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AV辅助的非理想STAR-RIS认知NOMA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1
作者 李美玲 任康 +2 位作者 薛凯轩 李世兴 李震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4-881,共8页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其配置可同时投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可以在无线网...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其配置可同时投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可以在无线网络中以低成本实现高频谱和能源效率。考虑UAV辅助的STAR-RIS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架构,针对实际通信场景中非理想传输因素同相位和正交相位不平衡(In-phase and Quadrature-phase Imbalance,IQI)存在时,研究人工噪声(Artificial Noise,AN)对系统物理层安全性能的影响,推导了认知用户的中断概率和截获概率的近似表达式,同时对比了人工噪声方案与非人工噪声方案下用户的截获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较低的IQI水平时远用户比近用户在15 dB时中断概率低约0.15,较高的IQI水平时近用户比远用户在25 dB时中断概率低约0.9,而加入人工噪声能够降低用户约0.3的截获概率,从而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CR-NOMA) 同时投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TAR-RIS) 无人机 物理层安全 人工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通信感知一体化的无人机集群上行链路物理层安全传输
2
作者 东润泽 王布宏 +2 位作者 张杰勇 翁江 方声忠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3-1152,共10页
作为第六代(the Sixth Generation,6G)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通过共享硬件架构与信号处理机制,在完成无线通信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感知,提高频谱效率,降低硬件成本。同时,... 作为第六代(the Sixth Generation,6G)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通过共享硬件架构与信号处理机制,在完成无线通信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感知,提高频谱效率,降低硬件成本。同时,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三维空间智能节点,凭借其机动灵活、覆盖广、成本低的优势,在军事侦察、物流配送、灾害救援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有必要研究融入UAV的ISAC网络以提升频谱效率和低空资源利用率。此外,无线通信的广播特性对ISAC网络敏感信息的传输带来了严重挑战,亟需基于物理层安全技术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能。该文考虑ISAC场景下UAV集群的上行链路物理层安全传输问题,其中一个地面ISAC基站向UAV集群传输保密信息,同时对多个地面目标进行感知。UAV集群附近存在多个窃听UAV对保密信息进行窃听。为提升地面基站执行ISAC任务时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对其发射波束形成以及UAV集群的轨迹进行联合优化,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算法完成对该优化问题的求解。首先提出感知性能约束下总的平均保密速率最大化问题并将其归结为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MDP),随后通过精心设计的动作网络与策略网络实现优化变量的联合优化,最终提升了所考虑ISAC网络的物理层安全性能。仿真实验表明,与基准算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实现185.3%的平均保密速率提升,并验证了所提方法进行轨迹规划及波束形成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V集群 通信感知一体化 物理层安全 深度强化学习 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层安全保密电话的实现
3
作者 林立峰 周子健 焦秉立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物理层安全的安全保密电话的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双向通信的每个信道上释放人工噪声,使得线路任意窃听点检测到的信号功率远低于噪声功率,从而无法识别通信信息。合法用户采用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消除人工噪声,恢复正常... 提出一种基于物理层安全的安全保密电话的实现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双向通信的每个信道上释放人工噪声,使得线路任意窃听点检测到的信号功率远低于噪声功率,从而无法识别通信信息。合法用户采用同频同时全双工技术消除人工噪声,恢复正常通信。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抑制自干扰,使合法用户的信干噪比显著优于窃听者。硬件原型的成功研制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高安全性通信场景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 同频同时全双工 保密电话 人工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序列的无线水印物理层安全认证技术
4
作者 陈松林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5,共11页
近年来,低空域的网联飞行器数量呈指数性增长,无线网络的开放性及广播性,使得未授权恶意节点更容易伪装成合法飞行器发起欺骗攻击与航线篡改,威胁低空产业的安全运转。传统单纯依靠特定密码算法难以抵御高强度、高算力的密码破解攻击,... 近年来,低空域的网联飞行器数量呈指数性增长,无线网络的开放性及广播性,使得未授权恶意节点更容易伪装成合法飞行器发起欺骗攻击与航线篡改,威胁低空产业的安全运转。传统单纯依靠特定密码算法难以抵御高强度、高算力的密码破解攻击,急需一种低成本、隐蔽认证方案来保障低空智联网安全。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序列的无线水印物理层安全认证算法,利用Tent-Map混沌系统生成极难破解的扩频射频水印信息和载体信息一同传输,实现业务数据安全传输,同时不占用系统额外的频带资源即可完成物理层身份认证。仿真实验分析,该方法能够在不同调制方式下嵌入扩频射频水印信息,通过调整水印功率系数显著提升物理层安全认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系统 低空经济 无线物理层安全认证 扩频水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规划的CR-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研究
5
作者 张永棠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1,共7页
针对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开放性带来的通信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difference of convex)规划的CR-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方案.在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通信场景下,构建多用户窃听信道模型,推导出CR... 针对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开放性带来的通信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difference of convex)规划的CR-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方案.在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通信场景下,构建多用户窃听信道模型,推导出CR-NOMA系统的安全和速率表达式;并设计基于DC的载波功率分配算法,求解子信道功率分配的最优解,提高系统子载波的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基站功率情况下,其安全和速率较OFDMA和NOMA分别提升了35%和10%;在相同安全和速率下,用户数量最大可增加200%.验证了该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物理层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无线电网络 物理层安全 非正交多址 信息安全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场景下NOMA系统的物理层安全策略分析
6
作者 段莉莉 刘学育 +1 位作者 王映晖 章磊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7-1092,共6页
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的核心在于在同一无线资源上为多个用户同时提供服务以提高频谱效率。然而,由于资源的共享,NOMA存在安全漏洞。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近场安全传输框架,并设计了一种两阶段波束... 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的核心在于在同一无线资源上为多个用户同时提供服务以提高频谱效率。然而,由于资源的共享,NOMA存在安全漏洞。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近场安全传输框架,并设计了一种两阶段波束成形优化策略以对抗内部窃听。该策略首先基于半正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SDR)将原始问题中的非凸约束转化为等价的半正定松弛形式,再利用连续凸逼近(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将处理后的原始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的连续凸问题,并通过逐步迭代来逼近原始问题的最优解。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远场通信,该近场安全传输框架能显著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具体表现为在基站最大传输功率下,信息传输的平均保密率提高了约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NOMA) 近场通信 波束成形 物理层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双工主动窃听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智能超表面辅助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阔永红 曹琳 +2 位作者 吕璐 贺冰涛 陈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807,共10页
针对全双工被动窃听和主动干扰攻击下的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文提出一种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鲁棒波束赋形方案以实现物理层安全通信。考虑在仅已知窃听者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以系统传输中断概率和保密中断概率作... 针对全双工被动窃听和主动干扰攻击下的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文提出一种智能超表面(RIS)辅助的鲁棒波束赋形方案以实现物理层安全通信。考虑在仅已知窃听者统计信道状态信息的条件下,以系统传输中断概率和保密中断概率作为约束,通过联合优化基站发射波束赋形、RIS相移矩阵、传输速率和冗余速率,来最大化系统的保密速率。为解决上述多变量耦合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交替优化算法得到联合优化问题的次优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实现较高的保密速率,且通过增加RIS反射单元数,系统保密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非正交多址接入 物理层安全 波束赋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辅助的混合RF/FSO系统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辉 万辉 +1 位作者 李静 马薇雯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目的】针对自由空间光(FSO)链路和射频(RF)链路的保密信息容易被外部窃听者窃听的问题,为提升混合RF/FSO通信系统的保密性能,同时考虑到实际工程中FSO链路往往无法满足视距条件且不同天线分支之间会由于收发模块小型化产生相关性,需... 【目的】针对自由空间光(FSO)链路和射频(RF)链路的保密信息容易被外部窃听者窃听的问题,为提升混合RF/FSO通信系统的保密性能,同时考虑到实际工程中FSO链路往往无法满足视距条件且不同天线分支之间会由于收发模块小型化产生相关性,需要对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的混合RF/FSO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研究,以得到系统安全性能与RIS部署位置和天线相关性程度等参数的关系。【方法】文章考虑单个窃听者,分别针对RF和FSO链路进行窃听,RF链路服从任意相关的Nakagami-m分布,FSO链路服从Gamma-Gamma分布。采用解码转发协议,推导得到了两种窃听场景下通信系统的安全中断概率(SOP)和严格正安全容量概率(SPSC)的闭合表达式,并对SOP进行了渐近分析。此外还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蒙特卡洛仿真来验证所推导公式的准确性。【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将RIS部署在靠近接收端的位置可以降低系统的SOP,RF主信道的信道质量与窃听信道相比较好时,天线相关性程度的增加会使系统的SOP上升。【结论】RIS辅助的FSO链路相比RF链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虽然多天线分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但是类似指向误差和大气湍流引起的衰落,天线相关性也会对系统的安全性能造成损害,通过降低天线相关性程度能有效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混合射频/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 可重构智能表面 天线相关性 物理层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可重构智能表面和人工噪声辅助的物理层安全通信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志祥 戴陈庆 张志威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55-3164,共10页
针对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RIS)辅助的物理层安全通信,该文设计了基于混合有源-无源RIS和人工噪声(Artificial Noise,AN)辅助的安全传输方案。考虑基站和RIS的功率约束以及RIS无源反射元件的... 针对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RIS)辅助的物理层安全通信,该文设计了基于混合有源-无源RIS和人工噪声(Artificial Noise,AN)辅助的安全传输方案。考虑基站和RIS的功率约束以及RIS无源反射元件的反射系数恒模约束,以最大化系统安全传输速率为目标,构建基站发射波束成形、AN波束向量、RIS反射系数矩阵联合优化问题。使用交替优化(Alternating Optimization,AO)、权值最小均方误差(Weighted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WMMSE)和半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SDR)算法,求解所构建的变量高度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混合RIS辅助安全传输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速率,与无源RIS相比,能够有效克服“双衰落”效应导致的安全速率降低,与有源RIS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表面 混合有源-无源RIS 物理层安全 人工噪声 交替优化 半定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RIS辅助的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性能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美玲 王玉旻 +1 位作者 王思敬 张海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4-225,共12页
针对实际通信场景中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以及非理想串行干扰删除等非理想因素的强耦合特性使可同时反射和透射的可重构智能超表面(STAR-RIS)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传输系统安全性能无法准确衡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惩罚对偶分解(PDD)... 针对实际通信场景中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以及非理想串行干扰删除等非理想因素的强耦合特性使可同时反射和透射的可重构智能超表面(STAR-RIS)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传输系统安全性能无法准确衡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惩罚对偶分解(PDD)和块坐标下降(BCD)的融合算法,联合优化基站的波束成形矢量和STAR-RIS相移系数,实现系统最低安全传输速率的最大化。结果表明,所提融合算法相比BCD算法可以明显增加最低安全传输速率,性能至少提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同时反射和透射的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非正交多址接入 物理层安全 块坐标下降 惩罚对偶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窃听者攻击下的RSMA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海燕 艾宇昕 +1 位作者 梁琳琳 李赞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文章研究一个基于速率分拆多址接入(Rate 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RSMA)技术的多输入单输出下行通信系统。RSMA通过将预期用户的信息进行解码,将其余用户的信息视为噪声来提供最佳性能。此外,RSMA中的公共信息不仅是用户的有用数据,... 文章研究一个基于速率分拆多址接入(Rate 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RSMA)技术的多输入单输出下行通信系统。RSMA通过将预期用户的信息进行解码,将其余用户的信息视为噪声来提供最佳性能。此外,RSMA中的公共信息不仅是用户的有用数据,也可以干扰外部窃听者。针对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离基站较远的情况,文章提出了存在窃听者的基于RSMA的中继协作传输方案。传输过程分为两个时隙:在第一时隙中,中继接收、解码并转发信号;在第二时隙中,用户接收来自中继的信号。每个用户首先解码公共消息;然后通过应用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来解码其私有消息,基于此,推导在瑞利衰落信道下系统的中断概率和窃听者截获概率的闭合表达式;最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发射功率以及节点间距离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中断概率以及更好地权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MA 中断概率 物理层安全 协作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卫星的星地混合协作网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小旗 侯争 +1 位作者 张捍卫 施闯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0,共10页
卫星通信因传输质量好、覆盖范围广、作用距离远等优点,在侦察、广播、预警、资源勘探、地形测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针对其安全性问题,方法将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应用于卫星中继系统中,... 卫星通信因传输质量好、覆盖范围广、作用距离远等优点,在侦察、广播、预警、资源勘探、地形测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针对其安全性问题,方法将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应用于卫星中继系统中,构建多卫星的星地混合协作网(hybrid satellite-terrestrial relay network,HSTRN),并对其物理层安全性能进行研究。中继采用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AF)协议或译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协议,卫星链路服从阴影莱斯(shadowed-Rician)分布,地面链路和窃听链路服从瑞利(Rayleigh)分布,推导基于AF和DF中继的系统安全中断概率的理论表达式,以及高信噪比条件下安全中断概率的近似表达和系统吞吐量,并用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结果表明:增加卫星个数、减轻信道衰落有助于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能;低信噪比情况下,基于DF中继的系统安全性能优于AF中继系统的,随着信噪比增加,两者逐渐趋于一致;信道衰落的改善和高信噪比将产生较大的系统吞吐量。结论卫星个数、安全速率阈值、信道衰落程度等参数对AF和DF中继HSTRN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可为卫星通信物理层安全性能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混合协作网 多卫星 物理层安全 阴影莱斯衰落 安全中断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网中基于密钥生成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颖杰 顾蓉 +1 位作者 温启良 郑通兴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无线通信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体现了重要作用,是实现智能电网泛在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等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突破传统物理连接设备限制的同时,无线电磁传播的开放性也给... 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无线通信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体现了重要作用,是实现智能电网泛在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等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突破传统物理连接设备限制的同时,无线电磁传播的开放性也给智能电网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为了确保智能电网无线终端间的通信安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钥生成的增强型物理层安全策略。该策略综合利用电网设备的物理标识、无线信道的随机特性以及时间戳功能,既可以实现“一次一密”的轻量级加密效果,又能够有效鉴别合法网络设备,从通信安全和设备识别两个角度为智能电网提供高效可靠的安全通信保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法可以充分保障无线通信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对抗窃听者的窃听攻击,同时针对恶意干扰攻击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物理层安全 密钥协商 密钥生成 无线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卫星系统中的物理层安全波束成形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一焓 王薇 +2 位作者 王子宁 黄庶沛 韩略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0-1458,共9页
针对分布式卫星系统中的安全传输问题,提出两种协作波束成形算法。首先,针对分布式卫星系统采用放大转发协议将来自静止轨道的卫星信号转发至合法用户的场景,构建以最小化分布式卫星系统的总发射功率为目标、合法用户安全速率和非目标... 针对分布式卫星系统中的安全传输问题,提出两种协作波束成形算法。首先,针对分布式卫星系统采用放大转发协议将来自静止轨道的卫星信号转发至合法用户的场景,构建以最小化分布式卫星系统的总发射功率为目标、合法用户安全速率和非目标用户受到的干扰满足要求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其次,为求解该非凸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拉格朗日对偶和半正定规划相结合的协作波束成形算法,并得出最优波束成形权矢量。此外,提出一种基于部分迫零的次优协作波束成形算法,可在不折损系统性能要求的条件下有效降低实现复杂度。相较于传统迫零算法,所提最优和次优算法能够分别节省20 dB和15 dB左右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系统 物理层安全 协作波束成形 半正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和协作干扰辅助的车载通信物理层安全性能分析
15
作者 邱斌 谢晓兰 敬超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5,共7页
针对车载无线通信的广播特性以及车辆的高移动性使得系统的安全性难以保障的问题,提出一种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下基于人工噪声(Artificial Noise,AN)和协作干扰辅助的车载通信物理层安全传输机制。利用... 针对车载无线通信的广播特性以及车辆的高移动性使得系统的安全性难以保障的问题,提出一种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下基于人工噪声(Artificial Noise,AN)和协作干扰辅助的车载通信物理层安全传输机制。利用一阶高斯马尔可夫过程刻画由于车辆高速移动引起的非理想CSI,通过AN辅助的波束成形以及协作车辆发送干扰噪声的联合,保障合法车载用户数据传输的物理层安全。考虑非理想CSI对合法链路传输和AN泄露的影响,利用随机几何理论推导合法链路安全吞吐量的封闭表达式并进行系统性能分析。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通信 物理层安全 协作干扰 安全吞吐量 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双工辅助的无人机上行通信抗窃听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建勋 王谋业 +2 位作者 杨胜辉 黄耀森 吴思凡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8,共8页
针对无人机上行通信链路的窃听攻击,提出一种全双工协同干扰的安全传输策略。方案利用收发双方在数据传输不同阶段的信息差异以及掌握的先验信息特征,向待传输信号注入人工噪声信号,从而使窃听链路形成干扰受限系统。在发射功率、无人... 针对无人机上行通信链路的窃听攻击,提出一种全双工协同干扰的安全传输策略。方案利用收发双方在数据传输不同阶段的信息差异以及掌握的先验信息特征,向待传输信号注入人工噪声信号,从而使窃听链路形成干扰受限系统。在发射功率、无人机的机动性等约束条件下,建立最大化系统保密速率的联合优化问题,基于交替优化方法和连续凸近似技术将非凸问题转化为两个子问题,并设计了一种迭代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安全传输方案与其他参照方案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全双工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保密速率,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通信 物理层安全 全双工 人工噪声 通信抗窃听 连续凸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SVM算法及其在物联网物理层安全中的应用
17
作者 王强 朱晨鸣 +1 位作者 潘甦 秦玉玺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2-890,共9页
针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参数选择没有标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改进差分进化算法(impro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IDE)的参数优化选择方法,以分类错误率最小为优化准则,利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实现SVM参... 针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参数选择没有标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改进差分进化算法(impro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IDE)的参数优化选择方法,以分类错误率最小为优化准则,利用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实现SVM参数的组合优化,获得了一种更高分类精度的SVM算法。为了避免基本DE算法在求解SVM参数选择问题时陷入局部最优,提高DE算法的搜索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差分进化算法,通过使用圆弧函数对变异缩放比例因子F以及交叉概率因子R进行自适应控制,同时结合随机新生个体替换操作,得到一种收敛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DE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IDE-SVM物联网物理层安全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后SVM算法的物理层安全方法认证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 支持向量机 差分进化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射天线选择的修改转发协作D2D网络的物理层安全
18
作者 刘会芝 李光球 +2 位作者 张亚娟 叶明珠 高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7,共12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与蜂窝网络共享频谱资源的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协作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网络的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PLS)性能,提出了一种D2D发送端采用发射天线选择(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T... 为了进一步提升与蜂窝网络共享频谱资源的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DF)协作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网络的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PLS)性能,提出了一种D2D发送端采用发射天线选择(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TAS)的修改转发(modify-and-forward,MF)协作D2D-蜂窝网络PLS模型。配备多根发射天线的D2D发送端采用TAS技术,选择使D2D发送端至MF中继节点链路信干噪比最大的天线发送信号;中继采用MF协议将解码得到的合法信息进行修改后再转发,以避免被动窃听者能够解码出此阶段发送的合法信息,从而改善了D2D网络的PLS性能。推导了MF协作D2D网络的安全中断概率、非零安全容量概率和渐近安全中断概率的解析表达式,并与DF协作D2D网络的PLS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MF协作D2D网络的PLS性能优于DF协作D2D网络,并且增大D2D发送端的发射天线数量,可以增强D2D网络的PLS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直通 发射天线选择 物理层安全 修改转发 安全中断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继选择NOMA无线系统的物理层安全
19
作者 罗延翠 李光球 +2 位作者 叶明珠 高辉 张亚娟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7,共12页
针对解码转发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PLS)性能较差,以及在多窃听者场景下PLS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修改转发(modify-and-forward,MF)协议的多中继选... 针对解码转发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系统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PLS)性能较差,以及在多窃听者场景下PLS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修改转发(modify-and-forward,MF)协议的多中继选择NOMA无线系统PLS模型。利用高斯-切比雪夫正交定理推导了非合谋或合谋窃听场景下多中继选择MF-NOMA无线系统的安全中断概率和渐近安全中断概率的近似表达式。仿真结果验证了多中继选择MF-NOMA无线系统PLS性能分析的准确性。结果同时也表明中继数目越多或窃听者数目越少,多中继选择MF-NOMA无线系统的PLS性能越好;合谋窃听比非合谋窃听更不利于多中继MF-NOMA无线系统的安全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修改转发 中继选择 物理层安全 安全中断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分布式灵活资源的物理层无线通信安全方案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媛媛 李尼格 +1 位作者 陈牧 刘京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5-752,共8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和分布式发电的普及,可以实现电力和信息双向传输的分布式灵活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信息网络通过运营无线专网实现无线互联.由于物理层的脆弱性以及密钥分发和管理的复杂性,需要考虑物理层安全技术.而传统的物...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和分布式发电的普及,可以实现电力和信息双向传输的分布式灵活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信息网络通过运营无线专网实现无线互联.由于物理层的脆弱性以及密钥分发和管理的复杂性,需要考虑物理层安全技术.而传统的物理层加密技术的混沌系统初始条件安全性无法保证.针对上述问题,为分布式灵活资源信息网络的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物理层安全方案.该方案不仅减轻了密钥分发和管理的复杂性,而且增强了混沌系统的初始条件和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主要贡献包括提出一种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法,即利用低通滤波和滑动窗口增强信道互易性,累积分布函数进行量化,以及用哈希函数实现密钥协商和隐私放大.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的物理层加密方案,利用之前生成的密钥,通过Arnold变换和陈氏混沌理论对信号的相位和幅度进行加密.仿真结果显示,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案对信道特征的处理增强了信道的互易性,后续得到的密钥通过了NIST随机性测试.同时,采用混沌理论的加密方案使得窃听者得到的比特不一致率维持在0.5,保证了信息的安全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层安全 新型电力系统 分布式灵活资源 陈氏混沌系统 调制加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