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特征
被引量:
60
1
作者
党亚爱
李世清
+1 位作者
王国栋
赵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78,共5页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及基本性质,以期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基本性质间...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及基本性质,以期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基本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南到北,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呈下降趋势,而不同土层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差异不显著。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表层(0~10cm)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分别为2.723±0.024、2.609±0.077和2.589±0.025,表层以下(10~200cm)颗粒平均体积分形维数分别为2.729±0.034、2.584±0.054和2.558±0.034;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0.01mm的物理性黏粒及<0.002mm的黏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002~0.05mm的粉粒和>0.05mm的砂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粉粒的显著性较小,而土壤中物理性黏粒体积百分含量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及矿物固定态铵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砂粒体积百分含量与上述土壤基本性质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黏
粒
黄土高原
体积分形维数
物理性黏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病情的关系——以四川省壤塘县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宝军
杨林生
+2 位作者
王五一
李永华
李海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7,共8页
为了探讨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大骨节病之间的关系,以病情相对严重的四川省壤塘县为研究区域,采集了O~20cm和20~40cm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样品,测定其机械组成和Se等9种微量元素。深层土壤中Fe2O3、Co、Se等元素及物理...
为了探讨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大骨节病之间的关系,以病情相对严重的四川省壤塘县为研究区域,采集了O~20cm和20~40cm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样品,测定其机械组成和Se等9种微量元素。深层土壤中Fe2O3、Co、Se等元素及物理性黏粒的含量略高于表层土壤,而Mo等元素及物理性砂粒的含量则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稍高一些。由于当地土壤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因而土壤剖面或土层之间的元素含量和机械组成并无明显差异(P〉0.05)。土壤Mo和Se元素的缺乏导致农作物对这两种元素吸收量的减少,进而造成当地人群特别是儿童处于低Se、低Mo营养状态,这与当地大骨节病病情的关系密切。受母岩和成土作用等的共同影响,理化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如Fe2O3、Co、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Zn与Cu、Hg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这些元素与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按大骨节病病情严重程度将所涉及到的行政村平均分为四组:Ⅰ病区(n=6,患病率14.02%~19.87%),Ⅱ病区(n=6,患病率24.62%~28.20%),Ⅲ病区(n=6,患病率28.45%~36.26%),Ⅳ病区(17,=5,患病率37.30%~53.66%)。由于土壤黏粒和Fe:0,对Se的吸附作用,它们在不同病区的分布特征相同,即土壤黏粒、Fe2O3和Se的含量越低,大骨节病的病情越严重。随病情加重土壤Hg含量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但在低Se、低Hg条件下两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尚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物理性黏粒
硒
大骨节病
壤塘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湛江市沿海至内陆土壤质地地带性规律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廖科智
区余端
《桉树科技》
2017年第3期26-33,共8页
选取湛江市东部沿海到内陆作为实验区,从沿海到内陆每隔1 km采集一次土壤样品。于实验室内利用甲种比重计法测定所采集土样的物理性黏粒的百分比含量,按卡庆斯基制确定其对应的土壤质地类型,并使用GIS软件绘制采样区质地分布地图。结合...
选取湛江市东部沿海到内陆作为实验区,从沿海到内陆每隔1 km采集一次土壤样品。于实验室内利用甲种比重计法测定所采集土样的物理性黏粒的百分比含量,按卡庆斯基制确定其对应的土壤质地类型,并使用GIS软件绘制采样区质地分布地图。结合统计软件对湛江市从沿海到内陆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定性化与定量化的分析。确定了该研究区内的耕地所属的土壤质地类型以及土壤质地空间分布特征,并得出两点结论:(1)湛江市从沿海到内陆,随着与海洋距离的增加,土壤中的物理性黏粒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在该地区,土壤质地与离海距离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2)湛江沿海地区土壤质地类型主要受到人类耕作方式和施肥的制约,以及地形分布的影响。在水田、低洼处与河湖水库岸边的耕地其物理性黏粒占比相对较高。依据实验得出的各采样位置的土壤质地类型,提出合理的作物种植方案和土壤改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
卡庆斯基制
土壤质地
物理性黏粒
甲种比重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特征
被引量:
60
1
作者
党亚爱
李世清
王国栋
赵坤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7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502006
302302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文摘
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陵)等典型土壤剖面0~200cm土层土样,通过测定土样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及基本性质,以期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基本性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南到北,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呈下降趋势,而不同土层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差异不显著。土垫旱耕人为土、黄土正常新成土和干润砂质新成土表层(0~10cm)颗粒体积分形维数分别为2.723±0.024、2.609±0.077和2.589±0.025,表层以下(10~200cm)颗粒平均体积分形维数分别为2.729±0.034、2.584±0.054和2.558±0.034;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0.01mm的物理性黏粒及<0.002mm的黏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0.002~0.05mm的粉粒和>0.05mm的砂粒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粉粒的显著性较小,而土壤中物理性黏粒体积百分含量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及矿物固定态铵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砂粒体积百分含量与上述土壤基本性质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土壤
黏
粒
黄土高原
体积分形维数
物理性黏粒
Keywords
soils
clay
Loess Plateau
volume fractal dimension
physical clay
分类号
S155.55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病情的关系——以四川省壤塘县为例
被引量:
8
2
作者
张宝军
杨林生
王五一
李永华
李海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08
40940009)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07BAI25B01)资助
文摘
为了探讨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大骨节病之间的关系,以病情相对严重的四川省壤塘县为研究区域,采集了O~20cm和20~40cm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样品,测定其机械组成和Se等9种微量元素。深层土壤中Fe2O3、Co、Se等元素及物理性黏粒的含量略高于表层土壤,而Mo等元素及物理性砂粒的含量则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稍高一些。由于当地土壤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因而土壤剖面或土层之间的元素含量和机械组成并无明显差异(P〉0.05)。土壤Mo和Se元素的缺乏导致农作物对这两种元素吸收量的减少,进而造成当地人群特别是儿童处于低Se、低Mo营养状态,这与当地大骨节病病情的关系密切。受母岩和成土作用等的共同影响,理化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如Fe2O3、Co、M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Zn与Cu、Hg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是,这些元素与大骨节病临床患病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按大骨节病病情严重程度将所涉及到的行政村平均分为四组:Ⅰ病区(n=6,患病率14.02%~19.87%),Ⅱ病区(n=6,患病率24.62%~28.20%),Ⅲ病区(n=6,患病率28.45%~36.26%),Ⅳ病区(17,=5,患病率37.30%~53.66%)。由于土壤黏粒和Fe:0,对Se的吸附作用,它们在不同病区的分布特征相同,即土壤黏粒、Fe2O3和Se的含量越低,大骨节病的病情越严重。随病情加重土壤Hg含量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但在低Se、低Hg条件下两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尚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
土壤
物理性黏粒
硒
大骨节病
壤塘县
Keywords
Soil
Physical clay
Selenium
Kaschin-Beck disease
Rangtang County
分类号
S159.2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湛江市沿海至内陆土壤质地地带性规律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廖科智
区余端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
出处
《桉树科技》
2017年第3期26-33,共8页
基金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粤西沿海土壤沙化与植物指示作用研究"(2013LYM_0039)
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强校工程项目"地被类维管植物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质地的指示作用"(GDOU2015050210)
文摘
选取湛江市东部沿海到内陆作为实验区,从沿海到内陆每隔1 km采集一次土壤样品。于实验室内利用甲种比重计法测定所采集土样的物理性黏粒的百分比含量,按卡庆斯基制确定其对应的土壤质地类型,并使用GIS软件绘制采样区质地分布地图。结合统计软件对湛江市从沿海到内陆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定性化与定量化的分析。确定了该研究区内的耕地所属的土壤质地类型以及土壤质地空间分布特征,并得出两点结论:(1)湛江市从沿海到内陆,随着与海洋距离的增加,土壤中的物理性黏粒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在该地区,土壤质地与离海距离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2)湛江沿海地区土壤质地类型主要受到人类耕作方式和施肥的制约,以及地形分布的影响。在水田、低洼处与河湖水库岸边的耕地其物理性黏粒占比相对较高。依据实验得出的各采样位置的土壤质地类型,提出合理的作物种植方案和土壤改良方法。
关键词
湛江
卡庆斯基制
土壤质地
物理性黏粒
甲种比重计法
Keywords
Zhanjiang City
Katschinski
soil texture
physical clay
hydrometer method
分类号
S3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特征
党亚爱
李世清
王国栋
赵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骨节病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与病情的关系——以四川省壤塘县为例
张宝军
杨林生
王五一
李永华
李海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湛江市沿海至内陆土壤质地地带性规律分析
廖科智
区余端
《桉树科技》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