模拟的关键在于三维有限元网格的自动生成。该文研究边坡岩土数值分析相关数据的GIS数据存储格式,提出基于栅格的六面体有限元网格生成和基于TIN的三棱柱有限元网格生成,并利用ArcGIS9 0、Ansys7 0实现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自动生成 GIS 有限元网格生成 三维有限元网格 三维空间数据 数据存储格式 灾害研究 数值方法 力学过程 空间物理 边坡失稳 模型理论 数值模拟 滑坡灾害 软件平台 相关数据 数值分析 大区域 三棱柱 TIN 六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Ⅲ型暴与反向Langmuir波的产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宇 黄光力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1-448,共8页
一般认为,Langmuir波(LW)转换为电磁波是太阳Ⅲ型射电暴的产生机制.由电子束流不稳定性可以很容易地激发LW,正向LW和反向LW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产生Ⅲ型暴二次谐波的原因,但反向LW的色散方程和产生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对含有温度的双... 一般认为,Langmuir波(LW)转换为电磁波是太阳Ⅲ型射电暴的产生机制.由电子束流不稳定性可以很容易地激发LW,正向LW和反向LW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产生Ⅲ型暴二次谐波的原因,但反向LW的色散方程和产生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对含有温度的双流不稳定性的方程进行了解析求解,发现温度和束流速度分别对反向和正向LW色散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并采用粒子模拟(PIC)方法部分证实了解析推导的结果.通过PIC模拟研究了反向LW的产生机制,发现反向LW不能由电子束流直接激发,其能量基本上都是由正向LW散射得到的.然而,电子束流对正向LW的二次谐波有直接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射电辐射 物理数据与过程 等离子体 辐射机制 方法 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