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态电磁脉冲能量传输特性的物理实质 被引量:6
1
作者 孙云卿 杨宏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329,共7页
根据矢量位方程,在均匀电流模型下,分别给出了圆形和方形单元天线轴线上电磁场分量的时域表达式以及能量密度的解析计算公式;用等腰梯形电脉冲给天线馈电,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绘出了圆形和方形天线轴线能量密度随距离的衰减曲线,瞬... 根据矢量位方程,在均匀电流模型下,分别给出了圆形和方形单元天线轴线上电磁场分量的时域表达式以及能量密度的解析计算公式;用等腰梯形电脉冲给天线馈电,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绘出了圆形和方形天线轴线能量密度随距离的衰减曲线,瞬态电磁脉冲能量传输呈现"三段式"传输规律和慢衰减特性;通过对能量密度解析计算公式物理意义的讨论,给出了瞬态电磁脉冲慢衰减传输特性的物理实质解释;采用亚纳秒电子源给抛物面天线馈电,对抛物面天线轴线辐射电磁脉冲波形及能量作实验测试,实验测试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电磁脉冲 慢衰减特性 物理实质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相关系的物理实质 被引量:8
2
作者 倪晋仁 张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应用能耗率极值假说对河相关系的物理实质进行了剖析,从而说明现行河相关系研究中人们所探索的第四封闭方程实质上就是关于水流冲蚀能力和河道边界抗冲蚀能力之对比值与宽深比的关系。其中水流冲蚀能力与河道边界抗蚀能力对比作用... 本文应用能耗率极值假说对河相关系的物理实质进行了剖析,从而说明现行河相关系研究中人们所探索的第四封闭方程实质上就是关于水流冲蚀能力和河道边界抗冲蚀能力之对比值与宽深比的关系。其中水流冲蚀能力与河道边界抗蚀能力对比作用的表达,难点在于如何选用反映河道边界抗蚀作用的指标。就第四封闭河相关系本身的物理实质来讲,它并不因所选其它条件方程及泥沙输移的方式而改变,后者的影响仅仅表现在当采用不同的条件方程时所得结果是否合理。文中的分析不仅就水流能耗率极值假说的应用技巧作了分析,而且还提供了与河相关系相关的一些其它课题的有趣的结论,这些结论已被实践所证明。本文的分析结果有待于用更为广泛的实测资料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形态 物理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位场垂向二阶偏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实质
3
作者 雷林源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1981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应用微分几何理论,导出了位场垂向二阶偏导数F_z″的一个新表达式,它给了F_z″的空间几何意义,同时根据这一新的表达式分析了F_z″的物理实质,从而为位场垂向二阶偏导数的地质解释提供了一般原则和依据。
关键词 主曲率 符号 曲面 二阶偏导数 物理实质 位场 垂向 几何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耦合与JJ耦合的物理实质
4
作者 朱洪玉 《中国大学教学》 1989年第3期33-35,共3页
在原子物理学中,研究原子组态时,计算多电子原子的总角动量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教材为了说明 L-S 耦合与 JJ 耦合的适用条件,均先引入了六种相互作用;G<sub>1</sub>(S<sub>1</sub>S<sub>2</sub... 在原子物理学中,研究原子组态时,计算多电子原子的总角动量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教材为了说明 L-S 耦合与 JJ 耦合的适用条件,均先引入了六种相互作用;G<sub>1</sub>(S<sub>1</sub>S<sub>2</sub>)、G<sub>2</sub>(l<sub>1</sub>l<sub>2</sub>)、G<sub>3</sub>(l<sub>1</sub>S<sub>1</sub>)、G<sub>4</sub>(l<sub>2</sub>S<sub>2</sub>)、G<sub>5</sub>(l<sub>1</sub>S<sub>2</sub>)和 G<sub>6</sub>(l<sub>2</sub>S<sub>1</sub>),并根据这些相互作用的强弱作为判断两种耦合的标准,以计算出原子的总角动量。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子原子 物理实质 JJ耦合 L-S 守恒量 自旋-轨道作用 对易关系 中心力场近似 算符 好量子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线应变组合观测的物理力学实质及其调和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蒋骏 张雁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204-212,共9页
采用严谨的数学物理推导,从理论上阐述了潮汐线应变组合观测的物理力学实质.潮汐线应变的和组合es是潮汐面应变与方位角为as的平面旋转坐标系中潮汐剪切应变分量τs的2Qs倍之和;潮汐线应变的差组合eΔ是方位角为αD的平面... 采用严谨的数学物理推导,从理论上阐述了潮汐线应变组合观测的物理力学实质.潮汐线应变的和组合es是潮汐面应变与方位角为as的平面旋转坐标系中潮汐剪切应变分量τs的2Qs倍之和;潮汐线应变的差组合eΔ是方位角为αD的平面旋转坐标系中潮汐剪切应变分量τD的2QD倍.两正交潮汐线应变和组合的潮汐因子(或勒夫数fn)可作为潮汐应变观测中直接描述震源区介质扩容程度的物理力学特征量;潮汐线应变差组合的潮汐因子(或勒夫数ln).可作为潮汐应变观测中描述震源区介质剪切应变强度的物理力学标度量.本文还给出了潮汐线应变组合观测的调和分析方法、公式及我国主要潮汐应变台站组合观测的调和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应变 组合观测 物理力学实质 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激发极化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陆阳泉 钱家栋 +4 位作者 王玉祥 赵家骝 刘建毅 王思平 刘允秀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1992年第S1期134-147,共14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矿)石极化率与应力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量、密度、矿物成分、岩石结构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在σ_1>σ_2=σ_3≠0,σ_1=σ_2>σ_3,σ_1σ>2>σ_3三种组合应力下进行实验,结果表... 本文研究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矿)石极化率与应力类型、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量、密度、矿物成分、岩石结构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在σ_1>σ_2=σ_3≠0,σ_1=σ_2>σ_3,σ_1σ>2>σ_3三种组合应力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在压应力(σ_1>σ_2=σ_3)作用下极化率以下降为主;在拉应力(σ_1=σ_2>σ_3)作用下极化率以上升为主;在剪应力(σ_1>σ_2>σ_3)作用下极化率既有下降,也有上升。(2)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极化率随应力变化的幅度不等,一般为几~几十%,其大小与岩石本身的孔隙度、渗透率、矿物成分及含量等因素有关。(3)岩石大破裂前一般都记录到了极化率前兆显示—突跳、波动、加速下降或急剧上升等现象。(4)岩石极化率相对于最大主应力具有方向性特征。最后,运用两种电学模型讨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矿)石激发极化的物理实质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状态 激发极化效应 极化率 孔隙度 组合应力 渗透率 物理实质 压应力 应变曲线 层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与力学的交叉 被引量:1
7
作者 尹祥础 刘月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现象虽然复杂,其物理实质倒是明确:地震就是地壳块体的快速剪切脆断.相应地,地震的孕育过程就是震源区介质的损伤、演化、并最终导致破坏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力学过程。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问题的... 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科学难题。地震现象虽然复杂,其物理实质倒是明确:地震就是地壳块体的快速剪切脆断.相应地,地震的孕育过程就是震源区介质的损伤、演化、并最终导致破坏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力学过程。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问题的物理本质.但是,在研究地震预测时遇到的力学问题和通常的(工程)力学问题有所不同。根据地震问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力学过程 加卸载响应比 地震现象 地壳块体 物理实质 孕育过程 物理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光学 光学滤波与频谱分析
8
作者 于晓光 《中国光学》 CAS 2005年第6期29-29,共1页
O438.2 2005064178 单透镜成像的分数傅里叶变换分析=Fran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theory of single-lens imaging[刊,中]/汪治华 (重庆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重庆(400050)),潘英俊…∥ 激光杂志.-2005,26(3).-49-50
关键词 光学分数傅里叶变换 信息光学 光学滤波 单透镜 透镜成像 频谱分析 透镜系统 菲涅耳衍射 激光 物理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